书城亲子音乐影响孩子的一生
6039700000008

第8章 引领孩子走进音乐殿堂(4)

三、贴近孩子的生活,符合孩子的兴趣

音乐欣赏作品选择恰当与否,是孩子感受、表现和创造的前提,因此为孩子选择音乐作品时,应当考虑到他们的兴趣爱好,并善于把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引入音乐活动,以便让他们联系实际生活加以想像并用动作进行表现。当孩子有了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如《勤快人和懒惰人》的音乐作品讲的是厨房劳动,是孩子比较熟悉的,结合孩子实际生活和“娃娃家”的经验,为欣赏活动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活动中父母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可以唤起孩子参与欣赏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自然而然地联想和感受到:有的音乐好像是妈妈在洗菜、择菜,有的音乐好像是妈妈在切菜,还有的音乐好像是妈妈在炒菜,等等。渐渐地,孩子们在浓郁的兴趣中,愉快地欣赏了音乐,同时将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和与之相符合的音乐形象结合,起到了真正欣赏音乐的目的。

我们也不难发现,生活中很多孩子对一些流行音乐非常感兴趣,经常能随口哼唱几句。从孩子的生活和兴趣出发,成人世界的流行音乐同样可以作为孩子音乐欣赏的一个题材,但需要教师结合孩子的认知水平,经过认真的思考、推敲、提取和升华,对作品进行筛选和过滤。如前一段时间非常流行的歌曲《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孩子们特别喜欢,因此,可以将歌曲中成人化的歌词进行幼儿化的理解,将歌曲中描写爱情的情感转化为友情的情感,这样经过升华后的作品更适合幼儿欣赏,也更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走出了“流行音乐不适合幼儿欣赏”的误区。

音乐作品是独具个性化的艺术,喜爱音乐的孩子也独具某种天分,当选择的音乐能开掘孩子的音乐潜能,发挥孩子的个性特点,我们就应充分给孩子展示才能的机会。多元化的、多渠道的音乐选择,让孩子在喜欢的、熟悉的、理解的音乐背景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

每一部欣赏作品都是一个用声音编织起来的艺术品,让我们带着孩子用心去聆听,用情感去体验,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的艺术教育目标,让音乐成为孩子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音乐大师的童年趣事

音乐家在哪个时期开始产生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子?伟大的音乐家们是怎样度过他们的儿童时代的?这些问题都是刚接触音乐的孩子十分关心的。而且家长也应该主动讲述音乐大师的童年经历或人生趣事,让孩子了解到,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在他们孩提时也要克服许多困难,而正是那种对音乐的热爱和痴迷让大师们无怨无悔地为事业做出牺牲,是他们的勤学苦练才造就了伟大的作品。这样会更加激励孩子学习音乐,而且能锻炼孩子勇敢顽强的性格。

因此,家长有必要了解一些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极其辉煌人生,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普罗柯菲耶夫、李斯特、劳斯莱斯、巴赫、海顿、舒伯特………世界音乐大师的不朽灵魂,在音乐的时空熠熠生辉。他们的童年经历和人生故事,会让每个亲近音乐的孩子,深深地叹服、感怀和冥想………

天才莫扎特

人们谈起莫扎特,都喜欢以“音乐天才”或者“音乐神童”相称,而音乐史上可能没有另一个人能比莫扎特更有资格拥有这两顶“头衔”。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萨尔兹堡,很小的时候就显现出自己在音乐方面的非凡才能,这其中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培养。他的父亲里奥波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在发现了儿子身上无与伦比的天赋后,就立即开始系统地教授儿子音乐课程。老莫扎特本身就是当时小有名气的音乐教育学者,拥有丰富的演奏和教学经验,当他把自己所学倾囊传授给自己聪明的儿子后,所显现出的成果自然是非凡的——沃尔夫冈四岁开始弹钢琴、六岁时已经能够熟练演奏并开始尝试作曲,八岁时已经能够创作相对复杂的交响曲作品!有许多故事可以证明“神童莫扎特”的非凡之处,而将这些事迹归结起来就是——超凡的记忆力、一流的理解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不可思议的神童

一天,父亲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他要儿子把这个乐谱送到剧院院长处去,并说明这是专为他女儿创作的,不料,路上一阵大风,把莫扎特手里的乐谱刮跑了,他一面哭着,一面追赶着到处飘荡的乐谱,乐谱没有全找回来,怎么办呀?莫扎特跑到小伙伴家里,借来笔纸,自己写了首乐谱送去,第二天,院长带着女儿来拜谢,说莫扎特父亲的舞曲写得太妙了,他还让女儿把舞曲弹了一遍,莫扎特的父亲听后惊呆了,他说:“这不是我作的舞曲。”他转身问儿子:“这首乐曲是谁写的?”莫扎特只得说出原委,父亲听后激动得流出了泪,一下子把儿子抱在怀里。

我要娶你做新娘

莫扎特六岁时,在德国慕尼黑市的皇宫举行第一次演奏会,因为宫中地板光滑,所以他一进宫门,就滑了一跤,这时有一个小公主,走过来把他扶起来,还吻了吻他的手,莫扎特非常感激,不知如何答谢,于是就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取你做新娘。”大家听了,哄堂大笑。不过后来这位小公主(安托瓦奈特)嫁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由于挥霍无度,收到法国人民的憎恶,最终被送往断头台。

乐圣贝多芬

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同样令人崇敬。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贝多芬都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象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鲁特维克·范·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科隆附近的篷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他的出身是弗拉芒族。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初嫁男仆,夫死再嫁贝多芬的父亲。

悲惨的童年

艰苦的童年,不像莫扎尔德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四岁时,他就被整天的钉在洋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他的不致永远厌恶这艺术总算是万幸的了。父亲不得不用暴力来迫使贝多芬学习。他少年时代就得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挣取每日的面包,那是来得过早的重任。十一岁,他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他当大风琴手。一七八七年,他丧失了他热爱的母亲。“她对我那么仁慈,那么值得爱戴,我的最好的朋友!噢!当我能叫出母亲这甜蜜的名字而她能听见的时候,谁又比我更幸福?”她是肺病死的;贝多芬自以为也染着同样的病症;他已常常感到痛楚;再加比病魔残酷的忧郁。十七岁,他做了一家之主,负着两个兄弟的教育之责;他不得不羞惭地要求父亲退休,因为他酗酒,不能主持门户:人家恐怕他浪费,把养老俸交给儿子收领。这些可悲的事实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创痕。他在篷恩的一个家庭里找到了一个亲切的依傍,便是他终身珍视的勃罗宁一家。可爱的爱莱奥诺·特·勃罗宁比他小二岁。他教她音乐,领她走上诗歌的路。她是他的童年伴侣;也许他们之间曾有相当温柔的情绪。后来爱莱奥诺嫁了韦该勒医生,他也成为贝多芬的知己之一;直到最后,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恬静的友谊,那是从韦该勒、爱莱奥诺和贝多芬彼此的书信中可以看到的。当三个人到了老年的时候,情爱格外动人,而心灵的年青却又不减当年。

贝多芬的童年尽管如是悲惨,他对这个时代和消磨这时代的地方,永远保持着一种温柔而凄凉的回忆。不得不离开篷恩、几乎终身都住在轻佻的都城维也纳及其惨淡的近郊,他却从没忘记莱茵河畔的故乡,庄严的父性的大河,像他所称的“我们的父亲莱茵”;的确,它是那样的生动,几乎赋有人性似的,仿佛一颗巨大的灵魂,无数的思想与力量在其中流过;而且莱茵流域中也没有一个地方比细腻的篷恩更美、更雄壮、更温柔的了,它的浓荫密布,鲜花满地的坂坡,受着河流的冲击与抚爱。在此,贝多芬消磨了他最初的二十年;在此,形成了他少年心中的梦境,——慵懒地拂着水面的草原上,雾棼笼罩着的白杨,丛密的矮树,细柳和果树,把根须浸在静寂而湍急的水流里,——还有是村落,教堂,墓园,懒洋洋地睁着好奇的眼睛俯视两岸,——远远里,蓝色的七峰在天空画出严峻的侧影,上面矗立着废圮的古堡,显出一些瘦削而古怪的轮廓。他的心对于这个乡土是永久忠诚的;直到生命的终了,他老是想见故园一面而不能如愿。“我的家乡,我出生的美丽的地方,在我眼前始终是那样的美,那样的明亮,和我离开它时毫无两样。”

浪漫派先锋韦伯

韦伯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先辈,在创作、演出、指挥和音乐社会活动方面都进行积极工作,为新的浪漫主义音乐艺术开辟了道路。韦伯早期创作的歌剧作品,如《森林少女》、《彼得·施莫尔和他的邻居》和《西尔瓦纳》等,已孕育着浪漫主义倾向。在他的10部歌剧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魔弹射手》以从未有过的浪漫主义气质和民族风格,为歌剧创作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韦伯,1786年11月18日韦伯生于德国奥伊廷城。父亲是一位业余音乐家,也是一个城镇乐队和旅行剧团的领班。母亲曾是一位歌唱演员。韦伯自幼受环境的薰陶,对他后来走上歌剧创作道路有一定影响。

四处漂泊的童年

韦伯的父亲佛朗茨·安东·韦伯(Franz Anton von Weber)是一家歌剧院的音乐监督,也曾担任教堂唱诗班的指挥。佛朗茨是个热爱音乐的中提琴手,浪漫不羁的个性促使他四处流浪,即使婚后,他还是不改这种飘荡的性情,甚至将家庭成员组成了一个旅行剧团,到处演奏音乐或表演歌剧。韦伯诞生于德国北部的奥伊廷(Eutin),出生时又瘦又小,又因为股动脉病变而终生跛瘸。这个苍白不起眼的孩子受到父亲热衷旅行的影响,使得他不得不跟着南北奔波,因而学得一套讨生活的功夫。韦伯的童年就回旋在城市与乡村、森林与田野间,看尽各地多彩多姿的风光。更因为父亲对音乐的热爱,韦伯自小就接触了音乐,跟着父亲的剧团到处演出,很早就习惯了缤纷的舞台生活。

韦伯的父亲不但是个热爱音乐的人,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中有一位能像莫扎特一样,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家,因此当韦伯10岁时,他决定暂时停止旅行,让韦伯能跟随著名的宫廷音乐家霍胥克(Johann Peter Heuschkei)学习钢琴。这个课程虽然只持续了一年,但是韦伯在这段期间进步神速,对音乐之敏锐也让父亲发现了他过人的潜能。但之后几年间,因为父亲改不了漂泊的习性,韦伯不得不终止课程随着父亲上路,继续旅行与演出的日子。不过只要他们暂时在某个城市居留,韦伯便会在当地继续学习音乐。因此他曾经在萨尔茨堡跟随米夏尔·海顿(Michael Haydn)学习钢琴与作曲,这位海顿就是交响曲之父海顿的弟弟,他非常欣赏韦伯在音乐上的天赋,曾无私地给予这个少年音乐上的启迪。在海顿老师的指导下,韦伯陆续写了一些钢琴曲与歌剧,他的作品与精彩的演奏也慢慢在各地建立了名声。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是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阶段。了解音乐大师的童年经历,有助于孩子理解他们的作品风格,而且大师的童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树立了重要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