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不倒翁
6081700000003

第3章

老安很长时间打不开缺口,气急败坏了,找不到赵重与“四人帮”联系的证据,无法把他扳倒,打击异己的计划实现不了我老安算什么!他指示专案组对李想的打击升级。那日专案组又找了李想,开导说:你是不是看到赵重与你们车间的头儿们开会了,商量什么事儿了,比如说议论当时形势,商量如何贴大字报打到老安等等。我们知道你当时想调到机关政治处来必须要讨好赵重,你说出来他做过什么就可以解放了,以后到政治处还是有可能的。李想明白他们的意图了,他们让他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就好像他们捏造污蔑自己的那封所谓揭发信一样,达到自己卑鄙下流的目的!李想生气了,他大声说:“当时的形势谁不议论,我想你们也议论了吧。我没见过任何人开过什么黑会,商量过什么事情,难道谁和谁关系好一些,联系多一点就是罪过了,这成什么了!政治处我可以不去,捏造事实我不干!”搞得专案组人哑口无言,李想的正直让那几个利欲熏心的人黯然失色,无可奈何了。他们觉得李想太不开窍,这样提醒还不觉醒,又进一步升级。一天晚上,在厂部大礼堂里,专案组召开了几千人的大会,连职工家属也必须参加,主题就是李想在大会上做所谓“检查”,就差像“文革”式那样坐喷气式批斗了。李想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当然他并不害怕,因为在这种群众性大会上的发言他已经历过多次,只不过以前在各种大会他上台发言批判别人,这次却自己批自己了,他过去的积极给自己种下了恶果,政治的险恶这才深刻体会到。他知道晓雪也在台下坐着,不知她听了自己所谓“检查”后有什么感想,但他知道自己谋求到机关大半成分是为了她,什么政治斗争纯粹瞎掰,他也知道经过这次大的政治风波,晓雪再不会属于他的了。这个深藏心底的秘密他是不会说出口而且也无法说出口的,专案组说他为到政治处而溜舔赵重,所以参与反对老安的行动其实全是瞎掰,李想才知道自己为什么想到机关去,但这能跟别人说吗?这是太隐私的秘密了。李想只好被迫又把自己上升一个高度,上纲上线简直把自己说成了“四人帮”的嫡系了,但他仍然坚守原则没胡乱栽赃别人。

老安实在没搞出什么名堂,上级觉得他不好在这个厂再待下去了,平级调他到另一个单位任武装部长,有职无权的角色。上级派来了正直的、业务能力强的老田担任了书记兼厂长(这时候革委会主任名称已取消)。但老安没有放过李想,临调走前免去了李想车间办事员的小小职务,叫他回到艰苦的作业现场继续当装卸工,体现了中国当时惩罚的一贯做法——体力劳动改造。有人说李想太傻,牺牲自己保护别人,其实李想只是实事求是不诬陷他人,他并没隐瞒什么,也没想保护什么人,只是有人想整倒别人要利用李想编造谎言,这就是那个时期的一贯做法,连国家主席都被诬陷倒了,何况一小小的李想,人权在那时根本没有保证。

李想重当了艰苦的装卸工,每天又扛起了大包,忍受着体力与精神上的折磨,他眼泪往肚里流,经历了人生一次大的挫折。他饱尝了受不实之词冤屈的痛苦,体会了“莫须有”罪名的厉害,但心里认为自己没什么错,觉得事情早晚会弄清楚的,他在日记中引用了陈毅的诗词: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就这也被人偷偷报告了专案组,说他心里不服。但真理毕竟是真理,事实总归是事实,半年过去了,专案组费尽心思也没再找到什么有用的材料,新来的田书记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找李想谈话,代表厂党委和调走的老安向李想道歉,说是采用了“文革”的做法对李想搞清查是错误的,退还了李想写的厚厚一大迭材料。看着田书记诚恳的目光,李想流出热泪,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在李想受到极大冤屈时只是愤怒而没流泪,这时候却流了泪,酸甜苦辣涌上心头,他感叹人生的苦短,世道的复杂,形势的多变,一生中要忙于应付自己的生存,还要对付各种明枪暗箭的伤害,真难那。田书记征求他对今后工作的意见,李想对政治失去了兴趣,感觉活得太累,不想再当什么官儿,恰逢厂职工子弟学校招考教师,他凭着坚实的文化功底以第五名的成绩考入了学校任教。学校环境给予其极大方便,在此他一心一意学习文化知识,凭着坚韧的毅力,边教学边自学,两年掌握了大学英语,三年学完大学中文课程,取得大学毕业证书,从原来的初中二年级的学历上升到大学学历,从初一教到高三,还教出了考入大学英语系的学生。他得到了老师们的赞许,学生们的尊敬。可以说李想的这段遭遇客观上是坏事变好事,激励了他刻苦地自学,挽回了一些“文革”中造成的损失,蹉跎岁月耽误了他的青春,改革开放给予了他实惠。当然,他原来暗恋的晓雪和一段传得沸沸扬扬的梅姑娘先后结婚了,特别是晓雪可以说是他的初恋,虽然窗户纸没捅破,但李想感觉晓雪心里自然也明白,这也成了李想一生中的心底隐私,以后多次在梦中隐现。他随后也结婚育女,本想在山西那个小城无声无息了此一生,没想到落实知青政策使他返回到阔别22年的京城,更没料到从事了与领导直接打交道的工作。他想起了山西那个单位的老安和田书记,感到他们的思维如此参差不齐,分析观察事物又相差那么大,领导水平确实大不一样。回忆到此,他又想这个单位的苏总如何呢?这个小陈如此大胆地议论领导难道就不怕打击报复吗?自己的前车之鉴可别发生在这个可爱的年轻人身上啊。自己本来想这一生不再与上层打交道了,但命运又把他推到了与领导直接接触的位置,开始了人生一个新的里程。

接着,他第一次参与领导核心的会议又让他有了新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