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不倒翁
6081700000009

第9章

9

路总经理的歌唱与王书记的表情使李想陷入思索。

从人们的流传中,李想知道路出身在山西北部一个小山村的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没过上富裕的日子,后来当兵从大山中才走出来,不免带有小农意识。路总没有很高的学历,低微的出身给予他农民意识,但也给予他出人头地的激励,复员后进了市政施工部门,恰好现任局长当时与他一单位,是他的直接上司,俩人都爱喝酒,喝酒谈心,情投意合,发展成了酒肉朋友。不过路也有优点,就是有一定的文字功底,说话虽然带浓重的山西口音,但条理逻辑还是清晰的,这在人才缺乏的市政企业也算有一手了。随着那位局长的提升,路也随之升迁,当过施工队党支部书记、局组织部干事、处长等,朝里有人好做官,中国的选官制度总保持着这一习俗,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机遇吧。路从一个穷农民家的孩子能到今天的地位确实不易,他很珍惜,又善总结,从他来公司的一系列表现可以看出,他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还要千方百计利用好有用人的关系,所以他非要办那个劳民伤财的节日宴会以扩大影响。而前任总经理老苏是革命烈士出身,又是正经大学毕业,本身有较雄厚的资本,所以对上敢于藐视,但终归不太得志。李想分析了路总经理的经历,觉得他对上能毕恭毕敬,而对下必须要下属绝对服从,所以说话办事就不考虑手下人的自尊了。李想也考虑过能否在路手下长期干下去,不行就换地方吧,但又想自己刚来公司一年多,立足稍稳,况且当时基本还是计划经济体制,调动是挺麻烦的事情。他在宴会上瞥见王前书记,产生了一念头,王前是党委书记,是党的一把手,说话也占分量。当时是党委办公室与行政办公室分着的,所以李想与王书记接触少一些,但王书记还是挺好接近的。现在路不好接触,自己可以与王多接近,多交流,以王制衡路,保护自己,也不失是好办法,当然制衡不是给他们拴对,背后传他们坏话,而是情感交流,树立他们心中自己的印象。看来李想从生活中学会了生活,还逐渐摸索出了生存的策略。

这期间,办公室人员也有了变化。从出国办调来的孙周开始显露出其个色的性格。他40多岁,按说已过不惑年纪,观察、思考、分析应该到位了,但却是小肚鸡肠,老怀疑别人说他坏话,根本不像个男人。他戴着副眼镜,总是托着腮帮子支在办公桌上,眼神怪怪的苦思冥想,别人说:别看他长得挺壮实,可性格真不像个男子汉,是个小心眼。他整天也没啥事干,主要是因他的能力没有适合他能干的事,可他自以为挺能,嫉妒李想能参加领导班子会,还嫉恨吴习对他不重用。人嘛,往往都是这样,总是过高地估量自己,看不起别人,当然适当地表现自己在当今人才竞争的社会中是有必要的,但必须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上,如果没有本事,再看不起别人,又不虚心学习,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孙周在这点上就没摆对自己的位置。李想对他是不卑不亢,他想拉拢李想与吴习对着干,一次对李想说:“吴习能力太差,私心又重,以后别老听她的。”李想不置可否,笑答:“谁没缺点,我们干好自己工作就是了,甭管别人如何。”孙碰了一软钉子,心里不高兴,又去拉拢管文件的高荣,高荣这时正好对吴有些牢骚,便与孙发泄了一番,其实高荣与吴习一块来这单位参加工作的,早就熟悉,以前关系也没有什么不好,按吴习讲高荣就是她的嫡系,可吴习升了官后,有了些权利就为自己搞了些特殊化,像招待来宾后剩余的一些水果之类食品就带回家多一些,分高荣少一点,就惹得高不高兴了,于是就说吴私心太重,女人之间嘛小心眼多了点。但她们并不是不可调和的,有互相利用也有互相排斥的方面,孙在这方面还是不成熟,高在你面前发泄吴习的不满,你就认为与你一心,不免太幼稚了。后来高也在吴习面前说了孙的坏话,认为孙心眼小,不像男子汉云云,当然这是高在用得着吴习的时候,孙当然想不到高的此种表现喽。这就是矛盾的特点和转换,按唯物辩证法说矛盾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人们想在众多的矛盾中游刃有余,就要学会驾驭矛盾。李想的驾驭矛盾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尽量不参与矛盾的纠葛中。吴习的缺点就是领导能力差些,缺乏领导艺术,谋略少,爱唠叨,像个家庭妇女,特别对小王,总说个不停,闹的小王挺厌烦,说:“你怎么比我妈管我的事儿还多,真是个事儿妈!”但吴总体来说心眼还是好的,只是工作能力问题。李想与吴习走的近些,又没有参与孙对吴的议论之中,因此孙周对李想产生了看法,闹得有时俩人在办公室里没话说,挺别扭的。为了稳住孙周,少找麻烦,李想建议吴习给孙周安排些具体事儿,省的他没事疑鬼疑神的,吴习便把原来周明负责的打字室和她自己负责的司机班交给孙负责主管。孙有了具体差事就不在办公室坐着了,没事儿就往打字室和司机班跑。打字室除原来的小冯和小刘外,由于添置了大复印机,又调来了两个年龄大的女士,由小冯做负责人,相当于班组长。孙主管打字室后,把小冯抛到一边,支持小刘,另外两个年纪大的女士也趁机给小冯发难,他们上班时织毛衣,到科室乱串,甚至把外边卖毛线的人也叫进打字室做生意,一时打字室乌烟瘴气,小冯管不了气的直哭。吴习组织打字室开了几次会,但不敢动孙周,矛盾一直没解决。孙在打字室搞得如此混乱不说,还在司机班上班时间和司机们打牌,有的科室要车就说没有,闹的机关各部门对司机班和办公室很不满意。与此同时孙周还跟司机们说吴习和李想的坏话,编造些无中生有的东西挑动司机与李想的关系。一次崔司机见了李想气哼哼地说:“李想,你凭什么说我们司机拿超时补贴不合理!”李想一愣:“我什么时候说过这个了?”“那老孙说是你说的。”崔司机接着说。原来公司司机班的司机出车外出有时不能按点下班,特别是载着领导们外出检查或应酬宾客一般都要加点,所以就按加点时间给些补贴,但有的司机并没加点或加点很少却也拿很多补贴,是孙周为拉拢司机虚报上的,这样就违反规定,也对加点多的司机不公平。李想曾与孙周交流过此事,认为应该严格掌握,可孙周正好利用此来讨好司机,不但不听,还歪曲事实添油加醋跟司机们说李想反对司机拿加点费云云。李想心里这个气啊,老孙怎么能这样挑拨离间呢。崔司机原来给苏总开车,老苏走后,路一首来后经李副总提醒,吴习就安排他给路一首总经理开车了,当然加点要多些,拿加点补贴也是正常的。李想没法只得把来龙去脉跟崔司机解释了,崔才知道李想并不是反对他拿加点费,而且他对其他有的司机白拿加点费也有意见,对孙周管理司机班做法也有看法,于是对李想说:“不好意思了,我不知道是这么回事儿。”说完还摸了摸脑袋表示了懊悔,李想也没有深究,但更看出孙周的为人了。打字室和司机班出现这些问题暴露出吴习领导无方,再加上办公室有些工作不太到位,领导把从国外工程项目工作回来一位叫常有的提成办公室主任。这常有出国前在工会当过副主席,与王前书记关系很好。吴习继续是副主任,而且被常有管着了,明眼人知道这是头儿对吴习的不信任,她一直代理没转正,这次来了新人吴正式为副了,失去了办公室工作的控制权和决策权。

常主任来后先稳住了孙周,孙也想利用常制约吴。吴心里不服气,又不好发作,但很快便发现了常的弱点。原来常有的文化水平不高,写不了东西,而办公室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起草各种文字材料,一般使用应用文体多,总结、报告、请示等要经常写。吴在这方面没问题,李想成了吴的重要助手,虽然路总经理说办公室人员笔头子不行,那是有点成心找茬儿,他也找不出写作更好的人。写东西与张罗事情不同,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从小就要打好写作基础,这也是李想能很快在办公室站住脚成为骨干的原因了。吴抓到常此弱点,就处处与其暗中较劲儿,有的报告吴借口不了解情况让常写,常写不了就常常拿着笔,托着腮,皱着眉苦思冥想也不行,只得找李想帮忙。李这时又在两主任间搞平衡了,谁也不得罪,也帮常做事,所以李想成了路总、王书记、吴习、常有眼里不可缺少的棋子了。从这里李想得出了结论:作为领导,不管大领导还是中领导甚至小领导,他们负责的空间虽然大小不同,但必须具备起码的能力,包括对此部门业务、人员的掌控,否则就会被动无力。

李想想出了与王书记接近的策略后,也凑巧,他回家骑车常与王书记一路,俩人边走边聊,有时挺投机,李想感到王书记比路好接触多了。一次王书记在回家路上对李想说:“常有当你们的主任你要多支持,那人挺忠厚老实。”这是对李想的暗示,因为常是王书记的红人,李想说:“是,常主任人挺好的,我会尽力而为的。”李想决不在领导面前评论办公室的情况,他厌恶打小报告的人。

办公室的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小王受不了吴习的嘴碎唠叨,辞职到外单位了,常与吴矛盾越来越明显,快闹的不可调和了。公司再次采取措施,将党委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合在一起,实行党政合一,统一叫办公室,常有离开办公室当总经理助理了,又调组织部部长刘显当主任,吴仍为副主任,办公室人员为原两办人员合一。孙周自然不适合在办公室工作,被调到下属单位搞后勤到退休,这是他应得的归宿。李想以自己的处世方法在办公室安然无恙,但他感到生活时时有矛盾,路途处处遇坎坷,就看自己怎把握。

刘显是女同志,比吴习大很多,在“文革”时曾作为女干部结合到领导班子,当过党委副书记,“文革”后自然就下来了,她没犯过大错,只是当时的历史形势造就了她的特殊经历。她性情泼辣,常把过去当过党委副书记的历史挂在嘴边。这也好也不好,有的领导鉴于她的经历不愿惹她,所以她的话顶点用,而有的领导对她常炫耀自己过去的职务反感。但刘比较关心下属,虽然写东西不行,可协调能力比常有强多了,私心也少,吴习也不敢给她出难题,这样办公室可以踏实一阵子了。

办公室经过拨乱反正,各负其责。吴习主要负责为路总经理撰写报告等文字材料,每逢写职代会报告吴让李想写总结部分,她写来年工作规划部分,完后交路修改。路总的应用文体写作确实令李想佩服,经他修改的文章简练顺口,不拖泥带水,比如能不用“的”“了”等语气词的尽量不用,他还说他在局里时一次给局党委书记起草一篇讲话写错一字,党委书记在错字旁批示:这可是连小学生都写不错的字啊!这给路以极大的刺激,所以他以后对写文章要求严格,被称为全局第一杆笔,这时李想才理解了为什么当初路对办公室人员的笔头子之功有看法了。路一首虽然学历不是很高,也有些农民意识,但有一定的理论和文化功底,与李副总不同,为土洋结合式的人物。李想感到路一首是有抱负的,他要干大事业。果不其然,当路到公司近一年时,开始了他的大动作。

10

路总经理来公司的第一大动作是进行职工宿舍建设,这样能显示他的政绩和魄力,当然这对职工来说确实有好处。那时还是福利分房,企业包揽职工的各种福利,计划经济意识还有很大市场,庞大的后勤保障机构的费用成了企业很大的负担。常开公司这个国有老企业已有了数片职工宿舍,怎奈还是远远不够需要,以前的多任经理都要盖房子解决,当然路总也不能落后。他了解到公司有三块可利用的地皮,一块是一下属单位的办公区,大约有一万二千平米,上面有四层办公楼等建筑物,一块是有四千平米的平房宿舍区,还有一块是堆放材料的材料场,也有一万多平米,三块地在不同地方,路总经理要在上面作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