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古拉山不会忘记
6082900000001

第1章 难忘的青藏高原(代序)

在纪念青藏铁路通车十周年的日子里,我又一次登上青藏高原,来到这片我日思夜想、魂牵梦绕、曾生活工作过六年之久的土地。

如果有人问我:世界上什么地方让你最挂牵?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青藏高原。

如果有人问我:世界上什么地方最美丽?

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青藏高原。

十六世纪,自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地球在人们的眼里变得越来越小了。随着科技发展和探险热的兴起,人们在地球上越来越广阔的区域内走来走去,许多陌生的高山、大川、险地,一个接一个,被人类所认识、所征服。

可青藏高原神秘的帷幕,却迟至今天,才仅仅被人们揭开小小的一角。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和最年轻的高原,有着“地球第三级”之称。

她以自己特殊的地理位置,变化多样的自然环境,丰富绮丽的地质地貌,以及藏族同胞古老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组成了神秘、稀奇、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文化,强烈地吸引着世界上四面八方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人们,前来旅游观光。

青藏高原的美丽、神秘和魅力还在于:许多人怀着征服的心理来到青藏高原,不但没有征服什么,反而自己被征服。

多少年来,世界上许多探险家们,以登临青藏高原为荣。许多人冒着生命风险,想接近这片神秘的高原,可在漫漫的旅途中,不是被高山、峡谷、大河阻挡,就是被严寒、缺氧和强烈的高原反应所击倒,孤独地默默长眠在无人知晓的满是冰雪的荒原上。有的人,虽九死一生踏上了这片高原,但大都是浮光掠影地窥之一斑,便匆匆离去,对这片神奇的土地,并没有多少了解和认识,留下长长的感叹和深深地的遗憾。

青藏高原,至今,仍较为完好地保存着自然界和人文界的原有风貌。这是非常难得和弥足珍贵的。

在当今世界上,可供科学考察和人们旅游探险的原野、山川,越来越少的时候,人们不约而同地都把目光,聚焦投向人类在地球上最后的宝地——青藏高原。

地质学家们宣称:踏遍整个地球,最后打开地壳动力学的金钥匙,就藏在青藏高原;

人类学家们说:要追溯人类文化历史,研究探寻人类古已有过的多种形态文化模式,非到西藏不可。

为此,地质学家和人类学家们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西藏学的世纪。

我对青藏高原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修建西宁至格尔木青藏铁路一期工程时,我作为铁道兵部队的一员,和战友们走大漠、穿盐湖,把火车提前开进格尔木。我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六年青春岁月,献给了这片挚爱的土地。

同时,青藏高原也给予了我丰厚的回报。在这片伟大而神秘的土地上,我收获到了爱情,掘得了人生事业的“第一桶金”。

1984年1月,我们在昆仑山下的格尔木告别军旗,集体转业,走下高原,一别就是多年。

多年来,我没有忘记青藏高原,心里每时每刻始终挂念着青藏高原,盼望着青藏铁路二期工程能早日修建。

这一天,在我们殷切地盼望等待中,终于走来了。

2001年5月,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开工建设的前夕,我作为《中国铁道建筑报》的特派记者,奉命从北京出发,经兰州,在西宁青藏铁路零公里处起步,对青藏铁路已建成的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和即将开工建设的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进行全程采访。

我驱车先后经日月山、倒淌河、青海湖、察尔汗盐湖,翻越海拔4010米的关角山、4767米的昆仑山口、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跨过格尔木河、楚玛尔河、沱沱河、通天河、那曲河,走辽阔美丽的可可西里和牛羊成群的藏北草原,最后抵达拉萨,行程总累计上万公里。

那段采访的日子,是我记者生涯中的一段辉煌、一个亮点。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上,我风餐露宿,忍受着高原反应的不断威胁和滋扰,克服重重困难,白天采访,晚上写作,每天发一篇2000字左右的通讯和特写,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中国铁道建筑报》上同时连载。稿子刊出后,受到读者广泛关注和好评,特别是在海外华人界引起好的反响。

时至今日,我仍不时收到一些读者的电话和电子邮件。

有一件小事,我也想在这里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不久前,我去深圳采访,在南下的火车上遇到一批刚从青藏高原旅游归来的美籍华侨。他们向我大谈青藏高原风光的美丽,说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少有的好地方。他们特别称赞青藏铁路是一项了不起的伟大工程,为西藏的经济发展和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和拉动作用。

其中,一位年近六旬的叶先生告诉我,他最早知道和了解青藏铁路,是通过《人民日报》海外版上连载的青藏铁路纪行通讯。说着,他从身边的旅行袋里拿出了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的那组报道剪贴,说是带在身边,作为旅途观光的参考资料。

看着这些来自遥远大洋彼岸自己文章的剪贴,我有些激动了。我轻轻地告诉叶先生,我就是这些文章的作者,并向他出示了自己的记者证。

他先是惊愕,继而紧紧地握住我的手,把我介绍给他的同伴们。车厢里立刻响起了一片掌声。

不知怎地,我的心头一热,泪水一下子流了下来。

我之所以写出这些,是想告诉朋友们,作为一个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别人、被社会所承认,更令人激动和幸福了。

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开工建设后,我又多次深入筑路工地采访。在全线、也是当前世界铁路的制高点——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上,我先后和筑路职工们共同生活了两个多月。

两个多月中,我同筑路职工们同吃同住同施工,为施工中遇到的每一个困难而焦虑,也为他们所取得的每一个胜利而欢呼。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段活着就不会忘记的日子。

在与青藏高原的多次亲密接触中,我对她的美丽和神秘体会得更加深刻。如今,青藏高原和青藏铁路,在我的心中,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一条通天大道,而是一种意味、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和生命的一部分。

朋友,也许你到过世界上许多地方,见识过许多高山和大川,但你如果没有到过青藏高原,没有在青藏高原的亲身体验和经历,那将是一种人生的缺憾。

我敢说,当你置身于这片地球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和最年轻高原上的时候,当你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每一座大山,都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峰的时候;当你看到环绕在自己周围的每一条涓涓溪流,都是世界上有名江河源头的时候,你的身心和灵魂会受到一种深深地震撼,心中会情不自禁地升腾起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和强烈的神圣感,而这种自豪感和神圣感,仅仅属于你一个人……

此刻,已是午夜一点,车水马龙、繁忙一天的长安街上,已渐渐车少人稀;窗外不远处,中央电视台发射塔上的灯光,在沉沉的夜色里熠熠闪亮。当我完成了这篇小文后,心里一阵轻松、一阵安慰,同时,又是这样久久不能平静。

我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来,面向窗外茫茫的夜空,朝着青藏高原的方向,在心里轻轻地呼喊——

青藏高原,我心中的高原。

青藏高原,我永远的高原。

2016年4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