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古拉山不会忘记
6082900000010

第10章 “宝库”锡铁山——青藏铁路纪行之九

出大柴旦,我们走过一段平川,前方的大漠中陡然站起一座峻峭的山脉,这就是被人们称为神奇的宝库——锡铁山。

1983年6月22日,3位农民在柴达木盆地挖到一块重达7斤1两天然金块的新闻,通过各种媒体报道后,一下子轰动了全国和世界。当人们纷纷赞叹柴达木盆地不愧是名副其实“聚宝盆”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知道锡铁山和锡铁山铅锌矿的名字。锡铁山的价值,千倍、万倍胜过那块自然金块,它的铅、锌、金、银蕴藏量,以及品位和质量,在中国和世界都是少有的。

真正使外界了解、认识锡铁山,让其名扬天下,是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开通运营之后。

西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驻锡铁山代表处副代表郭永文和锡铁山铅锌矿矿长助理张中平向我们介绍说:锡铁山铅锌矿的开采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时,我们的祖先就已发现锡铁山是一座宝山。他们牵着毛驴,拉着骆驼,翻过高山,越过大漠,来到锡铁山采矿觅宝。如今在锡铁山的石壁上,仍然可以看到“咸丰十一年铅局”的字样。

落后的交通运输条件,严重地制约着锡铁山矿业的发展。由于交通条件的落后,在那漫长的岁月里,锡铁山铅锌矿举步维艰,发展一直十分缓慢。从清代到解放后的80年代初期,锡铁山铅锌矿的开采,基本还停留在大锤、钢钎、人扛肩抬原始的生产方式上。矿石要么开采不出来,就是开采出来后,又难以运出去。费九牛二虎之力把矿石运出去,但由于运费高,增加了生产成本,大大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难以获得好的经济回报,甚至造成亏本。

提到当年铁道兵修建青藏铁路一期工程时,张中平回忆说:“我那时正在上中学,学校节假日经常组织学生到铁路工地上演节目慰问。铁道兵战士吃苦的精神真是感人。我亲眼看到许多干部战士抬石头,肩膀都磨破了、手被石头割破流血了,简单包扎一下,又接着干,那情景我一辈子都难以忘记。”

说道这儿,他深情地说,“没有铁道兵修的这条铁路,就没有我们锡铁山铅锌矿的今天。”

接着,张中平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帐:在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开通前,矿石的运输主要靠汽车。一吨矿石用汽车运输,按吨公里0.46元计算,1000公里需要460元。铁路开通后,用火车运输,一吨矿石1000公里只需150元左右,这中间的运输差价是310元。锡铁山铅锌矿每年要通过铁路运输20万吨铅锌精矿石,这是一笔多么大的数字啊!由于运输条件的改善,锡铁山铅锌矿的产品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不但占领了国内铅锌市场的半壁河山,而且成功地挤进国际铅锌市场。目前,他们的铅锌产品通过铁路,已远销韩国、瑞典、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

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的开通运营,为锡铁山古老的矿业带来了生机,焕发了青春。在铁路运输的拉动下,短短的10多年,锡铁山铅锌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已由初期单纯的采矿业,形成以采、选、冶炼一条龙,成为我国第二大铅锌原料生产基地。

我们在锡铁山冶炼厂区参观,不见了“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山川”的悲壮景象,看到的是一座座高大的厂房、车间,一台台现代化的机械设备。

在铁路的推动下,经过锡铁山矿职工10余年的创业,锡铁山铅锌矿已由过去的单一采矿业,发展成为集采矿、选矿、冶炼等多元产业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企业发展的触角,已伸出锡铁山、青海省,先后在西藏、湖北、四川、陕西、广东等省区,发展了21个子公司。固定资产从10年前的3.17亿元,迅速增值到6.4亿元,被评为全国有色金属企业100强。从1994年以来,锡铁山铅锌矿连续6年成为青海省利税贡献大户。

2001年5月8日于锡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