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映山红盛开的时节
6085500000002

第2章 引子

在世界上千万种花草中,我最钟情、最喜爱的是映山红。

映山红,学名叫杜鹃花,是一种落叶灌木花卉植物。另外,它还有许多别名,如:山石榴、金达莱、达子香、山丹丹、格桑花等。

我国是世界上映山红品种最多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映山红有900多种,其中我们中国就有560多种。

人们普遍传说,映山红是一种鸟儿啼叫时,嗓子破裂后,从嘴里流出来的鲜血,滴在地上后变成的。

后来,由于个人爱好和兴趣的使然,我曾专门利用假期,集中抽出一段时间,围绕着有关映山红的故事和民间传说,深入多个地区、不同族群,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

自古以来,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映山红的故事和传说。但众口不一,故事内容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产生出多个版本。

在这众多的关于映山红的传说故事中,我最喜欢、最笃信的还是我当兵时,曾驻守过的后河沿岸老乡们祖祖辈辈、口口相传、所流传下来的关于映山红来历的故事——

后河的老乡们说,在远古的时候,有一对美丽的鸟夫妻。它们相亲相爱、互敬如宾、一往情深,总是一块儿外出觅食,一块儿衔草筑巢,一块儿抱窝孵蛋,一块儿抚养儿女。终日里,雌鸟和雄鸟形影不离,很是恩爱。

一次,在外出觅食途中,鸟夫妻遇到了罕见的暴风雨,雌鸟在暴风雨中走失。雄鸟心急如焚,不分昼夜,满山遍野翻飞着,声嘶力竭地鸣叫着,四处寻找雌鸟。

雄鸟整整寻找了七七四十九天,找遍了整个山野,仍是没有找到雌鸟。失去伴侣的雄鸟,没有气馁,没有失望,更没有放弃。它顾不上吃,顾不上喝,仍是夜以继日四处奔波,不停地鸣叫,寻找它至亲的雌鸟。

雄鸟嗓子叫哑了,没有放弃。

雄鸟嗓子叫破了,没有放弃。

后来,雄鸟直叫得嗓子血管破裂,鲜血从嘴里流了出来,仍是没有放弃。

雄鸟没日没夜地啼叫着,漫山遍野四处奔波寻找雌鸟,嘴里流出的鲜红的血滴,洒落在所飞过的每一片山野。

雄鸟对爱情笃定和坚守的精神,感动了天地。第二年春天,几场透彻的春雨过后,在雄鸟滴血的山野里,长出了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似霞如锦、光彩夺目、明丽鲜艳、红灿灿的花,把整个山野都映衬得红彤彤的。

从此,人们就把这种花,称为:“映山红”。

映山红属于高海拔植物。它耐旱、抗寒、好养活、生命力顽强。在广阔的自然界里,映山红大都喜爱生长在高山、险峰、浅山、丘陵和森林边缘地带。哪里山崖险峻、土壤贫瘠,它们常喜欢在哪里扎根、生长;而地势平坦辽阔、土质肥沃的平原上,却很少见到它们的身影。

我是在山西晋南平原上长大的孩子。我们村庄的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村庄的后面,有一片长着芦苇的湿地,我们称它叫“芦河”。越过“芦河”,也是一片平原,在平原的尽头、离我们村庄十多华里外,有一座名叫“中条山”的山脉。它东与太行山比邻,西与西岳华山隔黄河相望,因居太行山与华山之间,山势狭长,故得此名。

别看中条山不高也不大、但古老而闻名。尧、舜、禹——我们中华民族的三位先祖,都曾先后率领族群的子民们,在此地垦荒屯田,繁衍生息,建功立业。故乡的人们世代流传、执着地认为,中华民族中的“中华”一词,最早就是产生于我们家乡晋南——古河东地区,古人是取中条山的“中”和华山的“华”两字,组合而成。

当然,这些都是民间传说,不足以作为历史凭证。我之所以在这里写出来,也仅仅是告诉读者朋友,在我故乡的人民中,曾经有过这样的传说。为故乡和故乡的父老乡亲们,做个小小的宣传而已。

小时候,在春天里,我也曾跟随着大人们,因事到中条山里去过几次,曾看到过报春花、山梨花、野杏花、山桃花、马兰花、山楂花、迎春花、紫荆花、樱桃花、玉兰花、海棠花等。但我从没有看到过映山红。

我最初见到映山红,不是在书画里,就是在电影、电视里。而且大都是一闪而过,朦朦胧胧,看的不是十分清楚、真切。

我真正看到自然界里生长的鲜艳欲滴的映山红,是在我告别父母,离开故乡,参军之后,在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大巴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