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用活孙子兵法
6090600000002

第2章 计篇——总论战争的全盘计划

【要点】

1.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2.兼具五德,方为将才;

3.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4.未战先算,多算者胜。

【原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期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解题与读法】

“计,会算也,从言十。”用今语来讲,就是“总起来计算”,这儿用引申义。可释为“全盘计划”。篇,是简成章。我国东汉以前,写字多用竹简,每写一论题,所需竹简又不止一片,因此就把写完一论题所用的竹简叫做“篇”。“计篇”两个字结合起来,用以标明开场论题。惟因文言简约,本篇虽系专论战争的全盘计划,却只用“计”字名篇,即足相谕。

本篇宜分四段读:第一段从“孙子曰”起,到“不可不察也”止,总论战争的意义和它的重要性。第二段从“故经之以五事”起,到“用之必败去之”止,论平时要用“五事”以经营军事,并主张在战前,对敌我双方的情况,作重点比较,末复以个人去留,争取计划的实施。第三段从“计利以听”起,到“不可先传也”止,论战势的意义和用兵的各种诡道。第四段从“夫未战而庙算胜者”起,到“胜负见矣”止,论战争的胜败,可预决于未战以前政府的作战大计。

【古文今解】

老祖宗孙武告诉我们:两国打架是比天还大的事。两个人之间的打架无非是互相间献上几巴掌几老拳或是踹两脚,鼻青脸肿打破脑袋大不了住几天医院,即使不幸牺牲了也关系不到不相关的旁人啥事儿。国家间的打架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耍枪弄炮是要死很多人的,打不赢的话或许还会亡国,后果那是相当的严重。所以一定要考虑好了再下决心做决定,不可像小孩子玩游戏:撒尿和泥,玩着玩着脑袋一热就扬土。

关于打架,要从下面五个方面去认真权衡利弊推算胜负,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估,从而探索这场架是赢还是吃亏,以决定打还是不逃跑。这五个根本方面即: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和”,就是要使全国上下的老百姓和做决定开战的头头一条心,争先恐后当弟兄,上刀山下油锅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人心齐泰山移”,这是取胜的首要因素,若人心涣散想什么的都有,一次冲锋弟兄们就都作鸟兽状散了,这架也别打了;

所谓“天”既“天时”,是指昼夜、寒暑与四时节令的变化,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有利的时候开战——或是白天,或是夜晚,或是寒冷的隆冬,或是闷热的酷暑,自己怎么舒服对方怎么别扭就怎么来,可不能穿着羽绒服去撒哈拉大沙漠去找人打架;

所谓“地”既是“地利”,就是指道路的远近、地势之险夷平易、开阔狭窄与高低向背等地理条件。作战前要把地形了解清楚,哪里有河沟哪里有峡谷心里都要事先有数;

所谓“将”就是指“将领”,要求这个团队的头头要能服众,具备智谋、信实、仁爱、勇敢和严明等五种品格。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只老鼠率领一群老虎去打架,胜面不大;

所谓“法”是指“法制”,拆开来讲是法规和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明的纪律,当弟兄的为了点钱今天你卖条枪明天他赊座炮出去,这架就再也没法打了。

上面所说这五个方面的事都很重要,身为将帅都不能不过问。了解了这些情况,就能打赢;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会闹个鼻青脸肿的下场。

所以要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找出决定打架胜负的情势:哪一方的头头开明?哪一方的头领得道多助?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刀枪棍棒更加齐全?哪一方的弟兄们训练有素?哪一方的赏罚公正严明?根据上述情况,就可事先知道谁胜谁负了。

率领一帮人去打架的头儿要是能听从我孙武的谋划,他必然取胜,就把他留下;如不听从我的谋划,让他率领士兵去和别人掐,必会出去丢人现眼,还是赶紧让他有多远走多远吧。

打架是以打赢为最高原则的,一切手段只为“打赢”这一结果服务,所以动手前不必扭扭捏捏不好意思,更不必理会“你玩赖从没见过你这样打架的人”之类的埋怨。所以,使用九阴白骨爪也好挥动王八拳上阵也罢,怎样能占便宜就怎么来好了。还要会玩诈,也就是说如果我很能打,我就拿出一副病泱泱的姿势先给对方看;预备先煽他右边的脸,非要在他的左脸边先招呼一下;想踹他前胸,就假装到他背后比划让他不得不转过身来面对你;想踢他后腚,反而跑到他面前张牙舞爪。对方若是想占些小便宜,那就给他好了,正好可以一点点麻痹他;对方若是身形不稳,马上就发起进攻;对方要是严阵以待敌,就不要轻易出手;对方的弟兄们各个强悍,就暂时回避;对方若是气势汹汹乘怒而来,就要想办法让他松懈下来再图便宜;对方要是处处小心谨慎,就想办法让他知道你是多么的怕他,让他多牛几天也没什么;对方若是在养精蓄锐,就不断骚扰他让其麻烦不断;对方若是上下团结一致,就想办法给他搅混水。进攻对方没有防备之处,抽冷子黑对方一下是非常管用的战术……这些都是指挥打架的奥秘所在,千万不能事先泄露出去。

打架之前,凡是谋划得周密的一方胜算大些,谋划不细致的就不能打赢。我们根据这种情况来进行考察,谁胜谁负就显而易见了。

【简评】

在本篇里,孙子提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基本因素,即战争的正义性和君心、民心的向背;气候冷热变化和战争的时机;地形的远近、险夷和复杂程度;指挥战争的将领在智谋、诚信、勇敢诸方面的素质和军事才能;军队的编制、后勤供给与保障和行军用兵的纪律、军令是否严明。孙子将这五个方面概括为道义、天时、地利、将领和法规。

孙子在这里提出的“庙算”是对中国军事战略学的重大贡献。这实际上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原则。

这一章的关键就在于一个“算”字上,亦即谋划。打不打需要谋划,谁领着去打也需要谋划,怎么打更需要谋划。这些观点,不仅仅应用于战争中有效,其他领域同样也适用。现如今,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以及国与国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间勾心斗角互不相让的争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多算者胜”,稍有疏忽算计不周便会满盘皆输。

【要点解析】

1.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战争是什么?战争就是为了夺取重要利益而不得不采取的最终极的解决手段。因此,是否发动战争,首先必须明确所要争夺的利益,是不是值得以战争这一人类最暴力的手段进行争夺。所以战前必须认真谋划研究,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到战争策略的重要性,认识到“以计为首”是用兵的总的出发点。

站在企业经营的立场,思考社会影响力以及对员工的责任,则“兵”即意味着“经营”。如同“战争乃国家之大事”一样,“经营乃企业之大事”,所谓经营既是“人业”,亦是“德业”。“不可不察”既是说在经营决策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人无远虑,则必有近忧。

事例一:小隆中算计天下,智孔明点拨玄德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东汉后期,社会治安非常的不好,稍微有点本事的或自以为是皇家正宗的人,都摩拳擦掌地准备浑水摸鱼,捞到些实惠。一时间各地山头林立城头变幻大王旗。在那个群雄纷争的时期,东汉有一位据说七绕八绕能沾上点皇族边的刘备也想干点事儿,整出点大动静。无奈由于他家里境况不是很好,高中没毕业就辍学卖草鞋养家糊口,两个结拜兄弟——张飞和关羽也没读过几天书。在那个讲究学历的年代,学历不高就不怎么招人待见,算计不深在行事的关键时刻总是会差那么一点。吃过几次亏后,刘备就去找隐居邓县隆中的高学历人士——诸葛孔明,据说孔明修了好几个博士后学位,连奇门遁术都很有研究。刘备三顾茅庐,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虚心向孔明请教。看到刘备诚意甚笃,孔明假装推辞一番后便决定今后就跟他混了,并决心为他出谋划策,成为天下第一老大。

就这样,孔明在隆中他的住所向刘备开始白话,起劲儿地分析当时各方势力的情况,为刘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战略方针。首先,孔明指出了曹操能从一个名微且兄弟少的地方势力发展成拥有百万弟兄、独占北方的强大帮派,善使计策和谋略是其中主要的原因。面对曹操的实力,孔明认为光眼气或暗中使坏都没啥用处,应暂时不要与之抓破脸皮更不可正面发生冲突。其次,孔明又分析了孙权、刘表、刘璋、张鲁等各自的情况——兄弟多寡、粮食能否够填饱肚子、有没有多余的钱花等等,特别指出了孙权所占据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险要、民富国强,老大的椅子已历经孙坚、孙策、孙权三世,且贤能之士多被招附。针对这样的情况,应对孙权采取合理的对策即联合的政策——没事儿多在一起喝喝酒泡泡妞,怎样令他高兴怎样干。最后,孔明又分析了刘备自己的优势:第一,刘备是汉王室的后代,是真是假的先别管反正大家都那么说,这就不错,多少沾了点皇亲国戚的信誉,时常会令人高看一眼;第二,刘备面善,且耳朵大手臂长会笼络人心,有让弟兄们心悦诚服的善名,以这样的名声到各地网罗死心塌地跟着混的打手,想要混出个模样的人不会不聚集到刘备的大旗之下,当然优势还必须结合一定的条件才能有打胜仗的把握。荆州和益州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占据了这两块地方,就具备了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对西边和南边的少数民族采取拉拢与优抚的政策,搞好和周边各地帮派的关系;在外交政策上要长期坚持联合孙权的政策,以共同对付最强大的对手。……

通过对各方老大在人缘、打仗能力、兜里存款数额、所处山头位置等多方面的分析,诸葛孔明为刘备制定了长期发展的战略——“联吴抗曹”的总战略。为了实现这一战略计划,孔明又制定了可行的战略步骤,提出首先向薄弱方向发展以骗取荆、益二州,建立稳固的据点,待时机与条件成熟时便从荆、益两路出发去找曹操的麻烦,夺取中原变为自己的地盘,最终成为全国的龙头老大。

画龙点睛

三国著名军事家诸葛亮,一生以擅长谋略著称,他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蜀汉政治、军事的总方略,影响及于整个三国时期。他善观大势,坚持联孙吴抗曹魏,致蜀汉得与魏、吴鼎立。

“隆中对”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被人称颂的美谈,就在于诸葛亮能够审时度势,深谋远虑,帮刘备制定出一个既切合实际而又具有进取精神的战略计划,为以后蜀汉政权的建立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打下了基础。眼光不可谓不远,“察”得不可谓不深啊!

事例二:收垃圾得法宝,靠信息发大财

雪佛隆公司是美国的一家食品公司,其拳头产品“撑死你”牌热狗行销全球各地。该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拿出大把的美金,聘请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人类学系的马脸·驴屁股教授来研究食品信息,也就是老百姓每天吃喝拉撒的情况。教授和他的助手都扮成收垃圾的,每天登着一辆三轮车走街窜巷,然后在收来的垃圾中这闻闻那瞧瞧。如此反复地进行了近一年的分析和考察,最后还真获得了有关当地食品消费情况的信息。

首先他们发现农民工阶层所喝的进口啤酒比白领阶层要多。这一调查结果大大出乎一般人的想象,如果不进行实际调查,生产和销售就没有针对性,后果不堪设想。得知这一消息后,调查专家又进一步分析研究,知道了所喝啤酒中各品牌的比率。其次,中等阶层人士比其它阶层所消费的食物更多,这是因为双职工都要上班而太匆忙了,以至没有时间处理剩余的食物,浪费想象比较严重。再有,他们了解到“穷人不怕胖”这一现象,诸如减肥清凉饮料与压榨的橘子汁等都属于高层收入人士的良好消费品。……

公司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又根据这一信息进行决策,组织人力物力投入生产和销售,最终获得了很大的效益。

画龙点睛

企业走向市场,先期的谋划非常重要。要注意观察“上帝”在哪里,是男还是女,是老还是少。就像湖南人嗜辣,山西人喜酸一样,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他们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如果不考虑、观察这些因素而盲目开发新产品,就会造成因定位不准而找不到市场。考察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要进行广泛细致的市场调查,划分消费者的不同层次,把自己经营的产品与适应的消费层次结合起来,再进行广告、定价、销售手段等一系列的促销活动。

雪佛隆公司的做法正体现了这一原则,这种做法就是公司的法宝。简而言之,他们的秘诀在于重视专家的意见,“算”得准,“察”得细。

2.兼具五德,方为将才

《孙子》的“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一说法非常耐人寻味。所谓将材,是指将帅要具备足智多谋、赏罚有信、爱抚部卒、勇敢果断、严明公正的优秀品格。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智慧超群,诚实待人,仁爱为怀,勇不畏惧,严以律己、严以治下。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聚才的方法。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头雄狮率领的一群羊或许就能打败一只羊率领的一群雄狮,可见领导者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平时也要注重培养“智、信、仁、勇、严”这五方面的优秀品格,使自己成为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帅材。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作为一个企业和团队来说,更要具备“慧眼识才”的本领,将那些“兼具五德”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只有聚集各行各业最优秀的人才为我所用,才能在激励的竞争中开辟一条成功之道。

事例一:马谡牛皮鼓破,孔明用人失察

这一日,诸葛亮在蜀帮待得腻烦了,便又想起领上一帮弟兄到魏帮的地盘上转转。司马懿也领着一帮子打手从长安出发来会蜀帮,没几日便把诸葛亮派去打先锋的弟兄孟达给祸害死了。诸葛亮大惊:

“俺地娘哎,这下可毁了!想那司马懿出了关杀了俺弟后,必取街亭与列柳城以断我们的咽喉之路,谁能带些人去守街亭?”

他的话音刚落,参军马谡便上前道:“俺愿意去!”

诸葛亮怕马谡有所闪失,赶紧说:“街亭虽小但作用极大,如果街亭失守,咱们就都别想顺利回老家了。你虽精通谋略,但面对的可是司马懿这样狡猾狡猾的老狐狸,而且街亭又非常难守,你,行吗?”

马谡扬了扬手翻了翻眼,满不在乎地说:“啥叫行妈呀?区区司马懿何足挂齿,看我取他全家性命,老大你要是不信,我愿意和你打赌,如果我打不过司马懿那龟儿子,任凭老大处置!”

诸葛亮听他这样说便同意了他的要求:“中,你去吧!”

马谡可算是有了显摆的机会了,耀武扬威地在一帮弟兄面前指手画脚,并且不听王平的意见,非要将军营驻扎在山上,结果正中司马懿下怀,失了街亭,又丢了列柳城。幸亏后来诸葛亮巧使空城计,才使蜀帮安全撤回到汉中。

马谡这回彻底蔫了!他将自己捆绑起来,跪在诸葛亮帐前听凭处置。

诸葛亮坐在帐中,叫侍卫唤马谡入帐。马谡一进来便跪倒在诸葛亮脚下。诸葛亮道:“你明知道街亭关系到兄弟们的安危,竟一意孤行不听王平劝告,致使失地陷城。如果我不明正法纪,兄弟们还怎能服我?”

马谡闻言早已泣不成声,鼻涕眼泪弄了一脸。

正当马谡被推出砍脑袋时,蒋琬赶到求诸葛亮刀下留人:“现在天下大乱,如果杀了马谡,又损失一员大将,岂不是很可惜吗?”

诸葛亮听完后转过身用唾沫抹了抹眼角,然后回身说:“我咋能不知道这些啊,但是老祖宗孙武早就说过,只有严明的法度才能得到天下。而我们要在兵家纷争之时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依靠严格的法规制度,才可保证兄弟们不敢玩忽职守,才能一致对敌啊。”

蒋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再多说什么。

杀了马谡后,诸葛亮痛哭不已,并向后主刘禅上表,准其自贬丞相之职,以明法度,作为街亭失守他应受的惩罚。

后来,刘禅准了诸葛亮的上奏,将诸葛亮贬为右将军。

画龙点睛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位出色的政治家,其才能主要表现在治理国家上,晋陈寿在《三国志》中评论他说:“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者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蜀国在他的治理下,称得上是“路不拾遗,国富民强”,真可谓是治世之良才。但对于街亭失守,诸葛亮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早在刘备临终之时就对诸葛亮说过,马谡惯于纸上谈兵不可委以重任,但诸葛亮却并没有采纳这一建议。马谡之才,在于参议军事(在平孟获时,就曾提出以攻心为上的策略),而并非是独挡一面。若还能继续在军中效力,会有不少出色的建议,走到这一步,虽然做到了法纪严明,但也反映出诸葛亮的用人不智。

事例二:重福利公司得发展,花小钱亨利赚大业

亨利·福特制造汽车很有两把刷子,这家伙能就能在将美国甚至整个世界引向了汽车时代。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T型车自1908年至1927年共生产了1500万辆,确立了福特在汽车业的老大地位。

福特是一位卓越的成功者,但他不满足于此,他要“马不停蹄,与时俱进”。他的独生子爱德歇尔也有志于汽车工业,经常随父亲下基层了解情况。

一次,福特与爱德歇尔厂区溜达,爱德歇尔发现许多工人背后对他们父子翻白眼,指手画脚,有的甚至还“呸、呸”地往地上砸唾沫,他隐隐约约感觉到工人们的情绪不大对劲,便在巡视后对福特谈及此事。

“老爸,你不觉得工人们的情绪有些不大好吗?”

“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我觉得他们对咱有一些敌意,好像中间出现了一道鸿沟,这样下去一定会出问题的。”

“是呀,以前我经常和工人们交谈,谁家生孩子了谁家离婚了我都一清二楚,现在事情多了,企业需要人照料,工人也增加了许多,我的确有些忽视了他们。”

“老爸呀,交谈只是一个方面,你必须与工头哈巴狗先生谈谈,他总是加重工人的负担,让工人们通宵达旦地工作,工人们连舒服地放个屁的时间都没有,大家早已怨声载道了。”

福特陷入了沉思。第二天福特派人叫来了一脸麻子的工头哈巴狗,说:“现在红利已高达2000%,所以工人的工资必须提高一下。”

哈巴狗犹豫着说:“现在的工资已经很高了……那每天就再加上0.5美元或1美元吧,够买好几个‘狗不理’包子呢!”

福特不满地审视着哈巴狗,果断地说:“不光要买得起‘狗不理’包子,我要给工人增加一倍的工资,让工人吃得起‘东来顺’!从明天起,工人工资每天最低为5美元。”

“什么?你是说要把全年利润的一半分给工人?”

“是的,你没有算错,我就是要这样做,有钱大家赚嘛!”

福特肯定劳工价值,在劳资关系上,他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纽约时报》等多家报纸大鼓特吹福特公司日薪5美元的消息,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冲击,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

一天,福特收到了一位职工妻子的来信:“福特先生,我们感谢您一天5美元的恩赐,但是俺老公不是机器,您的作业制毁灭了我的家庭幸福,老公回家后倒头便睡看都不肯多看俺一眼,我的男人也需要休息,我也是正常的女人……”

这封信深深地困扰着福特,他只好求助于迪尔本教堂的祭司长三藏唐。他说:“我的做法不仅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而且适得其反。但不管怎样,我希望福特公司是一个更人道、更宽厚的企业,希望您帮助我完成这一夙愿。”

在福特的真诚邀请下,三藏唐担任了福特公司新成立的职工顾问之职。他不断走访职工家庭,了解职工的具体困难,并不断向福特提出建议。福特十分重视职工福利,这样一来公司上下拧成一股绳,他也因此一步一步实现着他的夙愿。

画龙点睛

福特非常好地诠释了一个领导者所应具备的“五德”,在对待下属职工方面“赏罚有信、爱抚部卒”,使得企业上下万众一心,稳健地行驶在辉煌的路线上。

《孙子兵法》云:“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此乃企业领导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特质。智者人附,信者人归,仁者爱人,勇者服人,严者明人,当企业领导者拥有这些素养后,才能充分调动企业发展的潜力,才能实现“贤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

3.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孙子兵法中的精髓部分之一,是战术选择的总则。无备:没有准备;不意:意想不到。孙武毫不隐讳地道出战争是一种诡道,这是对突然性的最早叙述,是兵家制胜的法宝。从古今战争历史来看,的确如此。利德尔·哈特则将这条原则用现代语言描述为:“选择一条敌人最想不到的行动路线。”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在进攻作战发起阶段,它可以在对手失去戒备的情况下,或者以对手料想不到的时间、地点、方式,实施突然打击,在短时间里取得军事上的巨大效果,并使对方在心理慌乱中做出错误判断,采取错误行动,招致连连失败。在战争开始或进行中,它又是一种避实就虚的制胜谋略,尤其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可以指导人们攻击对手意想不到的薄弱环节,从而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因此,自孙武提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原则之后,历代兵家都把它视为珍宝,推祟备至。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核心在“奇”字,关键是“创”字。它要利用对方惯性思维的弱点,捕捉对方的思想空隙,突破人们思维的常规、常法和常识,反常用兵,出奇制胜。

事例一:吕蒙诈病荐陆逊,关羽大意失荆州

刘备从孙权手中借得荆州以后,就一直赖着不还,还派得力兄弟关羽前往荆州把门,打算永远占据。关羽依仗自己有片非常锋利的大砍刀,整天拎在手中不把别人看在眼里,从来不请孙权唱歌跳舞洗桑拿,引起孙权十分不满,于是他决定夺回荆州。他把这个光荣任务派给了最信得过的弟兄吕蒙。吕蒙领着一帮人呼啦啦赶来,因惧怕关羽的大片刀,开始也没敢造次,一帮人驻扎在陆口,表面上和关羽起劲儿地套近乎,暗中却在筹划如何才能拿下荆州。

当然关羽也不傻,知道吕蒙率领一帮弟兄前来肚子里肯定没揣什么好下水,害怕他抽冷子下手,对之有所防范。在自己北上去曹操管辖的樊城打架时,还特意留下一些弟兄把守在公安、南郡一带,在长江沿线又部署了许多监视岗哨。吕蒙看到这种情况,知道关羽已经有了防备,一时很难下手,害怕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他想了又想,终于找到了一个麻痹关羽的办法:装病,并且常以治病为借口,请求老大孙权把他调回建业,时常分散走一些弟兄,用以松懈关羽在荆州的戒备,然后再寻找拿下荆州的时机。

吕蒙的“诈病”甚至连孙权都瞒过去了,但却没能逃过东吴年轻将领陆逊的眼睛。吕蒙回到建业“养病”后,陆逊前去拜望他,直率地把自己的看法告诉了吕蒙。他说:“你蒙得过去别人骗不了俺!关羽自以为了不得看不起别人。以前打架时他总是占上风,抓了于禁、杀了庞德,接着又水淹七军,更加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听到你因病离职,一定会产生轻敌的思想。我们正可利用这个机会,打他个措手不及。这样一来,荆州就指日可得了。”

吕蒙同陆逊的意见不谋而合。再见孙权的时候,吕蒙就转达了陆逊的意见,并且推荐陆逊代替自己的职位。他向疑惑中的孙权解释说:“陆逊这小子打小就能蒙善骗是个人才,可担当重任。另一个重要方面,他年纪轻,名望不高,正好可以用此来麻痹关羽。”

孙权听从了吕蒙的建议,任命陆逊为大将,代替吕蒙驻守陆口。陆逊一到陆口,就派特使前往拜见关羽。关羽召入,指着来使说:“孙权见识短浅,用陆逊这小子来此地简直是玩过家家。”来使伏在地上说:“俺家将军平生最佩服您了,特地派俺来呈上一封书信,另外还有两瓶茅台、四瓶罐头、六箱苹果、十斤腊肉作为见面礼,还望笑纳。”老关拆开书信,见其中书词极其卑谨,阅毕仰面大笑。

关羽果然落入陆逊所设圈套,以为荆州安若泰山了。于是他放心大胆地抽调一部分荆州弟兄,加紧对樊城的攻打。

陆逊探得这一消息,马上打电话通知给吕蒙。吕蒙随即率众多兄弟乘船逆流而上。为了蒙蔽关羽的守军,吕蒙所率战船均伪装成商船,兄弟们都躲藏在船舱里,摇船摆橹的弟兄也都穿上白色的服装假扮成商人。战船悄悄地沿江而上。关羽原来在沿岸布置的那些个暗哨还没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儿,就被吴帮逐个给掐脖弄死了。

吕蒙的战船日夜兼程,一直开到公安、南郡。对于吴帮弟兄的突然而至,蜀帮众人来不及反抗,只好乖乖投降。就这样,吕蒙兵不血刃,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荆州的首府江陵。

直到江陵失陷,关羽才得知吴帮来打架的消息。眼瞧自己势单力弱,凭一柄大片刀肯定是打不过的,不得已只好退守麦城。不久,他在麦城突围时,大刀片子也跑丢了,被吴帮活捉,惨遭杀害。

画龙点睛

关羽是何等厉害的一个人啊,但也败在了吕蒙“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谋略之下。吕蒙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很好地利用了敌方关羽的弱点,先是装病,后是推荐在关羽看来还是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陆逊做统领,当目中无人的关羽丧失戒备进入圈套麻痹大意后,迅速集中力量“出其不意”攻击关羽的“无备”,大获全胜。

用兵出奇制胜的核心,在于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根据敌情,灵活运用,不拘泥于常法,出人意外。简而言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一种全新的创造,它既要充分利用对方的思维弱点,侦破、捕获对方的思想空隙,大胆突破思维的框框、常规,又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有跟有据,避免失去基础,走入绝境。

事例二:施烟幕希特勒突炸闪电,没防备斯大林白瞪眼睛

1940年12月,打架有瘾的希特勒在极其绝密的情况下策划了一份拥有美丽纯洁名头的“巴巴罗萨”计划——进攻苏联。希特勒早在进攻波兰的时候就尝到了“抽冷子”打人的甜头,这回他还要依法炮制来一个突然袭击,打垮苏联。希特勒在确定了“巴巴罗萨计划”后,动员各部门最优秀的高手,千方百计将这一战略企图隐藏起来,以保障计划顺利实施。

为了使苏联不起戒心,希特勒可谓耍尽了花招。在准备进攻苏联的同时,他大肆渲染德国马上就要和英国大打一架。实际上,由于德国会游泳的人员不多舰船也不是很先进,过海峡去找英国人麻烦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此时希特勒已经决定放弃对英国的攻击,却又在这时将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假装不小心透露给苏联的情报机关,以达到迷惑苏联的目的。

希特勒还做出许多种即将进攻英国的假象:一列列满载火腿肠方便面等作战物质的火车源源不断轰隆隆地开往英吉利海峡东岸,车内胎、洗衣大木盆等各种登陆器材和作战物质在海岸线上堆积如山。德军的多数舰艇在海峡停泊待命,各种规模的登陆作战演习接连不断,频频出动的德军飞机在海峡上空不断盘旋,甚至在海岸港口的许多建筑物上,德国人还煞有介事地张贴了诸如“打到英国去,活捉邱吉尔”类的标语,士兵们开口闭嘴说的都是诸如“英国酒多么好喝”、“英国妞多么漂亮”等,好像一场大规模的战争马上就要降临到英国国土上一样。

用外交手段蒙人也是希特勒惯用的伎俩。在准备悄悄进攻苏联的时候,德国和苏联的外交关系比以往更加密切。德国外交人员四处不失时机地大谈德苏友谊,握手拥抱,拥抱握手,亲热得恨不得喊爹叫爷爷,各种新闻媒介也大肆渲染、美化两国的关系。希特勒本人还亲自出马,近乎狂热地吹捧苏联,说俄罗斯是伟大的民族,说斯大哥的胡子全世界最好看,斯大哥是他最信赖的朋友加兄弟,等等。

苏联人在希特勒的一个又一个烟雾弹的迷惑下,显得有些晕了有些傻乎乎了,彻底相信德国人不会进攻苏联。……

事实上,在这些烟雾的掩护下,德国已经偷偷完成了对苏联进攻的部署。6月中旬,近300万德军进入边境集结地区。下旬,德军隐蔽地完成了进攻前的最后军事准备,德军的166个师全部进入阵地。而苏联这边却仍然是一片歌舞升平景象:军官们照例举办着各种宴会和舞会,比试谁的酒量大谁的情人多;士兵们仍像往常一样松松垮垮,赌博泡妞逛歌舞厅,对于迫在眉睫的危险,他们一点都没有思想准备。

6月22日凌晨4点,德军不宣而战,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向苏军展开全线进攻。一时间,苏联西部边境铁流滚滚、万炮齐鸣,炮弹劈里啪啦雨点般落到苏军阵地上。紧接着,德军像疯狗一样长窜直入。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苏军措手不及仓促应战。虽然广大军民也进行了英勇抵抗,但由于没有一点准备,抵抗实际上处于一盘散沙、各自为战的状态,在德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很快就败下阵来。最高统帅斯大林这时才醒过神儿来,吃了一大把速效救心丸后他拨通了希特勒的电话:

“日你妈妈的,你这个无耻败家之徒太不讲信用了,哪有你这么打架的呢?……”

希特勒嘻皮笑脸地回答:“去你大爷的吧,打架哪有什么规则!谁让你把胡子留成那个样子?我忍你可不是一天两天啦!……”

德军的突然袭击取得了巨大成功,只用了一个星期,德军就已经突进苏联境地100多公里,苏军整师整师地被分割包围。到7月份,德军已推进到苏联境内600~700公里了。

画龙点睛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屡屡采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闪电”战术,并屡屡获得奇效。突袭苏联也是如此。由于战争初期德军采用突袭的方式对毫无防备的苏军进行攻击,使苏军一直到莫斯科保卫战时,才勉强站稳了脚跟,稍稍获得些喘息的机会。

出奇制胜是韬略家们普遍追求的最高目标,其中原因也是众所周知,因为出奇招可以从阻力最小、效益最大的途径达到目的,从军事角度而言,出奇制胜为用兵之铃键,制胜之枢机。综合采取隐真、示假、遮蔽、佯动、规避等多种方法隐蔽作战企图,形成全方位突然打击的实战能力,达成“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作战效果。

事例三:原告蛮横无理玩敲诈,律师不经意间破天机

美国某法庭开庭审理一桩赔偿案。原告在法庭上叫苦连天不断呻吟着,声称他的肩膀被掉下来的升降机轴砸伤,且伤势严重,现在他的右臂已经抬不起来了,要求保险公司给予巨额赔偿,声称不给几麻袋钞票就躺到保险公司让他们养老了。

保险公司明知他是在搞“碰瓷”玩敲诈,但为了息事宁人,要求庭外解决。但这人态度强硬,坚持要求获得巨额赔偿,否则只能上法庭解决。无奈之下,保险公司聘请了美国大名鼎鼎的律师啊贝·赫梅尔为本公司辩护。赫梅尔详细地分析了案情,又仔细地对原告观察了一番,很快就看出了他的破绽。但他并不直接指出,而是用一种关切的语气询问原告:

“您现在还很疼吗?”

“是呀,疼得很!”

“哎呀,我真的非常同情你的遭遇!您父母还健在吗?”

“他们活得好好的呢!”

“高寿啊?”

“78,不对,是87。”

“请您给陪审团看看您的手臂现在能举多高好吗?”

原告慢慢地将手臂举到齐耳的高度,并表现出非常吃力的样子,以示不能举得再高了。

“那么,在你受伤以前能举多高呢?”

赫梅尔话音刚落,原告不由自主地一下将手臂举过了头顶:“原来俺能举这么高!”

他的话立即引得法庭中人哄堂大笑。当原告回过神来,为时已晚,只好羞愧地低下了头。

画龙点睛

赫梅尔妙就妙在他的“漫不经心”!正是他的这一漫不经心的交谈,使原告丧失了戒备放松了警惕,使得他轻而易举地达到了目的。

在这个案件的辩护过程中,赫梅尔没有和原告进行长时间的辩论,也没有取用很多的证据,只是用两个看似平淡的问话,就轻而易举地使原告现了原形。看似漫不经心的问话当中,却隐藏着“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杀机。

4.未战先算,多算者胜

战争中的战略筹划非常重要。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先衡量各种优势和劣势,分析成功的机遇与风险。如果草率从事,面临的失败与挫折就要大得多。若要成功一定要“深思熟虑”,多方“计算”。对自己和敌人的情况做到胸中有数,有利时则战,不利时则不战,这是极富军事智慧的。

筹划周密、条件充分就能取胜;筹划疏漏、条件不足就会失败。一个善于决策的人,不是对事情有了百分之百的把握再去决断。要知道,条件完全具备之际,往往是最佳机会失去之时。因此,六分以上把握即为多算。其它四分以下风险以应变计划补之。

事例一:蒋介石左盼右顾没主意,毛泽东未战先算夺锦州

1948年,正是国共两党掐得难解难分之际。一山容不得二虎,济南战役后,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战场上与蒋介石比比看谁更厉害,要选个地儿进行战略大决战,非要把一方弄残废不可。然而究竟先在哪一座城池开练呢?长春、沈阳、还是锦州?

毛泽东运筹帷幄,早有主张,提出了先打锦州的作战方案。因为“对我军战略意义来说,是以封闭国民党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这样,则要考虑南线作战,首先控制锦州、山海关段。此方案,既要关闭了东北大门,切断了东北敌人与关内的联系,在战略意义上又是中间突破,使两翼的卫立蝗、傅作义相互孤立。”毛泽东对战争全局的把握是符合当时客观实际的。

9月上旬,林彪率领的东北野战军浩浩荡荡从长春出发,准备将锦州拿下。可是到了下旬,林彪却又犹豫起来。因为蒋介石在锦州附近的葫芦岛又增加了4个师,他担心打锦州时又陷入沈阳、锦西两面强大援敌的夹击之中。而且他还认为:长春之敌为我久困,士兵们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不堪一击,攻打长春,较容易取胜;而锦州的敌人势强,较难攻克,先打长春容易些面子上也好看。

就在此时,经过好几个不眠之夜后的蒋介石也将战略进行了大的调整。他放弃了“全面防御计划”,改为“重点防御”,又提出“撤退东北、巩固华北、确保华中”的战略计划。但这时的蒋介石依旧在迟疑,试图再观察一下时局的发展。

双方都在算计,就看谁算计得准行动快了。如果按照林彪先打长春的计划,那么,蒋介石就会清醒过来,会将东北的兵力向关内撤退。这样一来,蒋介石用东北的50万兵力投入到关内的任何一个战场,后果都不堪设想。毛泽东看到了这些,真生气了,严厉批评林彪的就举棋不定、优柔寡断,又一次向林彪分析利弊。

虽然锦州之敌比长春多,但是锦州至山海关一线各点的敌军是孤立分散的,攻歼取胜比较可靠;而且,在北宁线上作战,可以吸引长春、沈阳之敌援锦,有利于打援兵;还可以分割东北以及华北的敌军势力。打下锦州,就关闭了东北的大门,东北战场就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而华北的敌军增援则会因我华北解放军的牵制而削弱。

毛泽东以伟大战略家的眼光综观全局,制定出一个出兵必胜的计划——集中兵力,攻克锦州,关上东北的大门,让蒋介石的人马没有生还的机会。

等蒋介石明白过来,高叫“东北局势好坏,就在锦州一战”时,大势已去了,只能哭天戗地大喊:“完了完了这回算是彻底娘希屁啦!”

在毛泽东雄才大略的指导下,林彪于10月开始攻打锦州,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而这一切,都在毛泽东的伟大胸襟之中。

想不服都不成,毛泽东的胸中有一盘大棋啊!

画龙点睛

打胜仗的军队是因为其先创造和具备胜利的条件。胜利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决策正确。在辽沈战役中,毛泽东的积极“多算”,使得解放军掌握了主动赢得了整个战役;而蒋介石的优柔寡断和“少算”,使他因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对于战争来说,“多算者胜”主要是指战前要从战争全局上,对战争诸因素进行分析对比,决定打不打,怎么打,用什么部队打,在什么时间、地点打,打到什么程度,如何进行战争准备和后方保障,等等。做到有预见、有计划、有保障,心中有数,打则必胜。也就是说先求“运筹于帷幄之中”,然后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

事例二:豆腐贩子变成阔大款,货店老板沦为穷小工

清朝康熙年间,浙江省兴化县有一个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豆腐的年轻人,他的名字叫杨舜华。刚来时,杨舜华经常在兴化城内走动,每天拣空易拉罐卖钱,也能填饱肚皮,且对兴化城可谓了如指掌,几家澡堂几家超市他都清楚。最后他发现有一家杂货店地处闹市,于是,他就在杂货店的附近摆了一个豆腐摊。杨舜华非常勤快,小豆腐做得既白又嫩,平时又很节约,生意虽小,每天也能够盈余一大把铜钱。他把每天挣来的一小笔钱存放在杂货店中,请店主代为保管。

杂货店的老板经营“不算”,完全凭脑袋冷热程度而定,随心所欲。别人进什么货,他也进什么货;一看到什么货好卖,他就不管贵贱,也不管市场需求状况,就一古脑地进一大批,结果,杂货店经常为存货过多而发愁——货存放时间长了,发霉的发霉,变质的变质,有时还得花钱雇人往外倒腾,这样一来别说赢利了,连本钱也赚不回来。杂货店的生意越来越难以维持,最后,连杨舜华放在店内的钱也全被使用了。

时间就像那黄河之水,一弯一弯地就流过去了。又过了几年,杂货店的生意毫无起色。这天,杂货店的老板上街买来几个卤鸡头和一壶黄酒,非常客气地请来杨舜华,对他说:“这些年来,兄弟你存放在我店中的钱少说也有千金之数,你虽不开口向我要,我也感到十分惭愧。杂货店的情况您是非常清楚的,要偿还您的钱,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如果您不介意,就把杂货店折价给您,今后我给你打工好了。你要是同意的话就请吃个鸡脑袋喝碗薄酒吧!”

杨舜华想事到如今还能咋样啊?只好一口吞下一只鸡头,差点没噎死,赶紧喝碗黄酒顺溜下去。这事儿就那么定了,从此他不再卖豆腐,改做杂货店老板。

杨舜华与杂货店为临好多年,对杂货店连年亏损的原因已经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他接手后,把杂货店中的一些不时髦的衣服裤子全部减价抛售给农民工,把鞋子袜子都处理给中学生,集中力量针对老外做畅销的土杂货生意,由于对地理环境、货源、销货渠道等都非常了解,且精于计算,因此,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

乾隆甲子(公元1744年)年间,南方各省连年灾荒、盗贼如毛,引起时局动乱,南北交通阻绝,兴化一带的土特产品如桐油等,都运不出去,很多商人都大减价出售。杨舜华认为时局动荡只是一时的现象,交通断绝也是暂时的,随着时局的稳定和交通的畅顺,北方的商人定会迅速南下而大量收购。于是,杨舜华就以杂货店做抵押去银行贷款,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大量收购桐油、纸张等土杂货并储存起来。

没过多久,乾隆平息了动乱,商路畅通无阻,北方商人纷纷南下,桐油、纸张等价格一涨再涨。杨舜华见时机已到,就将囤积的货物以高价卖出,一时就赚得了三倍以上的利。一夜之间,杨舜华便成了兴化最有钱的大款。

画龙点睛

从一个豆腐贩子成为名躁一时的地方首富,杨舜华的传奇经历向我们展示了谋划亦即“多算”在商场中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管理的主要功能有三:即计划、组织、控制三环节。而计划是其中最主要功能。我们所说的“庙算”在这里就是指管理功能的“计划”。计划也叫规划,是指管理人员预计未来,提出各种行动方案,并做出最佳选择的过程;内容包括预先决定干什么,为何去干,什么时候干,以及谁去干等。一个现代管理者,只有事先全面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考虑正反两方面因素,制订出详细而周密的计划,即行动之前进行“多算”,做到“运筹帷幄”,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