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用活孙子兵法
6090600000003

第3章 作战——论发动战争贵在速胜

【要点】

1.就地取食,以战养战;

2.兵贵神速,以快取胜;

3.劳民伤财,必致灭亡;

4.抓住先机,乘势开拓。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解题与读法】

“作战”二字合成一词,根据《说文·人部》:“作,起也。”又《戈部》:“战,斗也”的解释,用今语来讲,就是“发动战争”。不过发动战争非同小可,战时军费浩大,实百倍于平时。假使财力不足,遽兴大军,纵使作战计划如何完善,还是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孙子在提出全盘计划为战争先务之后,接着提出“作战”问题,专检讨发动战争的利害得失,借作兴师动众的张本。

本篇宜分四段读:从“凡用兵之法”起,到“然后十万之师举矣”止,为第一段,论战争需费浩大,发动困难,用兵多一日,即多一日耗费,当国者务宜引为深戒。从“其用战也”起,到“十去其六”止,为第二段,极论师老财竭,后患不堪设想,巧久不如拙速。从“故智将务食于敌”起,到“是谓胜敌而益强”止,为第三段,分论就食于敌的利益和激励士兵战斗及处置战利品和俘虏的各种方法。“故兵贵胜,不贵久”为第四段,总论本篇大意,唯在速胜,是为画龙点睛,揭示题旨之法。

【古文今解】

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是怎么胜的?那是百万民工用小车推出来的!由此可见打架时后勤保障工作是多么地重要。

两国打架不比背个包出去旅游观光,走到哪饿了就买点吃的,没有后顾之忧。兴兵作战可不一样,需要做许多物资上的准备。战争一开,天上飞机地上大炮水中军舰,呼啦啦地哪样都折腾钱。轻车千辆,重车千辆,那得需要多少燃油啊,即使套上牛去拉,也须好多草料不是?全副武装的弟兄成千上万,吃、喝、拉、撒的事儿想想都会让人头大,一人喝一口水得多少缸啊?一人撒一泡尿得淹多少地?这还好说,军马未动,粮草先行。那些向千里之外运送的粮食又得消耗掉多少人力?另外诸如武器的保养、私下里塞给中立方红包的费用、不断补充弹药的开支,等等,看着很威武地把兄弟们拉出去了,实际上玩的都是钱,哪天都得花大把大把的银子啊!

个人间闹别扭打完架后,实在不行我就躺你家院里赖着让你养活,就那么拖着反正你不敢让我死在你家里,两军打架可比不得两人翻脸,还是要速胜为妙。如果拖的太久则弟兄们必然疲惫,想爹想娘想女朋友啥心思都有,就是没有斗志打架了。这时扛着梯子攻城,城头上扔下个啤酒瓶子就足够应付的了。一天打不下来,两天打不下来……一月打不下来,长此下去,整个国家的大米白面都消耗光了,方便面火腿肠也供应不上,最后吃野菜啃树皮多数弟兄都面黄肌瘦,弹药也将耗尽,此时其他帮派必定趁火打劫。如果这样的话,即使是俺孙武这等足智多谋之士在场也无良策来挽救危亡。所以,在实际作战中,只听说将领缺少高招难以速胜,却没有见过指挥高明巧于持久作战的。旷日持久地打架而有利于国家的事,还从来没有过。所以,不能详尽地了解用兵的害处,就不能全面地了解用兵的益处。

善于打架的人,一次率领弟兄出去就不会再回头向老大要求多派些弟兄,后方青壮年就那么多,都去打架了美女们该由谁来照顾呢?也不用多次运送军粮,因为粮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谁挨饿也不好受。武器装备开始时可由国内供应,要从敌人那里设法夺取粮食,这时千万别顾忌会犯什么抢劫罪,没有吃没有穿只等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善于此道军队的粮草就可以充足了。一个国家之所以会因作战而贫困,是由于军队远征,不得不进行长途运输。长途运输必然导致百姓贫穷。驻军附近处物价必然飞涨,物价飞涨,必然导致物资枯竭,钱财耗尽,赋税和劳役必然加重。一般情况下,打架时间太久弟兄们会耗尽力气,也造成后方财源枯竭,百姓私家财产损耗十分之七。公家的财产,由于车辆破损,飞机大炮失修,军装及运粮牛车的损失等,而耗去十分之六。所以说善于打架的头头,一定要想办法从敌方解决粮草,从敌方搞到一斗粮食,就相当于从本军后方启运时的二十斗,在当地取得饲料一石,相当于从本军后方启运时的二十石。

要想让弟兄敢于豁出命去往死了和对方磕,就必须让他们知道自己输不起,同仇敌忾,并时常拿利益激励他们,号召他们快打狠打红着眼睛打,打胜了就可以回家搂老婆抱孩子享受天伦之乐了。要让弟兄们勇于夺取敌方的军需物资,就必须用他们缴获的财物作奖赏。比如一队弟兄在混战中,抢了对方十辆小汽车,那就拿出一辆奖赏最先抢车的。剩下的那几辆小汽车,立即换上我方的旗帜,把抢得的小汽车插上我方小旗编入我方车队。此外还要善待俘虏,每天多给半个馒头豆腐汤里多加点油水,使他们有归顺之心。这就是战胜敌人而使自己越发强大的方法。

打架最重要、最有利的法子是速胜,最不宜的是旷日持久死缠乱打。真正懂得打架之道、深知用兵利害的头头,掌握着众弟兄的的生死,主宰着团队的安危。

【简评】

孙子在这里提出“速战速决”的战略思想。他首先分析了在出兵前应当做的各种准备工作。他认为,对敌国用兵,不宜打拖延战,应当速战速决。这主要出于对军队后勤供给与保障系统而言的,长期消耗,战争必败无疑。

对于如何激励士卒去拼命作战,孙子有着比较精彩的论述。孙子认为要使士卒争先冲锋杀敌,就要激起他们对敌人的愤怒;要想夺得敌人资财,就要用财货奖赏士卒。孙子认为这就是战胜敌人而使自己愈加强大的方法。在企业经营中,对有功者给予物质奖励固然重要,而注重精神激励更为重要。W·曼彻斯特指出:“一个人不会把自己的生命出卖给你,但却会为了一条彩色的绶带而把生命奉献给你。”由此可见,精神激励在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方面所能收到的巨大效果。

由此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软管理在今天企业经营中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采取软管理的方式主要是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特别是自我实现需要和成就感等。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管理和现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的人,经历了从古典理论的“经济人”向现代行为科学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的“社会人”的转变,更加重视社会的心理因素,受人尊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群体士气成为员工的高级需要和追求,也成为影响个人工作积极性及组织工效高低的关键因素。由此而言,今天只有善于创新和实施高层激励的领导者才堪称为卓越者。

【要点解析】

1.就地取食,以战养战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是孙子重要的军事经济思想,主要讲就地生产、取用于民,或者是深入敌境作战夺取敌人的粮草,就地补充给养以加强后勤保障。

在经营管理中,“就地取食,以战养战”也是企业家们经常采用的策略。孙子主张用兵打仗要善于做到就地取食以战养战,这种思想与现今商业活动中“借地生财”、“借钱生钱”是一致的。企业经营者可以采取“借力发力”的方法,利用竞争对手的资源壮大自己企业的实力,这就是孙子所说的“因粮于敌”策略的运用。

事例一:周瑜心胸狭窄蛮刁难,孔明草船借箭巧解题

曹操平定北方以后,心情那是相当地不错,眼瞅着做全国龙头老大的梦想似乎马上就要实现了。在他看来,当时各帮派虽然群雄割据称霸一方,但都如一盘散沙成不了大气候,充其量是小菜一碟,手提脚拨拉就给收拾了。尚有实力抵抗的也就属孙权,所以自然要先灭了他以清除实现大业的障碍。而那时孙权和逃到荆州的刘备结成战时联盟,准备共同对付曹操。曹操率领一大帮弟兄气势汹汹南下,一直打到长江北岸,在赤壁和东吴大将周瑜隔江对饮长江水。

刘备和孙权合伙干,但没有什么像样的股份——要钱没有,弟兄也少,于是就派诸葛亮到东吴营中,帮助谋划军事,算是以智慧入股。诸葛亮聪明帅气,那年26岁,身高1米84,绝对是个大帅哥。周瑜就是不喜欢比自己更帅的人,他一直想找借口灭了这个总是抢风头的小子。琢磨来琢磨去,还终于给他琢磨出一条灭掉诸葛亮的妙计来。

这一天,周瑜假装找诸葛亮商议和曹操打架的事儿。周瑜问诸葛亮:

“两军水战,用何种兵器最能讨到便宜?”

诸葛亮不加思索地答道:“当然是箭啦!”

“那么现在我们缺少箭支怎么办?”

“赶紧造哇!”

“恐怕来不及啊!”

“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嘛!”

周瑜把脸一沉:“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好,现在我命令你,在10天之内造出10万支箭,不得有误!”

在当时的手工业时代,10天时间内便能造10万支箭?听起来这不纯粹是扯犊子嘛!这绝对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就是不分昼夜地不停干,10天完成也够悬的。没想到诸葛亮却很轻松,微微一笑道:“干嘛要10天,俺3天就成!”

周瑜怀疑自己耳鸣没听清:“不会吧,太不靠谱了。”等诸葛亮又说了一遍,他才知道自己没听错。

周瑜大喜,心想这还是一主动受罚请死的主儿,这个除掉诸葛亮的机会终于被自己把握住了。周瑜当即拍手说道:

“军中无戏言!”

“骗你是小狗!”

诸葛亮当下就和他勾了小拇指,承诺3天之中弄不来10万支箭,自己甘愿受军法处置。

那天的天气非常好,没风没雾的,适合饮酒作乐。回到自己的住所后,诸葛亮请了好多人前来饮酒作乐,将露天大排挡摆出好几里地远。第二天,他还是喝酒猜拳行令,连一点造箭的动静儿都没有。东吴的鲁肃跟诸葛亮关系很铁,替诸葛亮着急,偷偷地去见他,并问自己能为他做点什么,诸葛亮就请鲁肃准备几十只船,每只船上都扎满稻草人。同时,还要求船上多备些锣鼓。鲁肃就问诸葛亮是怎么回事,诸葛亮笑着蒙他:“俺去吓唬麻雀玩。”

到了第三天,天气转阴,大雾迷漫,江面上灰朦朦的什么都看不清,可见度只有半米远。诸葛亮一大早就率船队出发了。他命令手下弟兄驾船朝曹军水寨驶去。快到水寨的时候,诸葛亮命令弟兄们大声擂鼓呐喊。一时间鼓声震天,喊杀声一片。由于大雾,曹军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战。他们以为是东吴水军前来偷袭,拼命地向那些船上射箭,想把东吴的船给赶回去。东吴的船逼得越近,他们的箭射得就越急越密。东吴船上的稻草人身上射满了密密麻麻的箭,船由于重量增加,开始下沉了一些。等天快亮,雾快散去的时候,曹军才看清虚实。等他们刚想去追,诸葛亮已下令返航了。载着满船的箭,诸葛亮轻松完成了任务。曹操一头雾水,过了好几天还在一劲儿嘀咕:“他母亲的,这小子想要箭支就直接说嘛,为什么自己不睡觉也不让我睡安稳啊?……”

画龙点睛

草船借箭,表现了诸葛亮的大智大勇,同时也揭示了战争中深入敌境获取作战物资就地补充给养的重要性。诸葛亮以战养战,轻而易举地得到了10万枝箭,从而为以后对曹军作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事例二:尤伯罗斯以会养会,奥林匹克盛况空前

1984年,美国人尤伯罗斯就任奥运组委会主席,主持筹办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那时美国政府不太喜欢这闹哄哄且赔钱的事儿,就说没有闲钱贴补奥运会的花销。老尤脾气也挺犟,应聘时脖子一抻公开宣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决不让美国政府掏一分钱,我以头颅保证它将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难道老罗疯了,那时地球上脑子不进水的人都知道,举办一次奥运会的花费是个大数目,而这哥们如此海口,使N多举办过奥运会的人士目瞪口呆。

有人形容举办现代奥运会是财政上的一场灾难。其实这说法也不过分,特别是美国人向来喜欢铺张,一经营就更会把摊子撑大。比如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就是著名的规模大、奢侈和浪费,折腾进许多普通纳税人的金钱。而打那时起成为一种时髦和趋势,举办一场奥运会动辄要几十亿美元的投入,已属于见怪不怪的了。

其实尤伯罗斯当然不是光说大话,人家心里早有小九九。老尤早就仔细地研究了历次奥运会举办情况的资料,他看到,以前举办奥运会之所以耗资巨大、亏损严重,主要是由于必须要负担庞大的建筑设施成本。他看到洛杉矶有现成的各种运动场地,同时,这里三所大学的学生宿舍可以作为选手下榻的奥运村,所以有这些基本的大宗项目几乎都不必再建,剩下的就是如何充实一些必要的设施了。他决定实行各个项目直接由赞助者赞助设施的办法。

老尤以前就是搞销售的,是个推销高手,与经济界的赞助者打交道是他的拿手好戏。他亲自谈判一宗宗赞助合同,运用他的推销才能,挑起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你出五毛,他出一块,我拿十块,你就掏一百……且涨起来就没完没了,最后发展成:两千,十万,一亿,两亿……想要露脸的标准一升再升,竞价十分踊跃。于是,尤伯罗斯对赞助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门槛儿越高,诱惑越大。这些听起来苛刻的要求没有吓走赞助者,反而更具挑战性,结果愣是先搞成了超级晋级选拔赛,于是报名费、资料费和录像费就收入了几千万美元,这就够花销一阵子的了。一时间赞助成了美国媒体的一大热门。其中索斯兰烧包广告公司是最急于加入赞助者的队伍,甚至还没有搞清楚他要赞助的一座室内赛车场是什么模式,便答应了组委会提出的条件。

最后,老尤以5个赞助者选一个的比例选定了30家赞助厂商。这些赞助单位都乐颠颠地答应将使洛杉矶奥运会拥有最先进的体育设施。

数额最大的一笔交易是老尤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做成的。他使招儿让美国三大电视网争夺独家播映权的办法,最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出资2.25亿美元夺得播映权。

老尤还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把奥运会的广播转播权分别卖给了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从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广播电视台免费转播体育比赛的惯例被打破了。

果然1984年奥运会是奥运史上最成功的一次,这不但代表在财政盈余,更表现于这届奥运会是奥林匹克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尤伯罗斯打破旧框框,大胆的尝试以经营企业的策略经营奥运会,此后,尤伯罗斯的模式就成为了盈利的代名词,挣钱才是硬道理,以后的历届奥运会也深受影响。

画龙点睛

洛杉矶奥运会之前的所有奥运会都是赔钱的,没有哪个国家心甘情愿的举办它。然而尤伯罗斯却看到了它的无限商机,他利用了以会养会的办法,拉赞助,卖播映权,不但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而由此也大赚一把。所以自1984年以来,奥运会的主办权亦成为各个国家争夺的焦点。

2.兵贵神速,以快取胜

军队的迅速机动和闪电般冲击是战争的灵魂。大凡用兵作战,先发制人贵速,主动攻击贵速,捕捉战机贵速。即使在战略持久的内线作战中,进行战役战斗进攻的外线作战,也贵在速战速决。因此可以说,在千变万化的战场中,“时间就是军队”。

同样的,孙子的这一军事论述也适用于经济领域。“时间就是金钱。”市场往往是以快取胜的。谁先研发出新产品,谁先满足需求,谁先抢占市场,谁就能在市场角逐中掌握主动;同类、同质、同价产品,谁先把它投放市场,谁就能控制市场制高点,其他企业若想拿下这制高点,就得花几倍、几十倍的力气,投入几倍、几十倍的费用。先处战地,捷足先登,靠的是速度,中小企业发展自己,必须运用快反策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要重视对市场的分析研究,随时掌握市场脉搏,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对市场要有一种特有的嗅觉,增强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及时捕捉先机;要注意发挥其灵活善变、船小好调头的长处,做到兵贵神速,在抢抓机遇中赢得主动权。只有这样,企业的潜在优势才能转化为现实优势和竞争优势。

事例一:快速水泥堵碉堡,日本鬼子全玩完

古人打仗比刀剑,今人打架玩新式武器,谁手中的家伙厉害谁就能占便宜,战场上光脚丫子怕穿鞋的。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军和日军在一海岛上打了起来,日军凭借有利地势,在坚固的熔岩下构筑了明、暗结合的180多个地堡,美军的坦克大炮都郁闷了,笨重的大家伙们光喘粗气根本派不上用场,因为炮弹没法靠近小日本大兵。

这下可给自信的美国人出了道难题。当时指挥这场战斗的美军指挥官斯普鲁恩斯召集所有的军官研究对付日本人的办法。美国人沉默了,将军们头疼了……而这时一个不起眼的技术员观察了战场上的情况后,提出了一个奇妙的建议,他说:“日军的地堡是凭借山岩构筑的,的确坚不可摧,但这些地堡有一个共同的弱点——进出口格外狭小,如果我们能用快速水泥将出口封死,日本人必将全部闷死在地堡里面。”

哇塞,好主意!

斯普鲁恩斯连夜命令将坦克改装成推土机,并把快速水泥运到前线。第二天早晨,美军停止炮击,无数辆“坦克推土机”推着黑乎乎的搅拌好了的速凝水泥,冲向日寇的地堡。日本人不知道美军是在搞什么鬼,都晕菜了,还以为是什么“新式武器”。就在他们还没醒过神儿来的时候,坦克推土机推着快速水泥将地堡的通道全堵死。“速凝水泥”凝结的速度极快,日本人在地堡中还来不及想出对策,水泥已经凝固,没多久,180多个地堡中的日军官兵全部在黑暗中给憋死了,美军在阳光明媚空气充足的环境下欢呼雀跃。

画龙点睛:

由于战争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的约束,战争拖得太长,必然引起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消耗,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必将日益尖锐,所以作战宜速胜。

美军采用“快速水泥”封堵洞口的战术,神速出击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令敌人防不胜防,从而大获全胜。这是因为:第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攻击,可以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在短时间里,从军事到心理造成爆炸性的效果;第二,战场上情况变幻莫测;战机稍纵即逝,只有神速行动,才能捕捉战机,稍一迟缓,到手的胜利就会溜掉;第三,用兵是人力、物力消耗的过程,迅速的行动和进攻,就能在较快时间里解决战斗,从而减少战争消耗;第四,迅速的行动,可以在敌人来不及集结之前突袭,从而相对弥补了自己兵力的不足,常常能以少胜多,战绩显著。

事例二:马助理盯上菲亚特,葛厂长抢做网球鞋

信息时代通讯发达,市场行情瞬息万变。您能淘得第一手信息,并快速做出反应,您就能“做成自己的蛋糕”,后来者就只有捡剩渣儿的份了,人家要是不分杯羹给你就得饿肚肚。快速决策“抢”信息、抓生意,已成为经营者赢得商战胜利的最关键因素。

每天好多人都在关心新闻事件,但多数都是受爱热闹心理的支配。在这方面我们要向张家口市橡胶总厂厂长葛春茂学习,他从电视新闻中得知:当地的中小学生要统一校服,并且有些服装要配白色网球鞋。他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是赚大把钞票的机会,那就是生产网球鞋抢先一步占领当地市场。于是他第二天就派人到各地纺织厂采购回9万米白帆布,大量生产白网球鞋。不久那些产品立即成了热门货。但当其他橡胶厂派人采购白帆布时,却空手而归。张家口橡胶总厂那年销售各种白网球鞋达110万双,盈利22万多元。

梦想谁都有,比如彩票中大奖天上掉馅饼什么的,关键是如何萌芽想法变现实。湘潭市分管外经贸工作的市长助理马扬,在1996年4月听外交部发言人作国际形势报告时,获知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很想在中国寻找一个生产汽车发动机的合作伙伴。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必须抓住。因为江南机器厂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军工企业,具备生产汽车发动机的条件,能满足外商的要求。会后,马扬就找到外交部发言人,谈了与菲亚特合作的想法,并得到了支持。于是,江南机器厂很快与菲亚特驻京办事处一拍即合,不久便互相派考察组,签了合同。精明的马扬在第一时间把一个萌芽状态的想法做成了现实,促成了中意双方的合作。

商场犹如战场,虽然很少有血肉横飞的凄惨场面,但隐藏在看不见的硝烟背后,互相间的撕咬争斗也是异常残酷的。取胜的关键是如何取得第一手信息并迅速致用。谁能“抢”先一步,谁就能先发制人,取得竞争的主动权。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比别人先走一步。”但“比别人先走一步”说来可能平淡无奇,可是在企业竞争下,由于每个对手都在倾尽全力想先走一步,所以要真正做到,确实非常不容易。敢抢天下先也却是需要大魄力和大智慧。

画龙点睛:

面对变幻莫测的现代市场,企业家要快速反应并做出决策,并非易事。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事事关心,处处留意,练就一双敏锐的“市场眼”,一旦发现“含金量”高的信息,就要如饿虎扑食般抢在手中,以最快的速度开发利用,使对手赶之不及。更重要的一条,就是企业要有灵活的生产体系,即在做出决定后,能改变原有生产大批量单一型号产品的做法,将新产品开发计划迅速变成现实产品,以便在很短的时间内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从而战胜对手。

总之,在精神上、物质上保证一个“快”字,企业才能及时满足市场需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劳民伤财,必致灭亡

“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军队长期在外作战,就会使国家财力严重不足。孙子认为,如果长期作战,得不到修养,军队就会疲惫、锐气挫伤、财力枯竭,那么诸侯国就会乘机前来攻打我们。到那时,即使有足智多谋的人,也无法挽回危局了。

人在一帆风顺的时候,呈现丰盈之象,此时应当谨慎守中,不可过极。否则,必致倾覆。万事万物,一旦盈满,无有不变者。所以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领导的,应该以俭约质朴之道涵养自己的品性,应该用淡泊静远之方修炼自己的德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俭约可以使人民不至于困顿疲惫,静远可以使百姓不至于进退失据。秦始皇、汉武帝无事生非,穷兵黩武,劳师袭远,因而给国家和庶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教训之烈,正在于野心恶性膨胀从而破坏了俭约和静远的原则!人们困顿疲惫时,随之就要发出怨恨之声,劳民伤财,小民不断被骚扰从而出现鸡犬不宁的情形,最后必将招致祸端。

事例一:始皇帝连年征战疲国力,秦王朝土崩瓦解于一朝

秦始皇打了多年仗,才把中国弄统一。发展才是硬道理嘛,接下来就应该带着地方官们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让长期饱受兵役、徭役和赋役重压的广大民众有喘息时候。可是这老兄威风起来就刹不住闸了,天下若有一人不怕他就会浑身不自在,紧接着又准备着攻打匈奴。丞相李斯认为,目前讨伐匈奴有害无益,会使中原遭受重大消耗。秦始皇当然听不进去,派将军蒙恬率30万大军进攻匈奴,夺取了大漠南部方圆千里的地方。

蒙恬获胜就给他发短信。胜利的喜讯传来,秦始皇在皇宫里庆祝,酒喝得有点多,就接着在酒宴上宣布了修长城的计划,于是在全国范围内调集大批成年男子,一拨儿去修长城,一拨儿去戍边。到最后闹得百姓家里都没有了男人,只剩下一些女人们在家织布种地,苦不堪言。而在外的男人们,餐风露宿,十年死伤无数。为保障边塞军民生活,朝廷还征发百姓用车船输送粮草。从沿海郡县北上边塞,路途遥远,三十石粮食中仅有一石可以运到目的地。全国上下拼命劳作,供给军需,许多百姓家破人亡,有的半路饿死,幸运的逃入山林摘些野果子吃还算得以偷生。秦王朝的国力遭到了极大削弱。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后,由他的儿子胡亥接班。第二年,被征发到北方守边的陈胜、吴广等人在蕲县大泽乡举着竹杆造反,势如破竹,响应者众。太监告诉胡亥,说可不好了啊大王,陈胜的竹竿子长啊,划破天际啦……一时间全国各地到处都有举杆造反的,新继位的秦王胡亥也再没法在龙椅上坐稳,干脆出城向举着竹竿子的穷百姓投降。

画龙点睛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国军队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摧枯拉朽,全无敌手。但正像弓弦不可拉得过紧一样,耗费巨大的战争也不能长时间进行下去。

正像孙子所言:“久暴师则国用不足。”于是,在紧接着进行的征讨匈奴,修筑长城、直道的过程中,不仅国库积蓄耗尽,连普通百姓也不堪重负,社会矛盾极为尖锐。果然,有人振臂一呼,立刻群起响应,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很快就灭亡了。

事例二:劳民伤财因杨广贪享乐,形象工程使隋朝遭灭亡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暴君一个,其程度和商纣王有一拼,堂堂大隋的天下就是断送在他的手中。他这人喜欢听人夸奖,虚荣心特强,且听不进不同意见,这也属性格缺陷,情商较低,可他要是打工族或者民工甲乙之类,倒也惹不出什么大事儿,可谁让他爹把国家主席的位子传给了他,老板不好当,好家伙一个决策失误,那影响可就太大了。他在任时做了许多错事,如三次远征高丽,都蔫头耷拉脑地大败而归;还有开通大运河那个庞大工程,尽管现在运河很有用途,但是他的初衷却是为了南巡享乐……说了半天都是劳民伤财的事儿,没一件得人心的。另外他还有一个特长:善搞“形象工程”。

每到逢年过节,就给了他这一特长展示的好机会,可以变着花样地可劲儿折腾。比如大业六年元宵节那天,为了接待西域各国酋长和商人,隋炀帝在东都洛阳端门街盛陈百戏,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他又下令装点市容,要求檐宇统一,珍货充积,店设帏帐,人穿华服,即使是菜市场那种地方也要铺上用龙须草编的席子,街道两边的树上都要披绸挂缎装扮得五彩缤纷。客人经过,酒店老板要邀入进餐,“酒饱而散,不取其值”,就是说一律白吃白喝不要钱。还要谎称:“我国富裕,客人吃饭是向来不收钱的!”不摸门道的外人一见,想这不是提前跨入共产主义了嘛!不禁大加感叹,这令隋炀帝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隋炀帝确实是个作秀高手。他的“形象工程”组织严密,滴水不漏。既注重“精神文明”,盛陈百戏,自昏至旦;更不忘“物质文明”,店设帏帐,人穿华服,免费吃喝,俨然大同世界一般,而且还要求店家统一口径,一致对外,撒谎骗人,俨然是虚假广告。究其用心,隋炀帝此举无非是想向四邻夸功显富,炫耀政绩,以扬威天下,震慑周边国家,除了虚荣心作怪外,倒也不无些许“积极”因素。然而,隋王朝当时早已危机四伏,水旱蝗灾使得百姓饥寒交迫,残酷盘剥苛捐杂税又频频激起民变,怨声载道,干柴遍地,隋炀帝就好像坐在即将爆发的火山口上。国家形势只靠“形象工程”显然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实际上,越是内心空虚的人就越虚张声势,越是形象糟糕的人就越要搞“形象工程”,真正强盛的开元、贞观年代,倒是少闻这些弄虚作假的“形象工程”,王者之气及强大富庶不是靠作秀能作出来的,而贫困和问题也同样是遮掩不住的。

果然没过多久,就在隋炀帝导演了“形象工程”那出大戏后的第二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火很快就燃遍全国,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一时间,竟有“十八路反王,三十六路烟尘”。隋炀帝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叹息:“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大业13年,隋炀帝回天乏术,隋朝覆灭。

据史料记载,隋亡时,隋炀帝的宗室、外戚,不论长幼全给杀光了,无一幸免。隋炀帝无后,但他善搞“形象工程”的遗传基因却能跨越时空,传袭今日,其“遗风”甚至被今人发扬光大,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画龙点睛:

隋王朝的烟消云散主要是因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所致,但是隋炀帝那些个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对加快其衰败的进程,也“功不可没”。

时下,不少地方的“形象工程”还正搞得热热闹闹,不能说所有的“形象工程”都不能搞,但至少那些弄虚作假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当在取缔之列。这里有个釜底抽薪之计,但凡搞那些花架子“形象工程”的,一经发现,就要严肃查处,让他吃不了兜着走,看谁还敢打这个歪主意。此举关键在于上级领导的决心和认真态度,还有明察秋毫的眼光和不怕得罪人的勇气。

4.抓住先机,乘势开拓

“兵贵胜,不贵久。”也就是说,用兵打仗,决不能打持久战,贻误战机。这不仅是战略原则,而且是战术原则。在实践中,战机是至关重要的,错过机会,就会吃败仗。战争就在于选择一个重创敌军而又能保全自我的“时机”行动,而这一时机需要雷厉风行,既“其机在速”。“兵贵速”还是一种战术方法。在战役中,必须以快速反应作为军队行动的方针。打仗需轻捷、敏锐、告诉、灵活。

在现代经济领域中,“兵贵神速”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讲究速度,讲究效率,以快制胜,是世界著名企业家们积累的一条成功的经验。相反,如果不及时把握信息、有效操作必将贻误战机,追悔莫及。

事例一:拓跋焘抓住机会夺统万,赫连昌分散兵力被灭国

东晋十六国那会儿,具体点说该是公元427年,北魏为了将大面积的北方划入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与大夏国在统万城处掐了起来。鲜卑族北魏帮首拓跋焘熟读孙子兵法,深知“兵贵胜,不贵久”的道理。魏头儿在统万城诱敌出城,速战速决,击败夏国老大赫连昌,给大夏国以毁灭性打击,攻取了统万城。

这事儿还得从前一年的9月份说起。那天拓跋焘命大将奚斤率五万弟兄,去夏国的蒲坂(今山西永济西)捣乱,得逞后又接着进袭关中、长安(今陕西西安)等地;而拓跋焘自己亲率骑兵两万出平城(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渡黄河袭击统万城。夏国的老大赫连昌率众兄弟迎击,没打过拓跋焘,于是便退回城内固守。魏军分兵四处抢东西,鸡鸭鹅狗见啥抢啥,赶回牛马十余万头,还将夏国老百姓万余人带回当奴隶用。这还只是做了一次试探性的战略进攻。

到了这年的12月,魏军南路奚斤率军夺取了长安。427年1月,赫连昌派其弟赫连定领着二万多弟兄南下,企图夺回长安那块地盘,恢复关中。魏夏两军相持在长安附近。魏主拓跋焘乘夏军兵力被牵制在关中的有利时机,决定动用近十万大军再次袭击统万城。5月,拓跋焘率军西进,以三万骑兵为前驱,三万步兵为后继,三万步兵运送攻城器具。北魏军从君子津渡过黄河,至拔邻山(今内蒙杭锦旗境内)筑城修整。原附属于夏的今内蒙南部与陕北地区各族游牧民族首领纷纷降于北魏。这时,北魏主拓跋焘改变步、骑兵齐进的原进军计划,决定率轻骑三万以最快的速度直抵统万城,然后诱敌出战,将敌人消灭。

六月,魏军至统万城。拓跋焘将大部队隐蔽在城北丘深谷中,以少数兵力至城下挑战。夏军坚守不与北魏军决战。这时,夏军一将领狄子玉前来投降魏军,并泄露夏军的作战意图:夏国老大赫连昌已派人调赫连定回援,但赫连定脾气倔强没有听他的,认为统万城非常坚固,魏国不可能一下攻克,因此他打算先在长安将奚斤收拾残废后,再回援统万城,到时内外夹击北魏军,将魏军一举歼灭。夏国老大赫连昌也没啥好办法,气哼哼地只好固守待援。

恰巧,此时魏军中有一强奸民女的弟兄事发后出逃至夏军内,告诉夏军说:“魏军没粮做饭吃啦,骑兵跑得太快太猛,辎重在后,步兵累死也撵不上,宜速击之。”赫连昌听了此话深信不疑。于是他亲率步骑三万出城迎战。拓跋焘见敌军出迎,喜不自禁。为诱夏军深入并助长其骄气,魏军向西北方向佯作退却。夏军出城追击北魏军。这时,天气突变,骤然刮起东南大风,飞沙满天,雨随风至,赫连昌之军利于顺风追击,便趁势猛攻魏军,形势对魏军极为不利。但拓跋焘坚定指挥作战。他除派兵正面迎击敌军外,又将骑兵分为左右两队,绕道截断夏军后路,从背后顺风向夏军反突击,将不利变为有利。激战之中,拓跋焘身先士卒,虽身中飞箭,仍带伤奋勇杀敌,在魏军的前后夹击、拼死力战之下,夏军被杀一万余人,赫连昌来不及回城,率残部逃往上圭(今甘肃天水市)。北魏军乘胜攻下统万城。赫连定却没能攻下长安,听说统万城失守,也退逃至上圭。北魏军取得了统万城之战的最后胜利。

不久,北魏军进军上圭,夏国灭亡。

画龙点睛:

北魏主拓跋焘面对所要攻打的统万城,作战指挥果断灵活,避免了自己军队屯兵坚城而不下直至陷入旷日持久、进退两难的境地,较好地完成了这次攻坚战。正是因为拓跋焘采用诱敌出城的策略,抓住时机,速战速决,抓住了敌人援军未到的有利时机,以速战速决取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既避免了攻坚战,又避免了受到敌军的内外夹击。

反观夏军之失败,赫连昌指挥作战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在北魏军第一次越过黄河袭击统万城之后,夏军仍然没有注意加强黄河天险一带的战略防御,反而分散兵力屯兵坚城去攻夺长安,使北魏有了发动袭击统万城的间隙;在北魏军逼进统万城之时,赫连昌在没有认真分析出城速战对于敌我双方之利弊的情况下,临时改变以逸待劳、固守待援的作战计划,出城轻率迎战,结果造成兵败城破,丧师灭国的遗恨,其教训非常值得后代兵家深思。

事例二:逛商店获启示,做铅笔发大财

哈默作为一名世界超级款爷,“及早抓住机会,乘势开拓,就能成功”是他的座右铭。哈默脑袋特别灵光,是商场上有名的“快枪手”,他准确地把握商机,又不失时机从一个领域转战到另一个领域,啥都敢鼓捣,一生经历了N次跳槽和转行,从事过制药业、石棉开采、银行业、百货、商店、酿酒业等。

一次偶然机会,哈默走进一家苏联小卖铺想买一支铅笔,售货员递给他一支德国产铅笔,价钱贵得惊人,比美国铅笔要贵上十几倍。哈默马上想到,苏联作为一个疆土辽阔的泱泱大国,连铅笔这种小文具也要进口,可见制笔工业相当落后。而如果真是这样,那可真是和“天上掉馅饼”差不多一样的商机啊!事后一打听,果然不出所料,苏联当时只有一家铅笔厂,而且质量差、产量低,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苏联当时有一亿人口,政府正号召工农大众学文化大张旗鼓地扫文盲,所以铅笔需求量自然就小不了。

哈默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决定在苏联办一家铅笔厂。他正式向苏联政府提出办厂申请,并很快得到了批准。哈默不愧为商界“快枪手”,拿到批文后,马上三管齐下,进行办厂。首先以最快速度从德国请来制造铅笔的技术师巴伊尔,并委托他以最快的速度招兵买马,壮大力量;其次是以最快速度从英国运来生产机器;第三是以最快速度在苏联选定厂址。

哈默以快取胜,经过一番努力,哈默的铅笔厂正式投产运转。生产的铅笔美观耐用又便宜,很快就占领了市场,没过多久就风靡全苏联,将德国产的铅笔挤到了柜台的角落。

画龙点睛:

孙子认为,战机对军队的胜败至关重要。事实上,时机不仅对兵战意义重大,对商战也如此。

抓住了时间,就抓住了机会,就抓住了效率,就赢得了一切。哈默在苏联办铅笔厂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谁能把握住市场脉搏,抢先做出反应,谁就能掌握住商战主动权,出敌不意,迅速克敌制胜,占领市场,赢取丰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