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故事从头读到尾
6098400000048

第48章 另类英雄的启示(5)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谋反。刘邦问左右大臣该怎么办,大臣们都说应该发兵讨伐,遭到了陈平的反对。他认为,楚国士兵精锐、粮草充足,并且韩信深谙用兵,冒然出兵难以有大的胜算。于是,他建议刘邦以巡游云梦(大泽名,位于古“九州”之一的荆州,荆州位于荆山和衡山之间)为借口,在陈县召见各地的诸侯王,然后乘韩信前来迎接的时候,抓他问罪,刘邦依计行事。

韩信得知刘邦出游之举,心中不免犹豫:收留钟离昧一事已被刘邦察觉,不去迎驾,担心失礼,罪上加罪;如去迎驾,又恐遭不测。属下见他神色忧郁,有人建议把钟离昧绑了,送给刘邦,以了结此事。韩信认为此话有理,却难以下决断。钟离昧看出了韩信心理,便诚恳地对他说:“刘邦本来对你就有戒心,他之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就是怕我二人联合对付他。你如果把我绑了送与刘邦,他今朝杀我,那么明日,他也会杀你。”说完,见韩信毫无反应,便嗟呼长叹:“你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懦夫!我真不该来投奔你。”说罢拔剑自刎。

韩信见钟离昧自杀,割了他的人头,献给了刘邦。刘邦一见韩信,不容分说,当即将其拿下,此时韩信感慨万千:“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今我当如此。”

后来,刘邦没有证据,加之韩信有功于朝廷,于是将他放了,把他由楚王降为淮阴侯。

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代地的陈豨谋反,刘邦带兵亲征。吕后发觉韩信与陈豨串通后,与萧何商议,将韩信骗进宫中擒获,要将其斩首。临刑,韩信仰天长叹:“我不用蒯通之计,反被女子所杀,这岂非天命?”

至于韩信是否谋反,尚无定论。但他的遭遇,却刺痛着后人的良知,也赢得了后人的同情。千百年来,诸多文人墨客或著述立传,或凭吊历史,悲悼韩信的不幸。

善始而未善终的周亚夫

周亚夫(公元前199——前143年),是汉朝开国名将周勃的儿子。他通晓兵法,善于治军。

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率骑兵十四万入侵汉朝边境,杀死了地方官吏,其骑兵前锋直达甘肃省镇原东南地区。汉文帝闻之大惊,朝野上下也为之震动。为此,汉文帝一方面采用安抚的办法,同匈奴和亲,一方面则积极备战。在此期间,河内郡守周亚夫被调至关中,担任守卫长安的重要任务。周亚夫真正成为名将,是从驻军细柳时开始的。

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骑兵兵分两路入侵,前锋直逼太原郡。为了阻止匈奴继续南下,汉文帝派中大夫令勉驻守狐口,苏意驻守勾注,张武驻守北地。为了防止匈奴突袭长安,文帝派重兵把守长安的东西北三面:徐厉驻守棘门,刘礼驻守霸上,周亚夫屯兵细柳。为了慎重起见,他亲自到三面驻军之地视察。

当天子车驾到达棘门和霸上时,驻军倾营出动恭候天子。汉文帝见此情景,深感忧虑:如此治军,一旦匈奴偷袭,不知如何迎敌。到了周亚夫的细柳营时,则完全是另一番样子。所有士兵铠甲鲜明,手持刀剑,队形整齐,号令分明,机弩上也搭着箭支。文帝的先行官来到营门,当即被守营军士拦住。先行官大声说:“天子马上驾到。”守营都尉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的号令,不闻天子的诏命。”过了一会儿,文帝到了,守营都尉果然不开门。文帝派人拿着天子的符节去见周亚夫,周亚夫见天子亲自劳军,这才传命打开营门。这时,守营都尉又对文帝的随从说:“将军有令,军营中任何人的车马都不能疾驰,违命者斩。”于是,文帝只得让人按辔缓行。到了营内后,周亚夫身穿盔甲,并未行跪拜之礼,只是对文帝长揖道:“臣甲胄在身,不能行跪拜之礼,请以军中之礼相见。”文帝点头应允,改变了原本严肃的面容,派人说道:“皇帝恭敬地慰劳将军。”慰劳完毕,天子的车驾就离开了。

随行大臣看到这种情景,都替周亚夫捏了一把汗。他虽无越轨之处,但毕竟对皇帝显得有些傲慢。不料,汉文帝十分高兴地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霸上、棘门的驻军,与周亚夫的细柳营相比,如同儿戏一般。那两位将军,很容易被敌军袭破,至于周亚夫将军,谁又能打败他呢?”大臣们听到文帝称赞周亚夫,这才放下心来。

汉文帝对周亚夫非常看重,在临死前曾叮嘱太子刘启(汉景帝)说:“如果将来国家有难,特别是有人叛乱时,要以周亚夫为将。”

果然,汉景帝即位不久,就发生了七国之乱。危急之时,他忽然想起了文帝临死前说的话,马上授周亚夫太尉之职,要他领兵前去平叛。周亚夫既未推辞,也未谦让,只是领命而去。汉景帝找到了一位能够平叛的将军,在高兴的同时又觉得周亚夫过于傲慢。周亚夫不负文帝所嘱、景帝之望,出兵之后,屡设奇谋,仅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

周亚夫平定了七国叛乱,赢得了朝臣们的一致称誉。汉景帝自然比谁都高兴,为周亚夫加官晋爵,封其为丞相。不过,周亚夫在平叛过程中得罪了一些权贵。其中,得罪的最大人物是梁王刘武。

刘武是汉文帝的小儿子,是汉景帝的同母弟弟。他之所以恨周亚夫,是因为周亚夫率军平叛时,吴、楚联军全力攻梁,周亚夫却不发兵相助。其实周亚夫并不是见死不救,而是认真分析了形势,认为吴楚联军锐气正盛,汉军不可与之争锋,而梁地城池坚固、粮草充足,他们一时半会儿也攻不下来,所以任由他们攻打。

当时,刘武向景帝求救,景帝命周亚夫派兵援助,周亚夫凭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来个“不奉诏”,而是依照自己的部署行动。他派精锐骑兵截断了吴楚联军的粮道,吴楚联军对梁城久攻不下,锐气尽失,又被截断粮道,于是要与汉军主力决战。周亚夫并不着急迎战,而是深沟壁垒,养精蓄锐。等到时机成熟后,一举打败了联军。

此后,梁王刘武每逢入朝,便向母亲窦太后说周亚夫的坏话。窦太后不明真相,听信了他的诋毁,经常向汉景帝说周亚夫的坏话。

汉景帝先是立长子刘荣为太子,其后因不再偏宠其母栗姬而打算废掉他,另立刘彻为太子。周亚夫身为丞相,对此事自有发言权。他认为太子并无过失,随意废立会引起朝政混乱。因为此事,他与景帝发生了争执,弄得君臣很不愉快。

刘彻被立为太子后,她的母亲王夫人被封为皇后。王皇后为人十分乖巧,专会讨窦太后的欢心,因而博得了窦太后的好感。窦太后让汉景帝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这不是一件小事,因为封外戚为侯,的确有过先例,但需要有功于刘汉天下。景帝估计周亚夫不会同意,于是先去征求他的意见。果然,周亚夫断然否定:“高祖皇帝曾经与诸大臣歃血盟誓:非刘氏而王,非有功而侯,天下共击之。”接着,他直言不讳地说:“王信虽是皇后的哥哥,并无尺寸之功。如果封他为侯,就是违犯了高祖的规约。”景帝十分恼怒,但是周亚夫的言辞无懈可击,于是暂且忍了下来。

这件事发生后不久,有几个匈奴部酋来降,其中有一人是卢绾的孙子。卢绾在高祖时身为汉将却投降匈奴,后来思汉心切,曾伺机南归,结果郁郁而死。他的儿子潜行入汉,病死在汉地。见卢绾之孙来降,景帝自然十分高兴,想把他们封为列侯。周亚夫劝谏道:“他们的先人背弃汉朝投降匈奴,如今又背叛匈奴投降汉朝,陛下怎么能封这样的人为侯呢?如果封他们为侯,又怎么能责备做臣子的不忠呢?”这次,景帝以“丞相之议不可用”为由,断然拒绝了周亚夫的建议,封这几个人为列侯。

周亚夫见景帝执意不从,上书称病辞官。景帝没有挽留,任他辞官而退。

周亚夫虽然辞官,但汉景帝对他并不放心,因此想“考验”他一番,看他是不是知足。一日,景帝召周亚夫进宫,特赐食于他。周亚夫虽已辞官,但尚居京城,见诏即到。周亚夫进宫后,见景帝后行了拜谒之礼,景帝跟他随便寒暄了几句,就命人摆席。席间并无其他官员,只有景帝和周亚夫。见此情形,周亚夫有些惶惑。主席官把酒菜摆上后,周亚夫发现只有一只酒杯,菜肴又只是一整块大肉,并且没有筷子。周亚夫回头对主席官说:“请拿双筷子来!”主席官早受了景帝的嘱咐,站着不动。周亚夫还要再说,景帝此时说道:“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周亚夫一听,又愧又恨,出了一身冷汗,赶忙起座下跪。景帝只说了一个“起”字,周亚夫便起身惶恐而退。

没过几天,突然有使者来到周亚夫家,叫他入廷对簿。入廷对簿就是澄清事实,核实错误。周亚夫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但尚且不知自己犯了什么罪,就随使者来到大理寺。原来周亚夫年老,就让儿子为他置办器物。为了护丧,买了500副甲盾。大理寺以此为借口当堂审讯:“皇上待你不薄,你为什么要谋反呢?”

周亚夫反问道:“我儿子所置器物全系丧葬所用,这怎么说是谋反呢?”

大理寺卿无话可说,但又知皇上欲置周亚夫于死地,必须找个借口,于是以“不反天上,亦反地下(即便活着不谋反,死了以后也要谋反)”为由,将周亚夫下狱。周亚夫明白了,景帝就是要他死。于是,他悲愤交加,绝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