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莲花祭
613300000191

第191章

竹叶听她这么说,心下稍稍放宽,但声音仍然是哆嗦的:“竹叶此刻已经全没了主意,姑娘万万要想办法救救竹叶,姑娘若有什么差遣之处,竹叶就算百死,也要努力去帮姑娘完成!只求姑娘救我!”

红袖心下一喜,她不是耸人听闻,并不是空空的只为吓唬竹叶,可是她要的就是竹叶的这句话,眼下,能救她的也只有她了,可是她想要搬倒大世子和湘妃二人,想要帮助程风,也必须要利用竹叶,两人可谓是互相皆有可用之地,也算扯平了。

“我可以给你指出一条明路来走,可是在这之前,你也要帮我完成一个心愿,事成之后,我保你可以安然无恙,不但如此,我的办法,还可以保你二人安然白首,你看可好呢?”

竹叶心中又疑又喜,更多的是兴奋,忙说道:“若果真如姑娘所说的,姑娘便是竹叶的再生父母了,姑娘有什么差遣,尽管告诉竹叶去办。”

红袖点头笑道:“好,不过我要事先提醒你,这件事说难不难,说简单也并不简单,别的还好,只是你万事都要小心,这些事都是头等的的机密,稍有错漏,后果可是不堪设想的,一定要时刻记住小心二字!”

竹叶轻声点头道:“姑娘放心,竹叶一定会听从姑娘,很小心的。”就算不是为了红袖,也要为了她自己,一旦泄露,她知道严重后果,红袖也许没有什么,湘妃和大世子她也不在乎,可是若让湘妃知道,她的下场一定很惨的了,红袖这句话,可谓是独独对她说的。

红袖交给竹叶的任务,说白了,就是一招引蛇出洞而已。

很简单,就是她曾经想过的,与其他们在这里被动得等待挨打,不如主动出击,大世子在皇帝身边有湘妃这个特别的力量,他们没有,可是他们有的是更为重要的一种武器,就是湘妃和大世子的隐情,这是足以让他们致命的力量。

眼见老皇帝的身体一天天的不行了,他们要留一手,而且这种需要再也等不得了,没有时间等他们去筹谋太多,这是没有办法中最好的办法。

她要掌握湘妃和大世子的证据。

谁也不知道皇帝想要派遣谁去迎接公主,她知道的是第一手的消息,这只因为她不是纯粹的后宫的人,外宫和内宫有时候像是脱节的两个马车,等到后宫的妃嫔知道这些,还要有一段时间呢。

所以她的打算是,趁着皇帝还没下定决心,湘妃还不知道这些的时候,让竹叶去湘妃处透话,把这个重要的消息告诉她,她相信,以湘妃和大世子的关系,她一定会对这件事格外上心,但因为不能确定,所以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竹叶和外宫的人有所联系。

因为她是不会主动出面的,一定会像往常一样,让她的这个心腹去充当这个信使。

仅仅是在当日下午,当竹叶拿来一个金黄色的薄薄的信封的时候,红袖才更加确认了自己的计策是正确的,湘妃果然上当了。

虽然即使不拆开这封信,她一样知道里面的内容是什么,可是她还是拿出了里面轻如蝉翼的那一封信,上面寥寥数语,有些地方还很隐晦,想必是湘妃和大世子用惯了的暗语,湘妃在询问大世子这件事,问她为什么没有早告诉她,害的她措手不及,让他回讯。

竹叶问道:“姑娘,我们要回什么?”

红袖微微一笑:“什么都不用回。”

“姑娘是要留下这封信?”

红袖点点头,笑道:“对湘妃那里,你只说你照常把信件送到了大世子手中,其他的听我安排就好。”竹叶不明白,但是她还是答应着下去了。

是的,她就是要留下这封信,这封信的内容不但隐晦,而且谁都还不能通过这封信来定下她什么罪,甚至落款都没有写明接受者是大世子,可见湘妃心中还是对自己的举动有所注意的,既然如此,她就耐心地再等等罢了。

她有的是耐心。

而且她相信,湘妃的耐心绝对没有她的这么多。

她要扣下这封信,过不了多久,湘妃就会因为大世子的毫无动静生出疑心来,就会紧接着再写一封信去,她相信,第二封信,或许会有一点点她所需要的东西。

狐狸的尾巴终究是要现出原形来的。

红袖把薄薄的信纸妥善地放进信封里保管好,在把信封藏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不知道为何,这封信忽然让她的思绪稍稍混乱起来,她脑海中产生了一个让她自己不能解释的想法:程风从来没有给她写过信呢。

如果这封信是程风给她写的,又当如何?

夕阳将要西下,临近傍晚的风悠悠吹进红袖打开的门窗,吹动她的衣角头发,吹乱了她的心绪,她把胳膊支在翠绿色的雕花窗棱上,眯着眼看着远远的地方,思绪像是被撕乱的图画,没有章法的片段式的,她只是沉浸在这些片段的思绪里面,有些不知所以。

兰儿直到这个时候才回来,她径直走进屋子,一声好累惊扰了红袖,红袖看她很是疲惫的样子,忽然想起她竟然一出去就是一整天的时间,讶然地看着她,疑惑地问道:“今天一整天你都去干吗了?”

兰儿连看她的力气都没有了,说道:“我去找李妃聊天。”

“聊天?”红袖还是怪异地看着她:“聊了一整天?”

兰儿眼神有些闪躲:“先和李妃聊天,再去找安平公主放风筝去了。”

红袖又想问她,风筝在哪里,况且今天只是些许微风,哪里放得来风筝,可是看她面容疲累,不忍心再打扰她,便上前打点她睡觉,兰儿的头刚刚沾上枕头,仿佛被谁施了催眠一般,眼皮很快沉下来,口中兀自嗡嗡说着:“红袖姐,你的病好些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