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正思维+逆思维心理学(全集)
6154600000005

第5章 你笑了,你的世界便精彩了(1)

乐观与悲观是人生的两种态度,你选择何种态度,将决定你未来的生活是否快乐。悲观的人注定会在失望甚至绝望里痛苦挣扎,而乐观的人即使是在失望时也会看见不一样的天空。精神可以击垮厄运,情绪可以支配人生,做一个乐观的人,保持向上的态度——你笑了,你的世界便精彩了。

乐观能使我们坚持到底,收获丰盛

如果你曾细心观察过周围的成功人士,就会发现,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拥有乐观的秉性。而那些怨天尤人、吹毛求疵的人通常容易陷入平庸无为的沮丧境地。

这并非巧合,因为在乐观与成功之间,仿佛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存在。

我们相信,乐观对我们事业的成功举足轻重。通常,有志于自主创业的人们在事业之初往往面对否定、疑惑等消极信息,而唯有积极的态度才能开启事业之门,并使人始终充满活力。乐观能促使我们排除疑惑,更加自信;乐观能使我们设定目标,全心投入;乐观能使我们坚持到底,收获丰盛。

诚然,这世界并不总是向我们展示它乐观的一面,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在积极的环境中成长,我们可能不是天生的乐观一族,但我们可以学习选择乐观。放弃生活中消极的一面,把握生活中积极的一面。当一切尘埃落定,我们会发现,生活中阳光总是多过风雨。

一代“球王”贝利1940年10月12日出生在巴西的特雷斯科拉索内斯镇的一个贫寒家庭,小时只能赤脚踢球。13岁时,代表当地的包鲁俱乐部少年队踢球,使该队连续三年获包鲁市冠军。这位天才少年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1956年,著名的桑托斯队邀其入队,头一年就攻入2个球,成为该队最年轻的射手。

1958年,未满17岁的贝利首次入选国家队,并首次参加世界杯赛,他以惊人的技巧驰骋赛场,使足坛惊呼:巴西出现了一位神童!在这位神童的激励下,巴西队愈战愈勇,一一击溃强劲对手,第一次为祖国捧回了世界杯。此后,在贝利统领下,巴西队又夺得1962年第7届和1970年第9届世界杯赛冠军,贝利本人也成为至今世界上唯一一位夺得过三届世界杯冠军的球员。

贝利是现代足球运动中最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功勋卓著,成就非凡,一直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在其长达22年的职业足球生涯中,共参赛1364场,射入1282球,他赢得过世界杯冠军、洲际俱乐部杯赛冠军、南美解放者标赛冠军——几乎赢得了国际足坛上的一切荣誉,被人们誉为一代“球王”。

1977年10月10日,美国宇宙队为球王举行了盛大告别赛。赛后,贝利在队友和观众的欢呼声中挥泪离场,结束了非凡的绿茵生涯。他初到巴西最有名气的桑托斯足球队时,害怕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竟紧张得一夜未眠。他本是球场上的佼佼者,却无端地怀疑自己,恐惧他人。后来他设法在球场上忘掉自我,专注踢球,保持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从此便以锐不可当之势进了一千多个球。球王贝利战胜自卑的过程告诉我们:不要怀疑自己、贬低自己,不要过于悲观,只要勇往直前,付诸行动,就一定能走向成功。如果多一些这样的正面思维,久而久之,就会从紧张、恐惧、自卑当中解脱出来。

乐观是人们对事业和前途充满信心的一种精神面貌,是成功者应有的品质。乐观来自何处?乐观来自对生活的强烈的爱。乐观并不是回避困难,乐观是笑对人生的失败。乐观的基础是对人生有美好追求。乐观的大敌是谁呢?答案是悲观。

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曾经说过:“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自己的悲观情绪。”在人生中,悲观情绪笼罩着生命的各个阶段。如果你能战胜悲观的情绪,用开朗、乐观的情绪支配自己的生命,就会发现生活有趣得多。悲观是一个幽灵,人能征服自己的悲观情绪便能征服世界上的一切困难之事。人不可能没有悲观的情绪,要紧的是击败它,征服它。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一种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倘若把不如意的事情看成是自己构想的一篇小说或是一场戏剧,自己就是那部作品中的主角,心情就会变好许多。一味地沉浸在不如意的忧愁中,只能使不如意变得更不如意。

“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际云卷云舒”。既然悲观于事无补,那我们何不用乐观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守住乐观的心境呢?譬如打开窗户看夜空,有的人看到的是星光璀璨,夜空明媚;有的人看到的却是黑暗一片。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可在茫茫的夜空中读出星光的灿烂,增强自己对生活的信心;一个心态消极悲观的人只会让黑暗埋葬了自己,且越葬越深。

用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看到的是“青草池边处处花”,“百鸟枝头唱春山”;用悲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举目便是“黄梅时节家家雨”,低眉即听“风过芭蕉雨滴残”。

怎么活,就在于你怎么想

在这个世界上,人的性格千差万别,情感也是各不相同,胆大或胆小,外向或内向,乐观或悲观,自信或自卑,它们并不单单取决于所谓的遗传基因,更多的在于后天的陶冶和磨炼。但不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只要我们能够意识到要用正思维思考人生,我们就会改变生活。

根据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75%以上的成年人认为自己的一系列情感,如愤怒、兴奋、快乐、埋怨、恐惧都是自然形成的,是无法选择和控制的,于是,他们便听天由命,任由情感摆布。这正好说明大部分人的情感和性格是由外界的环境等因素所掌控的。事实上,我们不但能够磨炼自己的性格,也可以选择自己的情感。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思维、远大的目光去思考和看待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用顽强的毅力去改造我们周围的环境,用豁达的心胸去认知和感悟我们的一切遭遇,我们就一定能够清除自己心理上的障碍和阴影。

生活中的烦心、哀愁和不如意常常都是“自寻烦恼”“庸人自扰”的结果。有些看起来复杂的事情其实根本不重要,只是我们对生活的理解不够豁达宽容,而使某个问题成了一条捆绑生命活力的锁链。

精神可以击垮厄运,情绪可以支配人生,只要我们选择和酿造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我们就会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向快乐、走向成功。

有一个伟人曾说:“当鞋合脚时,脚便被忘却了。”太多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处于被遗忘的状态。太在意外在的东西,内在的宝贵便淡化了。事实上,在上天赐予我们生命的时候,也赋予了我们快乐的能力。人之所以痛苦,根源在于人在心灵上难以满足,对生命有太多的不满和抱怨,唯独少了一份感谢,快乐也因此与他们无缘。

有一个人每天都很苦恼。有一天黄昏,他经过一座小桥,看见了一辆木推车,车上有一个又丑又胖的女人,那女人坐在车子上,怀里搂着她儿子,周围还有破箱子、破麻袋、草席、水桶、饼干盒、汽车轮等,她被大包小包“前呼后拥”地围着。

那男人龇牙咧嘴地推着车子,黄褐色的头发湿淋淋地贴在尖尖的头颅上,打着赤膊,夕阳下的皮肤红得发亮,半长不短的裤子松松垮垮地吊在屁股上。男人推车上桥时,他的裤子掉了下来,露出半个屁股。

男人都快累死了,那胖女人却坐得心安理得,还优哉优哉地吃着雪糕呢!又黑又亮又结实的铁棍似的手臂里的小男孩,时不时地把母亲拿着雪糕的手抓过去咬一口,母子两人在木推车上争着吃,脸上尽是笑,女人笑得眼睛更小、鼻更塌、嘴巴更大了。脸上可能搽了粉,黑不黑,白不白,有点灰有点青,粗硬的头发让风吹得在头顶乱成一团,而后面那瘦男人看得那么开心。

突然,不知怎么回事,木推车不听话地直往桥头一棵椰子树冲去,男人直着脖子拼命拉,裤子都快掉下来了,木推车还是向椰子树一头撞去,女人手中的碎冰草莓撒了她跟小男孩一头一脸。谁知那男人一手丢了木推车,望着车上的母子俩大笑,女人一边抹去脸上的草莓,一边咒骂,一边跟着笑。

看着这一家三口笑得如此开心,这个烦恼的人也跟着他们恣意地大笑了一场。

是啊,管他什么男的讲风度、女的讲气质,什么人生的理想、生活的目标,什么经济不景气、借人家一百万会不会被逼债……这一家三口,男人的黄发和木推车以及车上的东西告诉我们,他大概是摆地摊的小贩,每天快快乐乐地赶集摆地摊,然后跟着夕阳回家。

即使再丑再穷,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感激时,他所散发出来的魅力能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感动。

下面再分享一个二战后的军人的故事。

杰米·杜兰特是20世纪的伟大艺人之一。他曾被邀参加一场慰问第二次世界大战退伍军人的演讲,但他告诉邀请单位自己行程很紧,连几分钟也抽不出来,不过假如让他做一段独白,然后马上离开赶赴另一场演讲的话,他愿意参加。安排演讲的负责人欣然同意。

当杰米走到台上,有趣的事发生了。他做完了独白,却并没有立刻离开。掌声愈来愈响。他连续演讲了15分钟、20分钟、30分钟,最后,终于鞠躬下台,后台的人拦住他问道:“我以为你只讲几分钟呢!怎么回事?”杰米回答:“我本打算离开,但我可以告诉你我为何留下,你自己看看第一排的观众便会明白。”

第一排坐着两个士兵,两人均在战争中失去一只手——一个人失去了左手,另一个则失去了右手。他们正在一起鼓掌,而且拍得又开心又响亮。

任谁看到这样的场景都会有一种心灵上的震撼。这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激。

那么,如果我们还活着,如果我们还不是特别地穷困潦倒,如果我们还有健全的四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生命充满感激呢?

人生是短暂的,如烟花般转瞬即逝。快快乐乐是一辈子,愁眉苦脸地生活也要慢慢走过,那我们为什么不让自己活得既轻松又快乐呢?当我们选择了轻松快乐,就会觉得整个世界乃至整个宇宙都笼罩在幸福快乐之中。

活得阳光一点,生活才会充满希望面对困难时,人一般有两种反应:一种是很在乎,一种是不在乎。心理素质好的人不会把倒霉当作什么事儿,可心理素质稍微差一些的人就不同了。他们认为上天不公,于是怨天尤人,甚至心怀怨恨,于是以前一个热情的人也会变得冷漠,以前一个善良慈爱的人也会开始生恨。

于是在陌生人问路时,他不是动动嘴,而是不理不睬或者故意指错方向;马路上有人丢了东西,他看在眼里绝不会喊他一下;散步时踩到一块石子,不是踢到路边去,而是踢到路中间;单位来了新同事,没有给他一个微笑,而是冷眼欺生;有人遇到倒霉事,他更加不会安慰几句,而是站在一旁幸灾乐祸;有人做了好事,他也不满,全是一股嫉妒之心等等。

倒霉之后,是保持正常的心态,还是带着恶意去生活,其实是一个态度的选择,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选择,每个人都绕不过去的。选择善意的人心情是明朗的、愉快的、坦荡的、温馨的;选择恶意的人,心境常常是阴暗的、烦躁的、猥琐的。这种善说不上大善,这种恶说不上大恶。但日积月累着善意和恶意,却会使人发生质的分化。向善会使人升华为高尚,向恶会使人堕落为卑劣。向善的人会生活平静,一步步走向成功;向恶的人会事事觉得不顺,一步步走向失意。比如生活中,国人最讨厌也最常见的“长舌妇”或者“长舌男”,几乎每个单位都会有。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这些人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些生活中的失意者。一个家庭幸福、工作顺利的人,一般不会做这种事。这类人不做正经事或者做不了正经事,就无事生非,平日连看人的眼神都不对,鬼鬼祟祟、伸头探脑,打探人的隐私,散布一些流言,今天捣鼓张三,明天捣鼓李四,人见人怕,还自以为得意。但如果把精力放在这上头,就说明他或她的日子已经不妙了。一个在生活中被人害怕的人,肯定是一个被孤立的人,在别人心里又是最没有分量的人,当然会被人轻视。被人轻视又会造成他或她更大的失落和不如意。如此恶性循环,终至变态扭曲。狂躁不安,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这种人既不会享受到家庭的幸福,也不可能享受到同事朋友间的友谊,事业也难有所成。

向善,多一点生活的善意,是一种生活的选择,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我们日积月累的是阳光,生活自然会充满灿烂。

人生如浩瀚神秘的大海,时而风平浪静,一碧万顷;时而狂飚怒号,浊浪裂岸。

人生如变幻莫测的天空,瞬息阳光挥洒,白云悠扬,彩虹飞架;瞬息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风狂雨暴。

人生如一支优美动听的乐曲,一段高昂激荡,震天动地,促人警醒;一段浑厚低沉,婉转回肠,催人泪下。

人生如四季,春天鸟语花香,生机勃勃;夏天水清叶绿,骄阳似火;秋天金黄灿烂,馨香浓郁;冬天银妆素裹,深沉睿智。

人生有喜有悲、有聚有散、有乐有苦、有得有失、有沉有浮、有爱有恨、有生有死。

为人夫者有丈夫的甜蜜和苦衷,为人妻者有妻子的幸福和辛酸,做父母的有父母的安慰和艰辛,做儿女的有儿女的骄傲和屈懑。从政者有官场上的得意和危机,经商者有商海的亨运和风险,农耕者有田园的安逸和艰难,治学者有纸墨的雅趣和清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