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低调是一种大智慧(精华版)
6174900000006

第6章 再坚持一下(2)

他让自己完全进入一种成功的状态中,十分轻松地把135公斤的重物举起来了。

这让他大吃一惊,因为,按照惯例,这样的重量,必须是在体能、精神状态最好的情况下才能完成。

研究这项成果的教授告诉他,如果他按照这套办法训练,还可以举更大的重量。

第二天,加菲德再一次对这套方法进行试验。在教授的指导下,他再一次进行假想,设想自己已经在奥运会上得到了金牌,体育场内欢声雷动,他完全进入了一种极其兴奋的状态……这一次,他举起了165公斤的重量,已经超出了他的历史最好记录。

这套办法后来被称为心中造像锻炼法,被广泛应用于体育运动训练中。

加菲德因为首先试验了这种办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曾被许多运动协会聘为心理学教练,培养了许多优秀运动员。

这就是心境的魔力!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心境,是十分重要的。在人生的旅途中,失败多于成功,苦恼多于快乐,我们总会在困难、挫折面前倦怠了精神。如果换一种思维,设想自己成功,然后以成功者的心态面对眼前的工作和困难,那就会有另外一番天地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位名叫维克托·弗兰克的德国精神病博士曾经成功地利用这样的思维,保全了自己。他被关押在**集中营中,这里充满了屠杀和血腥,**分子已经完全丧失了人性:他们可以任意屠杀任何一位母亲、儿童。集中营里每天都有因为对死亡的恐惧而发疯的人。

弗兰克也时刻生活在巨大的恐惧中,他感到一种排山倒海般的精神压力。弗兰克知道如果不控制好自己的精神,他也难以逃脱精神失常的厄运。有一次,弗兰克随着长长的队伍到集中营的工地上去劳动。一路上,他产生一种幻觉:晚上能不能活着回来?是否能吃上晚餐?他的鞋带断了,能不能找到一根新的?这些幻觉让他感到厌倦和不安。于是,他强迫自己不再想那些倒霉的事,而是刻意幻想自己已经自由了,走出**集中营,现在是在去一个地方参加演讲的路上,然后在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中,他精神饱满地站在台上,下面是脸色和善而亲切的人们……

多年后,弗兰克没有在集中营中死去,当他被从集中营中解救出来时,显得精神很好。他的朋友不相信,一个人竟然可以在魔窟里保持年轻!

生命感悟: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箪食、一钵水足矣;但要存活下来,并且要活得精彩,就需要有宽广的心胸、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化解痛苦的智慧。如果精神垮了,没有人救得了你,更无法奢谈什么成功了。

把注意力放在最小的地方

美国第四大家禽公司——珀杜饲养集团公司董事长弗兰克·珀杜,在回顾他的成功经历时讲过一段有关他童年的故事:

我10岁时,父亲给了我50只他挑选剩下的劣质仔鸡,要我喂养。在我的精心照料下,这些蹩脚的鸡日见改观,茁壮成长,不久产蛋率超过了父亲的优质鸡种,每月卖蛋的纯收入可得15美元左右,这在大萧条时期可是一笔大钱。开始父亲不相信,当他亲眼看见我把鸡蛋拿去出售时终于忍不住对我赞不绝口。后来我开始帮助父亲管理部分鸡场,事实再一次证明了我的管理和销售能力,我管理的几个鸡场的效益超过了父亲。1984年父亲终于将他的整个家禽饲养场全部交给我管理。

父亲对我的能力的评价是:能注意到一些很细小的环节。的确,我成功的部分奥秘应归功于我对事物的认真观察。比如10岁那年,开始我对鸡的生活习性一点也不了解,但我认真观察以后发现,当一只鸡笼里的小鸡少了时,小鸡吃得就多,成长得就快;但是太少了又会浪费鸡笼和饲料。于是我就慢慢寻找最佳结合点,最后总结出每只笼子里养40只小鸡仔是最合理的。

生命感悟:注意事物的每一个细节,会使你对整体的把握更加自信。后来的一切智慧,无非是在这基础上更加努力地思考而已。

做一只钢化玻璃杯

一个读书很勤奋的孩子,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有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只好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

他把一块水洼地挖成池塘,想养鱼,但乡里的干部告诉他,水田不能养鱼,只能种庄稼,他只好又把池塘填平。这件事成了一个笑话,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想发财但又非常愚蠢的人。听说养鸡能赚钱,他向亲戚借了钱,养起了鸡。但是,一场洪水过后,鸡得了瘟疫,几天之内全部死光了。借来的钱没法还了,他的母亲受不了这个打击,竟然抑郁而逝。后来他又酿过酒,捕过鱼,甚至还在石矿的悬崖上帮人打过炮眼……可是都没有赚到钱。35岁的时候他还没有娶上媳妇。

即使这样,他还想再搏一搏。于是就四处借钱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不料,上路不到半个月,这辆拖拉机就载着他冲入了一条河里,车毁人残,他成了瘸子。

人都说他这辈子完了。但是他依旧在“折腾”着,后来真的传奇般地成了城里一家公司的老总,手里有两亿元的资产。有个记者问他成功的要诀是什么。他坐在宽大豪华的老板桌后面,喝完手中的一杯水,把玻璃杯握在手里,反问记者:“如果我松手,这只杯子会怎样?”记者说:“摔在地上,碎了。”他于是松了手,杯子掉在了地上,但并没有破碎,依然完好无缺。他说:“即使有10个人在场,他们也都会认为这只杯子必碎无疑。但是,这只杯子不是普遍的玻璃杯,而是用钢化玻璃制作的。”

生命感悟:成功,有时候很简单,关键是看你能不能做不怕摔打的钢化玻璃。

想做就做

2001年8月15日,一个名为“摩西奶奶在22世纪”的画展,在华盛顿国立女性艺术博物馆举行。该展览除展出摩西奶奶的作品外,还陈列了一些来自其他国家有关摩西奶奶的私人收藏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明信片,它是摩西奶奶1960年寄出的,收件人是一位名叫春水上行的日本人。

这张明信片是第一次公布于众,上面有摩西奶奶画的一座谷仓和她亲笔写的一段话: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的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摩西奶奶为什么要写这段话呢?原来,这位叫春水上行的人想从事写作,他从小就喜欢,可是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一家整容医院里忙活,这让他感到很别扭。马上就30岁了,他不知该不该放弃那份令人讨厌的职业,从事自己喜欢的行当。收到春水上行来自日本的信,让摩西奶奶很感兴趣,因为过去的来信,都是恭维她或向她索要绘画作品的,只有这封信是谦虚地向她请教人生问题的。虽然当时她已100岁了,还是立即回了信。摩西奶奶是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位农妇,76岁时因关节炎放弃了农活,开始了她梦寐以求的绘画生涯。80岁时,她来到纽约举办画展,引起了轰动。她活了101岁,一生留下绘画作品600余幅,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还画了40多幅。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人们异常关注那张明信片呢?原来,那张明信片上的春水上行正是目前日本大名鼎鼎的作家渡边淳一。

生命感悟:你心里想做什么,就大胆地去做吧!不要管自己的年龄有多大和现在的工作状况如何,因为你想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

成大事只要一点点勇气

林肯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曾经谈到过这样一段幼年的经历:

“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原先的主人就不会把地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里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给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象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林肯在信的末尾说,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只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可能,其实有许多的不可能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

美国UTSTARCOM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海外归国留学生吴鹰,1986年在国外留学时曾去应聘一位著名教授的助教。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收入丰厚,又不影响学习,还能接触到最先进的科技资讯。但当吴鹰赶到报名处时,那里已挤满了人。

经过筛选,取得报考资格的各国留学生足有30多人,成功的希望实在渺茫。考试前几天,几位中国留学生使尽浑身解数,打探起教授的情况来。几经周折,他们终于得知,主持这次考试的教授曾在朝鲜战场上当过中国军队的俘虏!

中国留学生们这下全死心了,把时间花在不可能的事情上,再愚蠢不过了!他们纷纷宣告退出。吴鹰的一位好友也劝他说:“算了吧,把精力分出来多刷几个盘子,好歹还能挣点学费!”但是吴鹰并未有一丝动摇,还是如期参加了考试。在教授面前,他很能放得开,将自己完全融入了助教的角色中。

“OK!就是你了!”当教授给了吴鹰一个肯定的答复后,又微笑着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录取你吗?”吴鹰诚实地摇摇头。

“其实你在所有的应试者中并不是最好的,但你不像你的那些同胞,他们看起来好像很聪明其实挺愚蠢,更没有勇气。你们是为我工作,只要能给我当好助手就行了,还想几十年前的事干什么?我很欣赏你的勇气,这就是我录取你的原因。”

走出考场,吴鹰立刻被同胞们围了起来。听说他被录取了,那几位中途退出的留学生不由得顿足捶胸,多好的机会被错过了!后来吴鹰又听说,教授当年的确是做过中国军队的俘虏,但中国士兵对他很好,根本没有为难过他,他至今还念念不忘呢!

如今,吴鹰的公司股市值已达70多亿美元,他被美国著名的商业杂志《亚洲之星》评选为最有影响力的50位亚洲人之一。吴鹰承认,当初求职的经历对他以后事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生命感悟:一个人的天赋并不是决定成功的关键因素,重要的是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记住,“不是你没有力量,而是没有去实现”。如若不信,就去试试吧!

契机

贝尔利用电声转换原理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样机,但贝尔和助手无论如何叫喊,电话机仍旧像聋哑人一样默不作声。

贝尔的电话研制工作陷入了困境,许多电学界的专家对他所做的工作嗤之以鼻。贝尔十分苦恼,他开始怀疑电学转换的原理。

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邻居正在弹奏吉他,乐曲“叮叮咚咚”地传到了试验室。

贝尔突然对助手说:“我成功了。”助手莫名其妙,惊奇地看着他。

贝尔说:“吉他因为有共鸣,所以声音洪亮,电话的送话器发不出声音,就是因为共鸣不足的缘故,只要设计一个助音箱,问题不就解决了?”

贝尔把一张木床拆了,很快制作了一个助音箱。当他和助手再次对着电话听筒喊话时,他们都听到了对方的声音。

吉他声在常人看来十分平常,但在发明家眼里却成了成功的契机,成败就在一念之间发生了质的变化。

生命感悟:横看成岭侧成峰。乐观的人总是像一位心灵猎人,能够捕捉到光明、希望和奇迹,悲观的人却恰恰相反。

天才的品格

著名科学家福尔顿,曾经由于某项研究过程的需要,测量固体氦的热传导度。他以完全正确的方法测量,可是测得的数字却比当时人们所想象的数字大500倍。

福尔顿将自己测得的结果与过去的理论相对比,觉得差得太远,因而没有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也就是说,他没有把这个新的“信息”或者“事实”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在福尔顿之后,美国一位年轻的科学家在测量固体氦的热传导度过程中也得到过这样的结果。和福尔顿不同的是,他立刻将这个事实发表,并由此推出一种新的热传导度测量法。他的这一新发现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我们不难想象福尔顿的内心是何等的懊恼。他回忆这段经历时曾痛苦地说:“如果当时我脱下名为‘习惯’的帽子,而戴着称为‘创造’的帽子,那个年轻人绝不可能抢走我的荣耀。”

福尔顿的遗憾,是他把自己新的发展,掩埋在陈腐的“习惯”和“传统”之中,从而遮蔽了成功的光芒。

这使我们想起了瑞典科学家阿列纽斯。阿列纽斯于1882年在瑞典科学院物理学家爱德龙德的指导下进行了测定电解质导电率的研究工作。他把测定结果写成一篇博士论文寄给母校多普沙拉大学。由于该校学位评议委员会的成员们还不理解该论文的深刻意义,因而错误地评为四等。

“四等”就意味着参加博士考试的失败。但是,阿列纽斯在挫折面前没有退却,没有消沉,他将这篇落选的博士论文和一封附信一起寄给德国加里工学院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

奥斯特瓦尔德仔细地阅读了论文和来信后,被深深地打动了,连呼“真了不起”。1844年8月,他亲自去瑞典访问了阿列纽斯,对那篇落选的论文给予高度的评价,并代表加里工学院授予他博士学位。

更令人惊喜的是,阿列纽斯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并于1903年因这一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