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学点做人心理学
6176500000004

第4章 自私贪婪的心理:高尚的人不顾自己的利益(3)

“非典”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它也是一次极为生动的现场教育,我们没有争论到底在公共场合戴不戴口罩,而我们自己就主动地戴上了,因为我们都怕死,我们都是有着利己的本能的,我们的观念在平时可能有很大的差距,但在涉及生命的安全时几乎很容易就可以趋同。同样的道理,我们选择市场经济也是没有经过大的理论争吵,因为不“争论”,因为可以不需争论,其原因是因为这样对大家、对整个社会都是最有利的。

这告诉我们,从利己上来考虑问题是一个最短距离的出发点,这跟我们所有人的本能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只是,要将这种利己观念发展成为一种制度,一种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更好地为我们服务的制度,还需要一次启蒙,最迫在眉睫的是引入“利益”观念,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入手,并自然而然地同时也达到了维护相应制度——让这种制度也产生出从最低的底线上保证我们利益的利益。

这一点虽然也是不言而喻的,但它并没有像“非典”那样一下子就使所有人赞同并为之尽力,这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发育有它最深厚的基础——那就是源于并尊重人的本性,而我们搞了这么多年的市场经济为什么还不够彻底?说穿了都是一直试图在改变这种本性,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都知道这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也让我们吃尽了苦头。

每个人都应该有适度的利己,这至少是说我们都是有自己的私心的,承认这一点,我们也就有了继续往下讨论问题的起点。

洁身自好放弃诱惑

晋代陆机《猛虎行》有云:“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讲的就是在诱惑面前的一种放弃、一种清醒。

以虎门销烟闻名中外的清朝封疆大吏林则徐,便深谙放弃的道理。他以“无欲则刚”为座右铭,历官40年,在权力、金钱、美色面前做到了洁身自好。他教育两个儿子“切勿仰仗乃父的势力”,实则也是本人处世的准则;他在《自定分析家产书》中说:“田地家产折价三百银有零”、“况目下均无现银可分”,其廉洁之状可见一斑;他终其一生,从来没有沾染拥姬纳妾之俗,在高官重臣之中恐怕也是少见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需要有一种放弃的清醒。其实,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今天,摆在每个人面前的诱惑实在太多,特别是对有权者来说,可谓“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就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放弃。如果抓住想要的东西不放,而贪得无厌,就会带来无尽的压力、痛苦不安,甚至毁灭自己。

人生是复杂的,有时又很简单,甚至简单到只有取得和放弃。应该取得的完全可以理直气壮,不该取得的则当毅然放弃。取得往往容易心地坦然,而放弃则需要巨大的勇气。若想驾驭好生命之舟,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永恒的课题:学会放弃!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写过一短篇故事:有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地耕种一小片贫瘠的土地,但收成很少;一位天使可怜农夫的境遇,就对农夫说,只要他能不断往前跑,他跑过的所有地方,不管多大,那些土地就全部归他。

于是,农夫兴奋地向前跑,一直跑、一直不停地跑!跑累了,想停下来休息,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儿女,都需要更大的土地来耕作、来赚钱啊!所以,他又拼命地再往前跑!真的累了,农夫上气不接下气,实在跑不动了!

可是,农夫又想到将来年纪大,可能乏人照顾、需要钱,就再打起精神,不顾气喘不已的身子,再奋力向前跑!

最后,他体力不支,“咚”地躺倒在地上,死了!

的确,人活在世上,必须努力奋斗;但是,当我们为了自己有更好的生活而必须不断地“往前跑”,不断地“拼命赚钱”时,也必须清楚知道有时该是“往回跑的时候了”!

高尚的人不顾自己的利益

品德高尚的人,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而忘了义,不顾法,而是始终坚持原则,因此,常常得到世人的称颂。

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巩固政权。他采取了许多得力措施,使国家出现了一派兴旺景象。但隋文帝有个毛病,就是火气太大,动不动就发脾气,发脾气的时候就乱杀人。

这天,御林军在街头巡逻时抓住两个用破损纸币兑换合格钱币的商人。这之前,朝廷曾三令五申,不准使用破纸币,两个商人胆敢违抗圣命,这还了得。案子传到了皇宫,喝得半醉的隋文帝听说此事,火气不打一处来。二话没说,把桌子一拍:“斩!”

执行问斩的命令到了大理寺少卿赵绰的手里。他是专门办理这类案子的,越想越不对头,马上去见隋文帝,为两个商人求情。隋文帝问他为什么,赵绰回禀道:“两个商人犯了罪,理应受罚,但法律上只规定用木板打屁股,说什么也犯不上杀头之罪呀!”

隋文帝听了冒火,心想,一个堂堂的天子,还受你小小的赵绰管束,笑话。他白了赵绰一眼,喃喃地说:“朕已下达了命令,你只管执行就是了,啰唆什么!”

赵绰把脖子一梗:“陛下,可你忘了,刑律也是按你的旨意制定的,怎么能违背呢!”

隋文帝冷冷地说:“刑律是对的,朕现在下的命令也是对的,与你无干!”

“怎么能说与我无关。”赵绰据理力争,“陛下,你让我执掌大理寺,现在碰上这件不依刑律乱杀人的事,我能不管吗?”

“住口。”隋文帝气得胸脯一起一伏,指着赵绰怒斥,“怎么,你真想撼大树吗?太自不量力了。”

赵绰毫无惧色:“我没敢撼大树,也没想撼大树,只想规劝陛下改变主意。”

隋文帝鼻子里哼了一下,袖子一拂,就退了朝。

赵绰回到家,心中依然不得平静。他连夜在灯下写了封奏章,又将刑律的部分条款认真抄写一遍。第二天一早上朝时,呈给了皇上。

隔了一夜,隋文帝的酒劲已过,加上皇后的劝说,心里的火已消了许多,头脑也清醒了。他仔细看完了赵绰的奏章,立即下了一道圣旨,取消了杀人的命令。

赵绰手下有个叫来旷的官员,是个心怀叵测的小人。他发现隋文帝几次流露出对赵绰的不满情绪,背地里给皇上上了一份奏章,说赵绰执法太宽,放了许多坏人不说,还经常跟皇上对着干,这样下去,皇上还有威望吗?如果让他来担任大理寺的少卿,一定干得比赵绰好10倍。

隋文帝看了,心中怦然一动,觉得来旷说得有理,不如叫他来试试看。反正大权在自己手中,怕什么。

来旷很快得势了,他洋洋自得,又连续3次向皇上写了几份奏章,说他通过巡查了解,不少罪恶多端的犯人本该处死,都因为赵绰受了他们的好处,把犯人纷纷放了,让他们没得到应有的惩罚。

隋文帝看了这些奏章,心里十分纳闷。赵绰是常在他面前耍牛脾气,但那毕竟是为朝廷的兴旺啊!他了解赵绰,是不会干那种事的。于是,他派人深入调查,一查便水落石出。原来是来旷在诬陷好人。这下,皇上真的动怒了,把桌子一拍,下令将来旷处死。

执刑的任务又落到赵绰的手里。赵绰深感不安。从个人恩怨来看,赵绰完全可以按皇上的旨意将来旷推上断头台,但对照刑律,来旷够不上死罪。怎么能问斩呢?

他向皇上表白了自己的意见,隋文帝瞟了瞟赵绰,心想,这个赵绰,真是越老越糊涂了。我帮你除掉仇人,你怎么还来为他讲情呢?他摆摆手打断了赵绰,不愿再听,转身向后室走去。

赵绰紧跟几步,见皇上不理他,便改口道:“陛下,我再也不讲来旷的事了,另外有件急事。”

隋文帝信以为真,便叫他跟了进去。

一进后宫,赵绰往地上一跪,诚恳地说道:“陛下,我犯了三条大罪啦!”

皇上一惊,问他怎么回事,他便侃侃而谈:“第一,我身为大理寺少卿,没管好下面的官员,致使来旷触犯了刑律。第二,来旷不犯死罪,但陛下却要将他处死,我没尽到据理力争的责任。第三,我求进后宫,用谎言骗了皇上,犯了欺君之罪!”

隋文帝笑了笑:“赵绰啊赵绰,我真拿你没有办法,毕竟你对皇上真是赤胆忠心!”他终于撤销了对来旷执行死刑的命令,改判为革职流放。

不要不该要的东西

在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中,有许多我们不愿意、而且不应该做的事。同时,在有些时候、某些情况下,许多事情是我们所必须做的。哪怕是一生只能做一次,哪怕因此而中断了自己生命的延续,我们都必须不顾一切地勇往直前。这些事大到国难当头为国捐躯,小到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

与此相反,在这个大千世界中,有许多是我们不必,而且不该做的事。比如,出卖朋友、做伤天害理的事。

自然,在大千世界中,也有许多我们可求也该求的东西,有许多我们不可求也不该求的东西。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这里作出选择,作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