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医推荐家庭必备名方(珍藏本)
6201700000004

第4章 内科疾病(3)

【必备名方】

1.二百桔梗白及汤加减:桔梗15克,白及15克,百部15克,鱼腥草15克,百合10克,冬瓜子15克,薏苡仁15克,前胡10克,香薷10克,浙贝母10克,甘草5克。水煎服。咳嗽剧者,加炙麻黄6克,紫苏子10克;厌氧菌感染者,加夏枯草20克,白头翁15克;白细胞明显升高者,加败酱草20克。

2.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青黛6克,蛤壳粉9克,桑白皮9克,地骨皮15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赤芍10克。水煎服。咯血严重者,加牡丹皮10克,生地黄10克,白及粉10克;便秘者,加大黄6克,枳实10克,瓜蒌子6克;口渴者,加麦冬10克,天花粉10克;胁痛者,加川楝子6克,龙胆10克,延胡索6克。

3.清肺化痰滋阴止血汤加减:南沙参15克,北沙参15克,鱼腥草15克,苦杏仁10克,炙马兜铃10克,牛蒡子10克,生地黄15克,牡丹皮15克,麦冬10克,天花粉15克,玄参15克,百合15克,川贝母10克,黛蛤散(包)15克,大蓟10克,小蓟10克。水煎服。低热者,加黄芩10克,瓜蒌皮15克。

4.拯阳理劳汤加减:人参15克,炙黄芪2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仙鹤草10克,阿胶(烊化)15克,五味子15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出血量多者,加白及10克,三七粉6克;畏寒肢冷者,加炮姜6克,艾叶10克。

5.排痰化瘀汤加减:金荞麦根30克,功劳木15克,天葵子15克,重楼15克,蒲公英30克,浙贝母15克,生麻黄5克,生石膏10克,桃仁10克,冬瓜子30克,蛤壳20克,生大黄(后下)10克。咳剧者,加百部10克,浙贝母10克。

【名医指导】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肺结核、百日咳、腺病毒肺炎等;如支气管内有异物应及时清除。

2.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避免接触烟雾及刺激性气体。

3.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改善通气。戒烟、酒。

4.痰量多时宜采取体位引流(如病变支气管在下叶的采取头低脚高位),每日2~3次,每次约15分钟。

5.咯血时应轻轻将血咳出,切忌屏住咳嗽;避免使劲大咳,以免支气管破裂,发生大出血。

6.急性期应注意休息,缓解期可做呼吸操和适当的全身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7.饮食应避免过于辛热和凉性食物;饮食温度适当,避免过热或过寒。慎用禽、蛋类、鲜奶、乳制品;忌食海马、猪头肉、桃子、樱桃、洋葱、辣椒、花椒、小茴香、大蒜、韭菜等。

8.在正规医院医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乱用抗生素。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因各种原因引起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使肺脏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不足,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机体缺氧,或伴有二氧化碳潴留,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其标准为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的情况下,动脉血氧分压(PaO?)<60毫米汞柱,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50毫米汞柱。临床上称低PaO?而PaCO?正常或降低的为Ⅰ型呼吸衰竭,低PaO?和高PaCO?的为Ⅱ型呼吸衰竭。根据发病缓急,呼吸衰竭有急性和慢性两类。

本病中医学无此病名,其内容散见于“喘证”、“肺胀”、“昏迷”、“闭脱”等病证中。因肺主气司呼吸,根据肺脏生理病理特点及呼吸衰竭的发病特征,中医学对本病以“肺衰”命名。肺衰指因肺脏的各种长期疾患,或因邪毒伤肺,或心、脑、肾等脏病变及肺,使肺气衰竭,不能吐故纳新,浊气痰瘀内阻,以喘息抬肩、唇紫、肢凉、咳逆痰塞为主要表现的一类危重急证。其病位在肺,与心、脑、肾、脾、大肠等脏腑密切相关,肺衰多属虚实错杂,本虚标实,其虚责之于肺、肾、心衰竭,其实责之于热毒、痰火、瘀血、水湿壅滞于肺。

【必备名方】

1.麻杏葶苈泻肺汤加减:麻黄10克,苦杏仁10克,桑白皮10克,青礞石10克,生石膏30克,鱼腥草30克,薏苡仁15克,葶苈子15克,知母15克,天花粉20克,冬瓜子20克,甘草9克。水煎服。便秘腹胀者,加大黄6克,厚朴10克;兼气阴两虚者,合用生脉散。

2.陷胸承气汤加减:瓜蒌子20克,枳实15克,生大黄10克,半夏10克,黄连10克,芒硝10克。水煎服。喘重者,加葶苈子15克,枇杷叶10克;热毒炽盛者,加知母10克,黄芩10克;痰热壅盛者,加生石膏20克,苦杏仁10克。

3.清瘟败毒饮:生石膏20克,生地黄10克,水牛角10克,黄连10克,栀子12克,桔梗6克,黄芩12克,知母15克,赤芍15克,玄参15克,连翘10克,牡丹皮6克,淡竹叶10克,甘草3克。水煎服。神昏谵语者,加石菖蒲10克,郁金10克;兼吐血者,加白及6克,茜草10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6克。

4.葶苈大枣泻肺汤合小承气汤加减:葶苈子15克,大枣10克,大黄10克,厚朴15克,枳实10克。水煎服。兼血瘀者,加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化裁;小便不利者,加桂枝10克,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兼心肾阳虚者,加真武汤化裁。

5.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人参10克,黄芪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熟地黄15克,紫菀10克,桑白皮10克。水煎服。咳痰不爽者,加浙贝母10克,瓜蒌15克,苦杏仁10克;汗多不敛者,加煅龙骨10克,煅牡蛎15克;兼尿少、肢肿等阳虚者,合真武汤化裁;阴竭阳脱者,加附子、肉桂急救回阳。

【名医指导】

1.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支气管黏膜水肿,减少支气管分泌物,降低呼吸道阻力,减少能量消耗。合并细菌等感染时应使用敏感抗生素,去除诱发因素。

2.鼓励患者多进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安置胃管患者应按胃管护理要求喂食),如瘦肉、鸡蛋、牛奶、鱼、大豆及豆制品,可食百合、木耳、丝瓜、蜂蜜、海带、莲子、核桃等。

3.保持病室清洁通风;空气清新。

4.每日作呼吸体操,增强呼吸肌的活动功能。鼓励患者做缩唇腹式呼吸。

5.鼓励患者适当做家务,尽可能下床活动。

6.在寒冷的冬季或气温突然降低的时候,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季节交换或是流感季节少去公共场所。

7.持之以恒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强御寒能力,适当提高起居室内温度。

8.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痰液等分泌物。

9.坚持进行家庭氧疗:以持续低浓度氧疗为主。必要时服用呼吸兴奋剂,改善通气功能。

10.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正确留取各项标本。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多种原因诱发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本病病死率很高,近年来由于临床的重视,能够早期发现以及开展机械呼吸及呼气末正压治疗后,病死率有所下降。经治愈后,呼吸功能多能逐渐恢复正常。

本病中医学属于“喘证”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以外感湿热病毒致邪热壅肺,则肺气郁闭,浊气上迫而喘;伤损、产后、瘀血内阻后,瘀血遏阻肺气,气机升降失常而喘;烧烫伤或病毒内攻致热毒壅遏肺气而作喘;水湿犯肺,肺失肃降,水湿输布无权,肺气不能肃降,上逆而喘;血虚不能载气,气散失统故亦作喘。从临床分析本病一般多表现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虚在于肺、肾两脏,实在于瘀血、水湿或热毒等壅滞肺气。

【必备名方】

1.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20克,栀子15克,黄芩15克,知母15克,赤芍15克,玄参15克,连翘15克,牡丹皮15克,黄连6克,桔梗6克,淡竹叶6克,甘草6克,水牛角12克。水煎服。痰热壅盛较剧者,加瓜蒌15克,蒲公英30克。

2.加减陷胸桃承汤:大黄(后下)6克,水牛角粉(包)15克,生地黄15克,甘遂(研末冲服)3克,水蛭(研末冲服)3克,丹参15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葶苈子15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水煎服。气滞甚者,加青皮10克;热重者,加生石膏15克,黄芩10克。

3.菖蒲郁金汤合七厘散加减:石菖蒲30克,郁金15克,炒栀子10克,连翘15克,菊花10克,金银花10克,滑石15克,淡竹叶10克,牡丹皮10克,牛蒡子15克,竹沥10克,姜汁少许。水煎服。玉枢丹(吞服),七厘散(冲服)。喘促甚者,加白芥子15克,莱菔子15克,紫苏子10克;兼寒证者,加苏子降气汤。

4.宣肺渗湿汤加减:黄芪30克,苦杏仁10克,桂枝10克,葶苈子10克,赤芍10克,桑白皮10克,丹参10克,当归10克,郁金10克,血竭(研末冲服)1克。水煎服。喉中痰鸣者,加白果6克,射干10克。

5.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30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术6克,太子参15克,南沙参15克,北沙参15克,甘草10克,陈皮10克,知母10克。水煎服。肺阴虚甚者,加百合10克,玉竹10克。

【名医指导】

1.积极预防多发性肋骨骨折、肺挫伤、肺破裂、血胸和气胸等造成胸廓及胸腔内的直接损伤,以及大量输血及输液过多、骨折后的脂肪栓塞和创伤后的感染等,以免引发本病。

2.一旦发生本病,在积极配合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要将患者放在半坐位,氧气充足、湿化的床罩,做肋间神经封闭以控制胸痛,促使患者咳嗽。然后做进一步治疗。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纠正呼吸循环衰竭;纠正缺氧,一般需高浓度面罩给氧,必要时机械通气给氧。

4.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提高糖、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的摄入量,必要时可静脉滴注复合氨基酸、血浆、白蛋白。

5.坚持每日做呼吸体操及坚持做腹式呼吸,增强呼吸肌的活动功能。

6.宜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胡萝卜、南瓜、甜薯、番茄、柑橘类水果等。

7.积极运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戒烟,加紧治疗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贫血病、肿瘤等原发慢性病。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肺炎的高发季节中,尤其要尽量避免长期卧床,尤其是老年人,易造成坠积性肺炎。

8.及时清除呕吐物和分泌物,防窒息。

肺炎

肺炎是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寄生虫)或其他因素(如放射线、化学物质、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等)引起的肺实质炎症,包括终末呼吸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等在内。临床上由于致病因素的强弱不同,体质差异,其表现轻重不一,主要有发热、胸痛、咳嗽、心悸、气促、肺浸润、炎性体征和相应X线表现。肺炎种类繁多,一般按病理和解剖可分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3种,按病因分类则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及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

本病中医学属于“风温”、“肺炎喘嗽”、“马脾风”等范畴。其发病多因感受风邪和正气不足,风邪常挟寒、挟热,郁闭肺卫,入里化热,损伤气津,致痰内生,痰阻肺闭,宣肃失职。其病位在肺,可内窜心肝,后期常累及脾胃;主要病机为肺气郁闭,痰热壅肺。主要病理产物是痰热。在病程中,邪毒炽盛,还可波及营血,或邪毒内陷、心阳暴脱,或正虚邪恋、缠绵不愈等多种变化。

【必备名方】

1.二桑二仁清肺汤加减:桑叶12克,桑白皮12克,瓜蒌12克,苦杏仁12克,浙贝母12克,太子参15克,茯苓15克,鱼腥草30克,淡竹叶6克,陈皮9克,甘草5克。水煎服。身热甚者,加生石膏20克,知母10克;口渴、舌红、伤阴津者,加天花粉10克,西洋参15克。

2.加味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6克,苦杏仁10克,生石膏60克,甘草6克,淡豆豉10克,薄荷10克,连翘12克,牛蒡子10克,僵蚕10克,桔梗6克,芦根12克。水煎服。大便秘结不通者,加大黄3克,芒硝(冲服)6克。

3.柴胡陷胸汤加减:柴胡10克,黄芩6克,黄连6克,法半夏10克,瓜蒌12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生姜3片。水煎服。痰多、胸闷者,加浙贝母10克,胆南星6克,苦杏仁10克;便秘者,加大黄6克,芒硝(冲服)10克。

4.犀角地黄汤加味:生晒参10克,生石膏15克,牡丹皮10克,生白芍10克,钩藤10克,玄参10克,生地黄15克,浙贝母6克,甘草3克,羚羊角粉(冲服)2克。水煎服。烦躁、手足抽动者,加钩藤15克,石决明15克,地龙10克,另服紫雪丹。

5.益气补肺汤加减:冬虫夏草9克,西洋参9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麦冬10克,木蝴蝶10克,炙百合10克,南沙参10克,白术12克,黄芪20克,五味子6克,甘草3克。水煎服。口干舌红、阴伤甚者,加生地黄10克,石斛10克。

【名医指导】

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和清洁,搞好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

2.冬、春季节,年老体弱者应避免去公共场所,以防感染各种流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