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浮生六记
62558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浮生六记》是清朝一位不出名的画家沈复的自传体散文集,共包括《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沈复,号梅逸,字三白,江苏苏州人,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生,清代文学家,当过幕僚,做过商人,在世时籍籍无名。

《浮生六记》是在光绪年间,被一个叫杨引传的人偶然在地摊上发现,当时只有《浮生六记》四记的手稿。杨引传将其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随后,逐渐引起了文学界的重视。《浮生六记》记录的是沈复平凡而又艰难的一生,写尽了他生活中令人难忘的片段。其用情真挚而感人,虽然笔法看起来平实,却饱含着浓浓的深情。他的妻子善良、聪明,却不待见于家翁,俩人碍于封建家庭的矛盾,多次从家里搬出,在外飘落,居无定所,加上妻子身体欠佳、他自己一直没有稳定的收入,俩人饱受磨难。生活的艰辛在书中处处可见,虽然称不上贫贱夫妻百事哀,也写尽了对生活的无奈。好的是,无论什么境况下妻子都毫无怨言,与他一起患难,尽量把清苦的生活活出乐趣,读来让人唏嘘落泪。

书中所有文字都发自内心抒写,虽然有小情小调,但落笔自然,没有半点矫揉造作的感觉。作者笔下的生活很苦,读来却也自带一种洒脱之感。有不少人因其对封建家庭内部矛盾的描写将《浮生六记》称为“小红楼梦”。对其文学成就做了肯定。

到了近代,《浮生六记》的文学价值更是得到了大众的认同,有人称赞《浮生六记》为中国古代散文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林语堂、俞平伯等大文学家都极为赞誉这部作品。

林语堂曾经说过,芸是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可爱的女人。他当初把《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也曾说:“应该叫世界知道,一方面以流传她的芳名;又一方面,因为我在这两小无猜的夫妇简朴生活中,看他们追求美丽,看他们穷困潦倒,遭到不如意的折磨,受奸佞小人的欺负,同时一意追求浮生半日闲的清福。”

现在流行的《浮生六记》后两记为后人从其他文献中找到补全,已被证明是伪作。《中山记历》是根据清代李鼎元的《使琉球记》改写而成的。李鼎元是清代官员也是学者,他于嘉庆五年以副使的身份出使琉球,以日记形式记下了出使的始末,对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进行了记述,载于《使琉球记》中。此说,符合文中所说的时间,确信度比较高。卷六《养生记道》被发现来源于张英的《聪训斋语》和曾国藩的《求阙斋日记类钞》。我们之所以将卷五、卷六补足,一是因为求全之心,二是因为对《浮生六记》的喜爱。正如高鹗续写《红楼梦》被人们认可一样,这两记的补全本,也慢慢为部分读者所接受,当然我们更加期待,能够于某一天发现沈复所写的后面两记。

总之,《浮生六记》带给世人的不仅仅是一部美的作品,亦有很多能够让世人有所收获的见解和观点。我们以“知之不如好之”的心态,重新修订编撰出版此书,从容易解读、喜欢阅读的角度出发,希望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收获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