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北京:四九城里的风流岁月
6256600000032

第32章 寒云艺事

邓云乡

项城袁氏,清室重臣,又因辛亥革命机遇,做了民国第一任总统。又以窥国称帝,洪宪八十三天,遗笑柄于万年,至今仍为论史者所鞭笞,为茶话者所笑骂,细思之,如此过眼云烟,又有何值得。张伯驹先生父亲张镇芳氏,曾任河南都督,为袁表弟。袁死镇芳吊以诗曰:

不文不武不君臣,不汉不胡又不新。不到九泉心不死,不能不算过来人。

概括得很不差。袁姬妾众多,儿子亦多,前二名,袁克定、袁克文,世多知之。一个以曹丕自居,一个则真如陈思王曹植。寒云居士,多才多艺,其名句“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即今读之,仍使人怜其身世,凄婉欲绝也。在袁氏诸子中,袁寒云的确是个中白眉,别人无法与他相比。

袁寒云名克文,字抱存,他的母亲是高丽人。是扬州名士方地山的弟子,师生二人一生相交极为淳厚。阴谋洪宪帝制时,袁克定一心以太子自居,而袁寒云却有临深履薄之感,作诗讽喻。前引两句,即其诗之最后两句。其诗原稿两首,题为《乙卯秋偕雪姬游颐和园泛舟昆池循御沟出,夕止玉泉精舍》,诗云:

乍着微绵强自胜,古台芒槛一凭陵。波飞太液心无住,云起魔崖梦欲腾。偶向远林闻怨笛,独临灵室转明灯。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小院西风送晚晴,嚣欢艾怨未分明。南回寒雁掩孤月,东去骄风黯九城。驹隙留身争一瞬,蛩声催梦欲三更。山泉绕屋知清浅,微念沧波感不平。

诗近两昆格调,拟之于玉溪生之“昨夜星辰昨夜风”,庶几近之。但是他的诗被太子克定的谋士告密,说他诗中有怨望意,不满意帝制,结果被袁项城家谕斥责,不许他和当时的诗人们易实甫、樊樊山等人唱和,命令他住在北海读书。袁寒云天分既高,又性近翰墨,不能外出,便真用起功来。与姬人小桃红住在一起摩挲金石,精研版本,吟诗写字。先在琉璃厂大买宋版书,使宋版书一度价格飞涨。袁寒云在此时期,书法亦大有进步,楷书完全有了金石气了。这种字体,一般人不了解其所自,误以为是柳公权,实际不完全是。是从柳字变化而来,粗笔像颜柳,但字形较长,用中锋写出勾撇有明显的锋芒,而且习惯写隶古定(即古体字),这种字是谁创始的呢?创自翁方纲。这种字在清末学术界很流行,不同于馆阁体欧底赵面的状元字,被认为是有金石气的字体。另外袁寒云还能写钟鼎小篆,曾在钟美丈斋头见他一大幅泥金笺钟鼎,字有碗口大,极有精神。

袁寒云喜收藏宋版书,周肇祥《琉璃厂杂记》记云:

抱存以一万金购宋版书七十卷、黄唐《礼记》、婺州本《周礼》、黄善夫刻苏诗《于湖集》、黄鹤注杜诗五种于旗下人景朴孙。

袁寒云还编过电影。《胡适的日记》一九二二年十月三十日记云:

晚与黄国聪去看开明剧院开演上海新亚公司新出的《红粉骷髅》影片,此影是袁克文编的。情节绝无道理,幼稚的很。最可笑的是最后捉拿恶党徒,本在上海,忽变在苏州宝带桥,忽然上高山,忽然下水,忽然用戏上的武把子,忽然抬出真刀真枪大舞一场,我把他们自己的广告附一段于下:

《红粉骷髅》影戏为上海新亚公司所制,确为中国影片中之最好,最有价值之述作……

虽然胡先生说“幼稚的很”,但也可看出这位皇子多才多艺,且已会用“最……最……”的语式来自吹自擂了。

袁寒云除受过袁克定的苦头之外,还受过他另一个兄弟的谤言,差一点发生大乱子。袁项城的三子叫袁克良,比克定、克文小不了几岁,但是这位“三皇子”却大不同于前两个,不但生性愚蠢,读书十分无用,而且有些神经病,平时乐喜呆笑,但有时用心十分险诈。袁项城姬妾众多,最怕家中发生丑事。克良向袁进谗言,说袁寒云与其某姬有暧昧事。袁大怒,经寒云老师方地山解救,得免于祸,后冤情亦白。

袁寒云身后有《丙寅丁卯日记》影印发行,但当时印数极少,现在已十分难找,有似宋元善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