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都淘金记
631600000010

第10章 张屹 登高与望远 (1)

在连邦和8848备受争议的漩涡中,在8848内部的矛盾中,张屹都是一个当事的主角。从连邦到8848,张屹是连邦三位副总裁中的一位.并且是最重要的那一位。在8848的内部矛盾中,张屹始终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物。8848的争议因B2C起,张屹主管的正是8848的B2C业务B2C业务被8848冷藏之后,张屹就成了空闲的副总裁,成了焦点人物……

张屹北京用友致远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

张屹在21岁时给自己设定了人生的第一个职业规划目标:22岁时在技术、能力方面超过身边的5个人,一个月可以赚到200块钱;25岁时要成为部门经理,每个月可以赚到500块钱。23岁时,张屹就把25岁的目标实现了。200块钱是一座山,500块钱又是一座山。张屹就这样在不停地攀登……

20世纪90年代初,张屹在到北京之前,和在福州“混”的王峻涛一样,也在四川“混”。

张屹念的是国防科技大学的核物理专业,在大学里物理学得还很不错。但是张屹对计算机更有兴趣,常常关注着电脑行业的发展动态。再加上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张屹读这个国防科技大学核物理专业居然没能毕业。

从国防科技大学出来,张屹走了条弯路,到一个钢管厂的下属分厂做安全环保。这个工作让他很郁闷。厂是那种典型的国有单位,属于计划经济的产物,工作节奏慢腾腾的,管理也比较死。张屹感觉这是在浪费生命。

于是,想要发挥自己特长的张屹,到中国第一家民营科技公司——华夏电脑四川分公司面试。就这样,张屹正式加入到IT行业里了。

当时磨子桥的门面租金很便宜,一个月仅要一千多块钱。当时卖电脑属于暴利,卖一台可以赚一万元到两万元。在这里,张屹感觉“钱途”还不错。这个时候PC机已经正式进入了中国市场。张屹的一位朋友唐常杰老师,四川大学的留美博士,是一个数据库方面的专家,自己做了一个杀毒软件。张屹看了,对这个东西有些痴迷,便在门市推销,在“小球”和“黑色星期五”病毒刚开始肆虐的时候,小小的华夏电脑门市半年竟然卖了200多套杀毒软件,这虽然不能和日后张屹凭借连邦在成都电脑节创下的日销售KV300杀毒软件1 500套的记录相提并论,但却让张屹初步体会到了软件的市场价值。

从1990年到1992年,张屹在华夏电脑做电脑照排系统和软件的销售工作。华夏自己有一套激光照排系统,同时也代理北大方正的激光照排系统。199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华夏和初创不久正在拓展市场的用友财务软件公司建立了代理合作关系,张屹被任命为财会电算部的经理,开始了软件职业生涯。第一年只做了10家客户,但都非常成功。而且当年每一个客户单位负责电算化的小伙子后来都被提拔了,也同样成了张屹的好朋友,其中有几个甚至成了张屹日后的创业合作伙伴,包括现在的搭档徐石。

1992年,23岁的张屹在华夏搞掂了人生的第一个大订单:在四川省广元市财政局的支持下,一次性为广元23家重点企业配置全套的财会软件和设备,推广财务软件赢利100多万元。

在华夏电脑不到两年的时间,由于机制的原因,当然也有经济上的考虑。毕竟广元的大单给张屹只带来了1 500元奖金,这样的结果对于往返广元33次,累计行程超过2万多公里,独自承担封闭培训2个月的努力来说有点少。张屹觉得再这样“混”下去也没什么希望,决定离职。离职前,张屹还做了充分的准备。直到1992年,通过成交和实施了几个客户的订单,并熟练地掌握了网络技术之后,张屹才毅然地离开了华夏电脑四川分公司,然后和朋友一起创业,合伙成立了成都大承电算化公司。

在这个新公司里,张屹独当一面,负责着公司70%以上的网络版财务软件及网络工程的实施,包括一些单独的如成都证券公司营业部200台电脑的工程。有一天,大承电算化公司的同事到北京出差,和用友集团的人联系上了,然后公司决定销售用友财务软件。张屹最熟悉这个,因而被任命为财务软件小组的组长,虽只做了10家客户,但都非常成功。

1994年的2月,张屹觉得自己有能力单飞了,就离开了大承电算化公司。手里有3万块钱,又向朋友借了20万元,张屹与曾经的客户唐静成立了第一家真正属于自己的公司——四川财会电算化技术有限公司,地点就在成都市青少年宫底楼。成立之初,公司有6名员工,但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一年以后,张屹还清了所有的借款。在四川财会电算化技术有限公司创业初期,张屹把网络财务电算化作为公司经营的主线,并与一个主要的竞争对手打了10场战役,张屹赢了8场,8:2,给了张屹极大的成就感和信心。在激烈的竞争中,张屹以他特有的诚恳获得了客户的极大信任。如在一桩交易中,四川省建筑设计院是买方(甲方),而东西是张屹卖给设计院的,但设计院的验收方小组副组长却是甲方特别指定的张屹。自己卖的东西自己验,这是张屹至今都感到自豪的事。除了网络财务,公司还开展培fail服务。

1994年底,公司承接了一项非常大的汀单,为当时中国最大的KTV歌城海口中国城夜总会做多媒体点歌系统。张屹和朋友联手完成了这个点歌系统。张屹终于挣到了第一笔大钱。成都连邦

有了大钱,张屹想干一些更大的事。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屹遇到了热情的连邦。

连邦的主要创始人苏启强,他是最早一批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下海的人。他和王文京一起从国家机关下海并创力、了用友,财务软件的生意做得很好。1994年1月,苏启强看到每个软件企业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市场,而很多软件企业只懂得开发,并不擅长做市场,也没有这个能力。再加上国内软件产业里专业的流通渠道一个也没有。苏启强抓住了这一商机要做软件流通,他把这个想法和做市场的好手昊铁一说,吴铁来了精神,然后两人决定创办一个叫连邦的全国性软件销售连锁组织。苏启强冒险把做用友赚来的500万元全砸了进去,建立了中国软件流通的一个主渠道。

正好这时张屹去北京,原本是想去谈做用友财务软件代理的事的。没想到在北京却与连邦的工作人员遇上了。这个时候的苏启强和吴铁,正在满怀激情地做他们想像中的“麦当劳”、“肯德基”那样的全国连邦连锁经营专卖店。苏启强与吴铁原来在用友就曾经与张屹合作过三年,而张屹那10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和广元的大单给人的印象也非常深刻。苏启强和吴铁俩人都认为张屹具备一定的能力,就热情地邀请他到刚起步的连邦。就这样,张屹成为了第一批追随连邦特许加盟店的投资者。“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真是‘傻帽加大胆’。那年我还不到26岁。”张屹回忆着。在北京,张屹住在北图招待所,等候着与苏总见面。对于连邦,张屹想:第一,他们一定比我们聪明;第二,如果我们真是想错了,那是我们比他们笨,不会比他们想得更清楚;第三,如果真是大家都错了,反正才3万多块钱,赔进去就算了,讲哥们义气嘛。

连邦在第一份加盟手册里这样写道:“……成为中国最大的软件销售平台。”1994年5月4日,连邦软件销售连锁组织正式发起组建。到9月9日,第一批三家连邦软件专卖店分别在北京、武汉、成都三地同时成立。连邦和张屹的四川财会电算化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开办了成都连邦专卖店。连邦软件的第一期广告,把这叫做“三地同庆”。

在1994年海南KTV点歌系统完成之后,因为利润比较丰厚,四川财会电算化技术有限公司发展得已经很不错。张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连邦软件的销售上,但第一年亏损了。原因是当时的正版软件市场不够成熟,盗版特别猖撅,泛滥成灾。对以正版软件为主要赢利点的连邦连锁专卖店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但是苏启强和吴铁对连邦发展中国软件业充满着信心,他俩的热情吸引了越来越多像张屹这样的投资者。再加上在张屹这样的第一批投资者的榜样带动下,到1994年底,连邦软件连锁专卖店的数量发展到了20家,正版软件的市场也随之被激活了。

张屹就是在连邦才真正学会做市场的,以前他做那种市场也叫市场,但是现在看来那样的市场太小了。1995年,张屹学会了不单靠做业务,而且还要通过市场本身的策划、组织、实施等去赢得优势,通过媒体、展会、促销、免费的培训等各种手段和方式去影响市场,从而得到最大收获。

就在1995年,连邦为各专卖店的经理们搞了一个培训,请来了当时中国两个顶尖的IT策划人物,联想“1+1”策划者许志平和长城策划者陈良华。在培训中,张屹听得很认真,觉得这是商战中的一个大课。培训完后张屹觉得豁然开朗,有拨开乌云见天日的感觉。回到成都,张屹的成都连邦发展迅速。张屹把市场畅销的产品定义为公司的标志性产品,公司的那些标志性产品,在四川市场的占有率大于70%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