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都淘金记
631600000019

第19章 王庆亮 金键“6键”方程式 (2)

此时,王庆亮意识到,组装兼容机的技术含金量太低,极容易被模仿和学习,品牌机代理营销则具有诱人的利润空间,但品牌代理所需要的资金门槛和关系渠道短期内却难以获得。于是,王庆亮果断出击,凭借自己已经丰满的资金羽翼和运营能力,一举锁定了运营增长潜力极大的国际“新”品牌机。

就在金键忙于战略转移的时候,惠普进入了王庆亮的视线。直觉告诉他,这将是成都IT产业一匹后发的利润黑马,具有很高的增长潜力。在抑制不住内心兴奋的同时,他决定专营惠普品牌。从战略角度看,这又是一步险招,因为当时在成都最流行的IT品牌还不是惠普,金键如此着迷地与惠普共舞,这是金键的突围还是孤注一掷之举?谁都替王庆亮捏了一把汗。而王庆亮却自有一番论断。从营销角度讲,惠普在当时虽然不属于明星产品,但绝对属于金牛型和黑马型产品。对惠普之道和惠普作风,王庆亮充满了信心和憧憬。

如今回顾与惠普合作的风风雨雨,王庆亮感慨颇多。而惠普近年来的连连大手笔,特别是收购同样如雷贯耳的国际IT巨人康柏电脑,推出“惠普+某某=某某”的“新惠普解决之道”,似乎印证了金键和王庆亮当年的精确商业判断。惠普没有辜负王庆亮的赤诚和决心。

事实上,与惠普的合作,金键也获得了惊人的扩张速度。与国际巨头的合作,首先是被惠普本身的文化风暴所震荡和洗礼。因为惠普的企业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单惠普之道就可以写几大本书。惠普所倡导的商业规则、商业信仰、商业智慧等是直捣人性的,具有很强大的力量。这不是简单的惠普打印机所能表达的。与惠普的交道,也让金键领教了国际IT巨人所特有的严苛与标准。特别是文化的磨合在当时是非常艰难的。但王庆亮认定了这条零距离感受惠普、触摸惠普的险路。

就在紫荆花飘香中国的1997年,由于良好的经营状况和突出的销售业绩,金键公司被授予“惠普最佳专卖店”的称号。而王庆亮也从中巩固了自己在IT业和磨子桥的地位,拥有了再度战略大转移的条件。

也就是在与惠普的合作中,王庆亮吸取了规模化和集约化商业营养。正是这种营养,使得他在大有斩获的同时,更有了一种深深的危机感。因为1997年的成都磨子桥早已是千家万店,一派繁荣了。在熙熙攘攘的浮华背后却是暗流涌动,特别是百脑汇、世纪电脑城、新世纪电脑城等大卖场巨大的磁场效应逐日发威,一种IT流通领域的“大佬时代”初显峥嵘。许多传统产业的豪门富贾纷纷拥入流通行业,以自己巨额的资本肆意地攻城略地。而已经成熟的成都消费者“打压IT暴利”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成本的锐减同时也意味着利润的锐减。

在这种背景下,王庆亮意识到金键必须实现新的战略调整。以金蝶、管家婆、金山、用友等为代表的国产软件已经风生水起,气势夺人。以求伯君、徐少春、王文京为代表的国产软件精英的成功模式使王庆亮感触良多。在1999年后,以联想、方正、长城为代表的IT硬件模式,以金山、金蝶、用友为代表的IT软件模式以及以新浪、网易、搜狐、卓越为代表的IT网络模式,三种截然不同的赢利模式却以共同的“国产化”为旗帜与诉求点,代表了中国IT业未来的版图结构。同时,也揭开了诸如金山WPS与微软Word之类“土洋战争”的序幕。

摆在面前的三条道路,金键和王庆亮选择了第二条,即走自主研发国产软件的道路。从当时磨子桥乃至成都IT产业发展的成熟情况看,这的确是一步不小的飞跃。因为,品牌产品代理虽然利润不如当初,但仍然有不小的空间。对金键这种成名虽久,但仍然实力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鼓捣软件所需要的技术储备、资金储备和渠道储备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特别是软件产业这池肥水里当时也是大鳄频出,且与微软、甲骨文等国际大腕正面冲突,其风险可想而知。回头看几年前王庆亮的战略转移,不禁为之叫好。毕竟,在高风险的同时,软件开发能带来高的附加值,丰厚的专利收益和稳定的企业核心利润都让今日川大金键鹤立鸡群,拥有了后续发展的资本和经验。

据说,刘永好有一种经营哲学叫“领先半步”。言下之意就是说,适度超前,稳中求进,一只脚触探新的利润领域,另外一只脚仍然留在自己的大本营。这样,进可攻,退可守,处处赢得先机,又规避了冒险探索的风险和代价。而金键的哲学是"Tab战略”,当你需要突围的时候,按下它,你就会发现,每一种探索都有黄金,每一次迈步都值得纪念。     Delete键

当你患得患失时,按“Delete键”一下!

破釜沉舟的价值不仅具有悲壮的观赏性,更因为它成功了,印证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巨鹿辉煌。当釜破了,舟沉了,背水一战的时候,哀兵必胜!然而,这不是规律,“屡试”并非都是“不爽”。

有人说,没有黑色星期五的股市不是股市,同样没有失败过的将军未必就是最优秀的将军。当王庆亮怀揣着对软件开发的美好憧憬开始冲锋陷阵的时候,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境况第一次摆在他的面前。

软件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市场密集的新型产业。自主开发一套成功的软件所要承担的经济、技术、市场和心理压力,有些超出了王庆亮和金键的承受能力。他甚至一度怀疑自己当初的战略选择是否是一种美丽的错误。

特别是贵州社保软件一役令他终生难忘。

当时,贵州省准备上马一套全省的社保软件,金键公司是众多竞争者中的一员。王庆亮对这个来之不易的项目非常珍惜,一场“砸锅卖铁也要中标”的“悲壮战役”全面打响。技术攻关通宵达旦,一个个精神的小伙子眼睛都布满了血丝;资金注入,如倾盆大雨,咬紧牙关也挺着。这种战火纷飞的激情场面,仅仅延续了很短的时间,因为王庆亮和他的金键发现,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技术高峰和资金大海远远超越了他们的估计。巨大的技术空白和资金缺口,压得每个人都喘不过气来。200万元在当时已经不算一个小数目,然而面对这套软件开发工程来说,也许还不能塞满牙缝。

王庆亮有种不祥的感觉,似乎自己的事业成败在此一举。竞争对手的咄咄进逼和客户方近乎苛刻的条件,都让王庆亮心中的巨石越来越沉重。是退是进,是攻是守,他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斗争。公司上下也笼罩在一片愁云惨淡中,等待着掌舵人最后的决定。然而,对王庆亮来说,初尝软件就遭此不测,他所能做的选择其实已无多大余地。明眼人一看便知,这种形势与项羽在巨鹿的形势如出一辙,或者完败,或者完胜,别无选择。王庆亮心中如镜,依靠金键眼下的资金、技术、研发能力迎头硬上,必定完败,公司注定将会把更多的资源耗费在这台绞肉机上;如果如某些人劝导的那样“悬崖勒马,亡羊补牢”,尽管损失不小,但毕竟“未为晚矣”。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面对损失的时候,人类趋向损失最小化。但所有人都认定王庆亮必将全速撤退的时候,王庆亮心里却在盘算另外一笔“政治账”。古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果宣布全线撤军,这无疑如同在一簇熊熊燃烧的烈火上猛然浇水或在滚沸的釜底猛然抽薪。尽管可以挽救一些柴火,但那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大好气势就有可能荡然无存,即使将来收复失地,也会在员工心里留下永远的阴影。

一个大胆的决定快速在公司和业界炸开了锅,贵州社保软件工程不仅不下马,反而继续加大投入。所有的人都对此费解,以为固执的王庆亮这次必将为自己的执拗付出惨重的代价,许多人对金键的前途有所担忧。一种不信任甚至怀疑氛围笼罩在王庆亮左右。悬崖没有勒马,反而快马加鞭,这不是自寻失败么?从此公司管理层也有了不同的声音,但王庆亮的坚决是无法撼动的。

结局没有戏剧性,倒充满了科学的严肃性。金键被排斥在了胜利者的门外,而公司上下为此付出的数月心血、数百万资金就此灰飞烟灭。此时王庆亮的心情异常复杂,但一种为了明天完胜、今天必须完败的悲壮和交学费后的坦然很快占了上风。

如今再来评价这场刻骨铭心的失败也许仍然争议多多。但有一点很肯定,如果没有这场战略性的完败,也许便不可能有今天金键如此兵强马壮的软件开发队伍。这就像黄花岗起义的失败,明明寡不敌众,知不可胜而战,不可为而为,而后武昌革命终于全面胜利。可以说,正是贵州一役的完败成就了今日金键软件的完胜。至少为金键在社保等类似软件方面打响了进攻者的第一枪。这就好比键盘上的Delete键,按下它就意味着抹杀明天,意味着没有胜利,是典型的断自己后路的败招。但是,正如独孤求败的伤心一样,有很多时候,失败也是必须追求的。

如果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也许王庆亮仍然会毫不犹豫地按下心灵的Delete键。不过,实力雄厚的他所追求的将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和破釜沉舟后的完胜。  Back Space键  当你遭逢瓶颈时,按“Back

Space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