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都淘金记
631600000021

第21章 向生建 沿着新方向前进 (1)

向生建1997年离开三零所时被人说亏了,因为那时呆在军工企业还是一种身份的荣耀;向生建2001年离开清华紫光时被人说可惜了,因为那时他在清光紫光的工作已卓有成效。但是向生建每次都在成就大事。作为一个理科出身的人,他奉行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生存原则。向生建的原则可能就来自于不必过分地计较个人得失,做了再说.做成了再说的勇气向生建 成都新方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向生建1997年离开三零所时被人说亏了,因为那时呆在军工企业还是一种身份的荣耀;向生建2001年离开清华紫光时被人说可惜了,因为那时他在清光紫光的工作已卓有成效。向生建奉行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生存原则。

作为一个创业者,必须在创业之初时时刻刻准备着牺牲个人利益,而往往在那个时候,除了个人利益,也没什么好牺牲的。向生建的新方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还在不断发展之中,在这条创业的道路上,向生建书写下了自己的方向和历程。

出道

出生在彭州的向生建自从上学后就一直待在成都,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当时学的专业是应用数学,向生建脑子好,老师讲什么只听一遍就懂了,加上动手能力强,成绩突出。

1984年向生建本科毕业后,因为成绩优秀,被学校分配到成都一家军工研究所三零所工作。该所是成都一家大型国有研究所,主要研发方向是信息安全,其所研发的产品在国内首屈一指,但向生建只待了一年就去读研究生了,因为他觉得相比之下“读书更重要”。

1985年,向生建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专业为密码学。1987年,向生建几经考虑后,决定还是回到三零所继续他的研究工作,没想到这一待就是10年。

1997年,向生建觉得自己“该出来闯闯了”,于是离开了三零所。“我离开三零所主要是因为三零所毕竟是国有单位,在体制、机制上的灵活性稍微欠缺一点,在个人的发展空间上也有一定的限制。”向生建如是说。

向生建从三零所出来后,面临着很多的机会,但他单单选中了清华紫光。

1997年,北京清华紫光刚刚成立,正准备在IT领域大展拳脚,其多元化的触角伸向各个行业,除了IT外,还延伸到环保、生物制药等。而当时清华紫光正想介入信息安全产业这一块,但在此之前,清华紫光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于是需要具有行业积淀的人才。

恰逢这时向生建在三零所萌生去意,而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工作,向生建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两方一拍即合,向生建于是走马上任。

在清华紫光,向生建从市场总监做起,先后还做过产品总监、技术总监、副总,为清华紫光在信息安全产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这期间,向生建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和社会资源。

新世纪到来的2001年,向生建决定自己创业。因为长期在信息安全领域工作,积累的大量经验可以作为基础,同时对相关的市场、技术、管理还有国家一些机制方面的情况都比较熟悉。特别是自己研究生的专业是信息安全,而读博士主攻的方向是计算机应用,再加上多年的实际工作磨炼,主持参与了很多大型项目,因而具有雄厚的技术基础,在技术上具有核心竞争能力。正是这些条件促成了向生建的创业大计。

“我觉得应该有所作为。”向生建说。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向生建创建了新方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基地选址成都。向生建在成都呆了这么多年,各方面的情况都比较熟悉,而且成都的IT行业在全国都是叫得响的,在人才方面有像电子科技大学这样的国家IT界“黄埔军校”,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向生建选择了成都,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个大冒险

从高起点出发

2001年,新方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低调“出海”,当时在公司上班的只有几个人,但实际上并不止这些人,因为创业初期没有太多的资金,所以当涉及一些具体科研项目的研发时,向生建再去找一些外围研发专家,临时组成课题组进行攻关,其中就包括了向生建曾经求学过的电子科技大学。

公司刚起步时注册资金50万元,但真正的现金流只有20万元,为了节约成本,向生建在玉林附近租了房子,对外宣称办公室,其实有时科研晚了,就住在那里。但在玉林没待多久,得到一些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就搬到高新区博士创业园,这里是国家信息安全基地。现在信息安全基地已经搬到南沿线天府大道,新方向也会随之迁往新的办公大楼。

向生建是一个做事讲计划的人,这点从新方向的发展规划中就可以看得出来。2001年公司刚筹建的时候,凭借雄厚的基础,向生建顺利参与了我国“十五”军事预研项目,这个项目一直要做到2006年,目前已经有一些项目开始进行前期验收。这件事情对向生建、对新方向来说,不失为一件大事。因为新方向是我国第一个参与国家军事预研项目的民营企业,因此无论在经济效益,还是树立企业品牌方面,新方向在刚出道的时候就已经站在一个与别人不同的高度上了。

接下来,新方向还参与了我国众多的科研计划,包括创新基金、火炬计划、新产品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等。参与这些项目,国家、省、市、高新区的相关领导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而新方向也通过参与这些项目,把整个公司的大体框架搭建了起来,从此为自身产品线的确立和产品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承接了不少科研项目,但毕竟新方向是一个经济实体,要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己任,于是在一边参与这些国家科研项目的同时,向生建也盘算着两条腿走路,最终实现“顶天立地”。两条腿走路

按照向生建的设想,新方向的发展目标是“既要顶天,更要立地”。所谓顶天,就是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承担一些国家和军队相关的项目,因为这些项目除了提升企业形象外,还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为新方向向全国市场扩张打下伏笔。但是仅靠顶天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新方向是一个经济实体,特别是对于一家民营企业来说,公司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来源于这些国家项目,另一方面要靠市场努力,也就是立地,即研发出自己的产品线,能应用于广大民用市场的产品。于是向生建在2002年做了两件事:一边搞科研,一边上马研发自己的产品系列。在这期间,向生建确定了新方向的发展方向,一个是自己比较拿手的信息安全,另一个是智能科技,即和智能卡相关的科技领域。

研发出自己的产品系列后,向生建开始盘算着如何对这些产品进行市场化运作。从2003年开始,向生建开始组织专门人力研究市场。

“公司毕竟不是研究所,所以我们既要关注前沿的技术,也要关注产品的实用性,关注用户的需求,关注市场的接受程度,所以我们要去开拓市场。”向生建回忆当年的创业历程时说道。

虽然做了两年的时间,但向生建认为新方向现在仍然属于持续发展阶段:“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只能说在面对市场、客户需要方面我们有了一定的基础。”

资金与市场

在创业初期,向生建遭遇了大多数创业者会碰到的玻璃天花板——资金。

因为向生建是做技术出身的,对商业方面的考虑非常少,加上没有太完善的队伍及良好的环境,这让向生建一度陷入矛盾

是先做点产品赚点小钱,还是一心一意走科研之路,坚持高起点?向生建考虑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先作科研,要有拿得出手的产品,再走市场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