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都淘金记
631600000003

第3章 中国西部IT业的摇篮一一成都磨子桥 (2)

继华益电脑市场、成都电脑城之后,1996年先后建立了“磨子桥”、“金城”、“海森”、“兴星”等电脑城,1997年建立了东华电脑城和科华电子商场。在这些电脑城中,东华电脑城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为我国西南第一大电脑城。这些众多的电脑城店面和临街铺面均已全部租出,而且还不能满足商家的需求,道洋科技公司于是筹建道洋电脑超市。科技一条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兴旺景象。武侯区政府为了营造科技一条街的创业氛围,加深大众对电脑等高技术、新产品的认识,拉动消费,于1998年举办了首届“成都国际电脑节”,并取得极大成功。三天的活动吸引了参观者20万余人次,电脑及相关产品销售额超过6 000万元。本届电脑节提出“飞凌云之志,壮民族根基”的口号,在科技一条街展开“万人千机学电脑”,在美丽如画的府南河边举行“电脑音乐会”,让市民遨游科技的海洋,探索信息世界的神奇,其规模和声势令业界瞩目。1998年电脑节得到了世界著名IT企业的大力支持,Intel公司总裁贝瑞特博士亲临开幕式并全程参观了电脑节活动,此时的蓉城成为西部乃至世界注目的焦点。

5.1999年至今为蓬勃发展、形成规模阶段

首届“成都国际电脑节”的成功举办,翻开了科技一条街发展史上新的一页。在电脑节的影响和政府积极营造投资环境举动的感召下,台湾蓝天集团、成都信德实业、四川蓝光集团纷纷投资科技一条街,兴建了上档次、上规模的大型电脑卖场。1999年10月,百脑汇成都店开业迎宾;2000年1月,新世纪电脑商城开业。这两大电脑卖场经营面积都在1万平方米左右。2000年2月,经营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世纪电脑城开业。三大电脑卖场的相继开业,极大地提升了科技一条街的层次和品位,使科技一条街电子信息产品交易市场逐步走上了集约化经营的道路。

在首届“成都国际电脑节”取得巨大成功基础上,成都市政府作出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电脑节的决定。2000年由成都市政府主力、,武侯区政府承力、,成都蓝桥资讯公司特约协力、的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电脑节”提出“发展网络经济,推动西部大开发”这一顺应时代发展的口号,作为提升产业层次、城市形象和市民素质的重要举措。“西部信息潮,蜀中领风骚”,短短数天,吸引了海内外观众近50万人次,参与企业1 200余家,现场销售总额超过1亿元。其科技新颖、气势恢弘的开幕式,名家云集、精品荟萃的博览会,鸿儒巨贾汇聚的论坛,流光溢彩的“武侯之夜—光彩大道”,特别是独具特色、人潮涌动的“千机万人网上游—网络大道”给人们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2000年“成都国际电脑节”以“广博”为特色,商家经济板块、群众参与板块、专家论坛板块、政府支持与宣传板块互为补充,有机结合,成为适合社会各界参与的盛大群众节日。

成都市与武侯区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举办电脑节,不仅增强了科技一条街民营科技企业和商家的信心,更强烈地吸引着各方投资者的目光。2000年年底,由香港庄士集团和四川郎酒集团合资建设的时代数码大厦破土动工,建设目标直指国际和国内IT大公司的高档写字楼和展销中心。2001年3月,科技一条街被列入四川省、成都市政府“一号工程”的组成部分,区域范围扩展到三纵一横全长约6公里的街区,以建设“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交易市场和信息服务市场”作为努力方向。

早在2000年12月,成都科技一条街管委会就联合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南京珠江路科技街管委会等全国七个区域市场管理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IT社区联盟”,确立了科技一条街在全国的重要地位。2001年6月,科技一条街管委会成功举办了全国性路演—IT社区世纪行活动;2001年11月,科技一条街管委会高举中国西部地区龙头老大的旗帜,圆满举办了“中国西部地区电脑城营销发展高层论坛”,牢固确立了科技一条街在西部地区的中心地位。

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和四川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成都市政府主办,市科技局、市信息办、武侯区政府共同承办的第三届成都国际电脑节于2002年11月在科技一条街隆重举行。数码剪彩的开幕式、@世界蓝色大道、数字化生活展、IT娃娃和IT形象大使评选等系列活动,吸引了近55万市民的目光和100多家媒体的争相报道,以及1 200家企业的积极参与。活动期间,IT产品现场成交1.7亿元。由于科技一条街管委会的努力,较好地整合了政府、企业、民众的需求,在2002年全球IT行业疲软下滑的情况下,第三届“成都国际电脑节”取得了空前成功。

连续三届成都电脑节,向世人昭示着数字生活正悄悄来到我们的身边。电脑节的成功举办对推动区域社会的信息化进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十年磨一剑!

经过十多年的积淀,目前,成都科技一条街的商家已经增长到了2 600多家,实有资产总额已经达到20亿元。从华益开始,到成都数码广场、新建的@世界等,先后有15座电脑城在此拔地而起。

2001年,有海外背景的资金例如赛博等都对成都的电脑城表现出了相当的关注。看看“中关村”、“南京新港”,应该相信磨子桥的未来就是上市。

如今的科技一条街正处于如火如荼、蓬勃发展阶段。

概括来说,科技一条街发展至今,经过了“民间自发粗具雏形、政府立牌引导发展、市场选择确定地位、政企互动形成规模”这一艰苦卓绝的历程。

实践证明,由于武侯区政府采取了开明务实的态度,率先立牌,成立机构,加强管理,规划引导,对科技一条街的发展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磨子桥的今天

现在,科技一条街云集了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以电脑为支柱,集技、工、贸于一体的数千家企业和数以万计的科技人员。商城、店铺林立,写字楼如雨后春笋般突现,各方顾客穿行其间,处处充满着生机和希望,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浓厚的现代科技氛围。如今的磨子桥具有如下特色:

1.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卖场设施更加完备

科技一条街上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大、辐射面最广、社会经济效益最显著的是1T产品卖场。目前,规模最大的几个卖场是:新成都电脑城、新世纪电脑商城、百脑汇资讯广场、世纪电脑城、东华电脑城、成都数码广场和NOVA@世界数码广场等。这些各具特色的rr产品卖场与沿街店铺互为补充、交相辉映。品牌机、兼容机、电脑配件、外设耗材、光盘影碟、网络软件、系统集成应有尽有。良好的售后服务,升级维修,应用开发的技术支撑一应俱全。上规模的6大卖场,加上小规模卖场、连锁超市和临街铺面,卖场总面积达21万平方米,入驻经营企业约2 000家。

2.写字楼宇不断增加.档次越来越高科技一条街区域矗立着学府花园、普利大厦、向阳红瓦大厦、华能大厦、天歌科技大厦、川大科技楼、建中大厦、亚太广场、新世纪花园、时代数码大厦、威斯顿联邦大厦、华西大厦、玖源大厦、东福大厦、咨询产业大厦、成都国际企业孵化器等20余幢写字楼,总面积达到28万平方米。这些写字楼宇硬件环境越来越好,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物业管理也越来越完善,其间驻扎着上千家科技公司和力、事机构,为科技一条街区域经济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着新的活力。

3.品牌产品云集,竞争加剧

竞争激烈、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科技一条街上的企业,每年都有倒闭关门和新开业的,然而其总数年年都在增加,现已发展到2 600多家。其中,经营电脑及相关产品和开展技术服务的企业就达1 600多家,占成都市的电脑商家的90%以上。国内的品牌机如联想、方正、清华同方、清华紫光、TCL、金长城、海尔、七喜、明基、华硕等厂商都在此设有力、事机构或专卖店。国外知名电脑厂商如Intel, IBM, HP、微软、爱普生、三星等绝大多数在这里设有办事处或代理机构。

4.销售额逐年递增。税收贡献越来越大

科技一条街上的企业,98%都是自筹资金、自愿结合、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起来的非公有制企业。据重点抽样调查统计,这2 600多家企业实有资产总额在20亿元以上。2001年销售额达到175亿元,实现税收2 300万元;2002年销售额达到200亿元,实现税收4000万元。

5.解决社会就业,为稳定成都IT人才队伍做出较大贡献

目前,科技一条街从业人员已达3万人以上,并且结构还在不断优化。从文化层次上看,90%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还有相当数量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另有10%左右的人是中专或高中毕业,他们好学上进,有不少的人已实际具备了大专以上文化水平,或正在利用业余时间上各类成人大学。从职称情况看,具有中级职称的占30%左右,高级职称占15%左右。从年龄结构上看,90%以上都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尤以25- 35岁这个年龄段的最多。正是这些科技人员和企业家支撑起科技一条街现在繁荣兴旺和未来前程似锦的蓝天。科技一条街为解决社会就业、稳定成都地区的IT人才队伍做出了较大贡献,往往成为大学毕业生跨入社会的第一个岗位。

“磨子桥现象”具有的优势“磨子桥现象”具有以下三大优势:

区位优势

科技一条街区域及其周边驻有众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是科技一条街的信息资源、科技资源、人才资源的策源地,因此区位优势也包括了信息资源、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具有这种优势的区位与北京中关村和美国硅谷的情况相似,是其他地区不能比拟和不可替代的。它不仅为科技一条街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营造提供了有形无形的巨大支持,也为其市场拓展架起了信息的桥梁,提供了大量的消费群体。

投资环境优势

武侯区把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花大力建设和培育科技一条街,设立了科技一条街管委会专门机构加强服务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信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规范市场的管理办法,提供优质服务,保护商家合法权益,为科技一条街的发展营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和竞争环境,增强了投资的吸引力。

辐射优势

科技一条街借助成都市作为西南地区信息枢纽的城市地位,不断拓宽市场辐射面。不仅与省内二级城市的市场建立了直接联系,还与云、贵、渝、藏、陕、甘乃至新疆等地的电脑商发展了业务关系,逐步成为西部地区电子产品市场辐射中心。

结语

在武侯区发展科技市场、推动产业发展思路指导下,科技一条街已从单一电子信息产品交易市场逐步向融技、工、贸、服务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产业方向发展。近年又形成了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许多公司都具有系统集成的能力,并将此作为发展方向或重要发展手段,积极进行科技的二次开发,这是其他专业市场不可比拟、无法具备的特点和优势。

由于科技一条街有着以上优势,发展前景看好,在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按照四川省、成都市实施“一号工程”的战略部署,立高瞻远,加快科技一条街的发展,为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交易市场和信息服务市场作出贡献。

科技一条街发展十多年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不断地利用已有优势,创新体制,整合规划,加强服务管理,跟进配套政策,培植新型业态,孵化研发企业,打造自有品牌,树立龙头企业,逐步实现科技一条街产业链的延伸,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纵观成都磨子桥的发展历程,融入了众多最初在磨子桥打拼的创业者们的艰辛与汗水。磨子桥不会忘记他们,他们更加无法忘记磨子桥,因为磨子桥带给了他们诸多的人生启示。现在的磨子桥依旧在发展,但是历史的丰碑早已铭刻上这样一行字:“磨子桥——中国西部IT业发展的摇篮”。

(成都市科技一条街管委会/文)

磨子桥数字英雄商海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