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都淘金记
631600000032

第32章 杨寸锋 天网之路 (2)

对于天网创建初期的资金问题,杨寸锋回想起来还感觉到很惭愧。以前他在成百光电当经理的时候,主要负责进出口贸易,在他手上经过的钱少说也有一两个亿。可是开始创建天网的时候,杨寸锋却拿不出多少钱来。这让很多朋友都不相信,说他当了多年的经理,怎么可能拿不出钱来。杨寸锋就跟他们说:“我这个人做管理,一是一,二是二,上梁不正下梁歪。”幸运的是,在资金问题上,杨寸锋得到了几个香港朋友的大力支持。他们跟杨寸锋说:钱,你不要担心。所以,在初期投资的50万元启动资金里面,大多数都是这几个香港朋友的钱,杨寸锋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甚至,杨寸锋从成百光电出来后,连自己家买房的钱都没有,还是多亏了他那几个香港朋友借给他一笔钱,才把房子买了,先把“后院”安定下来。

杨寸锋为天网公司挖的第一桶金,还是来自香港。1998年初,天网与上海的一家公司合作,在香港做成了第一笔生意。由于当时天网的设备都在香港,所以上海方面就直接到香港提货,并且在香港支付了信用证。这第一桶金大概有200多万元,算是给天网公司的启动树立了信心。

杨寸锋跟港商之间的合作是非常愉快的,因为彼此之间都很信任。那几位港商对杨寸锋说,对公司的管理,他们都不过问,只是每个季度开一次分析会;还有就是只要公司在发展,在四个股东里面选一个代表,不管其他三个股东怎么样,只需要找那一个代表负责。杨寸锋当时就觉得香港的这种发展机制很成熟。因为,即使到现在,很多公司在创业的时候,都会出现股东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很多时候都是可以同“富贵”,不能共“患难”。而天网公司在这方面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

1998年,杨寸锋的岳父患上了癌症,杨寸锋就和其他亲属轮流去医院陪伴岳父,这样持续了大半年的时间,直到岳父去世。原本计划在下半年好好把生意做起来,可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

1999年,东南亚经济危机爆发了。在那一年春节前夕,杨寸锋的香港朋友就告诉他,东南亚经济风暴要来了,人民币可能要贬值,让他赶紧把所有的人民币兑换成美金。谁知春节一过,刚开始上班的时候,香港朋友就打电话来说他们破产了,他们的公司被拿去做了抵押,现在没钱了。这对杨寸锋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但是,考虑到除了在业务和资金上有些影响外,天网公司对香港股东的依赖性并不是很大,所以杨寸锋很快解决了香港股东的股权问题。从广州回来之后,杨寸锋就把账目重新进行了调整,也重新调整了公司的发展思路,开始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当时,杨寸锋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他首先把昆明、贵阳的办事处全部撤了,然后精简了公司的员工,只留下公司的骨干人员。公司也搬出了租金很贵的天歌大厦,随时做好转型的准备。杨寸锋当时的想法,就是在找到一些新的业务之前,要充分做好“过冬”的准备。他对员工们说:“你们现在每个月赚一万回来对公司都是一个很大的帮助。”杨寸锋还把以前的老业务员全部都下放到基层去,重新开拓业务。

公司转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是一种内在的痛苦。很多1T界的老朋友都问杨寸锋:怎么你们公司像消失了一样。杨寸锋说不是消失,而是公司在转型,公司在进行结构性重组。

1999年下半年,经历了三个多月的煎熬期,转型后的天网公司开始驶入正轨。到2000年的时候.公司的业绩基本上每年都实现了翻番。

杨寸锋在天网公司最痛苦、最艰难的时候,力挽狂澜,领导公司成功转型,打了一场精彩的胜仗。

在重庆天网的危难中

杨寸锋说,他这个人运气不太好,常常碰到诸多不顺。事实似乎印证了他的说法。在重庆,杨寸锋又遭遇了一场硬仗,这一仗打得杨寸锋很难受。

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杨寸锋成立了重庆天网分公司,公司设在渝高大厦。当时,杨寸锋带领成百光电的一批人雄心勃勃地来到重庆天网,任命以前在成百光电共事的一位经理来负责重庆分公司的工作。哪知道,才干了半年,这位经理就病了,并且不同意退下来休养。

要在公司利益和个人道义之间做选择,让杨寸锋感到很为难。杨寸锋只好把原来投资的几十万放着不动,然后告诉那位生病的经理:这钱你就自己拿去,随便你做生意也好,做其他的也好,赚的钱就作为你自己养病的费用。

此后,天网在重庆又设立了一个重庆办事处。重庆分公司仍交给那位生病的经理做。2000年,那个经理去世了,当时他才34岁。杨寸锋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伤心,少了一位朋友,同时也少了一位战友。此后,杨寸锋撤销了重庆天网分公司,骨干全部撤回了成都。

与华为合作

杨寸锋最终选择了与华为合作,而不是联想。这一做法让很多人都不理解。

在1997年、1998年的时候,正是联想很热的一个阶段,很多公司都追着想做其代理商。杨寸锋从成百光电辞职出来以后,联想就找过他,想支持他做联想的代理商。可是,杨寸锋却对联想派来的代表说:“你们联想太热了。”

在很多人眼里,杨寸锋选择与华为合作,根本就是找“偏门”,特别是IT界的人就更不理解了,因为华为根本就不属于IT这个圈子。还有朋友跟杨寸锋说:“你怎么与华为合作啊,华为是做交换机的啊!”可现在,大家都看到了杨寸锋与华为合作的结果,那些不理解也就随之消失了。

杨寸锋之所以选择与华为合作,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中间有很大的利润,这一点是很现实的。杨寸锋说,他们每批发一台华为的产品就能赚一万元,而且还是现金。还有就是返点,返点高达15%。天网一年的返点收入都是几十万元,这为天网公司后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杨寸锋是做技术出身的,所以他想把天网做成一个技术型的公司。因此,选择华为这样一个同样是以技术为核心的企业做合作伙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在网络界,在华为这个大圈子里,很多公司都知道,天网是专门做中高端产品的。

为了让天网的技术含量能够跟上华为,杨寸锋不仅让天网的技术人员参加华为为经销商举办的技术培训,还花钱培训出一批自己的华为技术认证工程师。而且,在初步稳定了下一级渠道之后,杨寸锋还对他们的下一级经销商进行华为技术的培训。

作为华为数据通信产品西南区最大的区域分销商和高级认证代理,以及华为最早的代理商之一,成都天网从1999年开始就保持着近200%的增长速度。如今,天网已经逐步成为华为在西南地区渠道的中流砥柱。

当初杨寸锋才开始做华为代理的时候非常艰苦,而且大家都不看好他,可结果他赚了很多钱。现在有这么多人进入这个领域,但是却赚不到多少钱了。因为当时华为挑选第一批代理商的时候,对代理商的注册资金要求不到百万,而现在要一个亿,门槛高了很多。

创造卓越的未来

杨寸锋在经历了那么多挫折之后,已经被磨炼出来了。即使前面还有很多硬仗等着他去打,他仍然保持着平和的心态。

很多朋友到天网公司参观,都觉得天网不像是个私人企业,因为天网跟很多公司的做法完全不一样。现在成都有很多公司都采用降低成本的方式运作,如买公寓来做办公室,这样即便以后公司不做了,还可以卖房子,而人力成本则尽量降到最低。杨寸锋不赞同这些公司的做法,他认为,天网公司应该塑造企业品牌,充分利用好公司的资源,这样才能使公司长久保持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而且目前在成都地区,自己做开发的公司比较少,大多都只搞代理。天网也做代理,但他们同时还在做开发,主要是网络安全这一块的开发,“天网防火墙”就是他们自主研发出来的产品。

对天网以“市场、技术、用户”为基础的发展信条,杨寸锋认为技术应该是核心。杨寸锋从来都是强调以技术占领市场,开拓市场。现在很多公司在发展上都是80%靠关系,20%靠企业自身品牌。比如,目前就有很多“枪手”公司,虽然只有一两个人,但是凭借关系做一单算一单。而杨寸锋则认为,公司要想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就要争取能做到60%靠关系,40%靠公司自己的特点。公司要增强自身的能力,包括开发安全产品,要做出自己的品牌影响来。杨寸锋希望自己的公司以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吸引住客户。

杨寸锋经常对员工讲:我们没有“野心”,但我们有“雄心”。我们要做开发,就必须走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条路。在这一点上,杨寸锋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杨寸锋认为,在做网络技术的这个圈子里,从来都是“快鱼吃慢鱼”。要生存,只有不断地发展、进攻,新技术、新产品要不断地跟进。所以,天网公司就设立了一个发展部,专门收集最新的资讯,对每年高交会和通讯展的资料加以分析整理,以此把握住业界的最新动态。杨寸锋的业务主要在西南地区,所以他对公司的要求就是要在西南这块地域内领先同行“半步”。现在,他用自己的实力实现了这个目标。

杨寸锋比较喜欢做大事,这个“大”就跟下围棋一样,是指范围上的大。1998年,天网在自贡有一个分公司,一直都做得不错,但后来杨寸锋还是放弃了那个分公司,理由就是他不适应做地级城市,觉得量太小。他还是习惯做大,就像做西南片区那样。所以,杨寸锋直到现在都认为成都并不是最适合他创业的一个地方,而当初选择在成都创业,是由于某些特定的环境因素造成的。他还是觉得成都地方比较小,所以一直想在外地拓展公司的业务,包括在北京建立分公司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下一步,杨寸锋还计划把分公司开到国外去。

杨寸锋还想在天网搞股份制改造,这样自己就可以从繁忙的事务中脱身出来,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自己做“空中飞人”了。杨寸锋打算把公司下一步的发展寄托在现在公司这批副总、经理们的身上,以后就让他们去冲了。

杨寸锋对目前公司的业务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他说:“我们不需要像其他公司一样睁大眼睛找业务,我们公司不管是在重庆还是在成都,做的项目都非常多,我们有选择,很主动。同时,我们在网络界的地位让很多公司都很羡慕。我们去年做了3000万元,今年我们的任务还是3 000万元。任务不变,但我们很强调工程的质量。”

杨寸锋为天网公司拟订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那就是要做网络“金牌”,承担起技术含量很高的网络工程,这也是公司的一个价值所在。一般传统的IT公司是不可能达到这个要求的,因为他们没有过硬的技术含量,只有极少数的公司可以做到。杨寸锋就要让天网成为那样的公司。

为了保障成都市整个政务网的正常运作,天网还专门建立了热线电话,天网的技术员每个月都有一笔技术保障的单项津贴,如果有客户投诉,就要扣他们的钱。

在天网创建初期,在管理方面主要是以人性化管理为主,而现在杨寸锋认为公司的管理制度应该更加规范,要将制度和人性化相结合,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公司和员工双赢的理想局面。所以,现在杨寸锋的公司里一直保持着人员的流动性,并且实行了淘汰制度。每年,公司都要举行两三次大型招聘会,一是给老员工一种压力,二是引进新员工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

天网的员工都很安心留在公司,如果不是杨寸锋主动放弃,很少有人自己要走。在待遇方面,天网的技术人员的待遇普遍要比销售人员的高。虽然以他们的技术来说,天网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还都不算高,但是杨寸锋对他们说:“我最反对谁跟我说哪个公司来挖你。钱是挺重要的,但如果一个人每个月拿五六千元的工资,那么钱对他来说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而我们公司给技术人员提供不断的培训机会,提供不断地做工程的机会,这对你们来讲,是会终身受益的。中国移动现在都是借我们的工程人员,每天给公司500元,这就是你们的价值所在。”

采访后记

面对着杨寸锋,丝毫感觉不到他是一个生意人,更多的像是一位态度友好、谦逊的朋友。从他流露出的对过去十几年风雨经历的回味中,我感受到他稳重、严谨的思维;更感受到眼前的杨寸锋,这位身材高大的天网老总不仅有柔情蜜意,铁血男儿之本色也显露无遗。有今天的成就,有天网良好的未来发展平台与契机,杨寸锋说,他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给他机会进入成百光电的人;一个是他的妻子。在成百光电期间,杨寸锋得到了历练,磨炼出了对待外界环境变故能及时做出反应的本领。无论是在成百光电,还是后来的自主创业,他更加感激妻子对自己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上的默默支持和慰藉。家的温暖为杨寸锋的工作乃至事业的蒸蒸日上,注入了强有力的信念与信心。在坚强的后盾面前,在历经风雨、作战经验丰富的团队面前,杨寸峰内心感受着欣慰,但是,更多的是感受到自己的责任所在。他明白,发展、发展、再发展,只有持之以恒的进步才是对所有关心他的人,所有跟随他的人的最好的交代。杨寸锋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 李坏/文)磨子桥数字英雄商海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