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都淘金记
631600000033

第33章 杜霆 广陵不散 (1)

杜霆自称不是一个忙人,这份优雅和愉悦来自他对管理的驾轻就熟,对商务流程的烂熟于心。

对杜霆来说,眼下关于叮渠道的纷纷扰扰还需要足够长的时间观察和考虑。“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这是杜霆目前对事业最基本的态度之一。他很清楚,现在还没有到事业彻底转向的时候。

杜霆很理性,甚至有些保守,但这却是一种在暗礁丛生、惊涛骇浪的汪洋中游刃有余的智慧,一种看遍风云激荡后的悠然。持有这种姿态和心态的杜霆淡然地说:“做广陵我没费什么心思,以后有大项目,也许还要放更多的权,让他们去闯……”

杜霆成都广陵实业有限公司黄事长

玄学高手嵇康留给中国一个千年的悲伤,就是以其高妙的音乐造诣所创造的绝世音乐《广陵散》不幸绝响。以嵇康其人的文才、天性、禀赋,《广陵散》的失传,是比所谓《九韶》之类失传更大的损失。这种损失,宛如西方美神维纳斯的断臂雕像,这种残缺之美实则是一种浸润民族脊髓的大悲伤。因为无论今人如何臆断放荡不羁、睥睨一切的嵇康的《广陵散》,无论今人的结论是如何接近音乐本身,但归根到底是一种猜测。这种失去是无法弥补的。1994年,冈,冈。决定做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公司的杜霆面临着公司命名的时候,嵇康和他的《广陵散》便浮现在了他的脑海中。那时的杜霆能一口气背诵出全球100强企业和企业家的名字,并且能够一一加以精粹点评。“我知道许多纵横全球的百年老店,它们的名字都非常简单,取得也很偶然。”按照惯例,杜霆在一个纸片上写了一长串的候选名字。结果一个个都早被注册了,只剩下“广陵”。于是,这个暗含了“广陵散”之意的名字便成了杜霆的公司的正式名字。直到今天,仍然有许多人追问他为什么把公司取为“广陵”这个奇怪的名字,而他也微笑着保持某种不说穿的玄妙。

在蓝白两色的简朴名片上,联想的新VI "Ienovo联想”显得异常醒目,默默表露着广陵实业与民族工业巨擘联想之间“非比寻常”的关系。名片背面则醒目而直白地写着“联想商用电脑分销商”、“联想昭阳笔记本电脑分销商”、“联想外设产品分销商”、“联想家用电脑代理商”、“联想万全服务器代理商”、"IBM授权经销商”等字样。当然,“原联想成都分公司经营部经理”、“联想在西南的第一代元老级代理商”、“联想顾问委员会成员”、“遍及地市州的西南最大的联想合作商之一”等杜霆与联想更深、更细的“渊源”,则是杜霆不愿意挂在嘴上的。

“我是一个低调的人。”正是这样,杜霆面对外界特别是媒体的“干扰”时,就自然显得“不那么自在”。他更乐意一个人一杯清茶,安安静静地捧一本自己家里拿来的、大学里读过的、已经泛黄的大部头哲学书,津津有味地啃一个下午。“这与我是做渠道的有些关系吧。”天津商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的杜霆,喜欢自信地对人表示一种游刃有余的超然和无奈。他觉得如果有更大的机会,也许他可以做得更加光彩夺目。“有什么可说的呢,就是在所有人都躲避联想的时候,我跟定了联想,一点一点做,然后就成今天这个样子了。”杜霆似乎在创业的简单和成功的平淡与幸福的同时,又不无一丝遗憾。

不甘平淡与不愿平庸是两回事,但对真正的产业英雄来说,平淡与平庸有时总是难以厘清。犹太人在财富箴言中说:别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其实这也是妇孺皆知的朴素真理。对杜霆来说,熟悉产业的人很容易把他过去十余年的成功视为“资本和人才的原始积累”。“我们要做渠道以外的增值服务,这块的比例现在越来越大。”杜霆心如明镜,他要在跟随联想做大市场的同时,还必须依靠渠道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在联想体系内以“业务电话最少”而闻名的杜霆,在以自己的智慧优雅地、逍遥地指挥着自己的将士演奏关于成都IT渠道元老奔放不羁的曲目的同时,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排演一出出嵇康《广陵散》式的“凤凰涅槃”,他们能否率先浴火重生,将关系到整个磨子桥IT产业的未来。关注广陵实业这样的“磨子桥IT标本”,自有一种凝重和沧桑。这就像一个久经江湖的名宿,刻在面孔上的风霜和布在身心上的伤痕合起来就是一曲成都IT人20世纪的《笑傲江湖》。

联想西南:把鸡肋炼成黄金

杜霆是1989年大学毕业的,学校是当时名扬全国的天津商学院,读的是当时非常热门的企业管理。计划经济条件下衣食无忧的教育体制使得杜霆完全不必考虑前途和就业。“学而优则职位优”的信条鞭策着他和他的同学们,不知疲倦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大一的时候,杜霆就入了党,四年大学,除了广泛地学习之外,就是投入各种实践。对当时的他来说,有几件事是雷打不动的:一是有时间就泡图书馆;二是有时间就参加学校的各种实践活动。当时的中国北方正是经济体制改革翻天覆地的时候,西方先进的各种管理思潮激荡着神州经济学界。天津商学院自然成了北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理论探索的策源地。杜霆和他的学友们自然也是这一争鸣和探索中的急先锋。这种中西方经济理论的激烈交锋和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之间的短兵相接的争鸣,使得年轻的商学院高才生热血沸腾。

在当时的学子们心中,一种急切走出校门,为社会做事,奉献“光和热”的朴素抱负广为流传。他们认为,要实现这一理想,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学好专业知识,广泛摄取商业养分,获取现代商业的管理真谛。此时的杜霆有一项宏大的计划,就是研究全球100家最大的知名企业的灵魂和特色。他非常用功以至于可以把各个企业的情况背诵如流。比如“索尼公司基业长青的秘诀就是创新,源源不断的创新”,他认为这与创始人盛田昭夫的经历和追求密切相关。西方的管理讲究规则化、规范化,而东方特别是日本则特别讲究柔性管理,强调主人翁精神。

写完了一篇论述企业文化的毕业论文之后,杜霆放弃了留校的机会,理由是“我不太习惯北方”。1989年他被分配到了四川省供销总社。虽然他也很希望到企业去,但在当时国内像四通这样真正的现代企业还是很少的,而且进入也比较难。

满腹“商业经纶”和“经济道理”的杜霆,1990年进入了刚刚在国内IT界崭露头角的联想公司,做基础管理工作。由于其出色的商业表现,仅仅一个月,他便正式转正,突破了当时联想员工三个月转正的“规矩”。而他所获得的报酬现在看来虽然微不足道得令人发笑,但这也比在原单位高出了一大截。更重要的是,在联想成都分公司,杜霆如鱼得水,所学终得所用的快乐让他每天都充满了激情。

很快,他做到了经营部经理这一核心职位。对当时分公司制的联想来说,杜霆的前途可谓一片光明,因为他上面一级就是总经理。可是就在此时,他却有了一种急流勇退的想法。因为他对所做的工作都已经非常熟悉了,觉得似乎应该走出去,充充电,尝试一下外面的机遇。尽管当年的杜霆同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一样,羞于谈利,但三年后的他已经开始考虑用自己的所学搭建属于自己的事业大厦。分公司很认真地挽留这个公司草创以来悉心培养的精英,而他也很认真地表明自己想换个环境的意思。

1993年9月21日,杜霆记得很清楚。就在这一天,他离开了联想。但是熟悉的IT产业,沸腾的磨子桥IT的萌动,打乱了杜霆当初想炒炒股、读读书的简单设想。就在出来不久,一些老客户找到了他,希望能够继续合作。同时找到他的还有一些业务上的“死党”。一方面是来自客户的巨大吸引力,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南方朋友们的强烈推动。就在这一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做电脑配件销售,从南方进货,在成都销售。当时面临着工商登记注册的向题。他取了好几个名字,而最后留下了“广陵”。他取广陵之名,一则是取嵇康的绝响《广陵散》天籁之意,二则是取扬州古称广陵之意。对这个名字的注册成功,杜霆至今还觉得有些意外。

公司成立了,但大部分时间都是由他的朋友们在操作。真正的开始是源于老东家联想公司主动找上门,希望广陵代理联想的产品。当时,市面上炙手可热的都是清一色的洋品牌:IBM、苹果、康柏、宏基等。国产机则刚刚萌芽,势单力薄,看不到太大的希望。联想是1992年出道的,1993年仍然做得异常艰难。就在这一年,杨元庆执掌联想微机事业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分公司制。一场渠道之变的结果是,联想从此迈上了代理制的“康庄大道”。而杜霆和他的广陵则是西南联想志在“猎取”的“重要目标之一”。毕竟杜霆原本是联想中人,作为联想西南销售大军的一员骁将,杜霆被联想总部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然而,做出代理联想产品的决定却并不那么容易。毕竟纵观当日的磨子桥,愿意一尝国产品牌这块“烫手的山芋”的企业还非常少。因为与洋品牌相比,无论是品牌影响力、产品质量、市场销售量等,国产品牌都很难望其项背。唯一值得冒险的就是新品牌的巨大利润空间和活力。杜霆考虑了很久,最后他做出了人生中一个值得刻骨铭心的决定—代理联想品牌,代理“自己的”品牌。对于杜霆来说,他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联想情结”,毕竟自己曾经付出过无数的心血,对自己的产品是如此的了解。“其实也没有市面上说的那么邪乎,自己从联想出来,当然比其他人更了解联想,所以就决定做了。联想大了,水涨船高,广陵也就大了。”杜霆说到这些,至今仍然异常平静自如,丝毫没有痛苦煎熬然后做出抉择的决绝与悲怆。

刚刚小有名气的联想要想在对手如林的磨子桥打出一片天空何其难也。专项做代理销售的广陵也才刚刚站稳脚跟,全新的领域,全新的竞争对手,全新的背景,这些一度让杜霆有些不知所措。但好在联想战车日夜轰鸣,给了跟随它的合作伙伴以无限的信心和光明。

就在这个时候,一场IT产业的“五四风暴”开始席卷磨子桥。所谓“五四风暴”,就是电脑486向586升级换代的销售风暴。此刻的国际IT大佬认为中国计算机消费能力还非常有限,486机型至少还要流行若干年,因此在这场升级战中表现得比较低调。

相反,以联想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却认定486机型已经成为计算机销售中的“明日黄花”,被迅速淘汰是必然的结局。因此深谙国人计算机消费真实能力的联想此刻终于逮住了“后发制人”、逆市飞扬的千载良机。也就在这期间,联想以惊人的速度“连跑带飞”以万元以下的586机型杀出了一条血路。三个月后,等洋品牌反应过来时,脚下的大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从1994年到1996年,联想业绩翻了几番,而广陵实业也由磨子桥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企业,一跃而成为大名鼎鼎的联想代理大户。

杜霆一鼓作气迅速扩大门面和网点,在四川省各地、市、州建立起了一个令业界羡慕不已的IT销售网络。杜霆和他的广陵实业以此确立了自己在联想体系内的地位。正是与联想的“历史性合作”,成就了今日的杜霆和广陵实业。磨子桥市场特殊的氛围使得他和他的战友们终于等到了联想这只昔日的IT鸡肋变成了品牌黄金的时候。

运作渠道:把核心竞争力解放出来

杜霆从与联想合作开始就很清楚自己在商业链条上所充当的环节和角色。“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在水与舟的博弈中,渠道商和厂商之间的关系素来“微妙”。杜霆自信可以把企业管理的魔杖“玩”到极致,但一个核心的商业课题依然横在他的心里。这就是,广陵实业在渠道逐渐扁平化、整体外包化的“残酷现实”下,该拿什么赌明天?

杜霆所找到的秘诀是:做大网络,挖掘网络资源,巩固近邻关系,扩大网络附加值。对此,他一方面对联想的赢利能力保持着高度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在尝试着与联想高层沟通,谋求角色的新转型。

这种努力没有白费,广陵在增值服务这一块增长很迅速。虽然刚刚起步,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杜霆的商业嗅觉再一次使得自己在直面产业裂变时跑在了同行的前列。“我们与联想高层的沟通是紧密的,畅通的。”杜霆对联想的未来和与联想合作的未来保持着持久的乐观与自信。十多年的历练,他参与和见证了联想在成都、西南的成长和壮大。因此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他的自信则来得更加可信和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