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都淘金记
631600000034

第34章 杜霆 广陵不散 (2)

杜霆自称不是一个忙人,这份优雅和愉悦来自他对管理的驾轻就熟,对商务流程的烂熟于心。公司规模虽然不大,但几十号人的团队、数十家网点的经营仍然需要相当大的精力和智慧,特别是在IT这个智慧、信息、资本、人才密集型的产业里,这种复杂性更加显而易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都亲自招聘员工,因为在他的管理真经里,第一天条就是抓好人力资源管理、挖掘人力资源。他会花相当长的时间仔细询问应聘者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从业经历等。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他在对新招聘员工严把录用关的同时,又会对其他许多权力大胆下放“我是不签字的,”他认为许多公司就因为签字而影响了效率。同时,有许多在别人看来非常重要的事情他也不必到场,“直接交给有关部门处理就行了,不怕他们犯错,错了告诉他们错在何处,然后下一次别再犯了就成。”在很多人看来异常潇洒的杜氏管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因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管理真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很难的”。

每次在此起彼伏的“机”叫声中,杜霆的沉默确是一道耐人寻味的风景线。“连开会都走不开,公司的管理肯定有问题。”杜霆这样分析自己的管理境界。

当然他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管理作风的民主性。很多时候,公司里开会要做出决定,杜霆都会首先充分倾听各种意见。而一旦执行层认为有更好的建议时,他会毫不犹豫地同意按他们的意见办。

“当然大的原则、决议是不可以讨价还价的”,杜霆很清楚这涉及公司的发展大计和战略步骤,所以在允许执行方法、方式上有所取舍的同时,他也特别强调公司的令行禁止和思想统一。他甚至认为,一个没有战略思想和统一灵魂的企业是很难做大做久的。

虽然他自称自己没有“基业长青”和做百年老店的意思,但是对广陵的操作,他却颇花了一番心血。在忙碌的同时,他也在思考事业以外的更大的课题,比如幸福、成就等。2000年“五一”大假,他和几个朋友开车去重庆,结果却“刹不住车”,张家界、韶山、开封?????一不小心就出去了二十多天。这次经历让他对事业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企业不是囚笼,只有突破了这个层面,才能把企业经营得上一个层次。

以后,他开始更加充分地放权,对公司的管理进行了全新的梳理和调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放心让员工动手,让自己从繁琐的日常管理中解放出来,考虑更多更大的战略问题。

每年的3月30号左右是广陵新财年的开始,而此刻也是杜霆最忙碌的时候。他忙着做新一年的规划和设计,分解任务,调整管理结构,整合人力资源等。此外大部分时间他都保持着一种洒脱的生活状态。有许多时候,他到自己的网点上去,员工因为不认识他,还会把他当成客户推销计算机。这种时候,他正好借机了解自己员工的服务质量和态度。

外界很难揣测为什么这样的杜霆会游刃有余地操作出这样一个业绩优秀的广陵实业。在磨子桥IT一条街上,中规中矩的杜霆和口碑甚佳的广陵实业平易近人,透明得似乎谁都可以一眼望穿。但是“无招胜有招”的他却以自己的柔性管理和亲情文化,通过畅通的渠道和民主的作风,赢得了市场和员工的心。

面对媒体的采访,在谈及自己的管理心得时,杜霆往往保持着一种习惯性的低调:“这有什么好说呢,无非就是放权,充分信任员工。”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体系性的“扁平化管理模式”,释放了每个广陵人的激情和才华。一个企业的最高境界无非就是达到“人和至上”。

天时、地利、人和,如果用这三样老掉牙的成功元素来分析,很容易得出,正是联想代理制的天时,成都磨子桥的地利,以及杜霆自身在企业管理中所努力谋取和打造的人和气象,锻造出了广陵今日执西南联想销售牛耳的“大业”。这三维体系的精心打造可以理解为杜霆成功的不二法门。这三大元素的归位,锻造出了广陵实业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这正是广陵以渠道商之身份广受银行、客户、投资商、同行、合作伙伴等青睐和好评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杜霆和他的战友们足以笑傲江湖的资本所在。

运筹明天:为未来勾勒一条通途

同为当年国产电脑旗舰品牌的长城电脑,终于在2003年把自己苦心经营了若干年的渠道“外包”给了神州数码这一被业界称之为“壮士断臂”的“惊天举动”,对苦苦追随长城若干年的渠道商来说,无疑是一记闷棍。无论从感情上还是从生意上来讲,长城的渠道之变无疑对他们都是一次从未有过的沉重打击。从长城独步江湖的渠道网络到今日长城砍掉渠道,走外包渠道这条“不归路”所放射出来的焦点,显然就是关于自建渠道和外包渠道的尖锐争锋。长城事件在业界投下的这枚重磅炸弹的杀伤力显然是非常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改变了产业的结构,冲击了产业的游戏规则。

这种冲击的第一感应者首先就是IT渠道商无论是顺水推舟还是逆水行舟,水与舟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瞩目。不管是明修栈道,还是暗度陈仓,无论是过河拆桥,还是卸磨杀驴,无法回避的是,在渠道商和厂商这个曾经亲密无间的战略联盟中,由于市场竞争的残酷和企业经营的风险已经发生了“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嬗变”。在这场悄悄进行的革命中,无论是领衔的主角厂商,还是作为配角的渠道商,都在思量自己明天的前途。

家乐福与上海炒货协会之间的对垒交锋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大卖场、大超市对小网点、小卖场的生存威胁。成都计算机大卖场如今也如雨后春笋般耸立于磨子桥街头,这种大卖场的威胁是最现实和最直接的。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杜霆也在和联想高层沟通着未来的关系界定。联想方面立足本土、强调渠道忠诚、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走高科技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让杜霆异常放心。因为素来以商业嗅觉灵敏为业界称道的他很清楚这里面的含金量。在他所预期的企业生命周期内,联想肯定还有足够多的增长后劲和赢利空间。与长城模式不同,联想所走的道路是一条稳健的道路。这也是联想对为联想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渠道商反复强调的一点。

对杜霆来说,眼下关于IT渠道的纷纷扰扰还需要足够长的时间观察和考虑。“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这是杜霆目前对事业最基本的态度之一。他很清楚,现在还没有到事业彻底转向的时候。

相反,他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了说服自己千万要沉住气,不可率然从事上面。“有许多磨子桥的战友都是这样由于一着不慎而壮烈牺牲的”,杜霆说到这些教训时显得无比深沉。在他的经营哲学中,有一种特殊的逻辑就是“不稳妥的利益就是损失”。许多次他都这样告诫自己,也一次次化险为夷,躲过劫难。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再大的量,再高的利润,杜霆也建议最好别动。因为货款的安全性是渠道商的第一经营天条。一旦货款不能按时足额回笼,很可能意味着资金周转失灵。结果不仅会造成大量的呆账、坏账,还会丧失厂商和合作伙伴的信任,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即使货款可以追回,但是讨债成本和货款本身的时间价值却是许多同行所没有估计到的。

其实,杜霆的货款安全至上的经营思路契合了渠道商经营中最基本的规律。因为渠道商本来就是资金高速运作的游戏者,大进大出的物流背后是资金的大进大出。所以保持现金流的安全、稳妥、畅通,是渠道商首先考虑的因素。杜霆清楚地记得不久前一份来自一所学校的数百套电脑的大单。当时核算下来,公司可以赚取不菲的利润。但是该学校要求一年后付款。表面上有利可图的事情也许恰恰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杜霆婉言谢绝了这一送上门来的大单。结果另外一家公司接下了这笔单,可至今仍然没有收到货款,公司经营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经商本来就是一项财商、智商和情商的危险游戏,稍有不慎,全盘皆输。一直走得很顺的杜霆对这一点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因为广陵一帆风顺走到今天绝非偶然,这不仅因为杜霆超人的智商,也是因为他和他的战友们有着兢兢业业、诚惶诚恐、步步为营的决心和警惕。在某些人看来,这无疑是一种保守,不够酣畅淋漓,没有冒险的乐趣,但是正是这种保守保护了广陵在惊涛骇浪中安然无恙,越做越大。全速冲关:百战成名期待鼎新

广陵良好的品牌积淀和现金流使其获得了许多投资集团和上市公司的青睐。杜霆很清楚,这对广陵和自己来说将意味着什么。他也是第一次这样认真地审视自己一手缔造的品牌的潜在价值。因此,他对自己所耕耘的这方土地、这份事业也多了一层理解和期待。

广陵待字闺中,杜霆的心情非常不错:“我不会贱卖自己的品牌,这是一条底线。”他抱着一种谈得来也可,谈不来也可的洒脱心态面对外界所伸出的橄榄枝。毕竟从1994年正式代理联想以来,他把自己最宝贵的十余年青春和梦想都托付给了联想和这份事业。而也正是这份选择成就了今日的广陵,今日的杜霆。所以,不到最后的时刻,磨子桥的同行们相信,他会坚持到底。

“出来做公司真的很偶然”,至今杜霆还这样评价自己当初的决定。因为按当初从联想辞职出来的想法,他是抱定主意想读读书,看看外面的世界,寻找一些新的发展机会。其中最强烈的想法就是读书。对杜霆来说,读书是一件须臾不可或缺的事情。在忙碌之余,他仍然会保持每个月进两三次书店的频率,广泛地阅读哲学、美学、法律、小说等。他觉得只有坚持读书的经营者才是有前途、有潜力的,尽管读书未必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对杜霆来说,读书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

但是,为使公司持续稳定地发展,他潜心读书的计划一次次泡汤了。这一遗憾直到1998年公司全面走上了正轨,业务也非常稳定之后才得以弥补。这一年开始,杜霆在四川大学读了两年法律。有许多人很好奇,在磨子桥老总们都在争先恐后上MBA班的时候,他为什么会选择攻读法律呢?杜霆的解释是,现代法律体系是经商中非常重要的游戏规则,身为企业负责人的他如果熟悉经济法规,这会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制基础。

研读了全球众多著名公司发展轨迹的书籍,杜霆心中很清楚法律在企业经营中的极端重要性。依法治企,这不仅是中国企业需要特别注意的,也是全球企业异常重视的。

杜霆虽然是一个低调的人,但却不是一个无趣的人。他所神往的是一种无为而治,一种顺其自然的和谐。因此他对属下非常信任,作风民主,深受下属爱戴。他们的努力也让杜霆可以非常悠然地淡出琐屑的日常事务,考虑企业更深更远的规划和战略。

现在杜霆脑中正在酝酿一个大胆的计划,就是对企业的体制进行新的突破,给予下属更大的利益,甚至产权。在IT产业,包括联想在内的许多产业巨头,都把产权稀释作为激励员工和优待人才最后的法宝。前一段时间微软公司也传出了产权改革的声音。

显然,这是一步险棋。国内许多企业在这方面的进进退退、反反复复的复杂经历可以看出这绝非一盘好菜。但是对杜霆来说,体制上的突破将是广陵获得高速发展的助推器,是必须加以打破的坚冰。

“也可以放手完全由他们自己去做,我把精力放在新的项目上。”杜霆说起来很轻松。杜霆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操作更大的项目或者把广陵实业做得更大。但是这并不妨碍谨慎小心的他继续保持必要的清醒和谨慎。

对杜霆来说,有几个方面的悬念等待时间来破解:一是他是否会与联想有更深层次的合作,成为联想在西南实现其“本土化、高科技化”战略的中流砥柱;二是他是否会把广陵带向新的高度,演绎磨子桥渠道商的新传奇;三是他是否会独立运作新的项目,创造出新的商业故事;四是他是否会率先在企业经营体制上做出大的举措,进行产权改革。

在磨子桥中央,科华北路和一环路交叉的十字路口,矗立着一幢蓝色玻璃的IT大厦。杜霆的广陵正是在这个大厦内。这正如摆在杜霆和广陵面前的课题,一个事业的十字路口的问题。

我们有理由相信,杜霆已经有了自己谨慎的决断。无论是与联想合作的“更上一层楼”,还是走自己做深服务、赢取服务附加值的“新战略”,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和树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打造品牌大树下的个性品牌,这属于成都磨子桥新老英雄们共同的21世纪课题。

杜霆很理性,甚至有些保守,但这却是一种在暗礁丛生、惊涛骇浪的IT汪洋中游刃有余的智慧,一种看遍风云激荡后的悠然。持有这种心态的杜霆淡然地说:“做广陵我没费什么心思,以后有大项目,也许就放更多的权,让他们去闯。”

显然,他口中的“他们”指的是跟自己一路打拼至今的团队。看得出来,他对自己的爱将非常有信心,而这种信心与信任则成就了他无限的洒脱与悠闲。

(李坏/文)磨子桥数字英雄商海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