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让优秀的自己毁在沟通上
6319400000006

第6章 不善于沟通,你的优秀将大打折扣(1)

沟通是人际关系的通行证,是新时代展现自我优秀的敲门砖。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说:“未来竞争是管理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因此,不善于沟通,不但让我们自身才华有损,更让自我优秀无处施展。

“独角戏”只会让你损失听客

话最多的人是最不聪明的人,在一个演说家和一个拍卖人之间,几乎没有区别。

——(黎巴嫩)纪伯伦

生活中,有些人特别喜欢说话,往往与他人坐在一起便会滔滔不绝,更有甚者,让他人完全插不上话。其实,这种太爱说话就是不善沟通的表现。当然,并不是说善于沟通者要不说话,而是真正会沟通的人,总记得给他人留有说话的机会,不会过分张扬,也不会将整个话局搞成一场“独角戏”。因为,唱“独角戏”的结局,往往是听客流失,让他人远离你的身边。

华尔街一家大型地产公司贴出招聘启事,欲聘请一位有经验和特殊能力的人。克伯尼与罗斯福同时投出简历,并同时收到了面试通知。罗斯福有房产销售经验,而且语言能力极强。克伯尼深深感到自己不如他。为此,他私下做了一番准备,想在面试过程中脱颖而出。

面试官是公司老板。老板看了看前来面试的人,问:“你们想来我的公司上班,有没有想过自己有哪些经验或者能力这个问题?或者,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罗斯福抢先说:“是的,我有房地产公司工作经验。我曾经创下过一次性卖出28套房产的业绩。在公司,我一直是大家崇尚的榜样。公司的业务,我全都熟悉……”

接下来20分钟里,罗斯福细数自己的业绩,大讲曾经在公司经历过的事情。

克伯尼始终在一边听着,内心不由产生了担忧——罗斯福这样的竞争者,实在太能说了,别人完全插不上嘴。

不过,老板似乎对罗斯福的话语失去了耐心。他直接打断罗斯福的讲述,转问克伯尼:“你难道没有什么要说的吗?”

“我只是觉得,如果能入职这家公司,我会感到特别自豪。”克伯尼马上说,“因为您的创业经历一直激励着我。我有一个问题想要问,报道中说,您在28年前创业之初,只有一间房子,一套办公桌及一个速记员,其他什么都没有,这是真的吗?”

老板眼中立刻涌出激动而自豪的神情。他开始讲起自己创业的故事。当说到自己用450美元克服各种困难,终于让公司走上正轨时,他眼里几乎饱含热泪。

讲完创业经历,他又马上问了克伯尼几个简单的问题,便对身边的人说:“就留下他吧,他是我们所需要的人。”

坐在一边的罗斯福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自己讲了那么多,却丝毫没有引起老板的兴趣,而克伯尼只谈了一个问题,便被成功录取。

其实,作为旁观者,我们都非常明白,一个喜欢长篇大论的人,如果不是有着绝对优势,那势必就会被人当成唠叨。当我们在面试官面前滔滔不绝时,是很快会被这种唠叨所打败的。应聘虽然需要展示个人的才华,但沟通却要讲究技巧。我们即使没有办法让自身经历闪闪发光,也应切记不可再用过多的语言掩盖自我缺点。因为,这样只会让老板看到我们的薄弱。

不仅是应聘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与人交往时,都是如此。如果只一味地自己讲个不停,完全不给别人说话机会,就难免让人产生误解。相反,将自己放得低调一点,给对方一点尊重,这样会让沟通更顺畅,而且还会为自己的魅力赢得加分。

古希腊有一句民间谚语:聪明的人,借助经验说话;而更聪明的人,根据经验不说话。与人交流时,如果我们一味口若悬河,甚至夸大其词,就很容易尝到被人冷落的滋味。因为当我们在不停讲述时,对方或者陷入沉默,或者只敷衍应声,或者寻找借口离开,这些都是对我们的一种冷落。沟通需要两方你来我往交流,一个人自顾自地说个不停,自然体现不出沟通的存在,冷场就必不可免,对方冷落你也就水到渠成了。

法国哲学家罗西福克说过一句话:“内敛会让你获得朋友,好胜会让你得到敌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我们在朋友面前信口开河的时候,其实不过是想要压过他人,而突显自己,让自己显得更为重要。可是,正是因为这种好胜,它让其他人有了压力,让别人宁愿选择远离,也不想被当成倾听的空气。由此可见,话语过多,对自身是一种多大的损失。

事实上,一个重视沟通的人是不会忽略这种细节的,哪怕再能说,再会说,也不会锋芒毕露,也不会不给对方留下交流、倾吐的机会。因此,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不要为了说话而说话,更不要去抢别人的说话机会,要把握一定的“度”,让我们赢得他人好感的同时更能有意外收获。

说话态度不好,你再优秀也不受欢迎

声调运用所以具有意义,倒不是仅仅为了嘹亮的唱歌,漂亮的谈吐,而是为了准确地、生动地、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马卡连柯

美国西点军校有一句校训:态度决定一切!这里的态度应该不仅单指对待事物的心态,更包括说话时的态度。因为语言是人际交往工具,可以直接反映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比如,礼貌、平和、愤怒、鄙视等。所谓用词恰当,语气得体,就是为了彰显说话者由内而外的整体面貌,而说话态度就是这个整体面貌的大门。

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言则是心灵的泉水。如果我们说话态度总是不分明,充满负面情绪,抑或总是颐指气使,就很难赢得他人的喜欢,从而导致失去更多机会。

沙皇尼古拉一世在位时,俄国国内爆发过一场叛乱。以李列耶夫为领袖的叛军要求俄国加速前进,追赶欧洲先进国家,并进行现代化改革,让工业得到发展。尼古拉一世很快镇压了叛乱,并将李列耶夫抓住了。

尼古拉一世宣布李列耶夫叛乱,下令把他绞死。李列耶夫很不甘心,被人绑上绞刑架之后,开始用力挣扎。没想到,他挣扎几下之后,那绳索突然断了。李列耶夫从高处一下掉了下来。他很快意识到自己并没有被绞死。按照当时的规矩,这种从绞刑架上掉下来的事可被视为“上天的恩宠”,被绞死者可免于死刑。

李列耶夫掉到地下之后,心情非常愉快。他认为自己的命可以保住了,便对围观的人大声说:“你们看啦,这就是俄国的工业,多么差劲啊!连一条绳子都做不好,他们还能做好什么事呢?”那语气当中充满了对沙皇的嘲讽。

尼古拉一世听说绞刑绳索断了后,是想赦免李列耶夫死刑的。可就在他准备签署赦免令时,前来报信的信使却告诉他:“李列耶夫正在那里大肆宣扬俄国工业落后。”

尼古拉一世想了想,便问信使:“他怎么说的?”

信使如实回答:“别提他有多傲慢了!他嘲讽俄国工业差劲,连一条绳索都不会制造。”

“既然如此,那就让他看看俄国工业与他认知相反的事实吧!”尼古拉一世生气,将赦免令撕碎,命令继续绞死李列耶夫。

这一次,绳索并没有断掉。李列耶夫因为自己一句嘲讽的话,最终失去了生还的机会。

或许,身在职场,我们不会因为一句话而丢失生命,却很可能因为说话态度不谨慎,语气不得体,最终得罪某位领导,或者与同事产生某种误会。这时,我们职场旅途增加的只有坎坷,除此之外,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更多的时候,我们说话态度不佳,往往让自己的优秀大打折扣。我们稍微留心就可以发现:公司内任劳任怨的员工,似乎总是说话格外不中听的人。而他们说话不中听,让领导抹杀的不仅是业绩,更是他们的为人。所以,升职没有他们的份,加薪没有他们的份,挨批却次次少不了。有人总结说:做得多,错得多。说穿了,就是因为他们平时做得多,从而自恃有功就忘记了自己说话的态度。这是不重视沟通的表现,自然为职场大忌。

当然,这种心态也好理解,一个任劳任怨的员工,内心总难免有“我凭实力吃饭”的感觉。这让他在领导、同事面前少去了谦逊、低调的口吻,说起话来也格外直接一些。相反,那些经常完不成业绩,或者早退迟到而心虚的员工,则会因为自己的不足,着意放低姿态,说话格外和气。于是,也便有了“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局面。

这种“现实”曾经被视为职场死穴,什么人都逃脱不了。但真是这样吗?其实不然,一个善于沟通,重视沟通的人,是会很容易改变这种现状的。比如,我们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整理。此后,我们很快就会发现,那些一度以为改变不了的“现实”不一样了。因为我们更礼貌、更谦逊,同事、领导都会格外喜欢一些。而尊重、包容的语气态度,又让领导从中看到我们身上的大气、谦和之风。自然,也就更加青睐几分。如此,职场之路还会难行吗?

可见,说话态度是不能以自己优秀不优秀为前提的,不管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保持态度平和,不蔑视、不嘲讽他人,不大呼小叫、不歇斯底里地说话,就会让他人更容易接受,并引起对方足够的思考与反省。记住,说话态度尽量保持温柔与平和,就能达到我们最想要的状态。

害怕与陌生人说话,你只能靠边站

言辞是行动的影子。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

不论是谁,也不论在什么环境中,与陌生人打交道都是必不可免的。如果我们因此而退缩,因此而回避,那只能说明,我们是不重视沟通的。不重视沟通所带来的后果,就是让自己流离于人际关系的大门之外。而我们一旦失败于人际关系,那再多的才华,再优秀的本领,也都将随之失去用武之地。

安妮是从美国来到英国留学的女孩。她个性比较内向,加之朋友圈的局限,使她对沟通并不重视。她虽然不爱说话,成绩却非常优秀。多年苦读,她终于要MBA毕业了。因为喜欢英国的人文环境,安妮准备在英国就业。

英国有规定,公司在聘用外国人时,必须为其申请工作准许证。这过程非常麻烦,既费时间又费力气,往往要跑很多趟才能办好。很多公司并不乐意惹这样的麻烦。安妮想找一份工作变得格外不容易。她投了很多求职简历,好不容易才得到一家苏格兰制酒公司的面试机会。

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安妮当然非常重视。接到通知第二天,她坐3个小时的火车才来到苏格兰。出了火车站,安妮见手表显示的时间是9点40分。面试是在11点30分。她如果选择走到公司,则需要1小时20分钟。所以,安妮并没有打出租车,而是一路慢慢走向那家公司。

她想顺便熟悉一下这段路程,以方便日后往返。她走到十字路口时,看到对面大楼的时钟上赫然显示着10点55分!安妮被吓了一跳,又看了自己的手表,才发现它不知何时早已经停掉了。

安妮马上打开自己的电脑。电脑显示时间10点57分。这下,安妮慌了。在英国,叫出租车是需要提前预约的,现在打车明显来不及。如果她依旧选择跑步去公司,则需要40分钟左右。安妮一边跑一边想要搭辆车——她不想错过这个面试机会。

可是,当路过一辆的汽车停下来时,她想张口求救的时候却退缩了——她不知道如何开口,甚至害怕与陌生人说话。车里的人看了她一眼,便扬长而去。安妮懊恼不已。当第二辆车子开过时,她壮着胆子与司机打了招呼:“嗨!”可接下来,她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最终只是摆摆手,继续朝前跑去。

直到跑到面试公司门前,安妮始终没有勇气叫停一辆车子。公司工作人员看到她后,坦诚地说:面试官是从新加坡赶来的,现在已经去赶下午2点钟的飞机了。安妮呆站在那里,眼泪掉了下来。

这或许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的结局,一个MBA毕业的优秀人才,居然因为不知道如何同陌生人说话,而白白错失了工作面试的机会。可事实是,与陌生人说话,寻找帮助,本身就有着一定的障碍,远不如熟悉者那样自然与轻松。如果我们平日里对沟通有所忽视,那么想要成功与陌生人交流并得到帮助,就更是难上加难。可见,害怕与陌生人说话的结果,就是让我们远离机会,远离成功。

当然,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沟通是一件大事,它不只意味着与熟悉的人交流,更要求与陌生人时刻保持无障碍谈话。我们任何人都避免不了与陌生人打交道。很多时候,原本很优秀的人,却无法成就事业,就是因为他们不善于与陌生人沟通,从而错失一个又一个机会。

事实上,与陌生人沟通并没有那么难。一般只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就可以轻松缩短与陌生人之间的距离,成功实现沟通的可能。

1.多问开放式问题。与陌生人说话,最怕简洁的你问我答,这让对方找不到扩展话题的余地,双方的聊天自然就要进入死胡同。

2.多讲共同话题。这很简单,不论是谁,对于日常的吃、喝、住、行等问题都是有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话题可以充分打破双方之间的尴尬。

3.尽量用热情饱满的态度进行聊天。我们如果可以主动给对方以真诚的微笑,那对方回馈的势必就是柔和、友好的笑容。同时,还能让对方放下陌生与顾虑,从而有与我们讲话的意愿。

4.直接表达感受。据说这是很有用的方法,当我们将自己尴尬的感受告诉对方时,很可能使对方因为同样的感受而找到共同话题,进而产生进一步交流的拓展。

5.发表评论。与陌生人之间闲聊可以对大家共同了解的新闻时事进行评论,这是给我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是让对方畅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