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左传(全集)
6332000000004

第4章 隐公(2)

【注释】

[1]贰于虢(guó):指偏信虢公,想把权力分一部分给他。虢,指西虢公,周王室卿士。[2]郑伯:指郑庄公。[3]王子狐:周平王的儿子。[4]公子忽:郑庄公太子,后即位为昭公。[5]畀(bì):给予,交给。[6]成周:周地,今在河南洛阳市东。[7]交恶:互相憎恨。

【译文】

郑武公、郑庄公都是周平王手下的卿士。周平王同时又对虢公比较信任,并且想分一部分权力给他,这样郑庄公就开始怨恨周平王。周平王说:“从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于是周和郑交换人质(证明互信)。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周平王驾崩后,周王室想把权力移交给虢公掌握。四月,郑国的祭足率军队强收了周王室温邑的麦子。秋季,又割走了成周的稻谷。从此以后,周朝和郑国就结下了仇恨。

【原文】

君子曰:“信不由中[1],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2],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3],蘋蘩蕰藻之菜[4],筐筥锜釜之器[5],潢污行潦之水[6],可荐于鬼神[7],可羞于王公[8],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蘋》[9],《雅》有《行苇》《泂酌》[10],昭忠信也。”

【注释】

[1]中:同衷,内心。[2]要:约。[3]涧溪:都是山间小沟。沼沚:均为小池塘。毛:野草。[4]菜:野菜。[5]筐筥锜(jǔ):竹制容器,方为筐,圆为莒。锜(qí)釜:饮具,有角为锜,无角为釜。[6]潢(huang)污:低洼处的积水。行潦(lǎo):道路上的积水。[7]荐:进献,祭祀。[8]羞:进奉。[9]《采蘩》《采蘋》:均为《诗经·召南》篇名,写妇女采集野菜以供祭祀。[10]《行苇》《泂(jiǒng)酌》:均为《诗经·大雅》篇名,前者写周祖先晏享先人仁德,歌颂忠厚。后者写汲取行潦之水供宴享。

【译文】

君子说:“如果诚意不是发自内心的,即使交换人质也是没用的。开诚布公互相谅解地行事,同时用礼来约束,就算是没有人质,又有谁能离间他们呢?如果有信用,那么,山涧溪流中的浮萍,蕨类水藻这样的野菜,方筐、圆莒、锜、釜等器皿,低洼处和道路上的积水,都可以用来供奉鬼神,也可以献给王公为食。更不用说君子建立两国的信任,按礼去做,又哪里用得着人质呢?《国风》中有《采蘩》《采蘋》,《大雅》中有《行苇》《泂酌》诗,这四首诗都是用来歌颂忠厚诚信的。”

【评析】

这篇文章以及《郑庄公克段于鄢》,反应的都是春秋初期出现的道德危机与政治危机。从郑庄公本人的角度来看,他的诸侯国君主地位遭到共叔段的挑战,同时他又去争夺东周王朝的大权,在权力网络中他扮演的是双重角色。

郑庄公是周平王的下属卿士。因为郑庄公连打胜仗,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所以慢慢地他也就不把周平王放在眼里。周平王看到郑国太骄横了,就不想把处理朝政的大权都交给郑庄公,想把一半的权力交给另一个卿士虢公,郑庄公对此非常不满。周平王不敢得罪郑庄公,于是就把王子狐作为人质让他住到郑国去;而郑国公子忽也作为人质住到都城洛邑。发生的“周郑交质”这个事件,使得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

本文从“信”“礼”的角度来叙事论事;周、郑靠人质来期冀关系的和平与长久,谈不上“信”,上下之间的“礼”也无从谈起。在文中,作者把周、郑称为“二国”,就暗含讥讽之意。作品中描写了周平王的虚辞掩饰与郑国的蛮横强势,反映了那个时代诸侯之间互相提防戒备和弱肉强食的政治面貌。

石碏大义灭亲 (隐公三年、四年)

【题解】

对于很多人来说,亲情都是难以割舍的,很难逃脱天性这条纽带的束缚。故而人们时常会做出一些让社会、道德、理性法则屈从于天性和亲情的选择。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大义灭亲就成为一种特别值得表扬的高尚品德。于是,像石碏一样的人,就显示出了伟大和高尚,让人叹为观止。

【原文】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1],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2]。又娶于陈[3],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4],庄姜以为己子。

【注释】

[1]卫庄公:名扬,武公之子,在位二十三年(前757—前735)。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得臣:齐庄公的太子。[2]赋:创作。《硕人》:《诗经·卫风》中赞美庄姜的诗。[3]陈:诸侯国名,妫(guī)姓,在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北。[4]娣(dì):妹妹。戴妫:随历妫出嫁的妹妹。

【译文】

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为妻,她的名字叫庄姜。庄姜长得很漂亮,令人遗憾的是她却没有生孩子,于是卫国人为她创作了一首诗叫《硕人》。后来卫庄公又娶了一位名叫厉妫的陈国女子,生了孝伯,孝伯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厉妫随嫁的妹妹戴妫生了卫桓公,庄姜就把桓公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对待。

【原文】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1],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谏曰[2]:“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3]。骄、奢、淫、泆[4],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5]。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6],憾而能眕者鲜矣[7]。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8]。君人者将祸是务去[9],而速之,无乃不可乎[10]?”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注释】

[1]嬖(bì)人:低贱而受宠的人。这里指宠妾。[2]石碏(què):卫国大夫。[3]纳:入。邪:邪道。[4]泆(yì):放纵。[5]阶之为祸:成为酿成祸乱的阶梯。[6]降而不憾:地位下降而能无所怨恨。[7]眕(zhěn):克制。鲜:稀少。[8]速祸:使灾祸很快到来。[9]务:勉力从事。去:消除。[10]无乃:恐怕,大概。老:告老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