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学的改革(第二卷·学院篇)
6335300000003

第3章 使命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2006年10月13日)

首先我感谢学校领导、学院教职员工对我的信任。同时,我也深感责任的重大。经管学院是受到学术界、企业界、社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学院。这是清华的地位决定的,也是二十多年来全院师生员工的努力奋斗得到公众认可的结果。我们以此为荣,我们也以此为鞭策。

下面我想简单讲三点。

第一,我们今后的工作与过去的努力是一脉相承的。清华经管学院建院22年,在朱镕基院长、赵纯均院长、何建坤院长三位院长的卓越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他们的努力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有形的财富,比如教师队伍和资金积累,也为我们留下了无形的财富,最重要的是经管学院的和谐、领导班子的团结。这些都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在过去一年担任第一副院长的工作中,我从何建坤常务副校长兼院长和其他院、系、部门的同事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不仅学到了他们的敬业精神,也学到了他们的为人处世、工作方法。一脉相承,就是要在这一基础上,一如既往,继续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职员的积极性,发挥领导班子的集体作用,全院上下同心同德,共同努力。

第二,我们又要与时俱进。我们正面临两个变化。一是学校、社会、国家对我们的期望提高了。上个月(2006年9月)结束的清华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向全校提出了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努力奋斗的目标。从现在起到2011年是清华三个“九年发展规划”的第二个九年中的最后五年。2011年也正值清华建校百年。经管学院是在清华举足轻重的学院,在我们学院就读的学生超过了全校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二是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与过去不同了,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不仅来自国内,也来自海外。所以,我们只有与时俱进,才有可能保持我们在国内的领先地位,才有可能更上一层楼,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与时俱进还是“十六大”提出的那四句话:“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简单地说,就是要“创新”。

第三,我个人将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清华经管学院的工作中。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项事业。1981年我从清华毕业,随后就去美国读书,至今在美国学习、执教了25年。这样的经历,有长处,也有短处。一方面,我在多所世界一流大学的长时间的经历,对推动经管学院的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在国际化方面,我的经历具有很大优势。另一方面,我也意识到,我有许多课要补。我需要虚心向在座的各位学习,更多地历史地了解和理解国情、校情和院情,把我们的具体情况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相结合,更加细致地开展工作。目标要明确,过程要细致。

我有决心坚持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方略,同全院教职员工一起,积极稳妥地推动学院的各项工作。我会为清华经管学院的事业竭尽全力,我对清华经管学院的未来充满信心。

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任命宣布大会上的讲话。

创造知识,培育领袖,贡献中国,影响世界

(2006年10月21日)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伴同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一起成长。今天,我们继续为建设世界一流经济管理学院而奋斗。学院集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为一体,受益于两者的融合。学院追求研究和教学的卓越,致力于创造学术新知、培育未来领袖。学院崇尚思想和理论,同时又注重实践和行动。学院根植中国,面向世界,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贡献,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而努力。

在《学院院册》上的院长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