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学的改革(第二卷·学院篇)
6335300000004

第4章 传承(1)

人格的魅力

(2009年9月11日)

今天,我们清华大学师生、清华经管学院师生在这里召开座谈会,一起来座谈新出版的《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的感想和体会。这是非同寻常的一件事,因为朱镕基从1984年至2001年担任我们清华经管学院的首任院长。此后至今,他还一直担任我们学院顾问委员会的名誉主席,对我们学院的战略和建设世界一流的经济管理学院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这本书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书。出版后,我们看到社会上反响很大,我们学院的很多老师,都在第一时间去购买这本书。起初在一两家书店出现了脱销,买不到,需要跑好几家才能买到,也说明了社会反响非常强烈。

我的读书感想可以用这样一些词语来概括,就是读这本书,让我领略到老院长朱镕基广博的知识、睿智的思维、开放的视野、坚定的立场和幽默的言语,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人格的魅力。

广博的知识。在这本书里,记者提问中有相当部分是经济问题,其中有许多问题都非常尖锐。他在多处引用著名经济学家的文章来回应,比如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的文章、刘遵义的《计算中美逆差的数据》,这都是当时刚刚刊出的文章。

睿智的思维。这一点,我印象也非常深刻。比如书中提到,香港记者问:“别人都说你主张市场经济,你怎么现在却在控制物价?对物价实行一些管制?”他回答说:“你说的不对,你没有看到市场的反应是什么,市场的价格已降下来了,你要是看市场的话,就会发现我所做的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这显示出他非常睿智。

开放的视野。这本书中多处提到中国如何从世界各国包括大国和小国、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那里,学习如何建设市场经济,如从新加坡、美国、欧洲学习借鉴相关经验。可见,他具有非常开放的视野。

坚定的立场。书中涉及WTO(世界贸易组织)谈判,特别是与一些美国记者的问答中,牵扯很多关于国家利益方面的问题,他都非常坚定,有理有据,站在中国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据理力争,态度鲜明。

幽默的言语。书中记录,他在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有多处说道:“你的问题中已经包含了答案。”还有的记者问题很长,他就会说:“我的回答不会像你的问题这么长。”这些非常幽默的语言令人印象深刻。

这五方面概括了这本书为什么不同于那种照本宣科式的语言形式,而是显示出口语化很强、风格鲜明的特点。而这种特点最终应当归结于他不凡的人格魅力,让人体会到他对事情的把握、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自身清廉、正直的人格,这些在书中都表露得非常清晰。

另有两处,我个人也感触比较深。第一个是,这本书的时间跨度是从1993年5月至2002年11月,其中最早的两篇文章我印象特别深刻。

1993年的4月、5月正是1992年以后我国宏观经济过热,开始实行宏观调控的时候,那是当年非常重要的经济大事。那时,我正在美国教书,5月、6月在北京,6月底时我与另外三位海外华人经济学家,一起前往中南海紫光阁同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交谈了三个多小时。他书中这两篇,一篇是1993年5月接受德国《商报》采访的内容,另一篇是1994年1月接受《商业周刊》采访的内容,我看了以后非常有感触。当时我们讨论的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进行宏观调控,关键是如何用市场手段实行宏观调控,这与从前使用行政手段很不一样。他对记者讲得非常详细,谈到如何通过宏观调控达到经济“软着陆”。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我很荣幸,能在那个时期在紫光阁聆听他的宏论,并与他进行交流。其中他也提到,他认真听取了国外一些经济学家关于经济金融方面的意见等。

还有一个议题是,1993年稍晚的时候,讨论到1994年出台的一系列经济改革,包括实行分税制。书中他在答记者问时特别强调,我国在这方面要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国税与地税要分开。还有银行整顿方面也吸取了国外一些经验教训,特别是借鉴美国20世纪80年代曾组织过的一家资产重组公司的经验。实际上我们确实这么做了,结果非常成功。有趣的是,美国人自己现在却没做,情况很糟。所以,对这些文章我印象很深。

第二个我印象很深的是,1999年他到美国访问,在华盛顿、芝加哥、纽约、波士顿等地举行了一系列答记者问,还在麻省理工学院(MIT)演讲。那时,我在美国教书,美国的政治氛围对中国不大友好,有几件事情都产生了一些影响。当时,他甚至曾考虑是否还要赴美。这里面也第一次提及江泽民主席说:“你应该去。”所以,抵达美国后,他就说:“我来消消气。”这成为一句很有名的话。

因为我在海外,所以有机会浏览到很多相关报道。他的那次访问和答记者问,反响很大,效果非常好。他在1999年的这次访美成为非常重要的一次出访,访美之后,他还去了加拿大。在稍后的1999年11月,我国就与美国达成了双边协议,到2001年,我国终于加入了WTO。

更让我感到十分受益的是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那篇演讲,其中多次提到清华大学——他的母校,提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他在此担任院长。其中有一句话很重要:“我们现在最缺乏的是管理人才。”如今正好十年,这十年,我们在培养管理人才方面付出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我想还不够,我们还缺乏大量的管理人才,所以对清华经管学院来说,这是我们的责任。阅读这本书,其中有不少老院长关于中国应该培养更多管理人才方面的期望。我们不能让老院长失望。作为经管学院的教师,我们要继续努力,多培养高质量的管理人才。

我想,阅读这本书,不仅领略、学习老院长的人格魅力,同时也激励我们在具体的教学科研方面,创出新的成绩,向老院长报告。

在清华师生学习《朱镕基答记者问》座谈会上的讲话。

办学的思路

(2011年9月22日)

我们在清华经管学院举行清华师生学习《朱镕基讲话实录》座谈会,有十分特殊的意义。朱镕基担任清华经管学院首任院长17年,学院师生对我们的老院长感情极为深厚。今天参加座谈会的有一些就是朱镕基担任院长时的教师、同事和学生。

今天来参加座谈会的不少师生都参加了今年4月22日清华百年校庆时,朱院长回到清华经管学院与学院师生、校友的见面会。那天,朱院长向学院赠送了一套《朱镕基讲话实录》初稿,朱院长说,此书正式出版之后,他要赠书给经管学院。

9月8日,在《朱镕基讲话实录》新闻发布会上,人民出版社代表朱镕基院长向清华经管学院赠送500套书。我们十分激动。这些天来,学院正在陆续把这些书赠送给学院的学生、教师、校友和学院的朋友们。比如,昨天在EMBA 2011年秋季班的开学典礼上,我们向EMBA新生赠送了《朱镕基讲话实录》,学生们都非常感动。

我们学院舜德楼一层有一间“三境书屋”,这些天来《朱镕基讲话实录》占据了最显眼的位置。在9月8日当天书店上架70套《朱镕基讲话实录》,很快被抢购一空,至今已经售出几百套,而且还不断接到老师和同学们多达几十套的订单。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来询问如何能够最快拿到这套书。这充分反映了学院师生对朱院长的崇敬之情。

四卷本的《朱镕基讲话实录》中有五篇讲话与清华相关。它们分别是:1992年4月1日为清华大学电机系建系六十周年撰写的贺文、1994年2月22日为清华经管学院成立十周年书写的题词、1995年10月19日祝贺陈岱孙先生95岁华诞的贺信、2001年4月27日在清华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以及2001年6月5日在清华做的“离任演讲”。

我个人体会,朱镕基院长的这五篇讲话对办好清华经管学院提出了一个整体的战略思路,可以概括为四条:建设世界一流学院,把教师作为根本推动力,为人先于为学,以及追求完美。由于工作接触,我对朱院长提出的这一战略思路有更多的亲身感触。从2006年9月起,我非常荣幸地担任清华经管学院院长,使我有机会每年都向朱院长汇报和请示工作,每年都参加他出席的学院顾问委员会会议,直接聆听他的教诲。朱院长的这一办学思路不仅体现在这五篇讲话中,在过去几年中,我也有机会直接聆听他的相关论述。

我在这里逐一谈谈我对朱院长为学院确定的这四条办学战略思路的个人理解。

第一,“建设世界一流学院”。早在1994年,在学院十周年院庆之际,朱院长为学院题词(朱院长是很少题词的),明确提出要办世界第一流的经济管理学院。他不只是说,而且直接推动去做。他认真听取世界一流学者、企业家对办好学院的意见,要我们敢于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经济管理学院的办学经验。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他亲自督促我们使用英语授课。他在2001年的“离任演讲”中说,经济管理领域的教学要使用英语,这样学生才能与世界交流。我们学院本科生的专业课中,原来只有不到10%的课程是英语授课。在他的直接督促下,我们在四年前把英语授课的比例提高到了50%以上。

第二,“把教师作为根本推动力”。在每年一次的清华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会议上,朱院长总要询问学院在教师引进和师资建设上的进展。他一直督促我们要加快从海外引进师资的步伐。2010年,我在向他汇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情况时,报告了这几年学院在教师引进方面很有进展,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已经引进具有海外博士学位的教师近60人。他在肯定这一工作的同时,提出了更高要求。他说,你们更要引进学术大师,没有学术大师,学科和学术声望就撑不起来。他还询问了教师的薪酬是否有吸引力,对于我们目前的薪酬与世界一流商学院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极为关切。

第三,“为人先于为学”。这是朱院长反复讲的一个原则。1992年的贺文中引述当年清华电机系系主任章名涛的观点,强调学生要先学“为人”,再学“为学”。今年4月22日他在回清华经管学院时又说,“做人”比“做官”、“做企业家”更重要。这对当前教育功利主义的状况很有针对性。为了纠正目前重知识传授、轻素质教育,重人才培养、轻人生教育的倾向,我们学院把对学生的人生教育、人格教育放在首位,特别重视对学生价值观、道德和品格的培养。此外,我理解学习“为人”、“做人”应该有一个起点,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朱院长反复说的,要讲真话、实话,不要讲假话、空话、套话。在这方面,朱院长一直身体力行,对此我深有体会。我每次向他汇报学院工作时,他只听实话,要求言之有物,言之有据。他不听空话,如果工作汇报没有数据和事实支持,汇报就会被他打断。所以,我们要把讲真话、实话,不讲假话、空话、套话,当作我们学院的座右铭。

第四,“追求完美”。这就是要“做到最好”。我自己感觉我的工作还比较仔细,但是在他面前,我还是经常被指出做得不够完美。比如,每次开顾问委员会会议,对座位的顺序、椅子的摆放,他都亲自布置,纠正我们的一些安排,一定要让年长者、老朋友坐在与他更靠近的地方。再比如,当我汇报说我们学院在某些方面已经在国内处于领先,或根据某项排名为第一时,他总是不满足,屡次对我说,那个不算数,要做“公认的第一”。

以上这四条:“建设世界一流学院”、“把教师作为根本推动力”、“为人先于为学”以及“追求完美”,是朱镕基院长为我们清华经管学院指明的发展道路。我们清华经管学院有朱院长的领导,实属幸运。我们一定继续努力。我们不会让朱院长失望。

在清华师生学习《朱镕基讲话实录》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