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女神的腰蓑:论性诱惑与人体美的起源及未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6344000000004

第4章 裸体精神的追索——《裸体艺术论》成书的前前后后(2)

第三个问题,就是广泛借鉴新近的科学研究成果。由于社会的发展,很多旧的观点和方法已经逐渐被新的所代替。如果学问家们不“学”不“问”,不更新自己的知识,还把老掉了牙的、并且已经为当前所淘汰的东西奉为至宝、津津乐道,哪怕文章写得再好,也应算作一种多余。当然,对于个别的提法虽然被新的成果所动摇,或已经不合时宜了,但又未有新的概念去代替,继续使用也是难免的,比如,关于“母系社会”“父系社会”“文化圈”等概念就是其中例子。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吸收新思想,提出新观点。当然,这里总要经过学习、借鉴的过程了。此外,还应认识到,“新”也是相对的。一些学说,也许在日新月异的西方学术界已经算旧了,但在我们这里也许还应该算是新的。如精神分析学、生物社会学、文化学等。我们不能取其“诞生年月”的绝对值来论新旧。另外,有一些很古老的学说,如老庄学说等用新的方法去重新认识,相反还是一种时髦了。总之,最关键还是消化吸收、为我所用。

把握住这三个大问题,自己做起学问来就不至于茫然、胆怯和乏味了。相反,越做越起劲,因为每碰到一个疑难问题,对我来说往往就是一个很新鲜的问题;每往前走一步,常常都会出现一个从前未见的新天地;每当自己的观点得到印证,几乎都是一个刺激,从而更激起往前的探求欲。

书的写法,也颇费踌躇。当前国外许多论著,往往以一种类似谈心的方式表述,而且常常赋予幽默色彩,我很喜欢这种“国际流行色”。而且就我的个性也合适这种格调,不妨试试。归纳起来,大致侧重如下几个问题:

(一)裸体艺术是现实人体文化的超越

现实人体文化范围很广,如体育、舞蹈以至日常生活的衣着装饰等,都可以囊括其中。体育,是原始时代人类与大自然斗争、人类相互斗争也即战争的人体形态的延续。或者说,是人类生存欲望的动作表征。如标枪、赛跑、摔跤等都明显残留原始时代人与野兽、人与人搏斗的痕迹。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演进,人类的生存问题不再依赖这种手段去解决了,于是留下了一种供人娱乐的形式。在这种形体里,可以感受到一种力的美,一种崇高。只有人类才有这种感受,他们战胜了强大的自然,改造了自然,也改造了自身。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了,人享受到了创造的喜悦。原始的舞蹈与原始的巫术、宗教等活动密切相联,它把人类的生存欲和生殖欲都糅合在一起了。初民们就懂得在舞蹈中获取最强烈的审美的享乐。历史的演进,使舞蹈比体育蕴含了更多的审美的内容,也更多的优美形态——这与其中包含的生殖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对自身的审美感,伴随着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种的蕃衍实践而产生,这就是所谓人体美。现实人体文化除了体育、舞蹈以外,原始的文身装饰也发展成了文明时代的衣着打扮,甚至健美比赛、选美活动等。然而,文明的演进,是人类由裸体的习惯变为露体的羞耻、最初的对人体美的欣赏的欲求与社会伦理产生了冲突,终于,人类在艺术天堂中得到了自由。裸体艺术,是人们自身审美感的物化,它是对现实人体文化的超越,比前者更上升了一个层次,不知多少人生情结,在这里得到了解脱。

至此,再回过头来对有关内容作个界定:“裸体艺术”,是指以裸裎袒裼的人物形象为创作要素的造型艺术。而“人体艺术”这个概念的外延更大,既包括裸体艺术,有时也还包括舞蹈、体育以至衣着装饰等。

(二)裸体艺术与性的关系

如果说,在与自然的关系中,工具的发明使人与动物划清了界限的话,那么,在对自身的认识中,性的体悟,使人与动物拉开了距离。对于性,动物是一种机械的本能,所以他们知足不知羞。动物以其本身的规律即发情保证种的蕃衍,而人的进化导致了发情期的消失,这也是出于保存族类繁荣需要而形成的规律,它避免了发情期可能带来的雄性之间的残杀,巩固了群体的联盟。人,永远保持了旺盛的欲求,但又逐渐学会了自我的控制,于是,人,成了享受性快乐的行家里手。借助意识,人可以审视潜在的伙伴,可以通过歌唱、舞蹈、调情来做准备活动,以达到最后高潮的完成。

历史的发展,使人们对性有越来越深的认识。马克思认为性欲和饥饿属于“固定的”动力;恩格斯提出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种的蕃衍”的“两种生产”论断;中国的儒家有“食、色,性也”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论述。此外,道、释各家也有很深入的理论研究;而印度教则更是公开承认法、利、欲的合理存在。

人类最早的再现自身的艺术就是裸体艺术,当然,这是广义的界定。距今约三万年的奥地利《维伦堡的维纳斯》等原始雕刻就是例证。这些作品也许与村民的巫术、宗教活动有关,寄寓了对“两种生产”的祈求。然而,在这功利的后面却凝结了对性快乐的满足与依恋。中国长期被怀疑为例外,但1983年辽宁喀左县红山文化的《女神像》否定了这一猜想;1988年初公布的新疆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的巨型原始岩刻画又进一步提供了例证,那里刻有大量表现生殖活动的裸体男女人物形象。人,在对自身的审美意识的产生过程中,一开始就打上了性的烙印。而文明时代的裸体艺术,也即狭义的创作的裸体艺术,则是从原始图腾时代就存在的潜意识欲望的升华的产物。

(三)裸体艺术的发展规律及历史分期

以西方艺术为主体来研究,宏观的划分可以有如下几个阶段。(1)觉醒期。公元前五万年至前一万五千年,旧石器时代晚期,以《维伦堡的维纳斯》等作品为代表。(2)炫耀期。公元前一万五千年至前五千年,新石器时代,以大量男性形象尤其祖、林加的出现为代表。(3)压抑期。公元前五千年至前三千年,新石器时代晚期,向文明过渡,以两河流域有权杖的男性形象为代表。(4)升华期。以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5世纪希腊罗马艺术为代表。(5)变态期。以欧洲历史的中世纪艺术为典型。这是一个大的周期。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这使裸体艺术开始了一个又一个觉醒期。文明时代的演变,不再像以往的单线条,它要错综复杂得多。往往几种形态交替出现。于是,从17——19世纪,是一个炫耀、压抑、升华的叠合重演期。20世纪以现代艺术为标志,人类又出现了一个变态期。这是第二个轮回。

微观考察,裸体艺术也随着社会的经济、政治的发展而变化。古典希腊时期的维纳斯形象的表现形式变化,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公元前490——前450年的古风时期,正面、直立、着衣;犹如“立正”。公元前450——前410年的古典盛期,重心落在一只脚上,半裸;犹如“稍息”。公元前410——前330年的古典晚期,自由,带动势,全裸;犹如“起步”。公元前330——前30年的希腊化时期,松弛、全裸,是完全“下蹲”的姿势。

(四)几种不同文化圈的裸体艺术

从大的分野,有东、西方艺术。东方的灵肉二元观与西方的灵肉一元观使各自的文化拉开了距离。从小的区别,西方有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东方有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

希腊神话有个潘多拉的故事:宙斯同情世间男人的寂寞,制造了女人潘多拉送下凡间。但由于它经不起好奇,违禁打开了随身带来的盒子,结果“灾难”、“祸患”飞了出来。她赶紧合上,却把“希望”留在里面了。希伯来传说有个“创世纪”的故事:上帝同情亚当寂寞,为他制造了女人夏娃。也是由于经不起诱惑,违禁偷吃了智慧果。于是被逐出了乐园,注定永生受苦难,只有死后到天国才能享乐。两位天帝都把女人与灾难一同降赐人间,不过,宙斯把希望留给了人间,而上帝却把希望收回了天国。这就是希腊文化与希伯来文化的区别:一个是入世的,一个是出世的;一个是享乐的,一个是原罪的。

在东方,印度教表露了明显的纵欲特色,所以马克思说它是和尚的宗教与舞女的宗教非常畸形地结合在一起。中国的儒、道、释合流,出现了严酷的禁欲文化。先是人体文化中竟然出现了缠足束胸的审美变态。而理论文化中的风教则更是无形的大网,桎梏着封建社会的每一个中国人。“万恶淫为首”,表面上,人们都成了中性的、无性的人。所以,印度艺术以其强烈的肉欲追求为特色;而中国历史上的正统绘画中,几乎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裸体艺术,但“地下”的春画却是绵延不绝。

(五)裸体艺术中的性差异

在裸体艺术中,存在明显的性差异,那就是大量的作品是女性形象。这里有生物原因,也有社会原因。生物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指出,由于男女性配子的差异而造成了性投资的悬殊,如卵子比精子大8500倍,加上孕、育的付出就更悬殊了。但是男女的“获利”也即在后代遗传的基因却是相等的。这个不平等的结合在遗传上是必要的,但却造成了两性在择偶时的不同态度。如女性的慎重、依赖、稳定和忠诚倾向,而男性则是侵犯、易变和多配偶倾向。恩格斯说:“人来源于动物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只不过是多少而已。所以男性的“乱交”欲望一直残存后世。

当然,社会因素是更根本的。性使人认识自身,并将人类由野蛮带进文明。但它们又是最异己的,图腾时代首先就是对母子乱伦的禁忌;文明的结果则是首先对性的限制,这是明显的二律背反。本来从进化的需要赋予了男性的多结合、多育的天性,透过文化而变成了自私和放荡。限制与反限制的结果,到底还是形成了依旧不平等的性道德和性分工;多妻的社会形态竟有3/4,并以法律、习俗作保障;而历史上多夫的社会形态却不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