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舞思(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6344900000006

第6章 “虽然是主旋律……”

经常在文艺评论中看到一种说法:“虽然是主旋律,但还是很好看……”按词语逻辑理解:主旋律作品本该不好看,好看反倒挺特殊。这或许不足为怪,因为我们曾看到过太多不好看而又曾号称为“主旋律”的作品:“忠字舞”、“三突出”、政治口号的图解……殊不知这均属违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文艺创作规律的畸形现象,它们从根儿上与真正主旋律的创作理念是相悖的。此外,现实确实存在着一些在“唯题材论”影响之下,仓促上阵的“主旋律”作品,缺乏生活基础,艺术上也比较粗糙,当然不会好看。但是,不好看绝非主旋律的先天基因,非主旋律的作品也不一定就能轻易地做到好看。

何谓主旋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标准应该是愈加明确了(过于褊狭的理解可以得到修正)。何谓好看?应以更早提出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依据,可理解为“三精”有机统一的艺术作品所体现出的感染力。所以,“好看”不只是视觉效果,更不是感官刺激。

回眸世纪的舞步,吴晓邦在抗战前线为战士演出《义勇军进行曲》时的热烈、壮观景象,堪称现代舞史上主旋律作品所产生的震撼力、感染力之最!舞蹈中充溢着的崇高情愫和壮美,谁能说它“不好看”?

当然,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最辉煌的乐章,主旋律作品内容与形式也应与时俱进,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当今时代的审美追求,难道就只应着重在花枝招展、珠光闪烁、华丽包装上下功夫,质朴、素雅、崇高之美已经过时了吗?理论上,恐怕没人这样说,但在实践中,我们却看到相当一些主旋律作品正沿着这样的“捷径”营造着“观赏性”。不是吗?不顾作品的题旨、时代背景、生活依据以及情节的合理性,随意借题发挥,似乎非要拼接出“美女”如云,“三点”凸显,裸、露、透、扭,外加机关布置的场面——有如进了歌舞厅,才算是“好看”?!这种审美品位的媚俗化倾向,不仅导致主旋律作品的“两张皮”现象,即使对于非主旋律作品也是不可取的。

也许有人会为上述现象辩解说:这是为了争取演出市场。其实媚俗之作长期熏染审美消费群体,会使高品位艺术的演出市场萎缩,到头来是自我惩罚。吴老师在《我的舞蹈生涯》中对《义勇军进行曲》的轰动效果,曾有过这样的诠释:“一颗丹心与一腔热血交织在一起,才会产生那样神奇的力量。”窃以为,这“神奇的力量”中包含着“好看”的要素,那是“丹心”与“热血”孕育的创造智慧——呈现着革命激情和富于强烈时代印迹的审美特质。

联想我们的眼界所及,你能说把古老的“安塞腰鼓”敲出了当代中国人的豪情的那群汉子、婆姨们(《黄土黄》)不好看吗?你能说以气吞山河之势呈现着“风在吼、马在叫”的血肉之躯(《黄河》)不好看吗?难道“真姑娘”与“殷夫”深情的双人舞——含蓄、纯真的初恋,“因爱而不能爱”的诀别(《青春祭》)不好看?难道呈现革命者“可舞的心灵”的《闪闪的红星》不好看?……(篇幅所限,挂一漏万)这些主旋律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样式各相迥异(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却使人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真情所至和独具匠心的艺术呈现。它们与“押题材”、“侃结构”、“扒带子”、“凑点子”,外加“华丽包装”的虚情矫饰和空有“主旋律”的标牌之作是两码事。

当然,美是多种多样的:质朴、华贵、素雅、艳丽、细腻、粗犷、阴柔、阳刚、传统、现代……我们都应包容。但美感的激发应赋予受众以健康的人生体验和丰厚的文化滋养;创造美的智慧源泉和不竭的动力永远是“一颗丹心”与“一腔热血”!

(原载《舞蹈》“名家专栏”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