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舞思(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6344900000008

第8章 永远的“小白桦”

提起白桦树,人们便会想到幅员辽阔的俄罗斯,这是大自然对这片黑土地的恩泽。千百年来白桦树装扮着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透过那强劲的长势显示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1951年我乘国际列车第一次穿越西伯利亚大平原,茂密的白桦林从车窗外闪过,引发我无限的遐想。在当天的日记里我这样写着:“窗外闪过一排排白桦树,像一队队身着盛装的俄罗斯少女在微风中跳着整齐的舞步……”这或许只是一个“红领巾”眼中的白桦树。

几年后(大约是1955年),当俄罗斯“小白桦模范舞蹈团”第一次访华演出时,白桦树真的变成了美丽的俄罗斯少女,跳起了传统的“环舞”。啊!多么绝妙,身着白衣红裙——典型俄罗斯民族服装的少女们,鱼贯登上了舞台。她们没有“脚”,只是被大自然的力量驱动着,“飘洒”出一幅幅流动的图画。她们并不“手舞足蹈”,体姿只是随着队形的流动微妙地变化着,但每一种“变化”都雕饰出一尊完美的塑像。舞队在游弋中表现出超常的和谐与默契,好像相互间有着均衡的“引力”。舞姿与队形的巧妙组合创造了罕见的美,给观众以震撼!以至舞台上任何微小的变化——哪怕是少女们轻轻地扬起臂膀挥动一下手帕,也会激起狂热的掌声……前苏联人民艺术家——娜·纳捷日金娜,以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将俄罗斯环舞发挥到了极致,赋予她以新的生命——人格化的“小白桦”呈示出一个民族的魂灵。她的天才创造不仅被公认为俄罗斯舞蹈的经典之作,并由此而形成了模范“小白桦”舞蹈团独特的艺术风格,矗立于世界舞坛。

纳捷日金娜的杰作当然不只是《小白桦舞》,在诸多少女环舞样式的作品中,虽然同样是体姿与队形的有机组合,却以鲜明、迥异的形象给人以过目难忘的印象。如《天鹅》,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天鹅”在水中自由地游动之后,巧妙地运用服装与饰物——白色衬衫的宽大衣袖和蓝宝石的大指环,瞬间展现出酷似“天鹅”,胜似“天鹅”的群体形象,令人叫绝!又如《小链子》,舞者的手臂始终以链状衔接着,却丝毫没有影响舞队的流畅,在局限中以出人意料的丰富变化,展示了“链”的夺目光彩。其他如《红莓花》、《春天环舞》、《华尔兹》……则更“直白”地刻画了俄罗斯少女的形象,表现出凝重、纯净的美感,使人确信俄罗斯少女是世界上最美丽的。

除抒情的“环舞”之外,还有反映俄罗斯生活情趣的欢快、诙谐、豪放的舞蹈,在整体晚会中,纳捷日金娜融高度的装饰美与浓烈的生活气息于一体,观众在纯净、清新、和谐的美感享受中,不时地被激起情感的波澜。“小白桦”虽以群体形象著称,但每位演员都是训练有素的“尖子”,当她(他)们在不同的节目中单独亮相时,个个都展示出高超的舞艺。而只有当我们学跳“环舞”之一的《小链子》时,才真正懂得群舞中超常的和谐与默契,显示了多么高超的艺术修养,需要经过怎样的锤炼。

……多少年过去了,第一次观看“小白桦”和向她们学舞时的情景,就像昨天发生的事。也许是某种缘分,此后,几乎“小白桦”每次访华演出——无论在北京还是在外地,我都是幸运的“特邀观众”——得以重温昔日的美好感受。令人欣慰的是,“小白桦”在新的艺术指导——米拉·科尔卓娃的领导下,不仅继承、保存了纳捷日金娜创下的艺术财富,并且有了丰富和发展。阵容强大的演员队伍,年龄最大的已逾不惑,最年轻的正值妙龄,她们以浑然一体的群体形象,给观众带来强烈的青春气息。我由衷地为“小白桦”的永恒艺术魅力深深祝福,并张开双臂迎接他们再次访华。

(原载《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