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新时期中国戏曲创作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6345400000010

第10章 新时期戏曲创作总体格局(下)(1)

第一节 长江之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戏曲创作

长江中下游七省市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这个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历史发展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自古以来,从长江源头到东海之滨,流传于民间的众多历史故事,植根于长江流域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其中,不同剧种的戏曲艺术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近年来,这一地区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城镇建设发展很快,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与此同时,这一地区的戏曲艺术也有很大发展,在剧目创作、剧种建设、舞台演山等方面都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局面,创作并演出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剧目,为新时期的戏曲艺术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在中国戏曲史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戏曲艺术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这里人文荟萃,剧种繁多,古老的弋阳腔、青阳腔、海盐腔、昆山腔,年轻的越剧、黄梅戏等剧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曾经有过辉煌。特别是16世纪中叶到18纪中叶前后二百多年中,传奇创作名家辈出,传奇作品大量出现,成为继金元杂剧以后戏曲史上又一个创作高峰。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在思想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特别是经典剧目《牡丹亭》,是明清传奇中划时代的代表性作品”。[1]明清之际,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作家群,以“民间风格浓郁,语言通俗,又适合场上搬演”等方面的成就,使昆曲得到持续发展。另外,王骥德不仅是一位传奇作家,著有七种传奇,还是一位著名的曲律学家;孟称舜创作的传奇《娇红记》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他编刊的《古今名剧合选》是今存收入杂剧最多的一部总集;李渔不仅著有传奇十种,还在其著作《李笠翁曲话》中总结了传奇创作和演出的很多经验;戏曲声律家沈璟编辑修订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是后世昆山腔传奇创作所遵循的具有示范作用的曲谱,这些有很高价值的古典戏曲文献,为总结中国戏曲的剧目创作、舞台演出、历史理论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世的中国戏曲产生了直接影响。清末“花部”兴起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剧种如雨后春笋,以至于到近现代,各个剧种都出现了许多代表性剧目,如汉剧的历史剧《祭风台》、《淝水之战》、《文天祥》,现代戏《血债血还》、《高山劲松》、《红色风暴》、《春江度》等;湘剧的三十六按院的公案戏和三国、杨家将、水浒等历史故事戏,现代戏《园丁之歌》等;黄梅戏《打猪草》、《天仙配》、《女驸马》等;赣剧《青梅会》、《吐绒记》、《还魂记》、《珍珠记》等;越剧《红楼梦》、《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追鱼》、《情探》、《风雪摆渡》等;沪剧《卖红菱》、《打花包》、《剪刀口》、《罗汉钱》、《芦荡火种》、《红灯记》等。

新时期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七省、市的戏曲创作继承了历史传统,在这个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开拓。在剧目创作丰富活跃的同时,剧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其风格特征得到了更加生动的体现。

这一地区的戏曲工作者创作、改编了为数众多的新剧目。

湖南:京剧《天家孽》、《紫英》,花鼓戏《八品官》、《乡里警察》、《牛多喜坐轿》、《镇长吃的农村粮》、《老表轶事》、《十二月等郎》,湘剧《山鬼》、《琵琶记》、《李贞回乡》、《谭嗣同》,祁剧《走廊窄,走廊宽》、《深宫欲海》,昆曲《荆钗记》、《比目鱼》等。

湖北:京剧《徐九经升官记》、《药王庙传奇》、《洪荒大裂变》、《膏药章》、《法门众生相》、《三寸金莲》、《曾侯乙》、《生活秀》、《建安轶事》,汉剧《弹吉他的姑娘》,楚剧《狱卒平怨》、《中原突围》、《虎将军》、《养命的儿子》、《穆桂英休夫》,花鼓戏《荷花洲头》、《闹龙舟》、《秋天的花鼓》,豫剧《风流女人》、《丑嫂》,郧阳二棚子《我的汉水家园》等。

江西:赣剧《紫钗记》、《邯郸梦记》、《还魂后记》、《荆钗记》、《詹天佑》,京剧《贵人遗香》,采茶戏《牛二宝经商记》、《樟树坳风情》、《远山》、《喊山》、《桂花院》、《木乡长》、《山歌情》、《榨油坊风情》、《八子参军》、《玖爷和他的贾家村》等。

安徽:黄梅戏《无事生非》、《审婿招婿》、《借官记》、《徽州女人》、《长恨歌》、《雷雨》,花鼓戏《柯老二入党》等。

江苏:扬剧《皮九辣子》,越剧《侯门之家》,京剧《骆驼祥子》、《胭脂河》、《天心归心》、《飘逸的红纱巾》、《扁担谣》;滑稽戏《一二三,起步走》、《快活的黄帽子》、《青春跑道》、《钱笃笤求雨》、《顾家姆妈》、《探亲公寓》,昆曲《长生殿》、《牡丹亭》以及青春版《牡丹亭》、《1699·桃花扇》、《绿牡丹》、《玉簪记》,香港进念·二十面体与江苏省昆剧院联合制作的《临川四梦汤显祖》等。

浙江:绍剧《真假悟空》、《葫芦案》、《大禹治水》,昆曲《公孙子都》、《张协状元》、《西园记》、《红泥关》、《琵琶记》,京剧《王者俄狄》、《宝莲灯》、《飞虎将军》,越剧《五女拜寿》、《西厢记》、《汉宫怨》、《流水溪》、《荆钗记》、《红丝错》、《巧凤》、《金凤与银燕》、《秋瑾》、《马寅初》、《一缕麻》、《陆游与唐琬》、《藏书之家》、《九斤姑娘》、《梁山伯与祝英台》,婺剧《梦断婺江》、《昆仑女》,甬剧《典妻》等。

上海:沪剧《一个明星的遭遇》、《明月照母心》,淮剧《金龙与浮游》,京剧《曹操与杨修》、《狸猫换太子》、《宝莲灯》、《贞观盛世》、《廉吏于成龙》、《成败萧何》、《道观琴缘》,昆剧《长生殿》、《班昭》、《紫钗记》、《景阳钟》,越剧《红楼梦》、《牡丹亭》等。以上所举的这些剧目仅仅是这个时期以来这些地区创作、改编剧目中的一部分。尽管如此,也不能一一论述,下面仅就部分剧目作以评述。

新编历史剧的创作

新编历史剧的创作是这个地区戏曲创作的主要成就之一。20世纪80年初期,以新的创作理念和题材视角创造的一批作品打破了一度沉寂的戏曲局面。丰富和拓展了戏曲创作的表现内容和思想意蕴,为戏曲作品从故事性、情节性、娱乐性走向广阔的审美领域,迈出了可贵的探索脚步。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的戏曲创作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不长的一个探索期之后,从创作观念到表现手法都迅速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许多值得重视的好作品。特别是湖北省在京剧创作和演出上获得巨大成功,一连推出了几部在全国引起反响的作品,如京剧《药王庙传奇》、《徐九经升官记》、《洪荒大裂变》、《膏药章》等。

京剧《药王庙传奇》(彭志淦、余笑予、谢鲁编剧)写一个待业青年高小明,在与保守势力的抗争中,用智慧和巧计成功地实验了用剧毒天王藤治疗顽症类风湿关节炎的故事。华侨少女司徒恋华身患瘫痪,生命垂危,在高小明的暗中治疗下病愈,成为一个能站立起来行走的健康人。剧中还通过不同的人物,对科学精神、对人间真情、对青年人的扶持进行了歌颂,对不学无术、思想僵化、不重视人才,客观上起着阻碍四化建设步伐的现象进行了鞭挞。这个剧来源于生活真实,人物的行动和戏剧情节,符合生活的规律,因此而达到了传奇性、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在音乐、唱腔上有许多新的创造,如〔西皮圆舞板〕的创造,用以往京剧中没有的3/4节拍刻画恋华病愈后的欢乐心情,加强了戏剧性表现。

京剧《徐九经升官记》(郭大宇、习志淦编剧)是改革开放初期湖北较早创作的一个剧目。该剧以脖子歪相貌丑的徐九经升官、贬官的曲折经历,揭示了当官的不易和官场的黑暗。这出戏首开京剧文丑当主角且唱、念并重的先河,适用生、丑结合,特别是“当官难”的大段唱和诙谐幽默的人物性格,成为脍炙人口、流传广泛和被广大观众熟悉的作品。

京剧《洪荒大裂变》(习志淦、欧阳明编剧)是一出改革迈步较大的剧目,描写上古时代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作品大胆借用话剧、歌舞、电影的手法,并巧妙地融合在戏曲的表现形式里,令人耳目一新。这出戏演出后,引起观众和业内人士的关注和兴趣。有人认为这是一部“野合”的作品,有人对京剧如何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提出疑问,也有人认为这个戏的学术价值大于剧作本身。在天津举办的全国京剧节上,文化部特为此剧颁发了“探索实验剧目奖”。

京剧《膏药章》(余笑予、谢鲁、习志淦编剧)写一个本性善良的市井小民,以卖狗皮膏药为生,在风云乍起的辛亥革命前被判为革命党,原因是他救起了一个小寡妇,小寡妇与洋买办和祠堂祖叔公之间有瓜葛,于是膏药章成了杀死洋买办和祖叔公的凶手。会长的大师兄一口咬定膏药章是为了救一位革命党。那么,膏药章到底是不是革命党呢?这个戏有多重寓意,剧作一方面表现了膏药章身上的愚昧、落后、麻木、自私、窝囊,批判了他的“国民性”;同时表现了膏药章也是一个正直、善良、老实、可爱的好人,他的悲剧蕴含着更多的社会因素,个人的命运悲剧是时代悲剧的缩影。在艺术上,该剧以丑行演员饰演剧中的主角,这在京剧以往的演出中是不多见的。

浙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不仅孕育了古老的剧种,还孕育了近代以来产生了较大影响的越剧。为越剧的不断发展壮大,几代越剧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进入新时期以后,浙江越剧“小百花”和他们演出的剧目成为越剧艺术的又一个新的高峰。《五女拜寿》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作品。这部作品演红了“小百花”的演员们,其剧目也演遍了大江南北,这个戏的作者就是著名剧作家顾锡东。顾锡东还创作了《汉宫怨》、《陆游与唐琬》等多部作品。

越剧《五女拜寿》(顾锡东编剧)是受到“文革”中家人之间发生的真实生活的感触而创作的。剧作着眼于户部侍郎杨继康与夫人、女儿、女婿之间的亲情描写。杨继康六十岁生日,四个亲女儿同女婿前来贺寿,各自送上了珍贵礼物,并争相要求父亲告老还乡后到自己家中居住。步行来迟的义女杨三春和女婿邹应龙,因家境贫寒送上的是由三春千针万线连夜赶制的寿鞋,得到母亲与家人的冷落和谩骂,被赶出家门。因弹劾奸臣严嵩不成受到株连的杨继康被抄家,无处安身,亲生女儿哪个也不肯收留二老。义女杨三春在风雪中将二老接回家中,不久女婿邹应龙得官,查办了奸臣,杨继康重回京城。再逢杨夫人生日,杨继康将沦落时共患难的丫鬟翠云与应龙之弟收为女儿女婿。抛弃父亲的女儿们在父亲回京后,又一一前来拜寿,耍尽丑态,剧作在寿诞的鼓乐声中结束。这出反映宦海生涯的戏,给人以政治立场、道德、人伦、情谊等多方面的思考。

越剧《汉宫怨》(顾锡东编剧)、《陆游与唐琬》(顾锡东编剧),这两出戏都是悲剧。前者写西汉老臣霍光一家为争得与皇家联姻而毒死皇后,害死皇子,引起大臣们公愤,举国上下人心难平,皇后最后落的个风雨宫闱百花凋零的凄凉下场。剧作在惊险、残酷的政治、权力、婚恋之争中,展现了历史进程的复杂与曲折。后者以千古传诵的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为题材,通过沈园题词、梅林安葬、亲临凭吊、壮别琬妹等情节,使一个婆母不容、恩爱夫妻离散的爱情悲剧在慷慨赴敌、恢复中原的报国之举中得到提升和展现。写出了爱的忠贞、爱的悲美,写出了文场、情场、战场,既寄情又抒志的优美意境。

越剧《红丝错》(顾颂恩编剧)是新编传统故事剧,描写章家两个千金小姐和一贫一富两个书生的故事。大小姐榴月聪慧端庄,二小姐榴花大胆奔放。公子薛春林饱学、多情,他的过分之举使得二小姐私下怀胎。学馆教师张秋人善良、忠厚,他忍辱负屈保护二小姐,为此丢了学馆教师之职,靠卖画为生,但是,他人穷志高,在竭力保护二小姐的同时,始终没有改变对大小姐的爱恋。他品德高尚,命运坎坷。全剧始终围绕一个“错”字做文章,在对对错错的曲折情节中,运用误会和巧合的手法,使两对恋人在挫折、考验、大悲、大欢中终于走到了一起。这台戏的演出,因为有出色的演员,有为剧作添彩的舞台美术,有传神的音乐烘托,再一次成功的显示了浙江小百花的艺术风格。

除以上作品外,2004年创作上演的越剧作品《藏书人家》,是越剧创作的重要收获。新时期以来,“小百花”演出了许多使人赏心悦目的作品,越剧《藏书人家》的创作上演拓宽了越剧剧目的题材视野,丰富了越剧的表现内容,使越剧走出了“才子佳人后花园”的传统题材范围,在表现更加宽阔的生活领域里迈开了步伐。《藏书人家》的创作实践证明,越剧艺术要发展,就要不断地突破自身,寻求改革和新的发展途径,其中包括题材的新开拓。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越剧艺术既能使人产生巨大的审美愉悦。也能使人受到灵魂的撞击和震撼。越剧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一定可以承载更加厚重的人文精神,获得感人的艺术形式,表现更加广阔的历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