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阅读电影(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6345800000003

第3章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特色谈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改编、拍摄成各具特色的影片,这在电影史上早有先例。最近上映的北影厂和八一厂根据周克芹同名长篇小说改编拍摄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又是一个生动的证明。两厂同时争拍一部作品,这当然不值得仿效,但,影片既已拍成,让我们在艺术特色上做一番探索,对于总结创作上的成败得失,提高观众欣赏水平是不无裨益的。

主题与改编

周克芹的原作有二十多万字。电影容量有限,要把它不加割舍地搬上银幕,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艺术家的功力在于取舍。北影厂《许》片的创作者和八一厂《许》片的创作者在改编原作和体现原作主题上表现了艺术家不同的艺术眼光。北影厂的《许》片从小说中着重撷取四姑娘的爱情遭遇作为结构故事的主线,通过四姑娘和她的父亲许茂及周围的人们,表现了我国普通农民在十年浩劫中,虽然痛苦,但并未绝望,虽然遍身创伤,但依然对前途充满信心;他们怀着坚定的信念在顽强地追求未来。而八一厂的《许》片着重以许茂的曲折命运作为主线,以四姑娘和其他姐妹的经历为副线,通过“四人帮”极左路线给农村经济造成的灾难和给农民心灵带来的创伤的揭露,来反映我国农民在十年动乱中的不幸与抗争,以及他们渴求安定、改善生活的强烈愿望。

当然,两部《许》片的主题从本质上来说是相同的,但由于侧重点不同,又是无法互相替代的。如果视作对比,北影厂的《许》片具有一种哲理的色彩,显得含蓄而深沉,使人在沉思中获得力量;但由于影片的基本故事是四姑娘的爱情遭遇,因而从情节上来说雷同于其他改编本(如电视剧《葫芦坝的故事》、川剧《四姑娘》等)。八一厂的《许》片以许茂为主角,在改编上可谓独辟蹊径,避免了把影片作为一般爱情故事看待的弊病。许茂作为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农形象,在某种意义上,更能概括广阔的历史时代,更能真实、生动、深刻地反映出那个时代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与心理特征。

人物与表现手法

两部《许》片中出场的人物大体相同,但细做分析,创作者在每个人物身上花的笔墨是不一样的。北影厂的《许》片,四姑娘是各个事件的纽结点。影片对她的刻画是浓墨重彩、细腻深沉的。有两场戏给人印象极为深刻,一场是四姑娘跳水的戏。这场戏,编导者脱出了一般影片描写自杀时“风暴雨狂、雷鸣电闪”的常用手法,代之以“虚”的艺术处理。原小说中,四姑娘最后下定死的决心,是在听了龙庆给金东水介绍对象之后,编导者在影片中删去了这一节,改成她蒙受冤屈,到处得不到同情,特别是在听了工作组成员小齐的冷言冷语之后,这就把她的死从由于个人爱情生活上的绝望扩大为政治与社会的压力。这一改动显然是有深意的。四姑娘投河被救后,影片着重表现了许茂和他的几个女儿的心理活动,这对于体现影片主题也是有益的。另一场是在街上,四姑娘、金东水、郑百如相遇的戏。这场戏中,影片把四姑娘见到大姐夫为生活所迫、变卖毛衣时所表现的难以抑制的爱怜与同情,以及面对郑百如,她平静而毫无惧色地领着大姐夫的孩子在街上穿行的情节都写得含蓄而又动人。北影厂的《许》片对郑百如的刻画也摒弃了那种脸谱化的手法,把这个政治投机分子写得很有真实感,对于其他一些人物也力求从生活出发加以表现。北影厂的《许》片刻画人物的突出特点,是不搞人为的戏剧情节与场面,更不离开生活去编一些玄而又玄的东西,也没有为了追求情节的完整而忽略对人物的刻画。创作者的镜头,始终对准人,通过对人物情感的渲染,使人物在银幕上活了起来。

与北影厂的《许》片相比,八一厂的《许》片则着重在许茂这一人物身上下了功夫。对这一人物的刻画有两处是原作所没有的。一是上级奖给许茂的“爱社如家”奖状和许茂一家的“全家福”照片。这在原作中只在描写许茂家庭陈设时提了一笔,而在影片中,它们却成了贯串道具。影片开始,奖状和照片代表了许茂往昔的光荣,他曾经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奋发、积极的年代,而在极左路线统治下,他消沉了,淡漠、冷酷了。当许茂砸掉奖状和照片时,我们看到了这一人物对于“社不成社,家不成家”的现实的痛恨和他的绝望心境。影片最后,工作组长颜少春把砸碎的照片与奖状重新修补好,作为寿礼送给许茂时,这两件道具体现了党的温暖。二是许茂寻死的戏。原小说中是四姑娘寻死,八一厂的《许》片把它改成许茂寻死,这一改动是大胆的,是有利于许茂这一人物塑造的。有人以为情节不可信,我以为,影片在表现许茂寻死前,写了他市场受辱,写了七姑娘找的对象在他心中激起的恼怒,写了关于四姑娘的流言对他的刺激,写了三姑娘、九姑娘对他的不理解。他的寻死是内心痛苦、斗争的结果,是符合情理的。他寻死而未死成,编导者掌握的分寸也是很得当的。在八一厂的《许》片中,颜少春的戏很重,这个人物体现了党的传统和作风。反映了1975年邓小平同志领导整顿的功绩。八一厂的《许》片刻画人物的突出特点是注重戏剧的冲突,追求情节的完整,力求通过有头有尾的事件的交代去展现人物。两部影片在刻画人物上的不同表现手法各有优劣、利弊。北影厂的《许》片显得更生活化、更真实些。然而由于过于忽略了情节的完整性,而又使人感到脉络不清,有的地方流于平淡;而八一厂的《许》片显得明快、集中,然有的地方由于过分强调戏剧性,又留下了人为的痕迹。

在演员的表演上也各有成败。我以为,两个许茂的饰演者李纬和贾六都极出色,饰演四姑娘的李秀明、饰演三姑娘的张金玲在整体表演上强似同一角色的饰演者王馥荔和斯琴高娃,而田华饰演的颜少春、徐光明饰演的郑百如却要比卢桂兰、张连文饰演的同一角色略胜一筹。两部《许》片在艺术上的确是各有千秋,如果把它们誉为同一棵艺术树上开出的姐妹花,想来是不算过誉的。

(原载《电影生活》198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