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拿破仑传
6379600000002

第2章 小岛(2)

笔记中摘录得最多的还是关于埃及和印度,比如大金字塔的尺寸,还有婆罗门的各个教派。他在笔记中摘抄了雷纳尔的一段话:“看到位于两个大洋之间的埃及,地理上正好处于东西方的交界处,亚历山大大帝想到,埃及将成为自己世界帝国的首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这位开明的征服者敏锐地意识到,只有埃及才能连接亚欧非三大洲,只有埃及才能成为他所有占领地的中心。”三十年以后,拿破仑还清楚地记得这段话,可见他曾经无数次地读过这段话。

拿破仑一边摘录读书笔记,一边写文章。短短几年,他写了十几篇文章和提纲,有讲解如何架设大炮的,有论述自杀、王权和人类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更多的则是关于科西嘉的内容。他的笔触客观而现实,连当时最受欢迎的作家卢梭也相形见绌。他的笔记中也摘录了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起源的观点,但加入了很多的评语:“我根本不相信这些。”他接下来用好几页纸的篇幅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最初的人类过着散居的生活,他们很幸福,并非是孤独的游牧民。那时人类数量很少,因此他们居住的范围很大。后来随着人口增多,被长期禁锢在洞穴里的想象迸发出来,自信、激情和骄傲也随之应运而生。那些面容憔悴、胸怀大志的人站了出来,他们成为领袖,把那些奢靡、好色的纨绔子弟踩在脚下。

我们是否听到,在那禁锢着他的洞穴里,拿破仑试图挣脱锁链发出咣当咣当的声音?我们是否看到,面容憔悴的他瞪着那些纨绔子弟的仇恨的目光?

别管他们,这些法国人!他的目标是科西嘉,那才是他念念不忘的地方。他提出了自己新的国家观,他写道:“竟然宣称反抗篡权者就是违背上帝的旨意,这是何等的荒谬!如果这是上帝的旨意,为什么每一个篡权者失败以后都难逃性命,得不到上帝的庇护?因此,推翻侵略者的统治是人民正当的权利。科西嘉不正是这样的情况吗?我们已经挣脱了热那亚[9]的枷锁,同样也可以挣脱法国的枷锁。阿门。”

一颗年轻的心灵迫切地需要证实自己。一直以来对于法国的仇恨促使拿破仑开始创作小说。这些小说都是以科西嘉为题材,包括一部长篇小说和几部中篇小说,不过都没有完成。而此时,由于受到“只有大炮才能把统治世界的想象变成现实”的激励,他怀着满腔热情不断学习职业技能。“工作就是我的一切,没有其他的慰藉。我每星期换一次衣服,卧病在床的日子也睡得很少……每天我只吃一顿饭。”

他潜心研究大炮和弹药,他的脑海里总是那些数字,人们都说他有数学天赋。现在,关于科西嘉不只是那些别出心裁的文章和提纲,还有标注在地图上的很多地点:架设大炮的地点,挖战壕的地点,驻扎部队的地点。如果他能领导一支军队该多好啊!看吧,科西嘉不但有一张文学的网,还有地图上的第二张网,那是张用十字符号标识大炮的网。地图,地图!拿破仑在喧嚣的咖啡馆的房间里重新研究一切可以计算的东西。他摘抄了英国国会完整的演说词,他扼要地记述了地球上最遥远的地方。他在最后一本笔记的末尾写道:“圣赫勒拿[10],一个小岛,位于大西洋中。英国殖民地。”

这时,母亲的来信寄到了部队。信中说,科西嘉的元帅不幸去世了。他们家失去了这个大靠山,约瑟夫丢掉了工作,她也被桑园辞退,希望次子能帮助家里渡过难关。拿破仑立即向部队请假,回到了那个曾经无数次计划、寄托着梦想的海岛。他是以一个胜利者的身份衣锦还乡吗?看看他的日记吧:

回家的路上,我总是感到孤单,即使和别人在一起也摆脱不了这种感觉。我回家是为了能够在孤独的梦幻和忧郁中沉静下来。今天,这样的忧郁将把我带向何方呢?是死亡。可是我的生命才刚刚开始,期盼着能够长命百岁。六七年来,我独自在外,现在就要见到我的家人了,这是多么令人高兴啊……那么,是什么样的魔鬼驱使我走向毁灭呢……既然厄运和灾难无法摆脱,没有任何值得高兴的事,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忍受这种不如意的生活呢……我的家乡,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啊!披着枷锁的同胞们亲吻着那只毒打他们的手……他们曾经有着幸福的生活,他们曾经无比骄傲和自豪,他们为自己的祖国工作,晚上则躺在妻子的怀抱里——那是多么美妙的夜晚。自从失去自由以后,这些幸福的日子再也没有了。法国人,是你们夺走了我们的幸福,还败坏了我们高尚的社会风气!眼睁睁地看着祖国灭亡而无能为力,却不得不赞美憎恨着的一切,这个逃离世界的理由还不充分吗……如果解放只需要用一个人的生命来换取,那我会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我的生命似乎是一种负担,除了痛苦,什么也没有……而且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一切都让我感到无法忍受。

5.法国大革命爆发

科西嘉的生活单调而沉闷,每天都为了钱或者是家事烦恼。这样苦闷地过了一年以后,绝望的拿破仑返回了驻地。虽然驻地已经从瓦朗斯迁到了奥松[11],但是这样的改变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位19岁的少尉终于等到了机会。新来的将军欣赏他的才华,命他带人构筑几个“需经过复杂计算”的训练场工事。“就这样,我从十天前开始,就带着200人日夜不停地忙碌着。这次不同寻常的任务招来上尉们的敌视,他们责问我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任务没有交给他们,却交给一个少尉去做。”

在这样的环境下,拿破仑少尉只能又回到原地踏步。升迁是艰难的,按目前的情形,他只能等待。等到成为上尉的时候,也许就该退役了,然后回到家乡,忍受着人们的鄙视和嘲笑,向法国政府领取一份微薄的养老金,最后死了,埋在故乡的泥土里——这是唯一不能被他们夺走的东西。难道那些书籍中宣称的自由都是虚幻的泡影?强大的法国尚且处于贵族的压迫之下,无法摆脱贪污受贿和裙带关系的歪风邪气,小小的科西嘉又如何摆脱法国的统治?

这位年轻人在日记里写满了新的提纲。如果这个小小的本子落到上司手里,那么他的结局将会非常悲惨,因为这个本子里记录了这样的内容:有关王权的报告提纲;阐述当今欧洲十二个君主国国王篡夺的王权,其中只有少数几个是不会被推翻的。作者在缄默的日记本里写下了铿锵有力的文字,但是在每一个王子的命名日、全国举行庆祝活动的时候,他又不得不盛装出席,并且高呼:“国王万岁!”

执勤的日子依旧单调而沉闷,年轻的生命又耗费了一年。他沉默着,等待着,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写作和数学中。

决定命运的一年来了。即使在那些沉睡着的省份,在最偏僻的角落生活的人们也预感到有什么大事即将发生,这一年是1789年。6月,忧郁的少尉觉得复仇的时刻到了。那些长期以来污辱他的人,会被他们自己的骄纵蛮横引向灭亡吗?人们的呼喊声不正是他为科西嘉战斗的口号吗?他立刻找出了那封《科西嘉信札》寄给他的偶像——流放中的保利。信中写道:

将军,我出生的时候,祖国正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垂死者的叹息和绝望的眼泪围绕着我的摇篮……所有的希望都化为泡影。我们的屈服带来的是被奴役的命运。卖国贼们为了开脱自己的罪行,大肆污蔑您……当我读到那些肮脏的文字,简直义愤填膺,当即决定拆穿他们的阴谋。现在我要用代表耻辱的刷子,抹黑那些叛徒的名字……谴责当权者,揭露他们的恶行……如果我住在首都,一定还会找到别的办法……我还年轻,这样的做法也许稍显鲁莽,但是凭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真理的热情,我一定会有所作为。将军,您是看着我长大的,如果您愿意鼓励我的话,我将会信心百倍……我的母亲莱蒂齐娅女士也问候您,在考尔特[12]那段时光真令人难忘。

这封信跟以往不同,像是一部以全新的音调谱写的交响曲:既有时代的激情令人心潮澎湃,也有对暴君的仇恨,字字坚定。日记中的那种风格已不复存在,所有的文字都表达了明确的目的。最令人害怕的改变还是这封信开头的那个“我”面向世界提出的那个重大命题。随着新时代擂响的第一阵战鼓,这个年轻人内心无限的自信开始乘风破浪地前进。出身已经不再重要,才能才是成功的关键。于是,一直困扰着他的难题解决了,他的脑海中产生了一个以前未曾想过的要求,挥之不去。拿破仑的态度在信的末尾突然转变,几乎是在献殷勤,显然他非常希望得到偶像的提携。这个一向不拘小节、性格怪异的大孩子在这封信里表现出的是一种老练、圆滑的骑士风度。

出生于另一个时代的保利对他的高傲显然有所保留,他礼貌地回信说,年轻人不应该谱写历史。

可是,仅仅四周以后,年轻人创造了历史。他们攻打巴黎的巴士底狱,这是法国百年历史上的第一次,他们发出了信号,法国政府匆匆应战。就在拿破仑驻防的地区,抢劫事件不断。于是,有钱人和军队联合起来向人民反击。这时,年轻的拿破仑正站在街头操纵着大炮,向人群开火。这是他第一次操纵大炮进行实战射击,当然他是奉命行事,但他肯定也是赞同这种做法的。因为他的内心是鄙视民众的,就像他鄙视贵族一样。

但是,他并不关心这一切,法国人打法国人,跟他有什么相干!现在,他的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是时候解决科西嘉问题了!不管正在发生的一切是基于民众的愤怒,还是改变的激情;不管是年轻人的理想,还是革命的开始,都应该让它在科西嘉蔓延!赶快请假,回到家乡,趁着新运动的纷乱脱颖而出!

6.崭露头角

年轻的拿破仑少尉在科西嘉海岸登陆了,就像是一位带着新教义来到外国海岸的先知,他第一个带着红帽徽来到这里。象征着自由、平等、博爱的红帽徽不正代表着曾经自治的科西嘉人吗?但最近二十年来,他们却在侵略者的压迫下艰难地生活。贵族和教会都成为侵略者的工具,民众的生活更加艰苦。

昨天,这位雅各宾党人还享受着贵族身份,以及这个身份带给他的教育。但他并不在乎,国王又怎么样?我们不是终于认识到,每个民族都有权自治吗?如果刚刚觉醒的新法国都如此主张,那么旧法国统治下的科西嘉当然也应该宣告自由!底层的人们,是时候了,快拿起武器!都戴上新时代的红帽徽,像巴黎那样,组织一支国民自卫军!我们要从国王手中夺回我们的权力!我是炮兵军官,我愿意做你们的领袖!

拿破仑正好二十岁,他脸色苍白,蓝灰色的双眼透出冷峻的目光,在小城阿雅克修的街头急匆匆地奔走。这里的人都认识这个年轻小伙子,他们听他口若悬河,慷慨陈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随他。这些人有的渴望自由,有的希望变化,尽管他们并不了解变化的过程,也不知道变化的结果。在广场上,看到人们围在他的面前,就像围在古罗马护民官面前一样,拿破仑的心里充满了热切的希望。在这个有着一半东方传统的民族,在这些好斗的家族里生活,“很早就学会了洞察人心”,后来他这样说。

没想到他出师不利。山区迟迟没有派来援军,而正规军一出现,很快就把革命者驱散了,几个小时以后他们就全都缴械投降了。出于谨慎的原因,正规军并没有逮捕任何人,这让拿破仑感到非常失望。他甚至不能做一个英勇的殉道者,他只是一个失败的革命领袖,这实在是个可笑的结局。他仍然热血沸腾,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做点什么,让自己冷静下来。于是,他写了一份申诉书,呈给巴黎的国民大会。首先,他用当时流行的风格盛赞新时代的自由,接着陈述一大堆苦难和恳求,比如:绞死那些为国王卖命的官吏!武装科西嘉的公民!这封申诉书很快附上了一个委员会和他的签名。

接下来的等待是漫长的。巴黎会给出怎样的答复呢?他揣测着。几个星期以后,他终于等来了信使,信中的答复是:科西嘉是法国的一个省,将和法国其他的省份一样享有一切平等的权利;采纳米拉波的建议,召回保利和其他为自由而战的战士。拿破仑少尉惊呆了。省?这么说,即使有了新思想,或许正是因为有了新思想,科西嘉人仍然要受到法国的统治?多么古怪的逻辑,多么荒唐的自由!可是,由各政务头领率领的庆祝队伍已经浩浩荡荡地向教堂走去,他们将在那里宣读巴黎的决定,并为此祈福。拿破仑明白识时务者为俊杰,他立刻决定跟随主流行事。他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告同胞书,并且在新成立的政治俱乐部里表现得异常活跃,他一边寻找支持者,一边帮助他的哥哥进行市议员竞选。与此同时,他的《科西嘉史》也在不断完善,写完某些章节,还会得意地读给母亲听。

这就是那个伟大的保利吗?在流放20年以后,这位心目中的英雄终于回到科西嘉时,拿破仑不禁暗暗地问自己。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位昔日的战士,他的目光平淡无奇,谈吐老练圆滑,看起来像一个政客。可是现在国民自卫军也归他指挥,所以拿破仑必须跟他建立好的关系。在山区里的那段时间,拿破仑跟父亲当年的上司保持着紧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