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拿破仑传
6379600000008

第8章 溪流(1)

如此神圣的灵感总是与青春和创造力在一起,古往今来,拿破仑是历史上最有创造力的人物之一。

——歌德

1.意大利冉冉上升的新星

海湾上方,熠熠闪耀的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雪峰。高耸的悬崖峭壁像尖刀一样直插蓝天,轻蔑地俯视着山脚下的法国军队。雄伟的大自然在这里构筑了一道天险,这道不可逾越的天险似乎在骄傲地勒令拿破仑停止前进,要把这位新任统帅现在的祖国和他先辈们的祖国隔开。

他从来都不蛮干,总是尽可能地以计谋取胜。这些年来,他绞尽脑汁,思考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的策略。汉拔尼当年径直登上了山峰,他不会这么做。就像对付敌人一样,只要攻克了最薄弱的地方,就能乘胜追击,取得胜利。因此他决定从亚平宁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的交界处开始登山。这里有一条山沟,并不明显,从这里登山,就不用等到夏天来临。而且登山的时间越早,积雪冻得越坚硬,雪崩的危险就越小。快,赶快行动,向先辈们的领地前进!

拖延会给他们带来致命的危险,但并非敌人的威胁,此刻他们正在营地里睡大觉呢。伦巴第以东驻扎着奥地利的军队,伦巴第以西驻扎着撒丁人的军队,还有很多意大利的小共和国和公国的军队,他们根本没有料到敌人会在冰雪融化以前发起攻击。可是法国军队正面临着饥饿的威胁。巴黎的货币贬值,经济崩溃。在拿破仑还没有担任指挥官的时候,一位将军在家书中写道:“如果数一数在这里因饥饿和瘟疫而死的人,法国将会颤抖。”作为新任的将军,既不能解决饥饿的问题,又不能消灭瘟疫,那么他能做些什么呢?

“战士们!你们已经饥饿难耐,可是政府却拿不出任何东西。你们至今还坚守在这不毛之地,你们的勇敢和耐心实在令人钦佩,但勇敢和耐心不能当面包吃,也不能带来荣誉。我将会带领你们前进,去世界上最肥沃的平原,那里有富裕的山村,有繁华的城市,那里将带给你们荣誉、财富和享受。战士们,面对如此美好的前景,难道还缺少勇气和毅力吗?”

他上任后,第一次检阅部队,就慷慨激昂地说了这番话。士兵们的反应并不热烈,只是偶尔回应着他。回到帐篷以后,士兵们悄悄地议论:“看看他,脸色苍白,身材单薄。什么肥沃的平原,说得挺好听。我们得走到那里吧,至少得发双靴子给我们吧?”多么像当年的以色列人,当摩西跟他们谈到上帝应许之地的时候,不也得到了这样的回应吗?这位新任将军此刻也只能得到士兵的抵触。

哪些士兵能理解他呢?这些士兵已经在这里驻扎了三年。三年来,四分之一的人进了医院,四分之一的人被俘、阵亡,或是开小差逃走。那些军官呢?他们会不会也像七年前在奥松的上尉们一样,对这个怪异的年轻人阳奉阴违?他独自坐在那里写啊,算啊。从前面看,扑了粉的头发从耳朵那里剪得整整齐齐,脑后的头发则留得很长,直到肩膀。他的上衣很简单,几乎没有刺绣。他时而来回踱步,时而向下属传达着什么命令。他的法文并不好,时常出错。以前在参谋本部,就只有三四个追随者对他有好感。这次上任,他也带着这几个人来到这里。其中一人评价说:“他不是被当作数学家,就是被当作幻想家。”

难道他不能做个两者兼备的天才?

首先,他是个懂得计算的人。除了怀着激情进行征战,他同样怀着激情给督政官们写信,由此展开了另一场战争,同样取得了胜利:“你们给我的目标简直就是奇迹,我根本无法做到……只有谨慎小心,有智谋、有远见,才能达成伟大的目标。胜利和失败不过一步之遥。历史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面对伟大的军事组织者卡尔诺,他可以畅所欲言:“您相信吗?在这里,我的部队里没有一个工兵军官,没有一个人参加过攻坚战……甚至没有炮兵,您无法想象我多么愤怒!”的确如此,这里只有24门山炮,4000匹病怏怏的战马,30万枚银法郎,按半额分配,还能维持3万士兵一个月的口粮。他的任务是带着这些破烂的武器和少得可怜的粮饷去攻占意大利。

既然已经接受了这项任务,拿破仑就只有好好地利用现有的一切,尽力而为。这样的一支部队早已失去了斗志,有些战士甚至唱起了国王颂歌。拿破仑凭着坚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把这支军队训练成共和国的军队。

拿破仑的卷宗里记载了他到达这里第三天的情况:派遣100名士兵去修筑道路;平定了某个旅发生的叛乱;部署好两个炮兵师;下令两位将军如何处理盗马事件;答复另两位将军关于指挥权的问题;下令土伦的一位将军率部来尼斯支援;下令一位将军汇集在昂蒂布的国民自卫军;下令一位将军从发生叛乱的旅部物色出才能卓越的军官;撰写目标书寄给参谋本部;检阅部队,发布当日军令。在刚到部队的二十天里,纯粹针对部队给养问题的书面命令就有123项,其中不乏痛斥贪污、用劣质产品、克扣军饷等行为。有的命令发布在行军途中,有的命令发布在先后12次变换的指挥部里,以及6次战斗之间。

从那个狭窄的隘口通过之后,拿破仑立即集中全部兵力向敌人发起两次攻击,成功地把敌方联军隔开,切断了他们的联系。这是法军作战的传统,在兵力不多的情况下,不会采取大规模的作战,而是先打前哨战,集中兵力攻破敌人的一个据点。这样的战争要求指挥官既大胆又果断,作战迅速,而不是纸上谈兵式的谋略。

双方的大炮都在轰鸣,拿破仑纵马疾驰,冲过隘口的峡谷,一直放在上衣口袋里,那枚吻过千百次、镶嵌约瑟芬小像的玻璃突然碎了。他一下子勒住马,脸色发白,像个孩子一样对布里昂说:“玻璃碎了,我的妻子一定病了,要不就是对我不忠。继续前进!”

拿破仑大胆地向将士们许下了诺言,如果诺言实现了,那么将士们就会信任他,对他唯命是从。就在他许下诺言的十四天以后,一路高唱凯歌的部队来到了下山途中最后一个山丘,将士们不禁欢呼起来。他们在山谷中缓步行走,眼前忽然出现了一望无际的皮埃蒙特平原,繁花似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正是他们长期以来所盼望的。远处流淌着波河和其他的河流,终于告别了冰天雪地,“曾经像天堑一样隔开另一个世界的巨大屏障突然消失了,就像是变魔术”。

全都是你们的了!我们的统帅已经迫使撒丁国王签订了停战协议,还夺取了其土地上生长的一切东西。这是他们的两个对手之一,也是拿破仑跟对手签订的第一个停战协议。他威胁撒丁国王,诈称自己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这自然是虚张声势,即使真有如此兵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也无法施展。无论如何,他成功了。士兵们都非常惊讶:这个人果然守信!只用两个星期就实现了诺言!

这次胜利让将士们心悦诚服,从此以后,他们对拿破仑言听计从。这场战争也使意大利成为他的敌人,因此在签署第一份作战文件的时候,他就把姓氏波拿巴(Buonaparte)中的字母u去掉了,这个姓氏不再是一个意大利的姓了。

没过多久,他将会第二次改名。

2.卓越的才华

为什么拿破仑能胜利,而且在此后的几周里屡战屡胜?他有什么秘诀?

首先是因为他年轻,身体健康,骑马征战几天也不会觉得疲倦;累了就睡一觉,无论何时何地,他都能睡着。他的胃口很好,从不挑三拣四,任何食物都能吸收;他的眼睛异常敏锐,明察秋毫。

一个年轻人,在二十七岁,精力旺盛的时候统率一支军队,且独揽大权,只能是革命时期的事。新观念倡导平等,注重才能,不再讲究出身。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年龄不大、资历不深的人才能脱颖而出,像拿破仑一样成为领袖。

对手们怎么能跟他相比?查理大公相貌英俊,长着一个典型的哈布斯家族的大鼻子,一味热衷于颓废的事物。他自然不可能像拿破仑那样能吃苦,会拉拢别人;至于博利厄——奥地利军队统帅,就更比不上拿破仑了:他七十二岁了,拿破仑才二十七岁;科利将军正患足痛风,需要人抬着指挥战斗;阿尔文齐已经六十多岁了;看看撒丁国王,更是老态龙钟;维尔姆泽将军反应迟钝,双耳失聪,行事畏畏缩缩;拿破仑是一个信奉“时间就是一切”的人,即使指挥部每天变换都不成问题,他的身边总是围绕着年轻的军官。

年龄最大的追随者就是被他牢牢掌握的贝尔蒂埃,虽然已经四十二岁了,但贝尔蒂埃熟悉意大利的情况,因此拿破仑把这位前任将军的部下留下了。在以后的二十年里,拿破仑一直把这位奴隶般忠实的参谋长带在身边。另一位追随者马塞纳热情洋溢,从前是见习水手,后来四处流浪,接着又在波旁王朝的军队里服役,干了十四年,还没能升到中士。跟随拿破仑以后,短短几周就升任为将军。奥热罗最爱吹牛,曾经在三支军队里服役,曾经三次开小差逃走,是个十足的冒险家,还干过大盗。这些人都曾经被认为是社会的渣滓,但他们的首领,最年轻的拿破仑,发现了他们,提拔他们,使他们成为英雄和将军,后来还纷纷封王晋爵。

在每一封报告里,他都会向上司建议提拔一些人,这些人无一例外都骁勇善战。有一个掷弹兵,三次战役后就升为上校,此后不断升职。对于那些留任的将军,拿破仑一向都不以为然,更不会擢升他们的职位:“从没上过战场,坐办公室就行了。”如果部下打败了,他也不一定追究责任:“亲爱的马塞纳,战争每天都在变化,也许明天,也许某一天,我们一定会赢回来的。”可是,当一个师在战场上表现糟糕时,他就会集合这个师的士兵,大骂了一顿,还在他们的军旗上写讥讽的字以示警诫。士兵们纷纷表示:“我们明天去打头阵!”第二天,他的队伍里就多了一千多名英勇的战士。战争胜利以后,在当天的军令里他称呼他们:“战友们!朋友们!”他这样领导法兰西共和国的军队。

这支军队是人民的军队,也是拿破仑捷报频传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也得益于法国大革命。敌军士兵都是雇佣兵,他们的军队耗资巨大,不易补充,因此他们爱惜兵力。因为是雇佣兵,士兵们来自各个民族,有些民族还不受德意志皇帝的统治。他们的军队里没有统一的语言,也没有统一的思想,更没有凝聚力。法国军队的士兵全部来自法兰西民族,这个民族有三千万人口,斗志昂扬,并且在以后的二十年里一直努力进取。

法军为什么而战?为了法兰西共和国已经拥有的自由,以及将与自由有关的新思想传向全世界。他们要掀起世界革命,就是这样。不过,士兵们不是为了理想而战,他们必须保卫已经获得的自由。法兰西共和国周围的国家,自命正统的统治者以保护被推翻的波旁王朝为借口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法兰西共和国。其实,君主们真正的目的是保护自己。为了阻止本国的人民效仿法国人,君主们蓄意入侵法国,意图将自由的新思想斩草除根。如此一来,法国人民只靠防守是无法捍卫已经得到的自由果实,他们转为主动进攻,被迫以自由的名义进攻别的国家,就是复仇,是正义的行为。

这是拿破仑成功的第三个原因。他攻占伦巴第的时候,攻占意大利城池的时候,他就在一系列的宣言中宣称,他是为了解放当地人民而来的,他要帮助他们摆脱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摆脱撒丁王朝的统治,不再受王公贵族的压迫。那些对旧制度不满的人,听到这些鼓舞人心的号召怎能不为所动?那些备受压迫的人民,不是盼望这一天很久了吗?而且革命的思想早就越过了法兰西共和国的边界,许多追求自由的青年,期望意大利统一领导的人开始跟旧王朝反抗,邻国的许多城市都发生了暴动。大学生和市民们的反抗虽然被压制了,但却一触即发。这些接受新思想的人相信法军能为他们带来自由和平等,甚至对此表示欢迎。

他们认为法军的统帅有纯正的意大利血统,有意大利的名字,说着意大利人的母语,他并非为法国而战,而是个带来自由与和平的使者。他的每一封信都在信纸上方写上这两个词语。这是两个伟大而又危险的词语。如果人民认为他是个侵略者,那么他们会因失望而排斥他。拿破仑明白这个道理,也了解民心所向的重要性,同时他也立即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两难的境地:他能否管住自己的士兵,使他们严守纪律,秋毫无犯,犹如一支给养充足的部队,给人民带来希望。

“抢劫的事件越来越少,”给国内的信里,他这样写道,“这支部队长年忍受着饥饿和寒冷,如今对于温饱和金钱的欲望已经缓解。这些可怜的士兵,他们在冰天雪地的阿尔卑斯山脉驻守了3年,突然来到富裕的土地上……他们干出了强盗的行径,简直令人羞耻,不配做人……我会整顿纪律,我可不想做个强盗头子……明天,那几个偷窃教堂花瓶的士兵会遭到处决。三天以后,就能恢复纪律。意大利人将为我军的克制而惊叹,而不只是钦佩我军的勇敢。唉,想起那些事情,真是可怕,幸好敌军溃败逃亡时干出的行径更加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