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人性光辉中最美丽、最暖人的一缕。没有善良,没有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的真正发自肺腑的温暖与关爱,就不可能有精神上的爱。
查尔斯·赫梅尔说:“我们的星球,犹如一条漂泊于惊涛骇浪中的航船,团结对于全人类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人类未来的航船不至于在惊涛骇浪中颠覆,为了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地球之舟”的合格船员,父母朋友们,我们有责任培养好自己的小水手,让他们拥有勇敢、坚定、机智的美德,同时也让他们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懂得善良、同情、友爱、关怀……让我们的“地球之舟”充满爱,而这正是这个世界最美之所在。我们常常听到母亲们的抱怨:孩子如何不关心母亲,有的甚至打骂母亲。母亲用乳汁养育了孩子,孩子却忘恩负义。曾经有一个男孩,满口脏话,经常欺负女生,甚至对女老师也不恭。他的母亲多次向老师哭诉,这孩子对她如何无礼。虽经老师教育,但收效甚微。看他的样子,瘦瘦弱弱,并不是那种天生一副野蛮相的孩子。原因究竟在哪里?直到有一天老师去家访才恍然明白。那天开门迎接老师的是他的父亲,老师便随口问了声孩子的母亲在哪里,他的父亲则轻蔑地说:“还瘫在床上呢,死猪婆!”父亲当着孩子的面,而且不顾有外人在场侮辱自己的妻子,怎么可能在孩子心中树起母亲崇高神圣的形象呢?孩子又怎么能很好地去尊重他周围的女性呢?老师愤怒至极,当着孩子的面批评了他的父亲。这位父亲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感到惭愧和后悔,并向妻子道歉,还学会了尊重妻子。这个孩子的毛病也慢慢改掉了。
善良的情感及其修养是人道精神的核心,必须在童年时加以细心培养,否则难有效果。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应当在童年就上完情感的学校——进行善良情感教育的学校。”
精彩案例
一个健康的孩子就好比一棵树,必须以善良为根,正直为干,丰富的情感为其蓬勃的枝丫,这样才能结出美丽而善良的果子。
马宇歌是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的小记者,父母均为普通公务员。中央电视台的《半边天》栏目是中国成年女性关注的权威栏目,却把当时10岁的她请进了演播室,使她成为该节目有史以来最小的嘉宾。她2000年暑假只身一人乘火车远行4000多公里,走过了小半个中国的城乡。她9岁起就担任了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的小记者,同时兼任了16家媒体的特约记者,还在中国最权威的《人民日报》以及《中国教育报》等高级别报刊上发表过作品。她采访过的知名人士有数十位,其中有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我国著名航天技术专家、梁启超先生之子梁思礼,国际奥委会原第一副主席何振梁……
父亲常常给小宇歌讲故事、讲历史。小宇歌至今保存着两块珍爱的徽章,一块上面写着“博爱”,一块上面写着“天下为公”,她常常将它们别在胸前。那是小时候爸爸送给她的,送她时,还跟她讲爱国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故事。爸爸希望她长大成为一个热爱自己国家、热爱自己民族、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告诉宇歌,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要像孙中山先生等仁人志士一样,以天下为己任。
上学后的宇歌,在学校里乐于助人是出了名的。只要班上有请病假的同学,不管晚上放学多迟,天气多恶劣,宇歌都要去同学家帮助他们将落下的功课补上。但有一次,宇歌自己病了,却没有一个同学主动来看她,这使善良的宇歌非常伤心。一天,父亲下班后,不见女儿回来,就很焦急地去学校找宇歌,走到宇歌的教室看见她一个人还在打扫卫生。回家后父亲觉得女儿脸色越来越苍白,两腿一直紧紧地夹着。父亲一检查,着实吓了一大跳,宇歌的大腿根部有一个深深的伤口,血流不止。原来,宇歌在打扫卫生时,为将黑板擦得更干净,就踩在凳子上,一不小心凳子翻了,正好戳进她的肉里。可宇歌硬是忍着疼痛,坚持打扫完教室。那时候,班级教室晚上供给外面的人上课,一直未安排学生打扫,宇歌一个人已经为班级打扫了两年卫生。从来不请假的宇歌,不得不躺在病床上休息。受伤的她显得非常孤独,她多么希望她的同学来看她,和她说说话,帮她补课呀!可一连5天,没有一位同学主动来看她。父亲最懂女儿的心思,他严肃地抓起宇歌的手告诉她:咱们不应计较别人对我们的回报,我们不是为了得到而付出,而是为了让这社会更美好……
宇歌从小就受到父母这样的教育:对人要真诚、热情、礼貌。邻居唐爷爷是位退休老教师,已有80高龄,宇歌第一笔稿费,就为酷爱书法的唐爷爷买了两支毛笔。每次老人出去购物,只要父亲遇上,他总要主动下车帮老人一把,宇歌耳濡目染,每次遇到唐爷爷就主动上前搀扶,帮爷爷拎包。宇歌就是凭着她的爱心打动了人们的心,结交了数不尽的朋友。
父亲说,小宇歌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原先只是一张白纸,她的好品质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父亲只是起了个启发熏陶的作用。
养成方法
●父亲要尊重并爱护母亲。父母是孩子第一位“爱”的教师,孩子正是从父母彼此相爱、忠诚相待那里感受到家庭之爱,并且学会爱别人。父亲尊重并热爱自己的妻子,教育孩子热爱并尊重他的母亲,因为孩子正是从爱母亲开始扩大到爱老师、爱科学、爱他人、爱祖国的啊!连自己的妈妈都不爱的人,是不可能去爱别人的。父亲对母亲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孩子对母亲的态度。从父母恩爱、彼此尊重的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不仅对家人温和亲爱,对外人也谦让有礼。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每当一年级新生入校时,总要在校门口悬上大幅红字标语:“孩子,请爱你的妈妈!”因为“人生最圣洁、最美好的就是母亲。”爱妈妈是“爱”的萌芽,“善”的开始。父亲教孩子尊重妈妈,不要对妈妈高声大嚷,不要嫌弃妈妈的唠唠叨叨——因为这也是妈妈的爱。父亲教孩子关心妈妈,关心妈妈的身体,体贴妈妈的困苦,在妈妈遇到困难的时刻,站在妈妈的身旁说:“妈妈,不怕,有我在这里。”父亲教孩子感谢妈妈,感谢妈妈为了他付出了自己美丽的青春和宝贵的一生。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细腻温柔的性情和爱心。
●把善良的根植入孩子的心中。父母对周围人应表现出真挚的同情,并主动帮助我们身边正遭受痛苦和不幸的人。父母还应以自己的善良感染和陶冶孩子,在孩子的心中撒播善良的种子。要热忱支持孩子的“献爱心”活动,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心,学校、社会经常举行为希望工程、为身边不幸的同龄人献爱心的活动,父母应支持和参加。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人们发现,幼年、童年饲养过小动物的孩子,感情比较细腻,心地比较善良。相反,从小没有接触过小动物的孩子会感情冷漠,特别是在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时表现为冲动易怒、出口伤人、行为残忍,并且会欺负弱小的同学。为了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丰富细腻的感情,年轻的父母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支持孩子饲养小动物。没有同情心就谈不上善良,没有同情心的人,只关心自己,只顾自己的快乐,而无视别人的痛苦,在他们的心目中不会有别人幸福的概念,他们甚至会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