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与拿破仑一起战斗:拿破仑私人秘书回忆录
6381200000014

第14章

另一个被流放又回到法国的则是法隆先生。他没能享受太久,因为他回法国后一个月,就去世了。他早逝,是因为他承担了太多:他要和贵族们以及议会对抗,还受到了许多阴谋的迫害,他未实现的雄心,他的幻想,这一切都是杀死他的元凶。他一直相信他的财政计划是可以实施的,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可以赢得第一执政的赞赏。法隆有一位朋友,我也认识,他让我引荐法隆给拿破仑,他确信,如果第一执政能听到法隆的话,一定会被打动的。第一执政没有见他,那时候他非常信任财政部部长,虽然在一些重要原则上有点摇摆不定,但他是肯定不会换掉财政部部长的。拿破仑的一个兄弟曾经向他推荐过勒德雷尔先生——一位才华横溢的国务委员,但是拿破仑却说:“我知道你推荐的人很好,我也知道他很有才华,让他来担任部长,他可能什么也不能给我,但是高登可以,我知道我可以倚赖他,将来或许可以担任皇帝。”

一方面,第一执政在大赦天下,另一方面,他却对那些不支持政府宽容之举的人更加严厉。大马士夫人和康普森内特夫人都与敌人保持着联系。大马士夫人是一个思想偏激的人,并且因此声名大噪,她曾经参与过雪月3日的内燃机爆炸案。她被警察护送到边界,然后和她丈夫一起被流放了。而康普森内特夫人则是荷兰人波特的女儿,她被告知要回到自己的国家,她也被遣送回国了。

拉·阿尔普那时候正在巴黎,他被监视着,原因是与一起丑闻有关,因为他比较激进,所以经常和一些哲学家争论,而在争论当中,他表达出了对新体制的不满,所以他被安排到离首都2里格的地方。到了1802年底,他获准回到巴黎,之后几个月就在巴黎去世了。

大赦之后的法律和政令的颁布,基本都是围绕重新建立公众秩序和建立大学而开展的。于是,每个区都建起了自己的公立中学。这些公立中学都是由中央派到当地的教授一手建立起来的,费用则是国家财政拨款。为了保证这些学校能够顺利建成,国家设立了6400种奖学金,其中2400种是为军人的儿子或是在司法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市政服务单位的工作人员子弟单独设立。而剩下的4000种则是为中小学生设立的。特殊学校,比如以法律、自然科学、物理学、数学、绘画为特色的学校和军校都被囊括于此。

正是因为有这项法律,所以很多人能够在基础教育当中积累大量的知识并学到许多的思维方式。梯也尔先生来自于一个商人家庭,他家在黎凡特经商。从孩童时代开始,他就一直跟随着母亲(她是玛丽·约瑟夫·尼埃的表亲)和外祖母生活,她们俩都比较贫困。这两位女士都是法国南部贵族的后裔,她们告诉第一执政,处死昂吉安公爵让她们感到愤怒。所以,尽管第一执政提出了许多优厚的条件补偿她们,她们都不接受,甚至在自己的孩子要上学的时候,她们都是拒绝的。直到一些朋友也开始劝说她们,她们才让孩子去公立学校学习。小梯也尔终于上了学,而且得到了第一执政为他特别设立的奖学金,这笔钱大概有2000法郎。第一执政仿佛预见到了这个孩子会很有出息似的。梯也尔自己后来也说:“拿破仑没有强迫我去学习,当时他肯定也没意识到自己在资助他未来的历史学家。”

为了保证军人的儿子和市政工作人员等职员的儿子的权益得到保障,拿破仑只能暂时牺牲他们女儿的权益,因为他觉得在未来,这些女孩儿不会对他有太大帮助。于是,教育部就成立了。我希望这些设施都尽快完成,否则我都不知道它们的具体位置在哪儿。在1806年,国家建立了3所房子来收留300个小学生。1809年,600个小学生被收入埃库昂城堡学习,同样作为学校的还有圣丹尼斯的教堂。这些学生当中,有一些是免学费的,其他人只付了一半的学费。这些学校本来是为了保障妇女权益而建立的,学费是每年40法郎,学费供学校支出使用。最后,在1810年,国家又建立了6所崭新的学校,并接纳了600名学生,包括荣誉军团的遗孤。这些学校的建校标准都和埃库昂和圣丹尼斯一样,学校教授的课程没有那么丰富,学费则是每年400法郎。但是学校的规矩更严格。学生的年龄从4岁到12岁都有,他们可以在学校待到21岁。

皇帝把这些学校和设施都归在路易·波拿巴夫人名下。他亲自为各个学校选址,起草各项校规,并监督学校的建设。

而荣誉军团的建设这时候也开始了。一开始议院是不支持的。第一执政劝服了他们,仅靠他一个人。立法机构最后还是投票通过了这项法律,但是反对票数也非常接近。第一执政的口才很好,他的发言都很有说服力,所以他可以使那些摇摆不定的人都支持这项法令。事实上,很多人觉得荣誉军团的设立只是为了代替爵位制度,是另一种方面的不平等。然而,荣誉军团的设立却让拿破仑在军人和文职人员心中的地位提高了许多。至于这个体制是否合理,我们只能说,它会自己证明的。

修改宪法的计划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本来,宪法规定,拿破仑最长的任期只能是10年,但拿破仑希望能改成终身制,并且希望这项要求能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所以法国人民都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拿破仑·波拿巴可以一辈子当执政官吗?”绝大多数法国公民都投了“是”这个答案。于是,拿破仑让我写信给第三执政勒布伦,问他,这样的投票结果意味着什么。

这样几乎全体同意的投票难道还不能证明什么吗?有些人说,政府阴谋操控了投票;另一些人则质疑票数的合理性;还有一些人则说,因为原本的宪法并没有实现它赋予人民的真正权利,所以拿破仑利用人民的弱点,并巧言令色地欺骗群众,才能得到如此高票。而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知道,拿破仑根本没必要在票数上作假,因为拿破仑真的爱他的子民,而他的子民也非常了解这一点,他们知道拿破仑是在尽力把法国拉回到原来强大的轨道上。

在我进入第一执政内阁前的6周,正在上演两部戏剧。我说这件事,是因为据传,这两部戏剧的作家表现出了对国家的不满,而在我到马尔梅松的时候,大家都还在讨论这件事。第一部戏剧是《苏格兰的爱德华》,作者亚历山大·杜瓦尔。这位作家曾经是约瑟芬的座上宾,也受到了第一执政的赏识。他的戏剧在出版时就受到了大众的欢迎,而在首演时也获得了一致好评。而有一些保皇党,则在他的剧本当中了找出讽刺当局、含沙射影的片段。

第一执政听说了这件事,表示很感兴趣,因为他没看过这出戏剧,所以他就马上去看了。看完之后,他觉得这部戏剧非常有趣,但是他注意到,在这部戏剧进行的过程当中,在他旁边的包厢中爆发出一些奇怪的掌声。而这些片段正是保皇党们说到的那些片段,于是他往那个包厢望去,看到了许多才被特赦的流放者,他顿时非常生气,觉得有必要禁止这部戏的演出。在这些流放者中,有一位是黎塞留公爵,后来,他在复辟时期成了一位部长。尽管那时候他还在为俄国服役,他却得到了回巴黎的权利。在和第一执政在剧院相遇之后,他打算马上离开法国,然而第一执政则让他回到法国,并表示不会对他有任何嫌隙。

第二部戏剧《安迪康布雷》。这部戏剧的作者本意并没有要讽刺时政,然而其中的有些词组和表达确实会让人产生联想,而这些联想则是政府不能容忍的。作者是杜帕蒂先生,他写出这个剧本后,正好赶上第一执政在清查《苏格兰的爱德华》,所以第一执政对这个剧本的印象自然也就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