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与拿破仑一起战斗:拿破仑私人秘书回忆录
6381200000005

第5章

英方提出,希望能成为协约的缔结方之一,但这个请求看起来十分可疑。如果英方是真心想寻求和平,他们完全可以在没有奥地利的情况下和法国签订和约。而英法两国的地理位置关系十分微妙,这两个大国已经有近二十年没有签订过任何条约,所以这一步一旦迈出就将是至关重要的。自从1789年革命之后,法国已经彻底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英国已经在法国及其盟友的控制海域内有了许多动作,甚至还把军力延伸到了印度。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条约的缔结都会变得非常敏感。这次缔结条约已经有奥地利的和谈作为基础,然而还有一些剩余的条约必须要特别小心,特别是法国政府怀疑英国内阁并没有十足的诚意来促成这次和约的缔结。为了确定这一点,也为了揭露英国的私心,法方做出了如下要求:

1.如果英国希望参与缔结《吕内维尔条约》,双方应当互相尊重,摒弃前嫌。(这个要求是非常正当的,因为法方不可能在与英国对峙的情况下还和奥方保持友好关系。而且,这项条约对双方来说是双赢的,在没有了海洋压力的情况下,法方可以更好地整顿军备,补给自己在埃及的军队,也能更好地休整各大港口和殖民地。对于奥方来说,这份协约给他们赢得了休整的时间,他们可以重组自己的军队,强化防御工事,好好发展。而英国内阁则表示,他们不会允许任何与战争有关的军火进入被封锁的港口和城市,马耳他除外,只能给这些地方两周的时间来补给食物,所以几乎所有被封锁的城市都得到了食物的补给。而这一项提议也让停战一事成为泡影。)2.接着,第一执政提出在两国对峙的同时继续磋商。这也是为了和平不得不采取的策略,这样还能继续为和平而努力。(然而英国内阁却拒绝了这项要求。)3.在多方受挫后,法方又提出了一种方案:即接受英国提出的停战要求,但要求英国接受和谈。(法方要接受这种方案是非常不易的,这意味着法方要与奥方搁置争议长达八年的时间,而英国内阁依然拒绝了。)4.最后,法方提出,只希望能在埃及亚历山大港驻扎6艘护卫舰,护卫舰上的军备配置不超过普通军需舰。(这种方案,实际上完全迎合了英国的停战要求,而且,这些舰艇的武装力量完全无法与受到英方支持的奥方军队抗衡。而英方能趁此机会好好休整,发展自己。事实上,这也是敦促英国迅速完成和谈的一种手段。但该提议也被英方否定了。这只能证明英方并无和谈的意愿。)英方一直在否定法方提出的条件,这让法方觉得英方没有诚意。英方只是在一味提出自己的要求而不想做出牺牲。其实这只是他们拖延时间的办法,是为了扰乱吕内维尔会议。“在吕内维尔会议当中安排一个英国代表,”拿破仑说道,“简直就像让一个媒婆给她的仇人保媒拉线一样。”但就算英方再怎么拖延,最多也不过把时间延后一年。果然,在1801年3月21日,英国还是同意了协商条约。

于是,双方在协议的第三条后面加上了如下内容:

“如今法国发生的巨大变化,都归功于一位伟大的法国人——拿破仑·波拿巴。在1800年1月,法国人迫切地需要和平。然而英国的格伦维尔却毫不作为,他只懂得谄媚君主。他把两国的命运寄托在辅佐他所谓的贤君上——他所谓的洞观古今、雄才大略、深受国内外各种势力认可的君主。在第一执政初登政坛时,格伦维尔万般阻挠,而现在共和国已成定局,他又不断做出让步,希望能被共和国政府所认可。

“三方关于海军停火的协议已经破裂。为了换得六个月的停战,法国皇帝不得不割让英戈尔施塔特、乌尔姆、菲利普斯堡等城市。几个月之后,《吕内维尔条约》的签订拯救了奥地利,也重新使欧洲大陆得到了暂时的和平。不久之后,英国内阁终于签订了伦敦草案,因为他们看到法国不仅控制了比利时,还控制了皮德蒙特、热那亚甚至整个意大利,于是他们终于妥协了。而在这一艰难的历程当中,英国的国债又增加了多少?这一切都要归咎于皮特首相的激进政策。”

以下部分也均由皇帝口述,但并未写入之前出版过的书籍当中:

“如果皮特首相能表示出一点追求和平的诚意,比利时本来是可以割让给奥地利的,但英国参加吕内维尔和谈时没有表现出一点诚意。在奥托和格伦维尔就海军停战进行和谈时,在那6个月当中,如果后者真的关注和平,他肯定会把他的想法表达清楚。然而,他没有,他没有为条约的达成做出任何贡献。而在之后起草伦敦草案时,同样来自英国内阁的霍克斯伯里勋爵则表示出了极大的诚意,他在第一次会议当中,就把自己的来意表达得十分清楚。杜马斯没想过两国的和谈居然会建立在英国是否承认在亚历山大港派驻了6艘军舰这种小事上。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极其荒唐的事。不过这种事情在战争中也时有发生,一个10万人的军团派出了一些侦察兵对敌方进行侦查,而这队侦察兵在任务中死伤了三四十人,因此,这10万人就必须撤退。这种撤退是因小失大吗?不是,这就是侦查的作用,也是侦查的结果。”

英国拒绝了我们所有的提议,科本茨尔伯爵又一次拒绝了在没有英国代表的情况下进行和谈。于是双方关系又因此陷入僵局。第一执政拿破仑那时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大选做准备,他忙于处理政务,所以没有时间御驾亲征。而当时在莱茵河的军队则是拿破仑此次竞选的一个重要筹码,当时统率这一军队的是莫罗将军,拿破仑给予他高度的信任与肯定,所以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莫罗全权统率莱茵河的军队。众所周知,这支队伍是我们国家最好的队伍,全军人数超过10万人,士兵个个经验丰富,将领人人阅历不凡。把这样一支军队交给莫罗将军,可想而知,拿破仑绝不可能嫉妒莫罗,而是真心惜才。

和谈期间,莫罗将军正好要经过吕内维尔,而拉合雷将军——莫罗将军的首席参谋长,已经先莫罗两天到达了那里。但是,他没有去自己的营地,而是直接会见了奥地利的大使。莫罗一到吕内维尔,约瑟夫·拿破仑就打电话给他。之后,我陪约瑟夫·拿破仑去拜访莫罗,他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会见了我们。他穿着蓝色的工装大衣,抽着烟斗,看上去非常普通。其实我们打的那通电话无关痛痒,只是想引起莫罗的注意,让他知道自己首席参谋长的越职,这件事也让我们知道,这两人的关系并不太融洽。之后,莫罗将军给约瑟夫·拿破仑回了电话,并会见了科本茨尔。在短暂的交谈之后,他又重新踏上了征程。

1800年7月28日,奥方在巴黎和我国签订了和平条约的草案,但这份草案并没有被普鲁士承认。

6周之后,奥地利政府要求继续和谈,并且让出英格尔斯塔德、乌尔姆与菲利普斯堡。如果奥地利能早点有这种觉悟,它就不用出让曼图亚和托斯卡纳,也可以重新控制撒丁岛。法国对奥地利的容忍让它做出了一系列的错误决定,它的胃口增大了,还要求让英国加入和谈。而也正是在这样的推搡当中,我们错过了停战的好时机。奥地利宁愿冒着战争的危险也要加大筹码,但拿破仑将军的凯旋让他们的梦想破碎了。我们在霍恩林德和其他一些地方的胜利让维也纳内阁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和威胁,这也开始让奥地利开始反思。于是他们同意在斯泰尔停战30天。科本茨尔伯爵擅自退出了和谈,于是英国失去了最后的机会。霍恩林德的胜利给和平的演变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法国的敌人已经见识到了她的手段。在之前形势对他们有利时,他们拒绝了法国3次,而现在他们却失去了和谈的所有筹码,看来他们没有在失败中学到任何东西。

在和谈当中,奥地利代表坚持要求控制德意志诸邦的基督教地区,希望这个区域的人民和领主能保持原来的权益。那时,奥地利已经感觉到,自己的保守已经对自己的影响力造成了致命的打击,而这种影响在奥地利对德意志诸邦的控制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虽然奥地利为保持自己在德意志诸邦的地位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德意志诸邦那时已分化成了许多小区域,很难管理了。最终,奥地利只争取到了4个基督教区域当中的一个。

同时,奥地利也希望能保留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公的地位。在和谈刚开始的时候,这位领主是很有可能保留住自己的领地的。然而,奥地利在会谈中,只争取到了托斯卡纳的3个区域,奥地利也就失去了对意大利的控制。作为补偿,托斯卡纳大公得到了萨尔茨堡。法国的海事利益、意大利的各区域安全和奥地利对欧洲大陆的威胁,使得拿破仑不得不用法方的胜利来作为筹码而对奥地利施压。在种种压力之下,维也纳内阁不得不接受这些条约。1801年2月9日,和约签订。《吕内维尔条约》确定了法国对比利时和曼图亚的控制,同时,法国还控制了莱茵河的沿线和意大利阿迪杰河沿线。因为基督教区域被控制,德意志诸邦的教堂也都倒下了,而莱茵河畔的联盟也慢慢形成了。

1月16日,在意大利对峙的布龙将军和贝勒加德将军正式停战,同一天,《吕内维尔条约》也正式订立。虽然奥地利依然控制着有铜墙铁壁的曼图亚,法军则驻扎在离它不到3平方公里外的地方。那之后8天,根据条约规定,法国接手了曼图亚,一同接手的还有佩斯基耶拉、瑟蒙、费拉拉、安科纳的众多堡垒,还有维罗纳和莱尼亚诺的一些堡垒。不得不说,这一次,我们的外交家打了一场漂亮的胜战。无私的约瑟夫·拿破仑用坚定的信念和高超的外交技巧为法国争取了许多权益。所以,拿破仑·波拿巴决定给予这位法国的英雄奖励和表彰。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通信员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个消息:在圣尼凯斯街上,一个机器发生了爆炸,而约瑟夫正好在那里,这件事让整个镇的人都震惊了。科本茨尔伯爵马上找到法国的官员,并向他们询问情况,不仅是他,还有许多法国地区都向约瑟夫发来问候,所幸,约瑟夫并没有受伤。而从这一事件,我们也能看到,法国上下都非常关心和支持拿破仑家族。

例如,博塔利斯、赛米昂和王妃等州领主的儿子,曾经效力于法国皇室。

在皇室倒台后,他们都服务于共和政府,而且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最后那位,在他光荣退休后,他还继续发挥余热,在自己擅长的玻璃制造业大有作为,他的玻璃厂就开在吕内维尔,他甚至还在业余时间做文学研究。

拉佛雷特先生是公使馆的秘书,他带着穆思捷先生到达了吕内维尔,穆思捷是路易十六王朝内臣的儿子。拉佛雷特对这位年轻人视若己出,甚至后来还把女儿嫁给了他。会议结束后,穆思捷被指派为萨克森公使馆秘书。他后来为使馆尽心尽力。他的父亲,曾费尽心机让他回到皇室阵营当中,然而每一次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甚至在后来王朝复辟时期,他的父亲手握大权,劝他反叛时,他都没有同意。他最后安然地度过了晚年。

吕内维尔会议进行期间,克拉克将军被指派到那里担任镇长。在雾月政变的周年纪念日那天,他举办了一场大型的会议和一次丰盛的晚宴,晚宴过后还有舞会。在会议进行期间,他每周都要在家举行舞会。当地的官员们每天都在参加或者举办宴会,而他们通常都会邀请当地的乡绅名流参加。在这些聚会当中,人们偶尔会小赌一下,有时是去剧院看一场戏剧。在会议的间隙,我们还有机会在吕内维尔附近走了走,参观了玻璃厂、造纸厂和其他一些工厂。

与会者的住处本来被安排在斯坦尼斯拉斯王的故居城堡里,但这座城堡已经年久失修,如果要修葺妥帖,肯定要花费一大笔钱,所以他们最后还是去了一些私人的房子里居住。法国大使也不例外。

在吕内维尔,有很多退休的将军,当地的官员经常会邀请他们参加一些活动。我们在吕内维尔期间,遇到了一个趾高气扬的将军,他是来炫耀的,他并没有什么杰出的功绩,是否为将军也很难断定。然而,他却沾沾自得,不断吹嘘自己,被揭穿后,他被百姓们嘲笑了很久,并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同于这位将军,吕内维尔还是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比如雨果,他是一位少校长官,是一个活力四射的年轻人,他曾经任职于莫罗将军的军队里。

当约瑟夫·拿破仑成为那不勒斯亲王时,他招募了这位年轻人到自己的军队当中,因为这位年轻人在会议上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雨果将军跟着亲王去了西班牙,在那里,他发挥了重要作用,在1813年,他跟随亲王又回到了法国。他曾出过一些回忆录,都是由他儿子阿贝尔·雨果执笔的,那些回忆录都非常有趣。阿贝尔·雨果发表过许多重要作品,几乎都是有关西班牙军事情况的。雨果将军最小的孩子,维克托·雨果曾经享誉欧洲,他写过许多诗歌和散文,他的文风天马行空,想象力无穷。

雨果的夫人对革命党人抱有很深的敌意,而维克多和他的两个兄弟都是由母亲抚养长大的,而这种偏见并没有让他们的思想发生偏差,反而让他们用更加成熟的眼光看待问题。自从母亲去世之后,维克多·雨果成了拿破仑的得力助手,现在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人,也是法国军队的荣耀,这也是雨果将军期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