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II(第12卷)
6430500000006

第6章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1849年革命前夕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3)

在更广泛更全面的理论基础上写出的《共产主义原理》这一纲领性文件,事实上是《共产党宣言》的原始草稿。恩格斯对以前所作的论述进行了检验,使论据更深刻,提出了许多《〈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所没有的观点,对该文件的许多提法做了重大的修改(如关于过渡时期的描述)。恩格斯还把共产主义下定义为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指出了工人阶级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前提,并系统地阐述了工人阶级运动的目的。他写道,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绝对必需的……就是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组织,在这个新的社会组织里,工业生产将不是由相互竞争的厂主来领导,而是由整个社会按照确定的计划和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来领导”。[18]

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对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可能有哪些途径这一问题的回答,要比《〈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写得更明确得多。同鼓吹和平改良者(卡贝、蒲鲁东和“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以及那些认为由一群经过挑选的革命者进行阴谋活动就能建立起共产主义的布朗基主义者相反,恩格斯论证了必须来一次由劳动群众进行的深刻的无产阶级革命,这是一场在当时具备的历史条件下只有用暴力才能实现的革命。同时,恩格斯强调指出,如果在任何地方或在任何发展阶段,出现了用和平手段就可完成对私有制的革命废除的真正可能性,“共产主义者也会是最不反对这种办法的人”。[19]

《共产主义原理》提到了共产主义革命是否能在一国胜利的问题。在回答这一问题的时候,恩格斯发展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已经阐述过的关于革命的概念。他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在单独一个国家里获得胜利,但是它必然大致同时地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各国发生。“它是世界性的革命,所以将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20]这些关于即将来临的革命过程的看法是与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所达到的水平相一致的。但在随后的历史时期里,由于过渡到了帝国主义,这就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发展上更为悬殊。列宁赞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界共产主义革命理论上的总的基本看法,但他得出一个根本不同的结论,即社会主义能首先在几个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获得胜利。

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显得很突出。他以发人深思的科学预见使人清楚地了解未来社会制度的许多重要方面,以及随之而来的在生产与消费、社会关系与社会意识方面将会发生的变化。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革命前创造性著作的顶点是《共产党宣言》这个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是第一个以全面而系统的形式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基本原理的文件,这种形式反映出马克思学说的所有组成部分在本质上的统一性。关于《宣言》,列宁写道,“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21]

《共产党宣言》宣告了科学的证明,即资本主义的必定崩溃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定胜利,从而武装了无产阶级。《宣言》说,“可是,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它自己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2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证了阶级斗争在历史上的作用之后,接着论证道,无产阶级是历史上一切阶级中最革命的阶级,它的世界历史作用就是为整个劳苦人类完成一项解放的使命——使社会永远摆脱一切压迫和剥削。

《宣言》的基础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也就是无产阶级政府的思想,无产阶级政府按其本质来说是民主的,它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并依靠他们的支持。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没有使用“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术语,但他们指出,为了消灭剥削阶级,为了从总体上消除阶级存在的条件,为了确保无阶级社会的社会关系的最后胜利,多么需要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

《宣言》更详尽地描绘并预示了《共产主义原理》中概述过的未来共产主义制度的特征——消灭一切人剥削人的现象、战争、社会压迫和民族压迫,以及殖民奴役;物质生产迅速增长,为充分而全面地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物质和精神需要而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对立;个人享有真正的自由,妇女获得平等,个人利益同社会利益相一致。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指出,共产主义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只有通过把旧社会逐步改造为新社会才能建成,所以无产阶级国家必须采取许多措施,为这一改造准备基础。而他们在提出一项实行这些措施的纲领时,并不认为这些措施就是固步自封的;建立新社会应具的特定条件必然导致这些措施要有所修改。

《宣言》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这一马克思主义观念,并概述了党的策略的基本要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指出,无产阶级要夺取政权并对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这样一个政党是绝对必要的。无产阶级政党要完成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任务,就必须能使无产阶级运动的最近目标服从于它的最终目标,坚持无产阶级的民族任务同国际任务的统一,支持任何革命的或进步的倾向。

《共产党宣言》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就是对那些与工人阶级科学世界观不相容的冒牌社会主义的倾向的考察——封建的社会主义、基督教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示这些倾向在资产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根源时,指导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怎样去识别那些可能使工人阶级背离正确道路的各种社会主义理论的反革命方向,怎样去同这些社会主义理论作斗争并战胜它们。但是,他们在分析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时,既指出了它合理的一面及其缺点即反科学的一面,又告诫人们不要对社会主义的思想遗产做出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解释。

《宣言》断言共产主义运动必然始终是国际性的,并强调指出,各个不同国家的无产者在观点上和行动上取得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是重要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伟大口号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即不论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还是在未来的时代,全世界无产者的阶级利益和目标都是一致的,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原则。

《共产党宣言》的出版(1848年2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形成为一个完整的革命世界观的过程已基本完成。

在本卷标题为“准备材料”的那一部分里,除其他一些文件之外,读者可以看到《宣言》第三节的计划草稿和现今仅存的一页《宣言》的最初手稿。这些材料首次用英文发表,它们可以说明马克思是怎样为这一著作的结构和正文进行写作的。

在附录里,除前面提到过的有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布鲁塞尔民主协会的活动的文献之外,还载有关于他们在伦敦和布鲁塞尔的国际性的集会和会议上演说的报道以及一些传记性文件,其中包括能证明警察当局如何迫害马克思和其他德国革命者的报纸。

注释:

[1]本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研究》1995年总第21期。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卷第666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第223-224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248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第146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第144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第197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第155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第196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第210页。

[11]参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第301页,此处原译文与英文版有较大出入,现按英文版译。

[12]参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第347页,此处原译文与英文版有较大出入,现按英文版译。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第331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第423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第295-296页。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第410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第410页。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第364页。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第366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第369页。

[21]《列宁全集》第2版第26卷第50页。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第4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