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Ⅲ(第13卷)
6430600000018

第18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理论合作的最后十年(6)

此后不久,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序言》中,俄国革命者便得到了一个明确的指示。这篇《序言》的结尾联系了恩格斯先前表达过的思想,即西欧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公社所有制“变成确实富有生命力的新形式”的条件。这些文章对于俄国革命者来说不仅在实际的政策方面,而且在理论工作方面都具有纲领性的意义。这些文章引导俄国革命者去分析俄国社会经济关系及其发展,以便从中得出相应的政治斗争战略和策略的结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上的支持和在战略上的明确指导为1883年在俄国诞生“劳动解放社”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组织作出了重要贡献。“劳动解放社”在传播科学共产主义和批判民粹派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为在俄国建立革命的工人政党进行思想上的准备奠定了基础。在《致斯拉夫人大会主席》这封贺信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并不怀疑俄国革命者的困难处境,但是仍然勉励他们继续同沙皇专制制度作坚决的斗争,指出,这场斗争最终“肯定要导致俄国公社的建立”[69]。这封信现在第一次用原文在本卷发表。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波兰和这场日益临近的俄国革命将对欧洲工人阶级的解放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恩格斯用了一句精辟的话来说明两国的历史发展所造成的这种联系:“波兰的独立和俄国的革命是互为条件的”。[70]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波兰人民争取自由与独立的斗争是欧洲革命民主变革的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认为,这一变革是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与波兰革命者保持着私人间的联系和交往,他们还利用革命斗争纪念日,通过贺信公开拥护波兰革命者,并对他们的斗争给以道义上的援助和战略上的指导。《在一八六三年波兰起义纪念会上的演说》,本卷第一次用原文发表。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根据1848—1849年革命的历史经验指出波兰在欧洲各民族解放斗争中的特殊作用。他说:“从革命的观点来看,”波兰是“欧洲大厦的基石”。[71]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波兰革命者面临一个新的任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致日内瓦一八三○年波兰革命五十周年纪念大会》这封贺信中指出了这个任务。在这篇文章中他们不仅使人们想起了波兰革命者在历次欧洲伟大的革命中所建立的非凡功绩,同时也呼吁他们把自己的斗争同俄国阶级兄弟的斗争联合起来。这一文献以前一直使用波兰文本为基础,本卷则依据最初发表的法文文本刊印出版,因为该文本更为接近已经佚失了的文件原文。

对本卷资料的写作与流传情况所进行的部分是翔实的研究具体地证实:在1875—1883年期间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支持了国际工人运动,因而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学说开始成为各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理论和实践并决定着进步力量的思想和行动,其中首要的是提出了“由上升到政治独占统治地位的无产阶级以社会的名义夺取全部生产资料”的要求。[7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创作的最后时期所创造的丰富的思想宝藏,通过列宁和列宁的党的充分开掘,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各国共产主义政党在革命地改造旧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斗争中的理论武器。

科学共产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传播是同马克思和恩格斯努力培养新一代革命的工人领袖和理论家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恩格斯写的传记文章和纪念文章表明,革命的工人运动造就出怎样一些重要人物。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贯重视对那些“站在运动党前列的人”作如实和生动的介绍。作为给历史画像的大师,他们以自己的科学传记著作的创作指出新的道路。这种文章过去和现在都是向大众宣传、尤其使年轻一代了解革命运动的历史和基本理论的有效手段。恩格斯深信,回忆运动的伟大过去对青年一代是有益的。特别是在系列文章《威廉·沃尔弗》和随后的几篇纪念文章里,恩格斯证明了,他有把各个人物身上反映的时代的与阶级的本质(因为他们是时代和阶级的代表)的特点,连同其独特鲜明的个性再现出来的才具。在这些为纪念“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的老战士队伍中”[73]的杰出代表而写的文章中,《马克思墓前悼词草稿》一文在本卷首次用原文发表。

恩格斯的讲演和文章可以说是为先驱者建立的一座座文学性的纪念碑,它们是无产阶级革命者个人之间亲密联系和团结的见证,字里行间洋溢的不仅是对死者的哀悼之情,而且更多的是对于工人阶级要把各国人民从剥削和战争中解放出来这一壮举最终必胜的坚定信念。恩格斯在为纪念燕妮·马克思和纪念燕妮·龙格而写的悼念文章里为我们描绘了英勇无畏的女性的图画——她们面对命运的打击毫不动摇,毫无保留地献身于革命事业,并且以她们自己的方式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妇女同呼吸,共命运。

恩格斯在他战友墓前的讲话和悼念马克思的文章是将个人的敬仰同客观的评价和谐地统一起来的卓越文献,其措词和内容同这位伟人及其伟大的事业都是名实相副的。与传记文章《卡尔·马克思》里所表达的根本思想内容相一致,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评价了学者马克思的划时代的理论发现和革命家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他毕生的真正使命是“以某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参加赖有他才第一次意识到本身地位和要求,意识到本身解放条件的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74]。由于恩格斯深知工人阶级的本质与作为他们的客观利益的理论表述——科学共产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他在马克思逝世几天之后写下这句在他的朋友墓前的讲话结束时也说过的富有预见性的话:“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75]

(原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原文版第1部分第25卷第5—56页)

(王竞、张慧文 译 韦建桦、王宏道 校)

注释:

[1]本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研究》1990年总第4期。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5卷第224—225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5卷第338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1卷第375页。

[5]参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5卷第398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2卷第399页。

[7]参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8卷第566—567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137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4卷第210页。

[10]参看《列宁选集》第3卷第250—251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31页。

[12]参看《列宁选集》第3卷第200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22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21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22页。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22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130页。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14页。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25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32页。

[21]《列宁全集》第2版第6卷第218页。

[22]《列宁全集》第1版第31卷第79页及以下各页。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264页。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5卷第224页。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5卷第195页。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5卷第194页。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5卷第716页。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2卷第90页。

[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0卷第127页。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6卷(上)第498页。

[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129页。

[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2卷第506页。

[33]《列宁全集》第2版第1卷第232页。

[3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3卷第9页。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8卷第164页。

[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7卷第472页。

[3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443—444页。

[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326页。

[39]《列宁选集》第2版第4卷第335页。

[40]《列宁全集》第2版第2卷第11页。

[4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4卷第120、121页。

[4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4卷第281页。

[43]《列宁选集》第2卷第444页。

[4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8卷第297—298页。

[4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8卷第297—298页。

[4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248页。

[4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125页。

[4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123页。

[4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0卷第172页。

[5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114页。

[5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4卷第275页。

[5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4卷第245—248页。

[5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4卷第246页。

[5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190页。

[5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5卷第147页。

[5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5卷第162页。

[5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335页。

[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151页。

[5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5卷第343页。

[6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248页。

[6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108页。

[6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134页。

[6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8卷第566页。

[6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276页。

[6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4卷第59页。

[6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138页。

[6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149页。

[6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4卷第426页。

[6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270页。

[7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8卷第578页。

[7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40页。

[7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1卷第374页。

[7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319、375、376页。

[7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375页。

[7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3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