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Ⅱ(第20卷)
6430900000009

第9章 关于1848—1849年革命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7)

[17]沃尔弗冈·维珀曼:《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波拿巴主义的学说》第166、176页。

[18]T.И.奥伊泽尔曼:《马克思主义理论在1848年革命经验基础上的发展》,1955年莫斯科版。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6卷第173—175页。有关这篇文章的革命理论的分析见约阿希姆·斯特赖和格尔哈德·温克勒《1848—1849年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期间〈新莱茵报〉的政策和策略》1972年版第146—174页。

[20]恩斯特·恩格尔贝格:《形态变化的理论与实践(1846—1852年)》,载《形态理论和历史》第149—150页。——沃尔弗冈·艾希霍恩:《革命的规律性。民主德国科学院会议报告》,载1984年《社会科学》第11/G期第13页。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卷第81—82页。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7卷第513页。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7卷第265页。

[24]罗尔夫·德鲁贝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晚年(1883—1895年)著作中社会主义革命设想的具体化》,载《德国工人运动史论丛》1981年第2期第219页。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8卷第625页。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3卷第9页。

[27]库钦斯基在附录《只是一个表面的衰落阶段》明确说明这个认识。在这里他忽视了1895年,产生于这个认识原来的形成过程和历时几十年的错综复杂的发展过程(参看尤尔根·库钦斯基:《灭亡中的社会。从罗马帝国直到美利坚合众国的衰落历史比较》1984年柏林版第189—210页)。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8卷第416—417页。

[29]瓦尔特·马尔科夫:《法国大革命》,载《1500—1917年近代革命》1982年柏林版第114页。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7卷第539页。

[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7卷第520页。

[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7卷第294页。

[33]《列宁全集》第1版第39卷第72页。

[3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7卷第520页。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4卷第162页。另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原文版第4部分第8卷第233—234页。

[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第503—504页。

[3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2卷第601—603页。

[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2卷第601—603页。

[39]马克思《1848年11月4日通过的法兰西共和国宪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7卷第578—592页)。此文写于1851年6月,预告了波拿巴政变,文中有一段意义深远的话:“国家机器不可能过于简单,骗子手耍的花招常常就是使国家机构复杂化,把它弄得莫名其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7卷第582页)

[4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8卷第132—144页。

[4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7卷第589页。

[42]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指出“一切所谓的市民自由”都侵犯和威胁资产阶级统治的“社会基础”和“政治上层”,因此这些东西就成了“社会主义的”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8卷第165页)

[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8卷第130页。

[4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8卷第130页。

[4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7卷第600页。

[4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7卷第660—662页。

[4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7卷第660—662页。

[4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7卷第660—662页。

[4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7卷第660—662页。

[50]厄内斯特·琼斯:《致合作原则的拥护者和合作社成员的一封信》,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原文版第1部分第10卷第641—647页;关于《宪章派纲领的信件。第3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原文版第1部分第10卷第648—654页;《什么是合作,它应该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原文版第1部分第11卷第464—469页;《三比一;或工人阶级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原文版第1部分第11卷第470—472页。

[51]《1851年4月10日左翼宪章派宣传纲领》,载《共产主义者同盟。文件和资料》第2卷第405—419页。

[52]《1851年4月10日左翼宪章派宣传纲领》,载《共产主义者同盟。文件和资料》第2卷第405—419页。

[53]《1851年4月10日左翼宪章派宣传纲领》,载《共产主义者同盟。文件和资料》第2卷第405—419页。

[54]《1851年4月10日左翼宪章派宣传纲领》,载《共产主义者同盟。文件和资料》第2卷第405—419页。

[5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7卷第331页。

[5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2卷第530页。

[57]罗尔夫·德鲁贝克和雷娜特·梅尔克尔:《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第184—187页。

[58]《1851年4月10日左翼宪章派宣传纲领》,载《共产主义者同盟。文件和资料》第2卷第418、415页。

[59]《1851年4月10日左翼宪章派宣传纲领》,载《共产主义者同盟。文件和资料》第2卷第418、415页。

[60]《布鲁塞尔代表大会关于土地、铁路等等所有制的决议》,载《第一国际在德国(1864—1872年)。文件和资料》1964年柏林版第263—265页。

[6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5卷第3—5页。

[62]《1851年4月10日左翼宪章派宣传纲领》,载《共产主义者同盟。文件和资料》第2卷第414页。

[6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6卷第12页。

[64]汉斯·彼得·耶克:《马克思早期著作(1843—1846年)中的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载《历史方法论研究》1979年柏林版第190页。

[65]曼弗雷德·科索克:《卡尔·马克思和科学革命观点基础的奠定》,载《卡尔·马克思和理论与实践中的革命基本问题》第27页。在马克思和恩格斯1850—1852年的思考中也接触到经常被忽视的17世纪英国革命的经验。(参看格尔哈德·席费尔特:《马克思著作中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载《柏林洪堡大学学报,社会科学丛书》第1辑第43—49页)

[66]瓦尔特·施米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1848—1849年革命经验时对1789年和1848年革命进行的历史比较》,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论丛》第16期第93—100页;瓦尔特·施米特:《资产阶级在1789年和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载1973年《历史杂志》第3期第301—320页。

[67]《列宁全集》第2版第30卷第347页。

[68]《列宁全集》第2版第30卷第274页。

[6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第503页。

[70]《列宁全集》第2版第9卷第362—364页。

[71]1848年12月31日《新莱茵报》第183号。

[7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7卷第616—622页。

[7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7卷第69、108页。

[7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8卷第105—106页。

[7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8卷第105—106页。

[7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8卷第105—106页。

[7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第503页。

[7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8卷第106页。

[7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卷第53—54页;第4卷第51页。

[8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8卷第450页。

[81]《前言》,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原文版第1部分第10卷第21—35页;第11卷第14—22、28—29页。

[8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8卷第665页注89。

[8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9卷第48页。——关于马克思提出这一见解的具体历史分期,参看马丁·洪特:《1856年的策略辩论》,载《德国工人运动史论丛》1969年第4期第614—615页。

[84]汉斯·彼得·耶克:《卡尔·马克思早期著作(1843—1846年)中的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8页。

[8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卷第80—82页。

[86]《列宁全集》第2版第31卷第26页。

[87]罗尔夫·巴特尔的思想发人深省,参看他的著作《历史中的社会推动力》,载《社会理论和历史学说明》,沃尔弗冈·屈特勒尔编辑,1985年柏林版第107—149页。

[8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6卷第229页。

[89]《列宁全集》第2版第26卷第230页。

[90]列宁曾经在分析马克思的人民革命概念时告诫说,不要死板地理解这一对立,特别是不要把马克思主义歪曲成“非常贫乏的自由主义”,以为“除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对立,再没有任何东西”。(《列宁全集》第2版第31卷第37页)

[9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7卷第102—105页。

[9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7卷第102—105页。

[9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7卷第102—105页。

[9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21页。

[9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8卷第509页。

[96]《列宁全集》第2版第31卷第31—32页。

[9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8卷第122页。恩格斯1873年还重新提到这个特点。(参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8卷第325页)

[9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8卷第122—123页。

[9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卷第80—82页。

[10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8卷第124、125页。

[10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8卷第124—125页。

[102]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接受《革命非洲》采访时,把马克思的这个思想同苏联当前的政治直接联系起来。[参看1986年4月5、6日《新德意志报》(柏林)]

[103]《列宁全集》第2版第37卷第17页。

[104]《列宁全集》第2版第37卷第17页。

[10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8卷第5页。

[10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6卷第38页。

[10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8卷第125页。

[10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0卷第455页。

[10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7卷第294页。

[1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8卷第1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