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5周年[1]
一
5年前,在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40周年之际,我有感于当时文艺界对待《讲话》的某些不恰当的态度和说法,曾撰写过一篇重读《讲话》学习体会的短文,题目是《真理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开头有这样两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真理也总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五年过去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中形形色色文艺现象的泛滥,使我更加坚信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45年来,《讲话》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在我们党所制定的一系列文艺政策与文艺方针中的贯彻和实践,虽然也出现过褊狭理解的倾向,甚至“四人帮”横行时极左的歪曲,但是,《讲话》所指引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曾经为中国文艺史写下了崭新的一页,这是谁也抹杀不了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至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时期,广大革命文艺工作者以热情的、丰富的实践结下的硕果,也检验了《讲话》所指引的方向,是我国革命文艺事业取得繁荣发展的唯一正确的方向。
毛泽东同志所科学阐述的文艺方向,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的一大发展。
早在1905年,列宁就已着重指出过,无产阶级的文学,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而且对于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文学做了这样的历史的展望:“这将是自由的文学,因为把一批又一批新生力量吸引到文学队伍中来的,不是私利贪欲,也不是名誉地位,而是社会主义思想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这将是自由的文学,因为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几万上等人’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2]
毛泽东同志所确定的文艺方向,又是对我国“五四”新文学与30年代无产阶级左翼文艺运动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新文学发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左翼文艺运动则兴起于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的国民党实行文化“围剿”时期,如鲁迅所说,它是“为了以自己们之力,来解放本阶级并及一切阶级而斗争的一翼”。[3]这个中国新文艺史上著名的左翼文艺运动,虽然使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一败涂地”,但为了让无产阶级文艺达到鲁迅所说的为工农大众的“坚决的广大的目的”,[4]却是“用我们的同志的鲜血写了第一篇文章”。这就是说,在中国黑暗的年代,反动政府把工农兵和革命文艺相互隔绝了,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即使有着为工农大众写作的理想和愿望,有时也要付出很大牺牲。
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正是进一步发展了列宁的“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自由的文学”观,并总结了左翼文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在新的历史时期,适应新的历史要求,系统地、明确地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为最广大的群众服务的方向。
当然,《讲话》所面对的,是当时40年代的现实,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概括,就是:“中国的已经进行了五年的抗日战争”,“‘五四’以来的革命文艺运动——这个运动在二十三年中对于革命的伟大贡献以及它的许多缺点”,“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和国民党统治区的文艺工作者的环境和任务的区别”,以及那时“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的文艺工作中已经发生的争论问题”等等。《讲话》也是从当时的具体实际出发,一一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回答。不过,这又不等于说,它的回答只解决了当时的实际问题。历史证明,《讲话》的不朽的光辉,正在于它的回答,是把中国现代文艺史推进到一个伟大历史转折的新时期,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所阐述的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去服务的文艺方向,可以看作是实现列宁对无产阶级“自由的文学”的展望的理论纲领,它“鼓励革命文艺家积极地亲近工农兵……给他们以创作真正革命文艺的完全自由”。它把为少数人的沙龙和殿堂的文艺变成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所有的文艺,它为文艺找到了最广大的服务对象和表现对象,这是文艺史上从未有过的。
凡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至在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成长起来的文艺工作者,尽管曾走过曲折的道路,却都会有自己的实践体会。只要不怀偏见,谁都能讲出自己从《讲活》所指引的文艺方向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和教益。毛泽东同志所指引的文艺方向,曾经培育了几代的革命文艺家,这也是不容抹杀的历史事实。
二
毛泽东同志认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个“根本”,这个“原则”,在今天是否已经改变,已经过时了呢?
如上所说,《讲话》所指引的文艺方向,是为工农兵服务,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还明确讲了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毫无疑问,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工农兵就是人民的大多数。然而,即使在当时,毛泽东同志也并没有把“人民”的内涵只局限于工农兵。他指出,“最广大的人民”的含义,是“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且不止一次谈到,文艺也要为干部服务,为“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服务。把“首先为工农兵”简化为只为工农兵,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文艺方向问题上的“左”的思潮的一种表现。这种狭隘的解释,也的确给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带来过危害,以至到了“四人帮”横行的年代,把这种狭隘解释推向“左”的极端,打着工农兵的旗号,排斥其他劳动群众,甚至把知识分子视为专政的对象,歪曲和篡改了文艺为最广大人民服务的方向。但在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什么人这个“根本”、“原则”问题里,却没有这个内涵。
由于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前进,社会主义现实给文艺创造了真正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社会条件,同时也为了摒弃过去那种褊狭的解释,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尽管从字面看来,它像是含义很宽泛,然而,为人民大众服务这一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在这里,仍然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指导思想;而且这种“服务”,也还是必须站在工人阶级的先进立场上,引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方向。由此可见,《讲话》所指示的为什么人这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在这新的口号里,不但没有过时,还使它的内涵在现实的条件下更加确切,更加科学,更加富有时代特征了。
为社会主义服务,在我们国家、我们的社会制度里,也就是为人民服务。它含义广泛,不容易引起褊狭的解释。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有多样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和艺术爱好。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们的劳动、斗争和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我国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表演艺术中一切进步的和优秀的东西,都应当借鉴和学习。”[5]由此可见,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有着非常广阔的天地。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文艺工作者也有着广阔的创作自由。
但是,为社会主义服务,含义又非常明确。那就是它必须服务于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它是社会主义文艺。它要能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地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总之,它要有益于培养人民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理想、品德、信念、智慧、勇气、情操和整个精神境界,而不是相反。
因此,我以为,党中央提出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虽然在提法上做了调整,以适应社会主义历史新时期创造新世界、开辟新天地的需要,但它不是调整毛泽东同志所确定的文艺方向的基本精神,而恰恰是对它的正确核心的坚持和发展。实践证明,粉碎“四人帮”后的一段时间里,正是这一方向得到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拥护和贯彻,才使得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同样的,近几年来,文艺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有害倾向,也恰恰是由于一部分文学家、艺术家偏离了社会主义文艺方向所导致的恶果。有些人狂热鼓吹,他们“不屑于表现自我感情以外的丰功伟绩”,他们要“回避去写那些我们习惯了的人物的经历、英勇斗争和忘我劳动的场景”;有些人标榜,他的作品是写给一两个知音看的,最多有50个读者就足够了。还有人借口所谓艺术的“多层次”,公然嘲讽中国农民的欣赏水平始终停留在“猪八戒背媳妇”阶段,世界上不存在雅俗共赏的文艺,如此等等。
我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满怀热情地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把社会主义推向前进,而我们的一些文艺工作者,却鼓吹“不屑于”或“回避”去写当前的现实,离开它的崇高目标,损害它的利益,不去为它服务,还怎么能有社会主义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