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开发
6545000000003

第3章 导论(3)

(一)海洋文化产业资源

海洋文化产业的兴起,一方面是发展沿海地方经济的需要,另一方面则与海洋自然资源的急剧减少有关。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鱼类是人类食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估计,全世界有9.5亿人把鱼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但近几十年来,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日趋严重的海洋污染,有可能导致海洋资源的严重退化。根据统计,“1993年,在全世界捕捞的1.01亿吨鱼中,有77.7%来自海洋”。[16]1950—1990年之间,海洋捕捞量翻了5倍左右。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993年的估计,2/3以上的海洋鱼类已被最大限度或过度捕捞,其中25%的鱼类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在全世界的推进,人类向海洋排放的废物和污染物越来越多。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被直接排入海洋……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比例约是:城市污水和农业径流排放占44%,空气污染占33%,船舶占12%,倾倒垃圾占10%,海上油气生产占1%。[17]

随着自然资源的减少,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着力于开发人文海洋资源,不断丰富海洋文化产业的行业和产品,增强对市场的吸引力。而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就需要了解海洋文化产业的资源内容。海洋文化产业资源是以与海洋相关的特定地域和特定的对象为中心,满足民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与海洋文化产业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社会现象的总和。从资源要素的属性角度看,海洋文化产业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自然资源主要包括与海洋有关的地质构成,岛礁、生物、天文气象等自然景观和自然生态,它是海洋文化产业开发的基础,所有的海洋文化产业活动都要依托于这些资源;人文资源包括与海洋文化相关的历史遗迹,为进行海洋文化活动而修建的各种设施及相关民俗等。下表显示了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构成情况。

表1-1 海洋文化产业资源分类

自然资源

海洋地貌形成过程形迹,如海蚀景观、海岸变迁、海底火山等

海岛、岩礁

海岸、海滨、海底景观等海洋风光

海洋动物和植物

海洋天气与气候现象,如海市蜃楼、波浪、潮汐等

人文资源

遗址、遗迹,如古渔村遗址、海底遗址等

海洋活动场馆,如水族馆、海底世界、渔业展览馆、海洋博物馆、海洋公园等

海洋历史建筑,如海神庙宇、灯塔等

滨海民众居住地与社区,如渔村、渔市、渔业会馆、养殖场等

滨海交通与工程建筑,如港口、渡口、码头、堤坝等

海洋食品,如鲜活类海产品、干海产品

海洋工艺品,如贝雕、海草制品、海洋生物模型、标本等

海洋渔业用具,如鱼竿、鱼钩、鱼饵、渔网、渔船等

涉海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

海洋文学艺术,如古代海洋歌谣和传说,当代海洋文学与影视、文艺作品等

滨海民众信仰与习俗,如渔业生产习俗、宗教信仰等

海洋节庆活动

(二)海洋文化产业的门类

海洋文化产业的门类划分,在学界也有相当多不同的声音。如:“海洋文化产业的产业范围和行业分类,可以划分为滨海旅游业、涉海休闲渔业、涉海休闲体育业、涉海庆典会展业、涉海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业、涉海工艺品业、涉海对策研究与新闻业、涉海艺术业。”[18]又如:“从宏观层面来讲,主要可以分为海洋旅游产业、海洋节庆会展产业、海洋休闲体育产业以及海洋文艺产业等四大类;从中观层面来讲,可以分为海洋旅游业、涉海休闲渔业、涉海休闲体育业、海洋节庆会展业、涉海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业、涉海工艺品业、涉海对策研究与新闻业、涉海艺术业等八类;从微观层面来讲,则又有具体的项目指向。”[19]

以上这些分类方法,有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简析如下:

第一,滨海旅游业(或海洋旅游业)是一个内涵很广的产业。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经济产业。旅游活动中所涉及的食、住、行、游、购、娱乐活动等都属于旅游业的范围。滨海旅游业(或海洋旅游业)只是将旅游的地域范围划定在靠近海洋或者以海洋为主题的地方,但依然涉及食、住、行、游、购、娱乐活动等。所以它的范围相当广阔。涉海休闲渔业、涉海休闲体育业、涉海庆典会展、涉海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业等几乎都可以纳入它的范围内。比如涉海休闲渔业中的渔家乐、涉海休闲体育业中的沙滩排球和游泳、涉海庆典会展中的开渔节、涉海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产业中的渔村婚礼等,无一不能被囊括在滨海旅游业(或海洋旅游业)中。以上所举海洋文化产业各门类中大概只有涉海对策研究与新闻业同滨海旅游产业几乎没有交叉。甚至可以这样说,滨海旅游业(或海洋旅游业)几乎就等同于整个海洋文化产业。

第二,涉海历史与民俗文化业是一个比较模糊的行业分类,其内涵和外延都不太清晰。如果说涉海历史还能比较清晰地指出如历史人物的涉海遗迹、涉海历史建筑等内容的话,涉海民俗文化则内容太驳杂了。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按照这个概念,涉海民俗就是涉海民众的生活文化,其中的滨海民俗饮食起居与休闲渔业中的渔家乐部分内容重叠,传统节日又与涉海庆典会展业内容重叠,服饰又可能与涉海工艺品业重叠。

第三,在上述分类中,有些产业属于“涉海”,如“涉海休闲渔业”;有些产业属于“滨海”,如“滨海旅游业”。大约这样分类标准是将“滨海”产业作为不入海的产业,“涉海”产业作为既有入海内容又有出海内容的产业。这样的设置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海洋文化产业的开发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一个行业中的内容究竟是不是能完全不入海这是无法判断的。“滨海旅游业”中的渔村游如果开展出海捕捞体验活动那就是涉海活动了。所以,既然探讨海洋文化产业,不如保持一种开放的视野,一律冠之以“海洋”。比如“海洋休闲渔业”等。

结束了上述的分析,我们来谈一下本书对于海洋文化产业的范围和行业的分类。本书认为可以将海洋文化产业作如下分类:海洋信仰文化资源产业,海洋节庆文化产业,海洋休闲文化产业,海洋影视产业,海洋文学艺术产业,海洋工艺美术品产业,海洋文化展示、教育与研究产业。这是第一级分类,还可以进行第二级分类。海洋休闲文化产业可以分为海洋休闲渔业、海洋休闲体育业、海洋休闲疗养业,海洋影视产业可以分为海洋电影产业、海洋电视剧产业、海洋动画产业、海洋纪录片产业,海洋文学艺术产业可以分为海洋文学产业与海洋艺术产业,海洋工艺美术品产业可以分为海洋日用工艺品产业和海洋陈设工艺品产业,海洋文化展示、教育与研究产业可以分为海洋文化展示产业、海洋教育产业、海洋研究产业。下表显示了本书对海洋文化产业的范围和行业的分类:

表1-2 海洋文化产业分类

海洋文化产业的一级分类 海洋文化产业的二级分类

海洋信仰文化资源产业

海洋节庆文化产业

海洋休闲文化产业 海洋休闲渔业

海洋休闲体育业

海洋休闲疗养业

海洋影视产业 海洋电影产业

海洋电视剧产业

海洋动画产业

海洋纪录片产业

海洋文学艺术产业

海洋文学产业

海洋艺术产业

海洋工艺美术品产业 海洋日用工艺品产业

海洋陈设工艺品产业

海洋文化展示、教育与研究产业 海洋文化展示产业

海洋教育产业

海洋研究产业

上表的分类特点是:第一,所有的行业均冠之以“海洋”,没有“涉海”与“滨海”之分,便于具体的研究和产业的发展;第二,尽可能降低各行业之间的交叉范围。当然,完全避免交叉是不可能的。比如海洋休闲渔业、海洋节庆产业与海洋信仰资源文化产业就有交叉的部分,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当然,此分类并非十全十美,也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待仔细思考,并在具体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进行调整。

(三)海洋旅游产业

在上述分类中,没有涉及经常被提及的“海洋旅游业”,并不是因为海洋旅游业不重要,相反它非常重要。但是,无法找到一种分类方法能将海洋旅游与其他产业比较合适地并列一起。这里单独对海洋旅游产业进行论述。

海洋旅游产业是指“人们利用滨海地区、海上、海底、海岛等海洋空间或以海洋资源为对象的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经济活动,以及为各类旅游消费活动提供服务和支持的行业总称,涉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众多行业”。[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