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旋砚:北师大二附中文科实验班作文精选
6564200000007

第7章 评论·等一等你的灵魂(4)

这都可以理解。但实话说,想做到“体育大国”,那差的还比较远。近代史上的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现在我国的体育虽然飞速发展,但也不至于就能一下“赶英超美”。另外,不得不说,奥运会作为现实世界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要和政治牵扯到一起。这次伦敦奥运会,不排除欧美国家有故意针对中国的嫌疑,但是,我们应该做到就事论事。女羽让球是让人厌恶的行为,但伦敦奥组委拒不擦地板上的汗导致汪鑫受伤是不道德的。

该反省的要反省,该抗议的要抗议。

我们可以做到体育大国,但是光靠想着在奥运会上拿金牌是不行的。

毛泽东年轻时就曾致力于鼓励普通民众锻炼身体,他和杨开慧还编了一套健身操,这在当时算是十分先进的了。按毛泽东的话说,对人的教育是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也应该是广大群众生活的一部分。

国民体质的提高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政治地位的上升同样重要。健康的国民体质对于国家各方面来说都是好的,比在奥运会上拿金牌更重要的,是通过完善体育设施,推广体育活动等措施切实提高我国的国民体质。网上有一句话说:奥运会是一群最需要锻炼的人看一群最需要休息的人比赛。

这样的情境是滑稽的。体育是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体育活动的存在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大众的精神面貌。我们原来搞什么“幸福指数”,其实体育的推广就可以给很多人幸福感。希望有一日,在中国的大街小巷,都能找到这样的人:他们热爱体育,各有千秋,可能水平不一定很好,甚至很业余,但依旧很开心,敢于拼搏,善于合作。如果是这样,体育的功效也就发挥得很好了。

最后,回到话题上来,我们真的不用这样追逐金牌,因为我们有更好的选择。用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结尾吧:“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些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讲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才是中国的脊梁。”以此与各位共勉。

中国加油。奥运加油。

消失的古城墙

李之尧

车速慢慢降了下来,我走到窗边向外张望,看着前方的站台越来越近。

下了车,出了站,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现代化建筑,纵横交错的道路桥梁以及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却没有看到那熟悉的砖墙。

这里是北京,我们回来了。

暑假的社会实践我们去陕西,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西安度过的。

一直都有一种说法:想看中国十年的发展去深圳,百年去上海,千年去北京,而三千年则要去西安。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因为历史悠久,那里保存的文物和古迹不胜枚举,比如我们去的大明宫、大雁塔以及诸多博物馆等等。西安的钟鼓楼也很有名气。然而于我最有感触的,是它的古城墙。它处在城市最显眼的地方,却也最容易被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八方游客所忽视。

我们到达西安火车站,坐大巴往市区进发,不久就能看到古城墙。

西安城墙景区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它的建造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封建王朝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西安古城墙也曾多次遭到严重破坏,这主要是因为受到长年战乱的蹂躏。我们登上的长乐门就在明末李自成农民军起义时被损毁过。据说这位“闯王”看到悬在城门上的“长乐门”匾额时对身边将士说:“若让皇帝长乐百姓就要长苦了。”将士们一听此言,群情激愤,点火烧毁了长乐门城楼,直到清代才又重新建造。

其他几个门的命运也大致如此。安远门在1911年辛亥革命中被毁掉,永宁门的箭楼在1926年“二虎守长安”战役中被毁,安定门在1949年解放军解放西安时被炸毁。而我们之所以今日仍能看到如此宏伟壮观的景象,是因为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饱经沧桑伤痕累累的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环城公园,从而使这座古建筑焕发了昔日风采,成为西安的一大旅游景观。

正走在路上,想抬头看一看天,却被眼前的摩天大楼遮住了视线。回想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不由得感慨万分。同样是围城的墙,在两座城市的命运却完全不同。对于有着几百年国都历史的北京来说,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一度无比重视对老北京城的保护,再到之后的“梁陈方案”遭到完全否定和彻底批判,一共才不过五年的时光啊。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北京的老城墙早已不再,只剩下平安大街上的一小段所谓“皇城根”和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一座座孤零零的箭楼。

多少年前,一群北京人建起了一座城墙,建立起了一座城市繁荣发展至今的根基;多少年前,另一群北京人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这座城墙,保证了这座城市和国家的尊严免受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凌辱;还有多少年前,又一群北京人推倒了这座墙,也推倒了他们心中给历史预留空间的界限。

于是,现代化的种种新事物新思想一并涌入,挤得古时的历史无处可躲,所以新生代的年轻人也更不会知道古时的城墙有多高多美。

仔细想想,北京城失去的何止是那些砖墙,它失去的更是整个文化。

看看有多少古建筑和古文物被好端端地毁掉,为的仅仅是给如雨后春笋般竖起的一座座高楼大厦和纵横交错的一条条公路铁路腾出空间。但是错误的选择必定要付出代价。现今,随处可见的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始终困扰着每一个在这个城市中生活的人。恐怕北京城昔日的雄伟壮观也给古城墙当了陪葬,风光不再。

北京,城犹存,墙何在?大概这样的问题,纵使是问了千遍万遍也不会有答案吧。或许它们早已化作一捧捧灰土,并最终融汇成了一栋栋直入云霄的摩天大楼的地基或是墙壁。而当年和城墙一起成长的人们,也只能缅怀着过去的黑白照片和文字记载,发出一声声叹息,然后看着新的一代代人继续毫无知觉地遗忘着城墙的故事。或许有一天,当外来游客到北京,问起城墙在哪里,我们只能哑口无言沉默不语,这该是多么悲哀的事情。

“咦?那天子所在的城市怎么会没有城墙?”在这一点上,我实在认为西安要比北京好得多。也许正是他们看到了北京的前“墙”之鉴吧,西安的人们想到要把这千岁城墙留下来,让子子孙孙都能骄傲地去瞻仰。

然而我又想到,西安也必定要继续发展,要继续城市化改造,现在的和谐共处,并不一定意味着将来依旧如此。只希望西安的城市建设者们和每一个市民都能依旧怀着那样的敬畏之心好好地保留历史的痕迹,对祖先负责,对后代负责。

回过神来,继续走在“帝都”北京车水马龙的路上,几天来看到的西安古城墙的样子又慢慢浮现在我眼前。我不禁暗暗为它感到庆幸与欣慰,同时也暗暗祈祷千年不倒的古城墙能继续屹立在那里,永远守卫着人们心中的古都长安,守卫着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这一刻,你最动人

乔远波

至今,我仍记得雅典奥运会上那个光彩夺目的刘翔。但是我发现,我更爱伦敦奥运会失败后,刘翔单腿独行的背影。那一刻,全场为他平静。

那一刻,没有荣誉光环的笼罩,他和每个追逐梦想的普通人一样,拼尽全力跳向终点。那一刻,他从我眼中一个远在天边的神话,变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同样会跌倒,同样会挣扎着重新上路。那一刻的他,是如此动人。

开赛以前,刘翔自信地冲摄像机微笑。解说员替他担心,因为他赛前热身没有完成过一次完整的过栏动作。我推想此刻的刘翔在想什么,是教练的嘱托,医生的担心,还是亿万国人期待的眼神?他知道,自己今天可能完全到不了终点,他会摔倒,可能在第一个栏,第二个,第三个。但他还是坚决地在腿上贴好自己的4号标志,在起跑器上摆出最舒服的姿势。

一切都像是命运的安排。北京奥运会上,刘翔撕下腿标,黯然离场。

今天他穿上同样号码的运动服——1356,想为四年前未尽的演出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但他不知道,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最终都成奢求。

起跑声响,刘翔飞快地冲出起点。那熟悉的起跑姿势还保留着当年的王者风范。我们想,就是这样,刘翔,飞吧,飞吧!可第一个栏就挡住了他,他的起步腿没有高过栏架,栏架的阻力让他重心不稳,重重摔倒在地。

如此快的起跑速度,他是拼了命的呀,本来就有伤的脚雪上加霜。这给他带来无限荣誉的栏架,谁可想到,竟成为了葬送他4年辛劳的凶器。

刘翔扶着脚爬起来,回到他参赛的甬道。这一切都是北京奥运会的复制吗?同样的悲剧,时隔4年,仍要准确无误地降临到同一个人身上?4年,其中的忍辱与奋斗、艰难与希望、受伤与抗争,这一切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比起4年前,今天的刘翔,显得更加从容安定。

黑暗的甬道上他转过身,蹦跳着回到了跑道。谁能想到,刘翔将以这种方式结束他久违的奥运之旅。这一刻,田径比赛不再是速度与力量的抗争,而是充满了柔情。刘翔用力地用单腿跳跃,忍着痛靠一条腿蹦到自己赛道的最后一个栏架前,轻轻拍打架身,似乎在与老友告别。也许有人会觉得刘翔在做秀,但我却感到,刘翔这一系列行为完全是无意识的。对这项运动的热爱和深情决定他必须如此。这是情感的流露,是饱经风霜的运动员在谢幕时的痛苦独白!

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最动人?是他倔强地抬起头和命运抗争的那一刻,是他面对迎面而来的苦痛仍然挺直腰板的那一刻,是他即使伤痕累累,还饱含泪水地抚摸理想的那一刻。人在那个时候所带的光辉,是彰显人性的。

那一刻的人,是最动人的。

不论刘翔以后是否还能再续辉煌,那一刻的他,仍将是我脑海中最动人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