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简史
6583900000018

第18章 古埃及 古巴比伦和亚述

埃及本土居民对于闪米特人的统治从未从内心服从过,直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他们终于发起了一场推翻异族的起义,从而一举将埃及“抢”了回来,并使其进入复兴时代,历史上将其称为“新帝国”。曾经一度被分裂的埃及,至此真正得到了统一。曾经经历叛乱和被征服的埃及王,也拥有了极为勇敢的自制精神,变身为征服欲极强的领袖。他将过去牧人王朝的战车据为己有,并开始朝着埃及地盘之外的区域进行征服。至特多麦斯三世掌权时,埃及已经被扩张到了亚洲的幼发拉底河流域。

下面,我们将要了解一场长达千年的战争,这是两种文明之间的战争——美索不达米亚与尼罗河文明的战争。战争开始的最初,埃及有着明显的优势。特多麦斯三世、阿麦诺菲斯三世、四世以及其他几个时代,埃及都有过国力强大、民情富足的记录。只不过,就算这样,它还是曾经被叙利亚与埃塞俄比亚所征服。而美索不达米亚,最早是由巴比伦人统治的,后来又由叙利亚掌握政权。这其中,有一段时间埃及臣服于叙利亚。在尼尼微城居住的亚述人惶惶不可终日,有时臣服有时强盛,甚至有时连居住的城市也被侵占,他们只能苟且于异族人的领导下。当然,他们有时也会侵占巴比伦,从而以反击的方式对埃及进行侵略。出于对书本篇幅的考虑,细节我们不能一一赘述。但是,我们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时代,战车已经是军队的主要装备,而马这种动物也进入到了文明的战争中来,并被广泛应用。

曾经的征服者先后于古文明之中不断消逝,比如米坦尼王塔楚拉达,比如亚述王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等。公元前745年,亚述成了当时最强大的民族,统治者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将巴比伦据为己有,并创建了历史上的“新亚述帝国”。冶铁术就是在这时由北方传入的,赫梯人最早学会了冶铁,然后又将这技术传到了亚述。萨尔贡二世作为一名篡位的统治者,正是利用铁制武器强大了自己的军队,从而让“铁血主义”深深烙印于亚述民族。后来,萨尔贡的儿子在攻打埃及时,因为感染了瘟疫,导致全军覆没。而他的孙子萨达那帕萨尔却在自己执政以后,于公元前670年将埃及征服。当时,埃及已经不是独立的国家,而是埃塞俄比亚的臣国。所以,萨达那帕萨尔取代了埃塞俄比亚,成为埃及的新主人。

若要将这千年之久的历史版图按当时不同国家的统治进行区分,我们就会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埃及版图如同被放在显微镜下的变形虫,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同时,那些征服者的命运也一会儿好,一会儿坏,一下在版图上消失了,一下又出现了,或者被其他国家合并了,又或者被其他国家分开了。就在这时,小亚细亚西部开始出现爱琴人建立的小国家,比如卡里阿、吕底亚等。至公元前1200年,又有一些东北、西北的民族来到这块文明的区域,他们用铁制武器,用战马战车,进行侵略与抢夺,这对爱琴人以及闪米特人的文明生活影响极大。而这群侵略者的语言,就是由雅利安语演化而来的。

也就在这一时期,波斯人、米堤亚人进入里海北部及黑海地区。不过,根据历史的记载,人们似乎将他们看成与塞西亚人、萨尔马提亚人一样的民族,并没细致区分。另外,这时的亚美尼亚人、弗利吉亚人、希腊人,也分别开始从不同方向朝这里聚集。他们,最后都被称为希腊民族。而且,不管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的身份都只能是侵略者,他们有着相同的血缘,也有着相同的掠夺事实。最早,雅利安人还在东部生活的时候,只对乡民进行抢掠,现在,他们来到了西部的城市,文明的爱琴人只能被迫出逃。其中,有些人到了尼罗河的三角洲地区,但还没开始新生活,便又遭到埃及人的追赶。也有一些人从小亚细亚渡海,到达了澳大利亚,当时那里并没有人居住,于是他在那里建立了新的家园。还有一些人最终到达了地中海南岸,重新开始了文明城市的生活。

对掠夺成性的雅利安人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在后面我们会进行全面讲解。在此,我们必须要提醒大家:古文明时期,这个地区的变化和动荡,都是雅利安人在公元前1600~前600年间,因为不断侵袭、抢夺造成的。

在后面的一章,我们则会将闪米特人,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希伯来人进行介绍。当时,他们就住在丘陵地区,比如腓尼基、菲利斯海岸等。那时的希伯来人,已经成了当时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民族——希伯来族。《圣经》便是他们对历史、对人类最深远、最深刻的影响,这是一部集合箴言、预言、历史、诗歌为一体的宏伟巨著。

在公元前600年前后,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也受到了雅利安人的掠夺、侵袭,但是,这些地方的本质却并没有改变。巴比伦和埃及人深信,像爱琴人被驱逐,诺索斯被灭绝这样的灾难,是永远不可能发生在自己国家的。他们是人类文明的诞生地,虽然王朝会不断变更,但文明永远只会缓慢向前,并变得更复杂、精细、进步。这就好比埃及的金字塔,在经历了3000多年的时光后,现在依旧吸引着全世界各地的人去参观一样。就在那一时期,埃及还建造了新的建筑,比如卡那克神庙、鲁克索神庙等。而公元前1600~前600年之间,则建成了著名的尼尼微城神庙、猎狮、战车、国王浮雕,以及人头牛身雕像等。确实,这是巴比伦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

现在,考古学者已经在美索不达米亚以及埃及发现了很多记录历史的资料,其中有私人信件、账目、故事、诗篇等。在这些资料上,我们完全可以细致了解当时的人类生活状况。譬如,资料中就显示,过去富裕的埃及、巴比伦人,其生活奢侈程度与今天没什么区别。他们不仅有华丽的衣物,还会住豪华的房屋,身上总是佩戴各种贵重珠宝。同时,他们也会举办各类庆典,大宴宾朋,并用听音乐、欣赏舞蹈等娱乐项目来打发时间。在这样的富人身边,有着恭敬的奴仆、专业的私人医生,甚至是牙医。这些人并不喜欢出远门,但很喜欢在夏天的尼罗河、幼发拉底河上乘船自娱。平时,他们多会骑驴,马在当时是供庆典或者战争使用的特别工具,而骡子则非常少见。当时美索不达米亚是有骆驼的,只可惜在埃及还没被普及。那时人们所用的器具多以青铜、铜金属为主,铁器是不常有的。虽然丝织品在那时尚未出现,可麻、棉、毛制品却质量上乘而且十分多见。不仅如此,玻璃制品也已经出现,它们体型小,不透明,颜色多样。只不过,那时只有金牙镶嵌技术,却因为没有透明的玻璃,也没有眼镜这种用品。

当时,巴比伦人、底比斯人与现代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没有贸易使用的货币,因为他们一直以交换为主要贸易方式。从财富程度来看,巴比伦比埃及要富有得多。人们将金、银类的贵重金属分成小块保存,并用以交换物品。即使没有货币,但“资本家”已经存在了,他们会在自己的金、银上刻出重量单位以及自己的名字。当时的商人、旅行者总是将宝石随时带在身上,就是为了方便在途中交换物品使用。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劳动者或者仆人,都是富人的奴隶,他们劳动是不会得到工钱的,只会收获一些实物。一直到货币出现,奴隶制度才被消除。

对于现代人来说,当置身古文明富庶的城市中时,就会很快意识到市场上少了现在最常见的两样食物,那就是鸡和鸡蛋。也就是说,一位法国的厨师在巴比伦是没办法做出菜来的。鸡与鸡蛋,可能直到亚述帝国的后期才开始从东方传进来。

在这个时期,宗教同样得到了发展。活人祭祀已经不再常见,他们以动物代替了人。但是,腓尼基人似乎没多少改变,特别是在建立非洲移民区的时候,仍旧是用活人祭祀的。在那个时候,统治者死去,他的妻子及奴隶是要殉葬的,同时还要陪葬折断的弓箭。这种做法,就表示死者可以在另一个世界里也有同样的生活,以及可使用的武器。而且,这种在今天被我们视为非常迷信的行为,在古埃及非常盛行。他们会将奴仆、家畜、房屋、商铺做成模型给墓主人陪葬,当我们现在挖掘出这些陪葬品之后,便可以真实了解到距今3000年的古代文明生活。

雅利安人还生活在森林中的时候,古代文明的世界就是这样了。同时,中国、印度的文明也得到了发展。在这两个国家的沿河流域,褐色人种建立的城市国家并不少见。印度的城市国家相比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发展速度要慢一些,但却更安定。他们的文明和苏美尔、玛雅这些地方相似。而中国的历史,一直被大量传说、神话所融合,想要研究必须由学者进行针对剔除。但有一点可以明确,中国这个时期的进步,远远超过印度。当埃及进入第十王朝时,中国的商代王朝就出现了,当时的皇帝不但统治诸侯,也兼职祭司,他们最主要的职责就是主持季节性祭天仪式。现在,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商代出土的青铜器,其制作工艺极为精美。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在这些工艺精美的青铜器出现之前,中国文明已经存在几百甚至上千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