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简史
6583900000027

第27章 亚历山大城的知识发展

亚历山大还没对波斯进行征服时,就已经有很多艺术家、商人以及官员来到波斯帝国。大流士二世,也就是薛西斯死后,波斯帝国曾发生过多次因谋权而起的战争,其中,色诺芬统领的希腊雇佣兵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色诺芬写过一本叫作《一万名士兵的撤退》的书,书中就从头至尾记录了希腊雇佣兵因为打败仗而从巴比伦向亚洲的希腊城市撤退的过程。这可被称为一本战争小说,它是一个参与战争的统治者亲自写出来的。至亚历山大统一波斯、埃及各国,又最终使帝国被瓜分,则让希腊人的文明程度、生活风俗以及语言传播到了全世界。这种传播在印度与中亚地区都可以看到,特别是印度的艺术,深受希腊文明的影响。

长久以来,雅典都是希腊甚至世界文化及艺术的中心,而雅典学院更一直存续了将近1000年的时间。到亚历山大时期,这种世界级的文明终于来到了亚历山大在埃及修建的新城市。后来,这个国家被亚历山大的一个将领托勒密统治,他身边的那些官员都是会说希腊语的。托勒密本人一度与亚历山大非常要好,他甚至对亚历山大信奉的思想——亚里士多德思想崇拜不已。托勒密学识丰富,精力旺盛,统治埃及后,不但用所有精力研究和传播知识,还特别写了一本亚历山大征讨他国的书籍,可惜,这本书现在已经失传了。

亚历山大未去世之前,为亚里士多德提供了很多的学识研究费用。而托勒密受他的影响,专门创建了一个知识科研基金,这在当时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同时,他还在亚历山大修建的城市里特别盖起了亚历山大博物馆,虽然当时人们将它看成献给缪斯神的礼物,但实际上,它就是用来研究科学的地方。而且,在托勒密一世到二世的整个统治过程中,这个基地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且成果喜人。比如埃腊托斯特纳[14]、欧几里德[15]、阿波罗纽斯甚至是希帕卡斯、希罗等人,都从这个地方崛起,就连著名的阿基米德也曾经在这里学习过。这个基地甚至能为人提供活体解剖学研究,解剖学家海洛菲拉斯就曾在这里学习。

从托勒密统治到其儿子继承的几十年时间里,亚历山大城的学识研究达到最鼎盛时期。这样的鼎盛情形,一直到公元16世纪之前,都没有再次出现。虽然鼎盛期有几十年的时间,但却称不上漫长,而导致这鼎盛衰退的原因十分复杂。已经去世的马哈菲教授认为,亚历山大城文明衰退的主要原因,就来自于它“皇家”制度的实质。在这里工作的人都是统治者任命的,他们的收入稳定与否全部取决于统治者的持续统治。托勒密本人是非常支持这种学识研究的,所以这里的研究可以得到持续。可是之后的统治者却因为逐渐埃及化的思想,致使祭司、宗教势力提升,这对学识的研究产生了影响,最终也就让科研工作没办法继续进行下去了。因此,这个基地成立100年之后,已经不能探索出任何新的科学成果。

托勒密统治时不但建立学识研究基地,还建了一座拥有百科全书的亚历山大图书馆。馆内不只可以放书,还可以对书本进行复制和交易。图书馆有很多专门抄写图书的人,每天对书本进行“复制”。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知识的传播得到正式推行,而人类所运用的学识也被进行了分类与整理。亚历山大城的图书馆、博物馆,都代表着人类新时代的开始。

不过,这种对知识进行探索和传播的做法,在当时并不被人们所看好。特别需要提出的,则是学者与工匠之间的隔阂。虽然那时已经有专门从事金属、玻璃等加工的工人存在,可他们却完全不能理解知识这种科学。在他们看来,玻璃工匠就是专门生产各种玻璃制品的人,什么实验、试管、透镜,都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对透明的玻璃也完全没有研究的冲动。而金属工匠则除了打造工具及武器,对什么是天平,完全不能理解。专门探索知识的学者也一样如此,他们知道事物的原子,明白成形的本质,但对于制药、上色、上釉等程序则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也正是因为如此,虽然博物馆的知识研究进行了100多年,可是显微镜这种科学工具还是没有成为他们的成果,化学就更完全没有提及。当时,希罗虽然已经将蒸汽机设计出来了,却根本没有进行实物的安装以及运用,这让它完全没有对人类文明发挥作用。应该说,除了医学领域的大量实验之外,其他学科似乎都因为没有实际作用或者好处而被进一步推动发展。托勒密以及他的儿子之后的时代,知识的研究似乎就只剩下了好奇心的驱使,其他没有任何力量能让基地有科学成果出现。在基地诞生的那些知识也只限于被记录下来,然后束之高阁。一直到了文艺复兴时代,这些研究成果都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关注。

亚历山大图书馆也因为没有有益其发展的改革而没有持续发展。那个时代,造纸术尚未发明,所用的纸大小不同。后来中国人将这个技术变成了现实,至公元前9世纪,它才为西方国家所应用。那个时期,人们所用的纸只能是羊皮,或者纸莎草拼接的“纸”。这样的纸做出来的书只能卷起来,阅读和查找都非常不便。不仅如此,它对装订、印刷技术的发展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至于印刷,应该是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那时苏美尔人已经会使用签名印章了。不过,纸张过于昂贵,印刷图书也就没什么利益了。另外,如果采用印刷,那些抄写员则可能因此而失业。那些被安排于图书馆的抄写员,因为抄写而获利不菲。这些人都来自于贵族阶层,一般的人是没有机会到这里来工作的。

因为这种种原因,托勒密与他儿子的行为,使明亮的科学之光芒所照射的范围非常小,除了学者这一小撮人之外,其他人都没有看到。这种光芒如同暗夜中的油灯,虽然近的地方很亮,可是超出了范围便完全没有作用了。那些生活在知识光芒之外的普通人,根本不知道改变未来世界的知识种子已经被那一小撮人种了下去。所以,科学这颗种子一直生活在黑暗之中,持续时间长达1000年之久,就连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也在这黑暗中沉默着。不过,只要是种子,它总有一天会萌芽。当若干年,甚至几个世纪过去之后,科学探索的精神终被唤醒,而人类,也终将得到科学的传播,进而改变生存的现状与思想。

在公元前3世纪这一时期,并非只有埃及才发展了这种有关科学的探索精神。亚历山大的庞大帝国被分成多个城邦,在其他城市也同样产生了精神文明这一产物,比如希腊人的叙拉古,有记录显示,科学文明及思想在此保持两个世纪之久。而佩尔加蒙城也曾建有很大的图书馆,可惜的是,这种希腊人的文明最终毁于北方人的手中。那些北欧的高卢人从外面一路掠夺而来,对文明的城市进行摧毁。他们走了没多久,罗马人又接踵而至。虽然罗马民族的人们具有一定的智慧与才能,但他们却不将科学以及艺术这种精神文明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他们完全不提倡想象力。除了以上两个种族,中亚的柏堤亚人也骑着马前来掠夺,他们将印度与西方进行切割,将塞琉古王朝纳于自己旗下。柏堤亚人骑术、射术了得,他们曾在公元前3世纪对苏萨与裴尔塞波里斯进行征服,就如同米堤亚人、波斯人的做法一样。另外,在这些侵略者中,还有一个黑色头发,黄色皮肤,说蒙古语的民族,在后面,我们会对这一民族进行细致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