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简史
6583900000039

第39章 匈奴人和西罗马帝国的毁灭

匈奴人的入侵,可视为人类历史又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其实,一直到基督教盛行的时代,他们与北欧都没有什么过多接触。最早,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的混血拉普人就生活在北方的森林以及冻土地带,后来朝着拉普兰德迁徙,但从没有成为过历史的主流。若干年以来,不论是闪米特人还是雅利安人,包括暗白民族,都几乎没有受到过蒙古族以及黑色人种的侵略。他们始终如同奇迹一般在历史中持续着,当然,这不包括埃及和埃塞俄比亚。

后来,匈奴人开始向西方入侵,这主要由两个原因引起。第一,当时中国的汉朝逐日壮大,边界不断扩展,这让他们的生存空间受到影响;第二,当地的气候复杂多变,而另外一些地方则水草丰美。因此,这让匈奴人产生了迁徙的想法。当然,如果再加入一个原因的话,那就是罗马帝国开始衰退的走势。罗马帝国在共和国后期开始,那些统治者、贵族,包括军人,就使得国家实力不断下降,这让匈奴人看到了机会。所以,匈奴人向西入侵,除了来自东方的压力,更有西方因为压迫而产生的自我败落。

公元1世纪,匈奴人到达俄罗斯东部边境。不过,他们一直没有成为这片地区的统治者,一直到时间进入公元5世纪,匈奴人的时代才真正到来。最早进入意大利的匈奴人,是当年被汪达尔人雇佣的一支军队,他们在汪达尔人离开潘诺尼亚之后,将此地据为己有。

公元5世纪20~50年代,匈奴人阿提拉成为非常受人瞩目的统治者。对于这位领袖的领导能力,我们并不太清楚。但他善于领导自己的民族,还将日耳曼民族征服。因此,他的领地区域便从莱茵河一直沿展到中亚。他在匈牙利平原上建立了自己的基地,还派了使节出使中国。同时,他在这里也接待了君士坦丁大帝派来的使臣——普利斯克斯。后来,普利斯克斯特别写了一本《出使记》来讲述阿提拉的国家。阿提拉率领的部落,其生活方式和雅利安人有相似之处,普通人多居住在帐篷或者小屋内,而领袖的住宅则被栅栏包围着。在领袖家里,经常会举行各种宴会、表演。不要说荷马史诗中的人物,就算是亚历山大手下的马其顿人,在这样的地方也会感觉比住在君士坦丁堡豪华、舒适的宫殿内轻松快乐得多。

之前,希腊人入侵爱琴地区,那里的文明因此受到冲击。其实,阿提拉带领的匈奴人来到地中海,同样也对罗马的文明产生了很大冲击。历史总是这样,在不同时间,相同地区不断重演。匈奴人深深热爱着自由的游牧生活,这种热爱超过了以野蛮著称的希腊人。所以,他们在城内四处掠夺、抢劫,却从不肯停下来过安稳的生活。

有几年时间,阿提拉一直与狄奥多西大帝过不去,他的人马在罗马帝国的土地上不可一世,甚至到达过君士坦丁堡城下。据说,阿提拉只是在巴尔干半岛这一地区,所征服的城市就已经超过70座。为此,狄奥多西大帝不惜重金来收买他,当然,也曾暗中派人对他行刺,只是没有成功。到了公元451年,阿提拉改对讲拉丁语的区域进行侵略。很快,高卢、北高卢都被他洗劫一空。同样为侵略者,但已经定居下来的西哥特人、法兰克人等与罗马军队联合,一起反抗阿提拉,并在特鲁区将其打败。这是一场非常惨烈的战争,当时至少有15万~30万人死去。

这虽然暂时打消了阿提拉朝高卢地区继续进攻的计划,但并没有减弱他队伍的力量。第二年,阿提拉便进入意大利,并迅速将帕多瓦城、阿奎拉城烧毁,最终掠夺了米兰。

这样一来,米兰、帕多瓦城等地区的大量难民开始向着亚得里亚海的岛上搬迁,并在那里开始建起现在闻名于世的威尼斯。事实上,当时间进入中世纪,威尼斯已经成为当时最大的贸易中心了。

公元453年,阿提拉与一个漂亮的女性结婚,但在举行婚宴庆祝的时候,他却忽然死去。因为他的死,这个不可一世的掠夺团体土崩瓦解。很多匈奴人与周围的雅利安种族相融合,单独的匈奴人从历史舞台上退出。不过,因为他们疯狂的侵略,西罗马帝国也迎来了灭亡。阿提拉死后,汪尔达人带着雇佣军,开始了统治罗马20年的历史,在这一段时间内,先后有12个罗马大帝被扶上帝王舞台。公元455年,汪尔达人洗劫罗马城,至公元476年,雇佣兵的首领奥多亚克将西罗马大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废除。接着他便向君士坦丁大帝传报:西罗马帝国再也不会有皇帝了。于是,西罗马帝国从此在历史中消失。公元493年,哥特入侵者的首领狄奥多里克宣布自己成为罗马国王。

到现在,中欧、西欧的整个地区,各入侵的民族领袖,都开始为自己冠以国王、公爵之类的官衔,并拥有自己的土地。他们虽然表面上称臣于罗马帝国,却拥有独立权,与罗马皇帝保持着貌合神离的现状。而且,这样的入侵者,在当时多达几百甚至上千个。西班牙、高卢、达契亚等地,拉丁语的地位虽然被方言所取代,但还可以通用。而在莱茵河、不列颠等处,则以日耳曼语为主语了。只有那些接受过拉丁语学习的人,以及比较高级的神职人员,才继续运用着拉丁语。若不是基督教传教士以及修道士始终以拉丁语传教,可能它已经消失在历史中了。那时的所有地区都不够安稳,想要财富不受损失,就要用强大的武力来保护自己。城堡被不断进行修筑,而道路却被破坏。公元6世纪,西方世界完全被黑暗覆盖,真正步入分裂之中。

庞大的罗马帝国是怎么走向强大的?又是如何走向了毁灭的?它强大的本质,其实就是最早靠着人民的团结而来的。回看罗马帝国的扩展时期,以及帝国创建的初期,人们的公民意识如此强烈,每个人都为自己拥有罗马公民的身份而自豪。所以,他们对罗马法律所赋予的权利从不置疑,而且愿意为法律的实施做出必要的贡献。那时的罗马权威,如同一个德高望重者的权威一样,其力度远远超过国家边界的浩大。可是,当时代进入布匿战争时期,这种公民意识不断被减弱,罗马帝国的领土虽然在不断扩展,可公民的权利早不能和过去相提并论。

对罗马帝国来说,它终究是一个比较原始的群体,它不推行教育,也不和人民传达政策内涵,不让人民参加国家决策。总而言之,罗马从来没有有效地与人民达成过共识,更没有一个用于传达政治阶层消息的平台。不论是苏拉还是马略,这些野心家都在想着如何把持权力,但从不顾公民感受。任何一个国家,一个统治者,当离开了公民的认知、意愿时,其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因此,罗马帝国的存在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时,它最终就只有灭亡。

不过,罗马帝国虽然在公元5世纪走向了灭亡,但他所使用的拉丁语却因自身的权威和传统,使之生出新东西,那就是以拉丁语为核心的天主教会。当罗马消失,天主教依旧存在着。因为它让人们的精神以及意愿得到唤醒,它以书籍的方式进行传播,传教士体系不但庞大而且团结,这让它的力量远远超过了军队、法律。在公元4世纪~5世纪期间,罗马正朝着灭亡迈进的时候,基督教却普及了欧洲所有地区,连同入侵的野蛮民族,也被它所征服。当年,阿提拉攻到罗马城,城内的基督教总主教便站在城前,他没有军队,仅仅是道德的力量便足以让他将这支野蛮的队伍阻挡于城外。

罗马教皇、主教都认为自己是基督教的领袖,罗马已经没有了皇帝,他们只能将这一称号包括权力冠以自身。最高大祭司的头衔就被罗马教皇所拥有,这是罗马曾经最高的首席祭司职位,也是皇帝才享有的一个非常传统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