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笑话王中王:幽默调皮小故事
6594000000004

第4章

“囍”字的传说

王安石二十岁那年赶考,顺路到马家镇歇息。饭后上街,偶见马员外家挂的走马灯上闪一句对子: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走

但没有下联,显然是待人对出。王安石拍手道:“好对。”这话被马家老院听到,立即禀告了员外,等员外闻讯出来王安石已赴考场了。

王安石在第二天考试中交了头卷,主考官传他面试。主考官指着厅前的飞虎旗说: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即以“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相对,考官见他对得既快又好,赞叹不已。

考毕,回经马家镇,想起走马灯对他的帮助,就信步走到马员外家门前,谁知被老家院认出,遂叫他进去见员外。员外一见,就取出笔砚,请他对对子。王安石信手写道:“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马员外见对得又巧又工,立刻许以其女。并择吉日在马府完婚。原来,走马灯上的对子,是马小姐为选胥而出的。

结婚那天,正当新娘新郎拜天地之时,报子来报:“王大人金榜题名,明日请赴琼林宴。”马员外听后重开酒宴。

王安石喜上加喜,且酒已有三分醉,用红纸写了一个“囍”字贴在门上,并吟道:“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从此,“囍”字便传开了。

粱启超妙对杏花联

粱启超十岁时,一天随父亲到朋友家做客。一进人家门,他便被院子里一株蓓蕾初绽的杏树迷住了,偷偷折了枝,遮掩在宽大的袖筒里。他这一举动,被父亲和朋友家人看在眼里。他父亲平日教子甚严,但当着朋友的面不好开口,便匆匆走进客厅落座了。

筵席上,父亲总为儿子这件事惴惴不安,总想不露声色地训示儿子一番。开宴前,父亲当众对粱启超说:“我先出一上联,如对得好,方可举杯,否则,只能为长辈斟酒沏茶,不准落座。”父亲略加思索,出了上联:

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

粱启超听后一惊,恍然大悟,但也未显失色,随口对来:

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

对联一经出口,堂前喝采不已。

戏联

相传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曾在他的家乡广西贵县一座戏台上留下一副对联:

不论场地,可家可国可天下

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圣贤

这副对联形象地概括了舞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特点。

无独有偶,据说清末回族起义领袖杜文秀也在他的家乡云南永昌县一座戏台上留下类似的对联:

不大点地方,亦家亦国亦天下

这几个角色,能文能武能圣贤

戏剧界的妙联真不少。艺术大师梅兰芳非常喜欢这样一副对联: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此联不仅工整、精巧、风趣,而且充满了艺术辩证法。据说这是梅兰芳的姨父赠给他的,这也是梅兰芳几十年艺术生涯的总结。艺人有谚语云:“不像不成戏,真像不成艺。”这副对联与这句谚语,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抗日战争期间,一些剧团在陕西铜川公演募捐,姚文慰先生书赠一联:

装男亦好,扮女亦好,举起刀枪剑戟,

但愿排演抗日戏

蒲剧也罢,秦腔也罢,无论生旦净丑,

大家齐唱爱国歌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盖叫天的朋友送给他一副对联:

英名盖世三岔口

杰作惊天十字坡

盖叫天原名叫张英杰,对联运用“藏头”法将二字嵌入上下联中,并同他的拿手戏《三岔口》、《十字坡》结合一体,还包含了“盖”、“天”二字,构思极为工巧。

还有一位戏迷用京剧艺人的名字编成对联:

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祖孙三代,

三代三生,衣钵真体,箕裘永绍

言菊朋、言少朋、言慧珠,艺成一家,

一家一业,声名远传,技术高超

头等事业

一理发店开张,店主的朋友们都前来庆贺。店主请朋友为他的理发店撰写对联。朋友中几位有些文才的,接连写了几幅,店主都觉得不够味。这时,恰逢一位名士前来理发,看到这种情景,便不客气地展纸挥笔写下一幅:

上联:做天下头等事业

下联:用世间顶上工夫

横批:进士弟

众人看了,齐声说妙。妙就妙在上下联所用“头”、“顶”二字,一词双关,标明了理发行当的特点,又诙谐地彰扬了此店的技艺不俗。

但对于横批的“进士弟”却不解其意。这时一位朋友拿起笔来,在“士”与“弟”字上各添了两划,便成了“进去剃”三字。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旧时平常百姓多不蓄发,所谓理发,也叫剃头。所以理发店便常有这样的对联:

提起刀人人没发

拉下水个个低头

此联要搁在今天,大凡用不得,起码蓄长发的人是不进店的,也就没有多少生意了。

太平天国有个将领叫李文彩,起义后属石达开部。石达开率部渡金沙江北去后,李文彩转战于滇黔川湘桂边界,一直到天京陷落八年后才因失败而牺牲。

李文彩原是剃头师傅,在举义之前,太平天国将领之一的冯云山曾为他的剃头店拟过一副对联:

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

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

从文字上看,此联十分工整。联中隐晦地表达了太平天国的革命思想。后来,石达开把它改为: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子手段如何?

改后的对联,鲜明地表现了太平天国革命者的乐观豪迈气概,以激问的语气,加强了对联的气势。这纯粹成了一副抒情的对联,恐怕再也挂不上理发店的门了。

说起理发店的对联,还有冯玉祥将军一桩轶事值得一提。

抗战期间,重庆有一家专为达官贵人服务的理发店。一天,冯玉祥走进店来,只见出入店门的西装革履,长袍马褂,油头粉面。再看店墙上的价目表:飞机式,二百元法币;扇面发,二百五十元法币;抹口红、涂指甲……冯玉祥气得心里大骂:“这帮贱货,只图享受,用这些钱买子弹,能打多少鬼子!”

冯玉祥转过身来,向店主说:“我是冯玉祥,见贵店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特有一副对联相赠。”

店主受宠若惊,连连表示感谢:“不胜荣幸!”

冯玉祥含威不露地说:“我写了一定要挂上。”

“一定挂,一定挂!”店主急忙拿来纸砚笔墨,冯玉祥饱蘸浓墨,一挥而就:

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对镜

国仇未报,负此头颅为人

“啊!”店主目瞪口呆。“以后,我天天派人来看守,谁也不许将它撕掉!”说完,冯玉祥扬长而去。

从此,这家理发店门前冷落车马稀,不久便关门大吉。

关夫人庙联

过去关帝庙很多,有的地方甚至为关云长夫人立庙。有一处关夫人庙建成后,要写楹联了,可是,关夫人是怎样一个人呢?对她的身世谁也不知道,查史书上也没有记载。一个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生何氏,殁何年,盖弗可考矣

夫尽鲆,子尽孝,可不谓贤乎

对联写好后,得到当时人们的称颂。因为对关夫人的情况毫无所知,对联又写得这样措词灵活,也亏他想得出来。

梁启超巧对张之洞

清末,梁启超到武昌讲学时,曾往访任湖广总督、坐镇武昌的洋务派重要人物张之洞。张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学并诘难一下梁,曾以武昌之古名“江夏”出了一上联请梁属对: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

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意思很明显,“在江河淮汉四水里,长江排在第一位;在春夏秋冬四季中,夏季排在第二位。我在江夏坐镇,你来江夏讲学,你我二人,谁强一些?”他既尊称梁启超为“先生”,表示自己“礼贤下士”,却又提出第一第二的问题,谦中带倨,颇有“居首位者,舍我其谁”的意态。

梁启超答下联云: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

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意思也不含糊:“在儒佛道三教之中,儒家排在前头;在天地人三才中,人则排在后面。在下原不过是个读儒家经书的读书人,怎敢居您之前,又怎能在您之后!”既自谦地避开正面锋芒,又从侧面作了不甘示弱的回答。不卑不亢,柔中寓刚。

张之洞的上联来势逼人,梁启超的下联对得出语不凡,从容自若,不失分寸,极为得体。

嵌名讽联

1944年4月,日本侵略者在我豫、湘、桂等省发动攻势,急于打通大陆往南洋的交通线。国民党第四战区司令官张发奎一逃再逃,先奔贵阳,后至重庆;平日高唱“焦土抗日,死守广西”的桂系,也一退再退,广西省政府初迁宜山,继而都安、百色、凌云等县,最后落脚于边境处深山大岭中的乐业县。有人拟了一联曰:

桂省府数次搬迁,宜山不宜,都安不安,百色百变,从此凌云直上,安居乐业

四战区再度撤退,向华失向,夏威失威,云淞云散,盼望龙光反照,气煞健生

上联嵌进了一串广西省府搬迁过的县名。下联则相应地嵌进了一串当时广西军界的有关人物名号:健生是白崇禧的号;向华是张发奎的号;夏威为桂系所谓的“名将”;云淞即桂林卫戍司令官韦云淞;龙光即当时驻防在钦州一带的邓龙光,桂系曾向他求援。

清代年号联

清嘉庆年间,广西北流曾出过一个状元,名叫李绍仿。某次皇帝生日,钦命举行贺联评比。大臣们纷纷将拟就的对联交上去,唯独李绍仿不交。皇帝问他为何不交,李答:“我如若交卷,则非排首名不可。”群臣都认为他口出狂言,对他侧目讪笑。

后来,李绍仿遵命交了卷,皇帝一看,果然龙颜大悦,擢为第一。原来他写的是:

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

此联不仅嵌含了清代顺治以来的列君年号,而且把嘉庆皇帝恭维得浑身舒坦。从联句的意思来看,也是为清王朝唱颂歌的。既然列祖列宗连同嘉庆皇帝都在其上,又焉能不排它为首位呢?这位状元公不但对妙用嵌字格对联颇具功夫,而且善于揣度至尊人君的心理,在奉承拍马方面,可谓造诣不浅。

一还一报

相传,明代张居正和艾自修两人同科中举,但艾名列最末,张便送艾一联挖苦嘲讽:

艾自修,自修没自修,白面书生背虎榜

艾自修看了,极羞愧,发愤读书而进取。而张居正官至大学士后,便傲慢起来,多次嘲笑艾自修的苦读。一日清晨,艾自修拜访张居正,听说张在后花园,便赶去寻找。猛然,他发现张钻进假山后面的一个洞里,待艾急步赶到,只见一块石板盖了下去,却压住了张的一个袍角,艾自修急忙用剑割断袍角带回家。艾自修弄清了那个洞口是暗通太后娘娘卧室的通道。他便写了一则下联于黄绢之上,连同张居正的那块袍角,呈送给了神宗皇帝。皇帝打开一看,却是:

张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龙床

皇帝顿时大怒,即命人查证。张居正在被削职发配边疆的时候,方知是艾自修所为,但悔恨已晚。

铜钱像虱子

有一商人开业,求唐伯虎写一副吉利对联。唐伯虎挥笔写道: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源

商人看了,觉得还不够发财的味,要唐伯虎写得具体实在些。唐伯虎不耐烦地再写了一联: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

腰里铜钱,要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一对衣

清末,有一横行乡里的官家,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自我炫耀的对联:

诗第一,书第一,诗书第一

父状元,子状元,父子状元

宋湘看到了,甚为不平,便与官家对门的中药店主商议,在药店门上也写一副用中草药名组成的对联:

生地衣,熟地衣,生熟地衣

附当归,子当归,附子当归

此联与彼联相对,用谐音巧妙地讽刺了那位官人。

蒲松龄智对同旁联

蒲松龄三试不第,曾在礼部尚书毕际有家中坐馆教书。一天刑部尚书王士稹来毕府客访,毕际有设晏招待,请蒲松龄作陪。席间,王士稹见蒲松龄面目消瘦,衣着寒酸,对蒲松龄有几分瞧不起,借着毕际有提议行酒令,王士稹眼睛瞟着蒲松龄,拖着官腔吟出一上联:

三字同头官宦家,三字同旁绸缎纱,

能穿绸缎纱,惟有官宦家

蒲松龄对王士稹摆架子的样子也看不顺眼,一听他出言不逊,气不打一处来。接话回敬:

三字同头屎尿屁,三字同旁稻秫稷,

吃进稻秫稷,进出屎尿屁

王士稹自恃才高,满以为可以奚落蒲松龄一番,没想到反遭讥讽,一时间颇为难堪。

毕际有情知不妙,赶紧出来打圆场:

三字同头左右友,三字同旁清淡酒,

请喝清淡酒,交个左右友

之乎者也联

“之乎者也矣焉哉”是七个最常见的文言虚词,有些旧式对联运用这类词颇见工巧。福建连江县青芝寺有副著名集句对云:

翁之乐者山林也

客亦知夫水月乎

还羽一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还有一个故事,说明朝有一个大臣,曾悬联府门: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明亡,这位大臣降清成新贵,有人在他府门的对联下各添一字,成了: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联意全变,把无耻的自诩变成了辛辣的讽刺。

光绪与珍妃妙对

相传,清代光绪皇帝避开慈禧太后的监督,与珍妃偷偷在花园的草地上约会。有一次约会时,光绪口占一联:

二人土上坐

珍妃一惊,自己是妃子、臣下,怎么能和皇帝平起平座呢?连忙对道:

一月日边明

把光绪比做太阳,自比月亮,是借皇帝的光辉来照耀自己,自谓君臣得体。

光绪想起朝政,一筹莫展,问计于珍妃。珍妃激他道:

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自主

光绪道出自己的苦衷:

天寒地冻,水无一点难成冰

原来光绪手中没有实权,没有一点实力。珍妃建议他,暗中起用能臣,积蓄力量,准备变法。

光绪与珍妃的对联,用的地拆字拼字联。用字拆拼巧妙,又切合各自的身份,贴合语意。

范长江妙联绝对

山西土皇帝阎锡山1937年路过无锡,闲来无事,游览了无锡的名胜锡山。阎锡山虽说是军阀,可也爱咬文嚼字,吟诗作对。他登上无锡山顶,鸟瞰无锡城,大有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之感。他对随员说:我作个对子,看谁能对出下联:

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随从官员们个个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仍是徒劳。阎锡山更是得意,登报公开征集下联,一时文人墨客争相一对,终未如愿,个个摇头叹息,叹此上联为绝对。

1945年,天津《大公报》记者范长江跟随陈毅采访到天长县,天长是安徽的边界,与江苏接壤,濒临长江。这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触动了范长江的灵感。几年来冥思苦想的下联一下子如泉涌出。他跑到陈毅那儿,高兴地喊道:“有啦,阎锡山的绝对我对上了!”陈毅问:“你是怎么对的?”范长江答道:我的下联是:

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陈毅低吟两遍,细加品味,连声赞道:“妙,妙,长江,才子也!”

姓氏谑对

有个姓刘的秀才与姓李的秀才初次相遇,两人都想开对方的玩笑占便宜,显露自己的才华。在介绍姓氏时,李秀才先出一联道:

骑青牛,过函关,老子姓李

李秀才此联借用老子(名李聃)当年骑牛过函谷关的故事和双关语,既表明自己姓氏,又戏谑对方。那位刘秀才听了,针锋相对:

斩白蛇,兴汉业,高祖是刘

这位刘秀才同样用了汉高祖刘邦斩白蛇兴帝业的故事和双关语,既表明了姓氏,又回敬了对方,而且还比李秀才高出一筹。

愤对洋奴

八国联军侵华,满清政府腐败无能,最后被迫“媾和”。一些洋奴才则以耻为荣。有一次,一个洋行买办,为了巴结洋大人,出了一联: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他出此联征对,满以为会招洋奴才的附和,不料座中有一人金刚怒目,愤然起对道: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对得义正词严,掷地有声,使那个洋奴才愕然失色。

“金子银子皆吾子”

清朝有一官吏,贪而且酷。有一年过年,他为自己贴金,为标榜自己为官正直无私,自拟了一副对联,贴于门口:“爱民若子,执法如山。”谁知,有人看了这副对联这后,心中气愤,夜里拿笔在对联每句下面各添一行字,变成了:

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为其山呼

难道阎罗怕和尚

清朝时候,广东番禺县明经进士廖鹤年曾为一个和尚的蘸坛写了一副对联:

经纤可超生,难道阎罗怕和尚

纸钱能赎罪,居然菩萨是脏官

这副对联的特点在于抓住迷信的自相矛盾之处,加以推演归谬,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得出与迷信宣传相反的结论。这样来反迷信是很有力量的。

纪晓岚巧释联语

“伴君如伴虎”。在朝做官的人个个倍加小心。有时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很难做人。纪晓岚依靠自己的辩才,有时竟能使皇上回嗔作喜,避免了很多麻烦。

一年中秋,乾隆皇帝召集爱臣在御花园饮酒赏月。乾隆提出要与纪晓岚对句,以助雅兴。他首先吟出上联:

玉帝行兵,风刀雨箭云旗雷鼓天为阵

吟罢,他得意地朝群臣扫视一周,然后把眼光停在纪晓岚脸上,看纪晓岚如何答对。纪沉着地吟道:

龙王设宴,日灯月烛山肴海酒地作盘

不仅句子对得妥贴,而且地作餐盘较之天为战阵,气派更加宏大。乾隆听了,刚才脸上的得意神气黯然消失。纪晓岚知道乾隆好为人师,爱在众人面前卖弄才华,后悔自己刚才不该和他平分秋色。但是,话说回来,如果对句对得不好,说不定乾隆又会当众奚落你,让你下不了台。看来是左右为难的事,却没有把纪晓岚难住。

只见纪晓岚连忙解释道:“主上为天子,故风雨云雷,任从驱遣,威慑天下,臣乃酒囊饭袋,故视日月山海,都在筵席之中。不难看出,主上好大神威,为臣不过好大肚子罢了。”

经他这样自我嘲解,乾隆脸上立纵露出得意之色,对纪晓岚道:“爱卿饭量虽好,如非学富五车,也不会有这样大的肚子哟!”

廉乎?贪乎?

讨袁名将蔡锷将军小时候有一次和小朋友们放风筝,风筝断线落到了知府衙内。蔡锷领着小朋友们一块去索讨,知府指着带着的蔡锷道:

童子六七人,无如尔狡

蔡锷眼珠一转道,对道:

太守二千石,唯有公……

剩下的一个字不说了。知府要他说完,蔡锷便道:“你把风筝还我,当续个‘廉’字,不还,就续个‘贪’字。”

知府听罢哈哈大笑,把风筝还给了蔡锷,对蔡锷的聪慧、顽皮备加赞赏。

数字游戏联

清朝末年,四川省某地新建一座孔明、赵云合庙,有人为庙门上写了上联:

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五丈原中,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此联用十个数字,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重大活动和功德。因为它句句用数字,而且又得围绕一个人的业绩来表述,实在难对。贴出后无人对出,几乎成了绝对。

据说有一位广东僧人路过此庙,对续联很感兴趣。但苦思冥想,仍不能对出。最后他要求将上联中的“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改为“七擒六纵”,便对出了表达赵云功德的下联。于是,这副对联便成了:

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纵,五丈原中,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抢孤子,出重围,匹马单抢,长板坡边,数百千员上将,独我犹能保两全

下联中用单、两、百、千等数词,加上有数量含义的孤、重、匹、长、数、独等词,同样巧妙地写出了赵云一生的重大活动和功绩,遗词可谓挖空心思,不同凡响。

华罗庚妙联

1953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旅途中,华罗庚出一上联:

三强韩赵魏

“三强”从文面上看是指战国时的韩、赵、魏三个强国,又暗喻代表团团长钱三强。联出一时无人应对。华罗庚见大家不言语,就念了下联:

九章勾股弦

《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书中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定理,亦称勾股弦定理。“九章”在这里又恰好是代表团一位成员、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此联双关语用得十分巧妙。

方位与职业

解放前有一年春节,上海有一家人在门上贴了这样一副对联:

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

这副联中的“三界”、“五行”都是一词多义的双关用法。“三界”一般指“天、地、人”。联中借此实指户主家住在英、美、法三国租界地的圈子之外。“五行”惯常作“金、木、水、火、土”解释。联中指作者曾从事过银行、土行、木行、水果行和养蚕行等五种行业。联语借人们常用概念而又别有意指,风趣地表明了户主的居住方位和职业经历。

顺读倒读都一样

从前,有个聪明的和尚,想捉弄一位年轻的翰林,于是先出了一上联:

画上荷花和尚画

此联句不论是顺读还是倒读,读出的字音都一样。他要求年轻的翰林应对。

翰林虽然年轻,却也饱学,即声对道:

书临汉贴翰林书

和尚一听,赞赏不已。这下联与上联对得不仅字工,而且意思也完全切对。上下联中都把作联人包括了进去。这是一种高级的文字游戏。

民国万税

幽默文人刘师亮,三十年代就名噪蜀中。当时四川为军阀杨森统治,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刘师亮曾写了一副轰动一时的谐联:

自古未闻粪有税

而今只有屁无捐

横批:民国万税

据说当时农民进城挑粪也要交税。刘师亮的联语即据此而发。刘师亮还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民国万税

天下太贫

运用谐音,直刺国民党统治者大征苛捐杂税,害得民生凋敝的现实,言简意赅。

痛斥袁世凯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在北京当上了临时大总统。他倒行逆施,镇压革命,实行独裁专制,搞得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湖南有位王?蕙运给袁世凯的总统府撰了一对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此联构思精巧,上下联内嵌入了“民国总统,不是东西”八字,痛斥袁世凯。

应婚联

一举子进京赴考,路经一小店,见店主小姑娘长得漂亮,举子便向她求婚。姑娘应婚的条件是,她出上联,他要对出下联,上联是:

冰冷酒:一点水、二点水、三点水

举子绞尽脑汁,也没对出,结果忧思成疾,不久病死。小姑娘为他诚心所动,将他安葬于小店屋后。

翌年,举子坟上长出了一丛丁香花。小姑娘的先生告诉她:举子生前没有对出,死后却对出了下联。小姑娘莫名其妙。先生说,举生坟上的丁香花便是下联:

丁香花:百字头、千字头、万字头

小姑娘略加思索,便也明了。但时至今日,却也无可奈何了。

有杏不须梅

明代文学家程敏十岁时,以神童被推荐到京城。宰相李贤见他聪明,想招他为婿,但又不知他有无真才实学。于是,李请程来家作客,吃饭时,指着桌上果品出联考他:

因荷(何)而得藕(偶)?

小程猜到李之用意,对出下联:

有杏(幸)不须梅(媒)!

“荷”与“何”、“藕”与“偶”、“杏”与“幸”、“梅”与“媒”,分别都是同音,用双关语表达各自的心意,寓意巧妙准确,李贤从小程对出下联一事,认定程敏才思敏捷,便将女儿许配给他。

同名人物联

明代文学家李东阳,督学江西时,发现一个年轻人和自己同名,于是出一联叫他对,说对不出来则受罚。此联是: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年轻人答道:

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我亦无忌

上联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的宰相,司马相如是西汉文学家;意为其名相同,实不能比,就是说你我虽同名,但不可相比。下联魏无忌为战国时魏之信陵君,长孙无忌是唐初大臣;意为虽名同,亦不必忌讳,似乎没有什么不能比的。双方都引用历史人物,字意双关,反唇相讥,巧妙地表达了意思。

养猪大如山老鼠

一酒店掌柜,请秀才来写对联。掌柜嘱秀才在对联中要写出四层意思:人丁兴旺,酿酒发财,店中无鼠,养猪肥大。先给秀才才十二两纹银,并答应秀才,如果对联写得好,再添八两。秀才提笔挥毫,写出:

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横批:人多病少财富

秀才念完掌柜听:“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横批为:“人多、病少、财富。”掌柜听了满意,但又舍不得再给他原先答应的八两银子。秀才见状,便把对联加点断开,变成了:“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横批为:人多病,少财富。气得掌柜吹胡子瞪眼。

兄妹戏对

苏东坡的好友黄庭坚,一次来苏家玩。苏东坡出门迎接。妹妹苏小妹在窗前捉虱子,见兄出门迎客,吟联戏他:

阿兄门外邀双月

苏东坡续联反戏:

小妹窗前捉半风

上联双月为“朋”,下联半风为“虱”。虽为戏谑之词,随口吟来,但颇为风趣、含蓄。

巧联诉冤

相传过去紫水县的县令苟慧是个贪官,百姓被搜刮得穷尽穷光,怨声载道。有一回,传来京中巡抚要来察访的消息,苟县令急令各村家家户户张贴对联欢迎。各乡民心里痛骂,又不敢不照办。

巡抚到时,果见家家门前红对联遍贴,喜气洋洋。仔细看去,有一家门前对联与众不同:

上联:二二三三四四五

下联:六六七七八八九

横批:二四七三

巡抚想一下明白了:把对联连起来看,是缺衣少食(缺一少十)、儿死妻散(二四七三)。当即揭下这幅对联,多方察访核实,把县令苟慧革职严办。

二十年得对

有一天,一位知县骑着马到城郊验尸断案,一不留神,马走到附近的麻田里。麻田主人一老妇看见,破口大骂。差役把马牵回,将此事告诉知县。知县听了掩口吃吃而笑,随同他的人都感到奇怪,问知县为何而笑。

知县说:“吾少年读书时节,一次到后园游玩,看见一小儿以锄击蹲蛙,锄下哇跳,土裂出瓦,当时得一句:娃挖蛙出瓦。二十年了,难得其对,今日凑合成矣。且听”:

娃挖蛙出瓦

妈骂马吃麻

左右听了,也不禁哄然大笑。

家藏万卷书

明朝的解缙,六七岁时便能吟诗作对。他家对面,是曹尚书竹园。解缙以竹园为题写了一副对联: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见了,颇不高兴,叫人将园中的竹子砍去一截。解缙见了相应在原对联下各添了一字: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第一幅对联十个字,以曹尚书园竹之多,烘托他家藏书之丰,对比已很巧妙。第二幅对联在原来的对联上只加二字。长、短相对,对比效果愈发鲜明,而且对仗工整精巧。

纪晓岚妙对佳语

纪晓岚是清乾隆年间礼部尚书大学士,生性诙谐,才思敏捷,常有急智奇思,语惊四座,妙趣横生。

乾隆年间,有一年工部发生火灾,皇上命令大司空金简召集民重建,但对外地遭受水涝灾的黎民百姓却不闻不问。当时京城里有人便创作一句上联欲求应对:

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

此联语含讥刺,颇得人心,所以传抄者纷纭;但又因句含有“金、木、水、火、土”五字,对起来颇费周折。当时朝中有位中书舍人,昏庸无能,但又想在这个难题上露一手,因此便去请文人纪晓岚相助。纪晓岚听他念罢上联后,便先打招呼说:“只要您什么都不忌讳,我马上就能作答。”

中书舍人说:“只要对得上,我什么也不忌讳,您尽管说吧!”纪晓岚于是对出下联:

南人北相,中书君什么东西

原来这位中书舍人是北京南边的一个县里人,由南抵北为相,故称“南人北相”;此下联中包含了“东、西、南、北、中”五个字,与上联“金、木、水、火、土”对得再巧不过。

旧时常把财神爷、药王爷同供一龛。纪晓岚为之作对云:

有钱难买命

无药可医贫

纪晓岚常侍皇帝之侧,给乾隆讲书读诗,时间长了,思念老家,但又不好直接向皇上提出来。

乾隆皇帝看出纪晓岚有心事,便说:“纪晓岚,看你悒郁不乐,必有心事在怀,让我猜详一下如何?”

纪晓岚问:“陛下如何猜详?”

乾隆说:“我看你是: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立刻跪下说:“圣上明鉴。如蒙陛下恩准,给假回乡省亲,纪晓岚感戴圣恩。我便:

“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出拆写上联,纪晓岚答拆字下联,对仗工整,对答如流。乾隆心中大为高兴,即准纪晓岚回乡省亲。

“后生更比先生长”

解缙幼年苦学多才,长于巧对,十岁时就小有名气。一日,出身翰林的曹尚书想考他。一见面,曹尚书便道:“老夫欲拣几句联语,你可能和对?”解缙从容答道:“后生才疏学浅,堂上献丑,还望大人海涵。”曹尚书面对墙上一副墨迹,脱口说道:

醉爱羲之迹

解缙随口吟就:

狂吟“白也”诗

曹尚书又出一联:

风吹马尾千条线

解缙对曰:

日照龙麟万点金

曹尚书见未能考住解缙,指着屏风上的画幅又出一联:

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

笑煞落头刘海

解缙指着案上的棋子说:

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火,

活捉寨内老将

话音刚落,曹尚书额头生冷汗,但还不甘罢休,又以教训的口吻道: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在孔子上

隐意我老夫子终究还是比你小娃娃行。没想到解缙沉思片刻,遂得一联回敬:

眉先生,发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

此联寓意深刻,暗含讥讽,解缙语声一落,看客们拍案叫绝,曹尚书只得佯醉而退。

笑佛联

几处名胜,有笑眯眯、乐哈哈的大肚弥勒佛,弥勒佛旁,更有意味无穷的对联。

南京多宝寺弥勒佛旁的对联是: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北京潭柘寺和广州榕寺的弥勒佛旁的对联是: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佛旁的对联是: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

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

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有低

狂泉

昔有一国,国中有水,号曰狂泉,饮之无不狂。国君穿井而饮,独得无恙。国人反谓国君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君,疗其狂疾,火艾针药毕具。君不任其苦,酌泉饮之即狂矣。(《袁灿传》)

药渣寓言

某帝时宫人多怀春疾,医者曰:“须敕数十少年药之。”帝如言。后数日,宫人皆颜舒体胖,拜帝曰:“赐药疾愈,谨谢恩。”诸少年伏于后,枯瘠蹒跚,无复人状。帝问:“是何物?”对曰:“药渣。”(《陆采》)

东方朔割肉

武帝尝于伏日诏赐从官肉,大官丞日晏不来①,朔独拔剑割肉,谓同官曰:“伏日当早归,请受赐。”即怀肉去。已而大官奏之,朔入免冠谢。上曰:“赐肉不待诏,以剑割而去之,何也?且起自责。”朔再拜曰:“朔来②!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一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③,又何仁也!”上笑曰:“使若自责,乃反自誉。”复赐酒一石,肉百斤,令归遗细君。(《前汉书》)

周五

俗以小指为最卑,每借喻轻亵之辈。有馆师周五先生者,素方古,而主人善谑,周亦知之,恃以师道而无恐。一日会春酒,同座有不识周者,问主人曰:“此位是谁?”主人示以小指。周大怒曰:“莫说我为君家师,即君家之朋友,亦不应侮慢如此!”主人从容以手轮数曰:“尊姓是周,赵钱孙李周,周是小指,尊行第五,一二三四五,五是小指;君为我家师,天地君亲师,师是小指,君为我之朋友,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朋友是小指。我示以小指,君之姓氏、排行、事迹,及与我交好之由,无不包括,省却许多言语。”周竟无辞以对。

东方朔恐朱儒

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末得省见。久之,朔绐驺朱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朱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闻上过,朱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朱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朱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朱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前汉书》)

东方朔诙谐得幸。汉武帝谓群臣曰:“相书云:鼻下人中长一寸者,年百岁。”朔曰:“彭祖八百岁,果如陛下所言,则人中长八寸,以此推之,彭祖面长丈余矣。”上大笑。

不要钱嫌少

一年老令君,大书县治之前曰:“三不要。”注之曰:“一不要钱;二不要官;三不要命。”次早视之,每行下添二字:“不要钱嫌少;不要官嫌小;不要命嫌老。”见者绝倒。(《筠廊偶笔》)

将兵将酱

今南方烹庖鱼皆用酱,故不论大小门户,当三伏时每家必自制之,取其便也。其制酱时必书“姜太公在此”五字为压胜,处处皆然。有问于袁简斋曰:“何义也?”袁笑曰:“此太公不善将兵,而善将酱。”盖戏语耳。后阅颜师古《急就章》云:“酱者百味之将帅,酱领百味而行。”乃知虽一时戏语,却暗合古人意义。见《随园随笔》。(钱泳《澄楼杂记》)

老鳏戏语

苏州有一老鳏,人问:“有了令郎么?”答曰:“提起小儿,实在心酸。前回妻祖与妻父定亲,说得垂成了,被一个天杀的用计促退了。致使妻父不曾娶得妻母,妻母不曾养得贱内,至今小儿杳然。”

落地

一举子赴京会试,仆挑行李随行。行到旷野,忽狂风大作,将担上头巾吹下,仆大叫:“主人帽子落地(地第同音)了!”主人心下不悦,嘱曰:“今后莫说落地(第),只说及地(第)。”仆领之,将行李掮好,将帽用绳拴紧曰:“如今凭你走上天,再也不会及地(弟)了。”(《坚瓠集》)

怕老婆说

《尚书》“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古注云:“箕星,东方宿也,东木克北土。以土为妻,土好雨,故箕星从妻所好而多雨也。毕星,西方宿也,西金克东木。以木为妻,木好风,故毕宿从妻所好而多风也。”由此推之,北宫好燠,南宫好燠,中央四季好寒,皆以所克为妻而从妻所好。则是上则星宿亦怕老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