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司马
6645100000037

第37章 超高智商的游戏

街亭失守后,诸葛亮一直心神不定。这这第一次北伐中,诸葛亮已经接连犯了两个重大错误。他先是派郭模主动泄漏孟达来降的消息,结果弄巧成拙,误了孟达的卿卿性命。随后,他又误信马谡,导致咽喉要地以一种近乎闹剧般的荒唐方式失守,整个北伐由此功亏一篑,不得不全线收缩,安排退路。

在此之前,诸葛亮的军事生涯一直“用兵如神”,但这两个重大失误却像锲子一样深深钉入了诸葛亮的自信心堡垒。虽然责任都可以推到孟达和马谡身上,但诸葛亮的内心却不能原谅自己。在种种负面情绪的困扰下,诸葛亮精密运转,严丝合缝的大脑竟也百密一疏,他在退到西城后,竟然没有想到司马懿随后就进逼而来。他把手中仅有的五千士卒分派出一半去搬运粮草,以备后撤。

正在此时,探马飞速来报,司马懿领着十五万大军杀气腾腾,直奔西城而来!

此时诸葛亮手中只剩下了二千五百人马!而且除了一帮文职参谋,身边没有一个得力大将!众人吓得脸上变色。在这危急关头,诸葛亮立即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抛开一切的复杂情绪,全神贯注地思考对策。

诸葛亮随即下令,将城内所有的旌旗藏匿起来,并让军士们分守街巷上各处商铺,严令一切人等出入行走,也不得高声言语。然后,诸葛亮再令大开四座城门,每一城门派二十名胆大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即便魏兵来到,也必须洒扫自如,不得惊慌失措。

诸葛亮安排好了这一切,自己随即披上鹤氅,头戴华阳巾,带着两个小童,坐到城上敌楼,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诸葛亮这是打的什么算盘?

这是一个骇人听闻的应对策略!这是一场超高智商的游戏!这也是诸葛亮确保全身而退的唯一选择!

绝境就像一个高超的魔术师,激发出了诸葛亮所有的智力潜能。诸葛亮已经很多年没有冒险了。但情势逼得他再一次使出浑身解数来设了一个不容有失的赌局。这是专为司马懿而设的赌局。诸葛亮赌的是司马懿能够分毫不爽地明白自己的用意,否则诸葛亮就只能是全盘皆输,束手待擒。

再说司马懿前军哨探赶到西城城下,见了这般大异寻常的情形,顿时吓了一大跳,急忙飞马回报司马懿。

司马懿听了,不由自主地笑出了声,但却根本不相信探马所言。在他看来,像诸葛亮这样的绝顶高手,是绝不可能连续犯错的。自己在街亭争夺战中遇到了马谡这样的草包,已经占了一次天大的便宜。诸葛亮痛定思痛,必会用出杀手绝招,怎么可能再送给自己一个新的超级大礼包?

就在这一刻,司马懿的潜意识已经先于意识做出了决不能按照常规判断行事的决定。司马懿立即喝止三军,亲自飞马上前,一探究竟。

司马懿远远望去,只见诸葛亮端坐于城楼之上,神色平静,笑容可掬,旁边香烟缭绕,琴声悠悠。再往下一看,整座西城寂静无声,四门大开,几个百姓在城门口洒扫如此,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

司马懿越看越觉得这个平静的场景中,透露出一种无比诡异的氛围。诸葛亮到底是要做什么呢?

考验司马懿智商的时候到了。

司马懿在出兵之前,就已了解诸葛亮行事谨慎的性格特点。这个连子午道都不敢冒险以进的人,怎么可能毫不设防,任由自己的大军进逼呢?

电光火石间,司马懿断定诸葛亮的反常行为中必然有诈。司马懿凝神一听,听出了诸葛亮所弹的是一首吴越古曲。

春秋末年,吴越争霸,两国的重臣伍子胥、文种功高震主,最终惨死于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剑下。正所谓是“狡兔死,走狗烹”。(吴越争霸事迹,详见心理吴越三部曲之《鞭楚》、《辱越》、《吞吴》)

司马懿不愧是与诸葛亮、曹叡鼎足而三的当世最强大脑,他一听懂了琴音,立即明白了诸葛亮的用意,当即下令后军做前军,前军做后军,撤后而退。

司马昭大惑不解,笑着对司马懿说:“父亲,我看是诸葛亮手中无兵,在故弄玄虚。我们为什么要退兵呢?”

司马懿大惊,呵斥道:“你懂什么?!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现在却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进,就中他的计了。不要多言了,赶快撤退!”

司马懿大军一退,诸葛亮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不由抚掌而笑,为司马懿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而深感高兴。

诸葛亮到底在暗示什么?司马懿又到底领悟了什么?

原来,诸葛亮知道自己已无退路。手中的这点兵马,根本不堪一战。若想弃城而退,走不了多远,也会为魏军所擒。诸葛亮出山初期,频频弄险,却每一次都涉险过关,大放光芒。这也成就了诸葛亮“算无遗策,战无不胜”的美名。但是他功成名就后,却日渐为盛名所累,患得患失,只求谨慎,很少再冒险行事了。但这一次情势所逼,万般无奈之下,诸葛亮只好再一次冒险行事了。

表面上看,诸葛亮是设了一个空城计,以疑兵退敌。实际上,他是“邀请”司马懿与他合演了一幕“空城戏”。

诸葛亮用琴声告诉司马懿,如果你今天擒了我,蜀国必败,但你也将走上“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绝路。还不如放我一马,各留退路吧。

司马懿确实听懂了诸葛亮的心声。他立即就想到了一直困扰自己,从未消停的“鹰视狼顾论”!当初自己忠心为国却被污为造反,魏国内部政治势力多元,元老重臣,曹魏宗族中反对自己的人不在少数。就以这一次街亭之战而言,自己还没怎么立功,就已经有曹真郭淮赶来抢功了。如果自己擒了诸葛,灭了蜀国,那嫉妒之波还不知道会如何翻腾肆虐呢?再看曹叡,机心深刻,虽然此刻对自己无比信任,但至尊的权力足以吞噬一切美好的情感。等到蜀国一灭,吴国必亡,恐怕自己也就成了无用的猎犬了,只能接受被烹的厄运。

司马懿随即想到,诸葛亮败局已定,自己放他一马,让他跑路后,自己假装误中“空城计”,让反对者们多一个笑柄,就可以不留痕迹地实现自污以自保了。

在这短短的一瞬间,司马懿的心念一贯而通,于是立即下令撤退。

再说蜀军众官,见诸葛亮胡乱弹了弹琴,就退了十几万魏军,不禁骇然而惊,急忙追问缘由。

诸葛亮淡淡一笑,说:“司马懿知道我平生谨慎,不愿冒险。所以见了这副情形,心中必然惊疑不定,唯恐我伏了重兵。他担心中我妙计,自然就退兵了。”

众人听了,不由惊伏在地,齐声赞叹道:“丞相妙算,神鬼莫测!”

诸葛亮听了这非常熟悉的颂扬之辞,表面上坦然受之,内心中却充满了苦涩。他非常清楚,在接连犯错后,他那战无不胜的神话已经被司马懿彻底击破了。如果不是靠着这“空城计”挽回了颜面,挽救了自己的声望危机,就只能黯然走下神坛了。

诸葛亮为司马懿领会了自己的深意而高兴,同时也为司马懿竟然真的能洞透自己的心机而难过。尽管司马懿惟妙惟肖的“中计”让诸葛亮颜面尚存,声威犹在,但诸葛亮也已经深切地感觉到,当初那种顺风顺水,挥斥方遒的日子因为司马懿的出现而一去不复返了。

这让诸葛亮平添了许多的惆怅。但他还顾不上忧伤。他必须立即司马懿撤退的这一点宝贵时间,赶快率领一应军民撤退。否则,等到司马懿再卷土重来,那就真的无计可施了。

诸葛亮撤退后,司马懿引军再到西城,发现已经人去城空。司马懿仰天长叹道:“我还是不如诸葛亮啊!”

司马懿用这句话为自己的“自污策略”成功地划上了一个句号。在击退了战神诸葛亮后,司马懿自然也成了新的战神。但这个新战神,却是一个有污点的战神。那些心存嫉妒的人,多少会因为这个污点的存在而缓释了自己的攻击冲动。

而事实上,一个在打了胜仗,却又敢于公开承认自己不如对手的人,才是一个真正自信强悍的人。这样的一个司马懿,才是真正成熟、可怕的。

就在司马懿“哀叹”自己不如诸葛亮的时候,曹真、郭淮却趁着诸葛亮后退之际,占领了南安、安定、天水三郡,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大功上报。

司马懿得知后,只是淡淡一笑,并无一句怨言。

……

心理感悟:在将所有的敌人赶尽杀绝后,自己也就成了自己最大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