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司马
6645100000058

第58章 当智囊遇到酒囊

司马懿早已下令全城戒严,紧闭十二道城门,桓范又是怎样逃出城去的呢?

桓范真是不愧“智囊”美名。他逃至平昌门之时,城门已经奉司马懿之命紧紧关闭。桓范一眼瞥见守城门吏是他以前的部属司蕃,马上从袖子中取出一块竹版,大声说道:“太后有诏,立即开门!”

皇帝曹芳与大将军曹爽都已离京,洛阳城中最高的尊者就是郭太后。桓范立即借用太后的名头来诈开城门,足见他反应迅捷。

司蕃习惯性地问了一句:“请验看一下太后诏书!”

桓范手中的这块竹版当然是经不起验看的。但他非但没有心虚气短,反而底气十足地喝道:“你在我手下干了那么久,现在怎么敢对我如此无礼?!”

查验诏书真伪,本是分所应当的程序问题,但桓范却将之转化为司蕃对自己的态度问题,并借机发火,从而得以借助权威惯性,冲破了司蕃忠于职守的内心坚持。

司蕃为桓范的气势所慑服,不敢怀疑,急忙打开城门,放他出去。桓范出了城门,回头看看司蕃,心底突然涌起一股故旧之情,担心司蕃会因为误放自己出门而惨遭不幸,于是对司蕃大喊了一句:“太傅已经造反,你赶快跟着我速速去见陛下和大将军!”

司蕃这才明白上了桓范的当了,他急忙上前,要把桓范赶回城内。但桓范拨马便走,司蕃追赶不及,只好立即去向司马懿请罪。

司马懿大惊失色,担心曹爽得了桓范之助,就能想出应对兵变的妙招来。一旁的太尉蒋济却说:“不用担心。桓范虽有良谋,但曹爽不过是一匹恋栈的驽马,一定不会采纳他的计谋的。”

司马懿听了这句话,多少心安了一些。但他想了想,决定马上补上一招,以抵消桓范的影响。

司马懿让蒋济执笔写一封信,以他的个人名义担保,只要曹爽交出权力,就可确保曹爽无事,然后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赶去劝说曹爽交出兵权。

许允、陈泰走后,司马懿还是不放心,又找来一个叫做尹大目的殿中校尉。这个人官职虽然不高,但却是曹爽的心腹,深得曹爽信任,一直负责皇帝寝宫的保卫工作。

司马懿当着尹大目的面,和蒋济一起,指着洛水发誓,说只是解除曹爽的兵权,绝不涉及其他,然后让尹大目立即赶去面见曹爽,转达自己的意思。尹大目见这两位白发苍苍的三公重臣,一本正经地指着洛水发誓,如何能够不信?

尹大目上路之后,司马懿宽解了很多,但内心中依然隐隐不安。

曹爽正兴致勃勃地行进在谒陵的途中,突然接到来自京城的紧急奏章,不由心生疑惑。再一看,奏章署名竟然是卧病在床的司马懿,立即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曹爽打开一看,果然如司马懿所料,一下子吓傻了!

这一幕,与当年“死诸葛吓坏活仲达”颇为相似,都是在猝不及防间遭遇了最令人难以置信的逆天之变!

曹爽本来就对司马懿畏之如虎,而且一直以为司马懿行将就木,却没料到他竟然是装病骗过了自己,然后趁着自己远离京城之际,发动了兵变!

曹爽这一生锦衣玉食,顺风顺水,哪里经历过这变乱骤生的场面?自然是手足无措,束手无策了。他既不敢将奏章拿给皇帝看,也不敢立即起兵回京反击司马懿,只能传令让谒陵车驾暂时停驻。

曹爽这时候的心情,很像小孩子做了坏事,一心以为自己只要不对外声张,这件棘手的事就等于没有发生。所以,他捂着司马懿的奏章,对谁也不说,只是一个人呆呆地坐在临时搭建在路边的小帐中,愁容满面,长吁短叹。

曹羲见兄长突然间判若两人,急忙过去探问。曹爽不得已拿出司马懿的奏章给曹羲看。曹羲看了,也是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曹羲此前曾经规劝过曹爽,但真正事到临头,却也是黄了手脚,不知该如何应对深藏不露,高深莫测的司马懿了。兄弟两个坐在帐中,只是面面相觑,却毫无主张。

正在这时,“智囊”桓范匆匆赶到了。在一路上的快马疾驰中,桓范早就想出了一个堪称绝妙的应对之策。

司马懿的担忧还真不是多余的。桓范的谋略水平,较之司马懿本人也是不遑多让。

桓范想到,虽然司马懿已经掌控了京都洛阳,但曹魏帝国最重要的人物——皇帝曹芳还控制在曹爽手中。而魏国并非只有一个都城,当初曹丕设立了五座都城,洛阳只是其中之一。只要曹爽护送着皇帝赶到距离较近的许昌,稳住阵脚,就可以宣布“鹰视狼顾”的司马懿公然叛乱,然后号召天下诸侯勤王,共同讨伐司马懿。

桓范的这一招,正是曹魏帝国的开创始祖曹操的拿手好戏。当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如操控天下权柄。如今,曹爽完全可以复制这一套做法,上演新的一幕“挟天子以讨司马”。

如果曹爽这么做了,成功率极高,完全可以反过来置司马懿于死地。

因为,曹爽兄弟手上的兵权犹在。而桓范作为掌管天下农事的大司农,出逃时已经预先带上大司农之印,随时可以征调天下之粮。手中有兵有粮,心中哪里用得着慌?况且,司马懿是借助了皇太后的名义讨伐曹爽。但毕竟曹芳是一国之君,皇太后的权威还是比不上皇帝的权威的。曹爽完全可以用皇帝的名义冲销司马懿的指责,并反控司马懿为谋逆之徒。司马懿素有前科,反对者甚众,只要曹爽以曹芳的名义,登高一呼,相信司马懿作乱的人绝不在少数。这样一来,司马懿立即就会失去了道义上的优势,也就很难控制住洛阳了。

桓范堪称不世出的“智囊”,但可惜的是,他遇到的曹爽却也是个不世出的饭袋酒囊!

当桓范把自己的这个败中取胜,绝地反击的妙策告诉曹爽后,曹爽却没有表现出桓范预想中如获至宝的欣喜之情。

曹爽眉头紧锁,长吁短叹,显然根本没有勇气接受桓范的这个建议。这固然是担心与战神司马懿直接开战,难有胜算。而司马懿的那封精心写就的奏章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司马懿在奏章中提出“免去曹爽兄弟的官职,但保留他们的列侯身份”,这其实是一个标准的“安全阀策略”。

当一个人被逼到无路可退的绝路时,就会表现出拼死一搏的冒险倾向。而安全阀策略,则是在大局在握的前提下,故意预留出一个活口,适当释放对手的压力,以免对手狗急跳墙,最终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司马懿对于安全阀策略的运用颇有心得。当初他围攻辽东襄平城的时候,故意放城内百姓外出砍樵放牧,就是一例。这一次,他在奏章上明确承诺,曹爽兄弟只要交出兵权,还可以保住荣华富贵。正是这个活口条件,让曹爽丧失了抗争的勇气。

曹爽唯一担心的就是司马懿可能只是虚晃一枪,食言而肥。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司马懿派出的第一拨说客许允、陈泰赶到了,并带来了太尉蒋济的亲笔保证书。许允、陈泰极力劝说曹爽赶快交出兵权,向太傅认罪。

曹爽心里大大动摇了。桓范见曹爽如此糊涂,不禁急上心头,正要展开说服。司马懿派出的第二拨说客——尹大目也赶到了。

这几股说降的力量一会合,立即就占了上风,桓范见势不妙,急忙不惜口舌劝说曹爽不可上当,但不管桓范如何劝说,曹爽只是不表态。

于是,在曹爽的军帐中,桓范与曹爽兄弟,从初夜一直坐到五更。桓范口水都快要说干了,但曹爽兄弟还是没有决断。快要天明的时候,曹爽终于做出了决定。他站起身来,抽出了腰间的刀。桓范以为他是想要挥刀表态,要与司马懿决一死战,一阵高兴,心想真没白白辜负自己这一夜摇唇拨舌的辛劳。

没想到,曹爽却把刀往地上一扔,如释重负地说:“司马公不过是想夺我的权罢了,即便是被免职回家,我也还能当个富家翁吧。”(原话为:司马公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

曹爽左思右想,觉得挟持皇帝与司马懿开战,实在太过费力耗神,远远超过了他所能承担的精神极限。因此,不论桓范如何苦苦相劝,他总是下不了决心。而他的兄弟曹羲同样是是个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儿,哪里尝过世间一星半点的辛劳?当然也是和曹爽一样的心思。既然司马懿并没有把事情做绝,还是给自己兄弟留了一条活路,而且是可以继续活得很不错的活路,那么何苦要与司马懿拼个你死我活呢?

只是,曹爽压根儿就不了解司马懿。这个可以忍辱装病好多年的人,这个对孟达、公孙渊辣手无情的人,会这么轻易放过他们兄弟吗?

桓范顿时心如死灰,深深懊悔自己跟错了人,激愤之下,一句赤裸裸的斥骂竟然脱口而出:“曹真也算是个人物,怎么会生出你们这样猪狗不如的儿子来呢?!没想到我今天也要受你们的连累要灭门九族了!”(原话为: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豚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

曹爽却顾不上追究桓范的失礼了,急忙拿出司马懿的奏章,去见皇帝曹芳,请求皇帝按照司马懿所奏免去自己一众兄弟的职务。

曹芳大感诧异,不知道曹爽唱的到底是哪一出。但他平素当惯了傀儡,也不敢多问,只是依言准奏。

第二天一大早,曹爽叫停了谒陵之行,掉转马头,护送着皇帝回到了刚刚离开一天就发生了惊天巨变的京都洛阳。

等待着曹爽的将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呢?

心理感悟:当人们把侥幸当作希望的时候,悲剧就发生了。

安全阀策略当一个人被逼到无路可退的绝路时,就会表现出拼死一搏的冒险倾向。为了避免对手狗急跳墙,掌控局势者在胜券在握的前提下,故意预留出一个活口,适当释放对手的压力,以免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