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国行者的故事
6684100000004

第4章 佛陀的故事(3)

贫生童子想了一阵,他觉得家中还有年老的母亲,出家实在不忍心,于是接着再问:“我不能出家,除了出家,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生天呢?”

“那么,你就受五戒,做一个在家佛弟子吧!”

“什么是五戒呢?”

“第一不杀生,第二不偷盗,第三不邪淫,第四不妄语,第五不饮酒。”

“噢!那太多了,恐怕我还是无法做到。除了这些,还有另外的方法能使我升天吗?”

“如果你能供养佛陀及此间的出家僧众,这一供养的功德,也可使你升天的。”

“供佛斋僧?那要多少钱呢?”贫生童子虽然很穷,但他以为这倒不妨可以试试的。

“我们竹林精舍的出家人很多,通常为我们办一餐供养,要花费五百个金钱哩!”

“好的,我就这样做吧!”五百个金钱,对贫生童子来说,几乎是一桩梦想不到的事,可是他的信心很坚强,他一口答应了。

贫生童子回家之后,告诉母亲,说他从明天开始,去帮有钱人家做苦工,一直做到足够五百金钱的工资时,他就拿去供佛斋僧。

“供养佛陀及出家的僧众,实在是一桩好事,然而像你这样小小的年纪,谁会要你做苦工呢?”母亲说。

贫生童子虽然自知年纪小,但他天天到街上去找工作做,结果总是失望地走回家。最后看到一个大富人家为了起造房屋,要雇大批的工人,他便自动地走过去跟富翁商量。

那个富翁一开始不要他,最后才勉强同意试工一天。富翁终于对贫生童子开恩了,但是一天的工做完之后,竟然大大地出乎富翁的意料之外,不但贫生童子善于做工,并且比其他的工人做得又快又好;尤其他能讲故事,边做边讲故事,其他的工人为了要听他讲故事,就不得不跟他一同工作,一同迸行。因此工作一天下来,同样多的工人,要比以往的工作成绩,多出一倍以上。因此,富翁留下了他。

“好的,工钱留到最后一齐算好了。”其实这也正是贫生童子求之不得的事啊!

做了许多时日之后,这一富翁家的工作做完了,结算工资,共计四百五十个金钱,距离五百个金钱,尚差五十个,对着这笔工资,他非常伤心,伤心得哭泣起来,因为他想:“除此之外,又从何处再赚五十个金钱的工资呢?”但他这一哭泣,引起了富翁的怀疑:“小孩子,我没有因为你年纪小而欺侮你呀!你的工资是一分一厘照算的呀!难道你以为四百五十个金钱还不够吗?"

“不是的,我相信你是最最善良的大富长者,你不会欺侮我。但我为了供养佛陀及竹林精舍的出家僧众,做了这么久,还差五十个金钱,这叫我怎么办呢?”贫生童子说出了他的心愿之后,竟然大大地感动了那个大富翁,他想:“我这样富有,也不曾想到供佛斋僧,这个穷苦的孩子竟会以做苦工的代价,用来供佛斋僧。”因此他就慨然地说:“孩子!你不用哭泣了,我给你补足五百个金钱就是了。”

这是一个好办法,好消息,但这对于贫生童子,仍然不能释然于怀,他不知道加上了别人的五十个金钱,是否还能升天?他去问佛,佛说:“孩子,你会升天的,当你最初发心要供佛斋僧的时候,就已决定你将升天了。”

贫生童子,把这事情告诉了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很高兴,但也很难过,因为他太穷了,如要供佛斋僧,竹林精舍那么多的出家人,全部来应供,叫他们坐在那里呢?没有像样的客厅,也没有足够的桌子椅子,还有煮饭的灶,煮菜的锅,盛饭的桶,装菜的盘,总之,一切的一切,都没有办法把这桩供佛斋僧的大事情做好。

贫生童子急中生智,他做苦工的东家,不是刚刚造了新的房屋吗?这桩大事,如能借在富翁家里做,那就太好了。

当然,能有佛陀光临,为自家的新房子光照一次,实是难能可贵的事,那个富翁也就欣然接受了贫生童子的要求。

先一天,贫生童子便去竹林精舍,顶礼佛足,请求佛陀慈悲哀悯,第二天上午,到那富翁的家里,接受他自己的供养,佛陀默默地答应了。

第二天一早,贫生童子,在那富翁家里,大家都在准备着迎接佛陀以及佛陀的诸大弟子的光临。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贫生童子又去竹林精舍,再度请佛及僧,赴斋应供。

终于,佛陀带着一大队威仪整齐的出家僧众,一个个披着袈裟,捧着钵,端庄,安详,肃穆,严整,缓缓地,飘飘然地走进了屋子,坐定了座位,供养也就跟着开始了。但是,神迹也出现了——贫生童子,亲自端着上妙的饮食,一次又一次地给僧众们来回地加添,桶里的饮食,却始终不见少去,一直等到所有的僧众,全部吃饱了,他所预备的饮食,还是跟先前一样多。

饭后,佛陀为贫生童子说法开示之后,便与诸大弟子们又回到竹林精舍去了。但是,留下来的剩饭剩菜,又为贫生童子带来了烦恼,他不知应该如何处理,甚至怀疑自己的业障太重,致使佛及僧众未能将他的供养全部接受,故也怀疑到,这样一来,是否尚能达到升天的愿望。

这时恰有一大队五百个贩宝的商客,从远处来到王舍城,那天适逢城中的节日,所有的饮食店,全部停业休假,五百个商客,找遍了王舍城,也无法求得饮食,最后听说贫生童子供佛斋僧之后,尚有大批的剩余饮食,他们便来要求贫生童子,供给他们,并愿给钱,照价收买。贫生童子为了供佛斋僧而办饮食,自是不肯收钱。但当五百个商人吃饱之后,商人的首领为了感念贫生童子施养之恩,便问贫生童子是谁家的孩子。殊不知,询问之下,贫生童子的父亲,竟是这个商人首领的老朋友,贫生童子也正是这个商人首领所要寻访的对象,因为贫生童子的父亲,有一大笔遗产,托请这个商人首领交给贫生童子哩!

不但付给了遗产,并且还由商人首领带头,五百个商人,每人拿出一件珍宝,赠送贫生章子,表示敬意。顷刻之间,贫生童子的面前,便已经堆满了一大堆的宝物。然而,这使贫生童子更加惶恐了,他说:“我是为求升天而办饮食的,我又不是为了赚钱而办饮食,我怎么能够接受这些宝物呢?”

商人首领无法可想,只好叫他去请示了佛陀之后再说。

佛陀的回答,也教贫生童子安心收下这些宝物,并且还说:“这是你供佛斋僧的现在果报,以后升天的果报,尚待你死了以后去享受哩!”

因此,贫生童子,在半日之间,便成了王舍城中的第一大富翁。正好当时城里的第一长者去世了,贫生童子便被全城的人民,选举为王舍城的第一长者。

贫生童子的名气渐渐大起来了,他的财富和有关他的事迹,也被当时的国王知道了,国王非常钦佩他,所以要他去做大臣。先前雇他做苦工的那个富翁,也把女儿嫁给贫生童子做夫人了。

从此,贫生童子的福报,一天天地大起来,财富源源不绝而来;在他家里,一切的珍珠宝物,亦会自然而生,他有多少财富,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了。因他善于生福生财,所以大家不再叫他贫生童子,而改称为善生长者了。

这就是佛经中有名的善生长者的少年的生活,后来皈依了三宝,受了五戒,并且证得了圣果,成为佛陀时代有名而且标准的护法居士。

【室利笈多】

王舍城中,有一个名叫室利笈多的人,有些名望,所以大家称他为室利笈多长者,但他却是露形裸体外道的忠实信徒。

佛陀劝化外道,绝不破坏外道的名誉,更不会存有伤害外道的心理。可是,外道的心量狭窄,故对于佛陀的教化,不但感到嫉妒,尤其感到仇恨,他们时刻都想破坏佛教,加害佛陀。室利笈多长者,既是露形外道的忠实信徒,故也不能例外了。

然而,室利笈多是聚底色迦的妹夫,聚底色迦却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并且有着一个美满的佛教家庭,所以室利笈多的太太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这对于室利笈多而言,自然是太好了,但他自己,却以为是娶了一个宗教上的敌人。可是,他在表面上,又不得不装出一副君子的风度来,故与聚底色迦之间,仍然维持着姻亲的情谊。

聚底色迦见他的妹夫,常常请大批的露形外道到家里去应供,便想设法也让他能在三宝之中种种善根。所以找了一个适当的机会,向室利笈多建议道:“你既能向露形外道供养求福,是不是也能供养佛陀以及佛教的出家人呢?”

“你这是什么意思?”室利笈多听了,显然是很不乐意。

“我是说:佛陀才是无上的福田,当你供养之后,就会知道的。”

“好了,你是想来说服我,也跟你去信仰佛教。”

“是的。能够信佛,不是更好吗?”

“这一点,你是很明白的,我是露形圣者的信徒,如要我来供养佛陀以及佛教的出家人,你是不是也能供养我所信仰的露形圣者呢?

并且你要先我而供露形圣者。”

聚底色迦心想:“这是一个多么狡猾的外道信徒呀!”但他仍慨然接受了室利笈多的条件。

聚底色迦为表诚意,也像恭请佛陀应供一样地去礼请露形外道的教主道:“仁者及诸弟子,愿至明光临敝舍,受我微供。”

这对于外道教主,实在出乎意料的喜事,他想:聚底色迦是一个有名的老佛教徒,如今居然会来请我应供,想必是沙门乔答摩(是佛的俗姓名,因为外道不敬佛,所以不称佛陀的德号)得罪他了,或者是佛教的道理根本不好,否则,他怎会对我如此殷勤起来了呢?哦!他的妹夫不就是室利笈多吗?室利笈多不就是我的忠实信徒吗?大概他是受了室利笈多的劝化了,哈哈!室利笈多真了不得,真不愧是我的忠实信徒。

就这样,外道教主心花怒放地接受了聚底色迦的恭请。

聚底色迦为使室利笈多也能隆重地供佛斋僧,故于回家之后,便着手筹办明天的饮食,像恭请佛陀光临一样地布置和洒扫。时间到了,露形外道教主,率领着一大群乌合之众涌进了聚底色迦的大门。

但是,像这样的摆设,这样的排场,这样的环境,反使他们惊喜得呆住了,他们从来也不曾受过如此的供养啊!可是,这使教主想起了佛陀,他想这原是佛陀的弟子,所以也用供佛的场面供养他,他又知道佛陀每有说法的因缘,必先微笑,必先从微笑中口放光明,必由侍者阿难尊者请示佛陀,佛陀然后说法开示。或为弟子授记,得何果报,何时解脱生死等。因此,他也东施效颦,遂将右脚踏住门槛,张口大笑,并示意他的弟子顶礼而问:“大德,有何殊胜因缘,而作如此大笑?”

他便信口乱说道:“是的,有大因缘,我以天眼看到他方世界的无醉池旁,有一大树,树上有一对猕猴,公的为了欲火所逼,追逐雌的,正在枝头攀来掷去,公的不慎,堕地而死。我想如此的无知众生,为贪鄙恶的淫欲之乐,竟然一命呜呼了,所以我才大笑。”

聚底色迦在旁听了,看他那副装模作怪的表情,就猜中他是故弄玄虚,胡说八道,所以也在心中暗自笑道:“我看他是跑到针行里来卖针了。”便将上妙饮食置满钵中,再以粗饼覆于钵面,供奉教主,教主见此情形,心里很不乐意,他想他是教主,为何他的食物反而不及他的弟子?继而又想:可能聚底色迦尚有上妙饮食,会拿来的,但他等了好久,聚底色迦毫无继续为他奉食的动静,聚底色迦反问他:“为何不用呢?还等什么吗?”

“是的。”教主回答道:“现在只等你的上妙食品了,我相信你既请我应供,绝不会单以粗饼为供的,是吗?”他还以为聚底色迦的忙中有错,竟把他的一分好供养弄忘了,所以立即提醒他。

可是,他所得到的反应,竟是如此的使他难堪!聚底色迦用偈语回答并讽刺他说:

“应合见者不能见,不合见者诈言明!教主能测猕猴死,如何不见鉢中羹。”

接着便将钵面的粗饼拨开,并向教主笑笑说:“请看,这些还不够好吗?如果嫌少的话,等你吃完了,再为了添满。”

外道教主当着他许多弟子的面前,被聚底色迦拆穿了颜面,简直是使他的尊严与神圣地位,毁于一旦了,所以草草地吃了饭之后,便以恶毒的心,为聚底色迦作了一个恶毒的咒愿:

“若人少行惠施时,及以供养设食时;此非言难诘责时,令其善福皆无报。”

聚底色迦是虔诚的佛教徒,他对教主除了相机试探他的真修实学之外,并无作弄外道的念头,故其听了教主的恶愿之时,也只一笑置之。但是他的家下人听了,却是一肚子的气,他们想:“我家主人好心请这些露形外道来家应供,让他们吃饱了、喝足了,临离去时竟愿我家主人‘善福皆无报’这些真是岂有此理的外道,我们也应该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遂在大门口倒满了滑而且臭的肮脏水,并将门槛与门框弄成一半着实,一半悬空。当教主带着他的弟子们跨出大门第一步,便因踩着肮脏水而仰面滑了下去,他连忙伸手向后扶住门檻,竟又被因此而倒下的门框,打破了脑袋,血流如注!他的弟子们,或因抢着扶起教主,或因惊恐地向外奔逃,所以也你挤我轧地,前仆后继地,于滑溜溜的污水地上,跌成一团。

因此,聚底色迦的下人们,便笑开了,并仿照教主所作恶愿的形式,以偈语讽刺他们说:

“正是开关抽出时,及以秽缸倾水时,打破其头流血时,此时善福还无报。”

再说,此时的室利笈多,正在猜想着他的教主,既然受了聚底色迦的请供,以他教主之能,一定能够因此机会而将聚底色迦劝伏,使他也信了露形外道。如果当真如此,他就可以不必请乔答摩应供了,所以他也越想越发兴奋,越想越觉得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因为他使他的内兄聚底色迦,首先请了教主,并且接受了教主的宗教信仰。